对“地理中心”跨学科研学旅行的探究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旅游资源由时空演化而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学生熟悉的旅游景点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以地理学科为中心,对其成因、影响等方面开展跨学科的研究,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地理中心 跨学科 研学旅行 地理核心素养

一、选题背景

我们生活的世界奇妙而有序,无数的自然现象与规律等待我们去认识、理解和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往往只用一门独立学科的知识难以研究透彻。虽然各门学科自成体系,但学科间也彼此渗透与融合。因此,在培养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上,应该更多地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规律,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以学科综合的角度鼓励学生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与经验发现、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及其之间关系的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故而决定其成为研学旅行的中心学科。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中,乡土地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认识山川河流、气象变化、日月星辰,感受自然万物的神奇;在城乡之间了解风土人情、产业活动、社会百态,体会人文风情的奇妙,在实践中丰富对家乡的情感体验,树立家国情怀。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以地理为中心的研学旅行势在必行。

二、制定研学方案

研学旅行的开展离不开研学方案的制定。一份完善的研学方案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不仅需要教师的梳理和制定,也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研学方案的制定通常包括研学资源的梳理、研学数据的获取和研学清单的设计。

1.梳理研学资源。

基于学科融合的地理研学旅行是以地理学科为中心,融合与渗透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开展的,因此应该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为核心,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入手,对地理教材中的教学案例进行补充、优化或替换,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黎里古镇位于汀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南角,自古以来有“吴根越角”之称。黎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河湖众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具有丰富的研学资源。

2.获取研学数据。

在研学旅行中,往往需要学生学会获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形、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城镇化等地理要素的数据,进而通过地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原理、过程和规律。在明确研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查阅网络和书籍资料,走访相关统计部门,实地调查,使用手机App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并对获取的数据加以处理和分析。

在分析和处理数据后,学生对研究对象有了理性认识和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切身体会地理现象背后复杂的成因及影响,树立严谨的治学作风,为接下来的研学旅行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设计研学清单。

在梳理了研学资源,获取了研学数据和讨论了相关课题后,本着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树立家国情怀的原则,确定了黎里古镇研学旅行的主题,包括古镇气候、古镇水资源、古镇弄堂、古镇建筑、古镇交通、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教师根据课题进行相关研学清单的设计,每个课题都由几个小任务组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分組研学,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寻求教师帮助等方式完成研学任务,深度挖掘地理要素之间昀联系和影响,思考地理现象的成因,最终提交相应成果。下面以黎里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清单为例,展示研学清单的设计思路。

黎里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清单

【研学目的】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访谈当地居民等形式对黎里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探究,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成因以及保护方式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

黎里古镇人杰地灵,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黎里人创造出为数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芦墟山歌、杆秤制作技艺、显宝文化等。这些遗产作为无形的财富,丰富了黎里文化遗产的内涵,是黎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黎里醇美、古朴的民风民俗。

【研学任务】

任务一:走访古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聆听芦墟山歌、传统戏曲,体验传统杆秤制作、显宝传统文化,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原因、历史传承情况,并通过录像、录音等形式做好记录。

任务三:走访黎里古镇保护和开发委员会,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保护现状。

任务四:根据研学情况提交研学成果,研学成果可以以小论文、研究报告、手抄报、PPT、微视频等形式呈现。

三、研学方案实施

1.行前准备工作。

研学旅行是一种特殊的旅行方式,区别于走马观花式的旅行,需要利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巧对旅游资源进行赏析、研究和评价。旅游资源是经过时空演变积淀下来的,是多种要素的结合体,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要想读懂、读透这些旅游资源,需要教师在研学旅行前教给学生一些赏析和研究旅行景观的技巧。

以黎里古镇的研学旅行为例,在研学旅行前,可以在乡土地理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汀南古镇相关的纪录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包和研学案,帮助学生对目的地的区域特征产生初步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平时广泛阅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体会到文学艺术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只有通过研学旅行中对诗文艺术的情景解读,才能让学生感受祖国和家乡的大好河山之美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研学注意事项。

在做好研学旅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应提前到研学旅行地做好路线规划、资源开发等工作,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等进行研究和挖掘,制定适宜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方案。其次,要和当地居民、相关单位做好沟通,以便于学生进行访谈。再次,由于研学旅行的综合性,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学,要充分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给学生进行更专业和全面的指导。最后,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与家长委员会以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商讨研学方案,对学生的食宿、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妥善安排,在旅行过程中及时和学校、家长联系。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3.研学成果总结与评价。

在各组学生提交和展示研学成果后,教师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研学成果进行及时总结与评价。

针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展示的研学成果比较无序,思考的角度不够全面,没有深刻认识到其中复杂的关系和规律。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思维可视化,将不可视的思考方法、途径、内容通过可视化的图像和图式展现出来,进行结构化的表達,理清问题的结构脉络,对该问题进行总结,深化学生的研学成果,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根据多元评价的相关理论,黎里古镇研学旅行评价表的设计如表2所示。

四、反思与展望

现实世界的事物是在多重要素作用下经过漫长时空演变而形成的,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因此,单单只用一门学科的知识去解释、分析其形成机制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用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去进行研究。研学旅行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问和学科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身体验、感悟、合作、探究,获取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和情感体验。但当前我国的研学旅行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地方支持力度不足,教师跨学科整合能力不够等原因,仍然存在重游轻学、主题模糊、组织涣散等问题。笔者的研究是在借鉴了国内外研学旅行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尚未成熟,仍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研学旅行的探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只有大胆实践,不断向先进国家和地区学习,才能真正提高研学旅行的水平。

(作者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敏.以地理为中心的学科融合研学实践研究——以昆明路南石林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1).

[2]任黎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社团研学旅行探究——我国台湾地区户外教育引发的思考[J].地理教学,2019(20).

本文系第八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双学年课题“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科融合的研学旅行研究”(课题编号:0819YCP0506)阶段性研究成果。

THE END
0.山西省地学研学旅游线路图|第三站:太原市和吕梁市地学研学路线来源: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jvzquC41pg}t0|tjw0ipo8f1:571;@=82a865;87
1.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学科教学)论文题目:初中灾害地理研学旅行研究及其路线设计——以烟台市为例 答辩人:丁丽媛 学号:2020430242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地理) 指导教师:马运佳讲师 答辩委员会 主席:肖江南教授青岛大学 委员:徐树建教授临沂大学 徐伟正高级教师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全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 jvzquC41igu/sosw0gjv0ls1kplp1:5:;1=58:3jvo
2.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个“地理研学旅行”典型案例,值得学习参考!附附地理教学原理常用动图 01 大气 内力作用 外力、外力作用及地貌 风化作用 a.盐风化作用 b.冻融作用(冰劈作用) c.化学风化 风力作用及地貌 a.沙丘移动 b.风力搬运 c.风力堆积 d.雅丹地貌形成和演化 流水作用及地貌 a.峡谷一般形成过程 由于构造作用,地层整体上升,河流为了维持其基准面,向下侵蚀岩层,形成近垂直的峡谷。这些峡谷两侧jvzquC41el4tkwf0eqs/ew4ctvodnnx1xkkx1:=877;28?918h932o8223?12‚<{9
3.高中地理实践课程开发与研学旅行基地整合性研究——以天津蓟县国家地质随着研学旅行基地的出现,如何突破难题开展地理实践课便得以缓解,这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地理研学旅行基地作为研学旅行实施的载体,不仅可以满足地理教育的需求,更能达到确保学生生活卫生和安全的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基地的一般情况使得地理实践力和学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本论文以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F9757;:48
4.利用研学旅行提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3研学旅行中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可行性策略 3.1做好研学旅行前期的规划,促进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 学生作为旅行的主体和参与者,他们应当了解与旅行相关的所有内容,并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旅行路线、交通方式、目的地、旅行周边的环境等[3]。例如,教师在开展“南北气温的差异”相关教学活动时,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到jvzquC41yy}/dj~ycvii0ls1lkgp{~qwpyko1lmw|juoimnnkn{oyns136?67:3jvor
5.我校学子在首届全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中荣获佳绩9月1日—10月31日,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三大地理教育期刊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中,由我校旅游与地理学院白絮飞、杜卫红、刘建华、韩丽荣、梅荣、任宾宾等老师指导,2018级地理科学班李宛儒等9名学生团队精心设计的“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在336件参赛作品jvzq<84yyy4inkwe0et0kwkq13633865;8?/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