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来自法国某中学的学生经常利用寒暑假开展“走遍中国”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下面是本次研学旅行的设计图,出发点是北京站,如图所示,读图回答问题。
(1)这批法国学生第一站到达北京后,登上长城感受到了“崇山峻岭披绿衣”的景观,判断此次研学活动最有可能在______月(填1月或7月)。
(2)“穿过茫茫林海,见到辽阔草原”,再往西正如王维描绘:大漠弧烟直,长河落日圆。参观航天基地,再往西北左手雪山右手盆地,葡萄挂满枝头”。研学队员描述的是图中______路线(填序号);亲眼目睹了位于喀斯特地貌区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这里常年寒暑适中,请叙述原因____________。研学途中,学生们看到藏民早晚将双手藏在藏袍衣袖中,中午则脱下衣袖系在腰间,结合该地气温变化特点向法国学生说明这种穿衣习惯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从长沙到北京,学生们乘火车沿铁路北上,体验了我国南北方不同的风土人情。
(3)读图,位于长江沿岸,有支流汉江汇入的城市是______。
【答案】7 ② 这里纬度低,海拔高 青藏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京广 武汉
【解析】
(1)由题目可知,这位法国学生到达北京看到“崇山峻岭披绿衣”的景观,说明这次研学活动最有可能是夏季的7月。
(2)研学队员描述的是图中②表示的西北地区景观,喀斯特地貌区地处云贵高原,该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温暖,海拔高、夏季凉爽;藏民早晚将双手藏在藏袍衣袖中,中午则脱下衣袖系在腰间这是由于青藏地区早晚温差大,当地藏民的服饰是藏袍。
(3)由图可知,位于长江沿岸,有支流汉江汇入的城市是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
【题目】探究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模拟“南极考察”,下面是他们的考察方案,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研究过程。
(1)查找资料发现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
(2)小组准备在在假期间到南极考察,是选择暑假还是寒假,并说出理由。
(3)考察小组从中山站到昆仑站,前进方向大致是________。
(4)在南极见到的最著名的动物是________。
(5)队员查找我国的两极地区的考察站时,发现位于北极地区的是________站。
【题目】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月份通常是(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题目】娄底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家乡地理考察,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从他们绘制的地形图中可以看出
A. 悬崖顶部海拔300多米B.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 甲、乙两村均位于盆地D. 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
【2】考察小组选择了①②③④四个观测点,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A. 在①处看到了成片的脐橙园B. 站在②处看到了甲、乙两村
C. 在③处看到悬崖和北流河流D. 到④处考察了河流上游植被
【1】关于斯里兰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B. 位于中纬度地区
C. 是亚洲南部的一个岛国
D. 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季节变化小
【2】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是
A. 平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B. 高原、盆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C. 平原、山地为主,中部低四周高D. 高原、盆地为主,中部低四周高
【3】此次特大灾害发生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题目】(南亚有特色)阅读南亚局部图及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是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物品的原料。图中所示地区是全球黄麻主产区,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图a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印度著名港口,图b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读图可知,黄麻主产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当地黄麻收获后,大多就在旁边的____河的河水中浸沤。
(2)该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主要原因是______的强弱不同所造成的。
(3)甲城市居民大多信仰教,当地传统民居屋顶多为_____(填斜顶或平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