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在我的认知里,我们老家算是很穷的了,革命老区,我们那也划了一个定居点,搬了大概二十户人家,选的位置也挺好,在省道旁边,离大河也很近,房屋是政府统一修建的,在那个时候的农村也算是很不错的房子,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原来的地方更穷更恶劣,山又高又陡,田地太少,能开荒的地方都开了,饭都吃不饱,而且交通不便利,很多地方连公路都没有,全靠腿走。
在我的认知里,我们老家算是很穷的了,革命老区,我们那也划了一个定居点,搬了大概二十户人家,选的位置也挺好,在省道旁边,离大河也很近,房屋是政府统一修建的,在那个时候的农村也算是很不错的房子,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原来的地方更穷更恶劣,山又高又陡,田地太少,能开荒的地方都开了,饭都吃不饱,而且交通不便利,很多地方连公路都没有,全靠腿走。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长江流域的省份,基本每个省都安置了数以万计的移民
长江流域的省份,基本每个省都安置了数以万计的移民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很多人都搬到了上海郊区农村,有自建房类似的小别墅
很多人都搬到了上海郊区农村,有自建房类似的小别墅
很多人都搬到了上海郊区农村,有自建房类似的小别墅
很多人都搬到了上海郊区农村,有自建房类似的小别墅
这玩意要看运气的,我们这里就有三峡移民,给他们在农村分了地盖了房还有上海户口。后来赶上拆迁基本都拿到三套房子,现在都过得不错。有些分到不太发达的省份的就过得没那么好。
这玩意要看运气的,我们这里就有三峡移民,给他们在农村分了地盖了房还有上海户口。后来赶上拆迁基本都拿到三套房子,现在都过得不错。有些分到不太发达的省份的就过得没那么好。
贡献
贡献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浙江的,水库移民就是中老年人一开始有点故土难离,小朋友们来浙江,打游戏机玩电脑玩小霸王可开心了,真的是乐不思蜀
我浙江的,水库移民就是中老年人一开始有点故土难离,小朋友们来浙江,打游戏机玩电脑玩小霸王可开心了,真的是乐不思蜀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江苏也有很多三峡移民
江苏也有很多三峡移民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看过纪录片,抽到上海的像彩票中大奖一样开心,还有围观的邻居那羡慕的眼神
看过纪录片,抽到上海的像彩票中大奖一样开心,还有围观的邻居那羡慕的眼神
虽然是团圆饭,但是气氛有些沉重
虽然是团圆饭,但是气氛有些沉重
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14年时候,坐船游过三峡,感觉从万州开始,沿江一带根本就没有平地啊,全是崇山峻岭。城镇的房子全是建在陡坡上。很多地方还是在下面搭架子,在平台上建。
14年时候,坐船游过三峡,感觉从万州开始,沿江一带根本就没有平地啊,全是崇山峻岭。城镇的房子全是建在陡坡上。很多地方还是在下面搭架子,在平台上建。
很多人都搬到了上海郊区农村,有自建房类似的小别墅
很多人都搬到了上海郊区农村,有自建房类似的小别墅
01年的上海,就算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给了房,放到现在怕不是已经是人上人了,碰到拆迁直接起飞
01年的上海,就算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给了房,放到现在怕不是已经是人上人了,碰到拆迁直接起飞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贾樟柯:你这么说让我很难办啊。
贾樟柯:你这么说让我很难办啊。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三峡搬来的移民,分散在各地,我们浙江这块,政策都是给最好的,照顾也到位,但总顶不住移民不开心要闹
三峡搬来的移民,分散在各地,我们浙江这块,政策都是给最好的,照顾也到位,但总顶不住移民不开心要闹
长江流域的省份,基本每个省都安置了数以万计的移民
长江流域的省份,基本每个省都安置了数以万计的移民
不止啊,我山东东营的,我们村就有三峡移民,5户
不止啊,我山东东营的,我们村就有三峡移民,5户
听说以前建新安江水库很多人给迁到了江西
听说以前建新安江水库很多人给迁到了江西
我就是新安江水库移民
我就是新安江水库移民
我操,这分到哪里去是抽签吗?怎么还有上海户口
我操,这分到哪里去是抽签吗?怎么还有上海户口
确实是抽签的,所以抽到上海的都像中大奖一样。让人迁移当然要给户口了,而且还是最值钱的上海农村户口。
确实是抽签的,所以抽到上海的都像中大奖一样。让人迁移当然要给户口了,而且还是最值钱的上海农村户口。
01年的上海,就算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给了房,放到现在怕不是已经是人上人了,碰到拆迁直接起飞
[图片]
01年的上海,就算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给了房,放到现在怕不是已经是人上人了,碰到拆迁直接起飞
起飞很难,但肯定比比原来强。上海就算是远郊工作机会也比三峡多。至于发财就看人的造化了。
起飞很难,但肯定比比原来强。上海就算是远郊工作机会也比三峡多。至于发财就看人的造化了。
闹啥呢?总不能是闹着想回家吧?
[图片]
闹啥呢?总不能是闹着想回家吧?
要钱要物要好处
要钱要物要好处
闹啥呢?总不能是闹着想回家吧?
[图片]
闹啥呢?总不能是闹着想回家吧?
回家是不可能回家的,但是借着回家的理由要这要那是可以的
回家是不可能回家的,但是借着回家的理由要这要那是可以的
看过纪录片,抽到上海的像彩票中大奖一样开心,还有围观的邻居那羡慕的眼神
看过纪录片,抽到上海的像彩票中大奖一样开心,还有围观的邻居那羡慕的眼神
不管去哪都有利好,我家老家山东县级市,我记得当时考试还给加分
不管去哪都有利好,我家老家山东县级市,我记得当时考试还给加分
这玩意要看运气的,我们这里就有三峡移民,给他们在农村分了地盖了房还有上海户口。后来赶上拆迁基本都拿到三套房子,现在都过得不错。有些分到不太发达的省份的就过得没那么好。
这玩意要看运气的,我们这里就有三峡移民,给他们在农村分了地盖了房还有上海户口。后来赶上拆迁基本都拿到三套房子,现在都过得不错。有些分到不太发达的省份的就过得没那么好。
是的,正解。靠运气,比不上拆迁户,实打实的
是的,正解。靠运气,比不上拆迁户,实打实的
应该大多都搬到上海崇明了。
应该大多都搬到上海崇明了。
巫山人,老县城淹没了,很多人都搬到现在县城了,背井离乡大多数人不愿意
巫山人,老县城淹没了,很多人都搬到现在县城了,背井离乡大多数人不愿意
这该死的优越感
[图片]
这该死的优越感
江苏也有很多三峡移民
江苏也有很多三峡移民
好像是在盐城,看过一个拍视频的过的不错。自建房很大
好像是在盐城,看过一个拍视频的过的不错。自建房很大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应该大多都搬到上海崇明了。
应该大多都搬到上海崇明了。
上海其实也挺大的,给的位置肯定是偏僻角落,要是给您家乡淹没了,给您北京郊区房子和北京户口您干嘛?您家里长辈干嘛?祖坟都没了,祠堂也没了
上海其实也挺大的,给的位置肯定是偏僻角落,要是给您家乡淹没了,给您北京郊区房子和北京户口您干嘛?您家里长辈干嘛?祖坟都没了,祠堂也没了
大哥 你不会觉得库区移民原来的生活条件有多好吧 北京上海再怎么是郊区 也比原来的地方好了几个档次吧 你不会觉得原来的山区种地打鱼的生活情况会有多好吧 最起码去了上海工作机会比原来多的多 你说的那些祖坟 祠堂那些 情感上确实难接受 但是现实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可是实打实的 北京上海的户口含金量还是挺高的
大哥 你不会觉得库区移民原来的生活条件有多好吧 北京上海再怎么是郊区 也比原来的地方好了几个档次吧 你不会觉得原来的山区种地打鱼的生活情况会有多好吧 最起码去了上海工作机会比原来多的多 你说的那些祖坟 祠堂那些 情感上确实难接受 但是现实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可是实打实的 北京上海的户口含金量还是挺高的
房租就是一大笔开销省下来了,哪怕送外卖吧,别的送外卖的一个月交房租吃喝还剩几个子啊,你有房子住,少睡半小时能省几千块
房租就是一大笔开销省下来了,哪怕送外卖吧,别的送外卖的一个月交房租吃喝还剩几个子啊,你有房子住,少睡半小时能省几千块
搬迁给的宅基基本乡下房子,一代也就去工厂打工。二代其实和本地孩子差不多,考个大学,去市区工作的话也得租房子。
搬迁给的宅基基本乡下房子,一代也就去工厂打工。二代其实和本地孩子差不多,考个大学,去市区工作的话也得租房子。
应该大多都搬到上海崇明了。
应该大多都搬到上海崇明了。
青浦 朱家角也有不少
青浦 朱家角也有不少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听说以前建新安江水库很多人给迁到了江西
听说以前建新安江水库很多人给迁到了江西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也有很多宜居的地方被淹没了,我们老家县城都是,大多数人搬新县城去了
也有很多宜居的地方被淹没了,我们老家县城都是,大多数人搬新县城去了
三峡搬来的移民,分散在各地,我们浙江这块,政策都是给最好的,照顾也到位,但总顶不住移民不开心要闹
[图片]
三峡搬来的移民,分散在各地,我们浙江这块,政策都是给最好的,照顾也到位,但总顶不住移民不开心要闹
闹啥呢?总不能是闹着想回家吧?
闹啥呢?总不能是闹着想回家吧?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02年在大宁河写生,当时老县城已经没几户人家了,现在也不知道这地方还在不在
我02年在大宁河写生,当时老县城已经没几户人家了,现在也不知道这地方还在不在
起飞很难,但肯定比比原来强。上海就算是远郊工作机会也比三峡多。至于发财就看人的造化了。
起飞很难,但肯定比比原来强。上海就算是远郊工作机会也比三峡多。至于发财就看人的造化了。
房租就是一大笔开销省下来了,哪怕送外卖吧,别的送外卖的一个月交房租吃喝还剩几个子啊,你有房子住,少睡半小时能省几千块
房租就是一大笔开销省下来了,哪怕送外卖吧,别的送外卖的一个月交房租吃喝还剩几个子啊,你有房子住,少睡半小时能省几千块
全部回帖
虽然是团圆饭,但是气氛有些沉重
虽然是团圆饭,但是气氛有些沉重
虽然是团圆饭,但是气氛有些沉重
虽然是团圆饭,但是气氛有些沉重
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长江流域的省份,基本每个省都安置了数以万计的移民
长江流域的省份,基本每个省都安置了数以万计的移民
贡献
贡献
我四川小乡镇,当时小学门口就迁来一户移民。。
我四川小乡镇,当时小学门口就迁来一户移民。。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在我的认知里,我们老家算是很穷的了,革命老区,我们那也划了一个定居点,搬了大概二十户人家,选的位置也挺好,在省道旁边,离大河也很近,房屋是政府统一修建的,在那个时候的农村也算是很不错的房子,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原来的地方更穷更恶劣,山又高又陡,田地太少,能开荒的地方都开了,饭都吃不饱,而且交通不便利,很多地方连公路都没有,全靠腿走。
在我的认知里,我们老家算是很穷的了,革命老区,我们那也划了一个定居点,搬了大概二十户人家,选的位置也挺好,在省道旁边,离大河也很近,房屋是政府统一修建的,在那个时候的农村也算是很不错的房子,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原来的地方更穷更恶劣,山又高又陡,田地太少,能开荒的地方都开了,饭都吃不饱,而且交通不便利,很多地方连公路都没有,全靠腿走。
读小学的时候,老家水库沿岸的村子就在搬迁,没几年基本搬完了,有的去了武汉,有的在黄陂,仙桃,还有的在襄阳,我去了城里上学,很多同学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梅洁的《大江北去》,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3座古城,70万人,万亩良田。
读小学的时候,老家水库沿岸的村子就在搬迁,没几年基本搬完了,有的去了武汉,有的在黄陂,仙桃,还有的在襄阳,我去了城里上学,很多同学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梅洁的《大江北去》,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3座古城,70万人,万亩良田。
贡献
贡献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江西省瑞金市,一个当时只有五十万人口的县城,迎接了大约两万左右的三峡移民,不过这些移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沿海城市打工,基本见不到他们,只是有个鸽子房间在这边,基本都是想在工作的城市安家,对这个县城完全没有归属感。
江西省瑞金市,一个当时只有五十万人口的县城,迎接了大约两万左右的三峡移民,不过这些移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沿海城市打工,基本见不到他们,只是有个鸽子房间在这边,基本都是想在工作的城市安家,对这个县城完全没有归属感。
读小学的时候,老家水库沿岸的村子就在搬迁,没几年基本搬完了,有的去了武汉,有的在黄陂,仙桃,还有的在襄阳,我去了城里上学,很多同学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梅洁的《大江北去》,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3座古城,70万人,万亩良田。
[图片]
读小学的时候,老家水库沿岸的村子就在搬迁,没几年基本搬完了,有的去了武汉,有的在黄陂,仙桃,还有的在襄阳,我去了城里上学,很多同学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梅洁的《大江北去》,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3座古城,70万人,万亩良田。
十堰的吗
十堰的吗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有一部份人迁到了上海崇明岛
江苏也有很多三峡移民
江苏也有很多三峡移民
搬得晚的其实过得都还不错,像我们95年搬的,刚搬的那几年是过得真苦啊
搬得晚的其实过得都还不错,像我们95年搬的,刚搬的那几年是过得真苦啊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其实对很多被迁徙的人家来说离开深山进城反而是好事,我有个同事是安吉的,浙江修水库时被迁徙进了嘉兴市,上海这边接收了很多三峡移民,条件肯定比迁徙前好多了
听说以前建新安江水库很多人给迁到了江西
听说以前建新安江水库很多人给迁到了江西
虽然是团圆饭,但是气氛有些沉重
虽然是团圆饭,但是气氛有些沉重
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离开家园总是有伤感 希望他们一家都过得更好了!
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比之前过得好,三峡那个地方没淹我小时候去过一次,虽然确实风景壮丽,美到极致,又有相当的神秘感和人文历史沉淀,但是另一方面那个地方确实是穷的叮当响,去过一次也就知道,那个地形真的根本就不能算很适合人类居住,那真的是崇山峻岭山高浪急,在江上仰望两边的山崖和密林根本想象不出来在这种地方怎么生活,李白说的一点都不假,真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夸张了吗,我觉得一点都没有
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比之前过得好,三峡那个地方没淹我小时候去过一次,虽然确实风景壮丽,美到极致,又有相当的神秘感和人文历史沉淀,但是另一方面那个地方确实是穷的叮当响,去过一次也就知道,那个地形真的根本就不能算很适合人类居住,那真的是崇山峻岭山高浪急,在江上仰望两边的山崖和密林根本想象不出来在这种地方怎么生活,李白说的一点都不假,真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夸张了吗,我觉得一点都没有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我重庆人,就巫山,云阳,奉节几个县,当年可以说穷得响叮当,虽说故土难离,但是多数人搬走确实能过得更好。
应该大多都搬到上海崇明了。
应该大多都搬到上海崇明了。
我就是重庆本地人,08年高考的时候,好多库区来的同学,他们是加十分还是二十分来着忘记了。而且他们一般都是土家族,再来五分。。。
我就是重庆本地人,08年高考的时候,好多库区来的同学,他们是加十分还是二十分来着忘记了。而且他们一般都是土家族,再来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