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电站(Three Gorges Dam),又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或三峡大坝,是中国在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工程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北纬30°49′48″;东经111°0′36″),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工程控制流域面积达100万km2,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m3。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图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地理位置图(据Google 地球资料编绘)。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主要有防洪、航运、发电、补水、养殖等。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12年7月,电站32台机组全面投产【图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景图(据Google 地球资料编绘)。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185m,蓄水高175m,水库长600余km,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是全世界上装机容量(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站。2010年7月,三峡电站机组实现了电站第一期26台水轮发电机组1820万kW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日发电量可突破4.3亿kWh,占2010年全国日发电量的5左右)。【图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俯瞰(据网络图片资料编绘)。
三峡水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kW的机组,装机容量为1820万kW,设计年均发电量847亿kWh;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装6台70万kW的水轮发电机;再加上三峡水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kW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kW,设计年均发电量约1000亿kWh。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比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多了850万kW,所安装的32台70万kW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尺寸最大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图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双线5级船闸全景图(据Google 地球资料编绘)。
三峡大坝建成前(1987年)后(2006年)长江三斗坪段水域变化图。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开创者孙中山,他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实业计划》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对三峡工程做过一些勘测、设计和研究工作。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坝工专家萨凡奇(John Lucian Savage)来华考察。【图为】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John Lucian Savage)在三峡地区考察。
萨凡奇先生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建议在南津关至石牌之间选定坝址、修建电站。时为电站设计坝高225m,总装机容量1056万kW,兼有防洪、航运、灌溉之利。《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内战,此事无果而终。【图为】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世界著名坝工专家萨凡奇(John Lucian Savage)构想的三峡大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洪水频发,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于1953年初视察三峡时曾说:“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图为】1958年3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三峡工程选址地现场考察。
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在当时的情况下,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葛洲坝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区,工程于1971年开工,实行“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但不久后因施工质量实在不合格而停工。在多次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后,于1974年复工,1981年实现长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葛洲坝水电站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电站共安装19台12.5万kW和2台17万k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71.5万kW,电站建成后曾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发电厂。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也成为三峡水电站的反调节电站【图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全景图(据Google 地球资料编绘)。
三峡工程在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三峡工程的业主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和主要监理单位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要施工单位有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部队)、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联营体)、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联营体)、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联营体)等,这些企业曾经承担了包括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引滦入津工程在内的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图为】三峡枢纽工程水工建筑物结构图。
三峡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及电费附加费。国务院1992年规定,全国人民每使用1kWh电能便需附加上交0.003元以投入三峡工程,此后这一数字又被多次调升,有的省份甚至达到0.0124元。1994年起,葛洲坝水电站的利润也被直接转为三峡建设资金。到2002年,以葛洲坝电厂为主体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掌管葛洲坝和三峡的所有发电资产。该公司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其募集的资金和此后获得的发电利润也成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此外,三峡总公司还发行了数期国内债券募集资金【图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厂房坝段典型剖面图。
三峡大坝的选址最初有南津关、太平溪、三斗坪等多个候选坝址。最终选定的三斗坪坝址,位于葛洲坝水电站上游38km处,地势开阔,地质条件为较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岛,将长江一分为二,左侧为宽约900m的大江和江岸边的小山坛子岭,右侧为宽约300m的后河,可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大坝的坝高,在筹划中曾有低坝、中坝、高坝三种方案。1950年代,在苏联专家的影响下,各方多支持高坝方案。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占了主流,因而低坝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于为重庆改善航运条件的考虑,各方最终同意建设中坝【图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坝段典型剖面图。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它坝长2335m,底部宽115m,顶部宽40m,坝顶高程为海拔185m,最大浇筑坝高181m,正常蓄水位海拔175m。大坝下游的水位约海拔66m,坝下通航最低水位海拔62m,通航船闸上下游设计最大落差113m。工程主体建筑物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m3,混凝土浇筑量约2794万m3,耗用钢材59.3万吨。其中金属结构安装占25.65万吨,钢筋制作安装46.30万吨。水库全长600余km,坝轴线全长2309.47m,水面平均宽度1.1km,总面积1084km2,总库容393亿m3,其中调洪库容约221.5亿m3,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图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厂房坝段模型剖面图。
三峡大坝设计成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从左至右(面向下游)依次为永久船闸、升船机、泄沙通道(临时船闸)、左岸大坝及电站、泄洪坝段、右岸大坝及电站、山体地下电站等。大坝的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船闸,建于坛子岭背对长江的一侧,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图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景图。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kW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kW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kW,设计年发电量约1000亿kWh。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图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地下厂房施工场景。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右岸厂房坝段施工场景。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右岸厂房坝段水轮机蜗壳安装施工场景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轮机蜗壳安装施工场景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轮机蜗壳安装施工场景
三峡工程直径12.4m的世界最大引水压力钢管安装施工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右岸地下厂房尾水施工场景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景
闪电辉映下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景
晚霞辉映下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景
在凤凰山复古建筑群前远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远眺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时的场景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雄姿
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的三峡输变电方案是:三峡电站采用15回500kV出线,并留有2回扩建余地。其中2回向川渝电网送电,送电容量按200万kW考虑。其中8回送到左岸、右岸换流站和葛洲坝换流站500kV母线上,从换流站通过3回直流共720万kW向华东电网送电。其余5回加上由左岸、右岸换流站500kV交流母线出来的4回共9回500kV线路联接到华中电网,其送电容量按1200万kW考虑。
三峡输变电工程总量为:500kV交流线路6900km,其中华东850km,华中4970km,重庆1080km;500kV交流变电容量2475万kVA,其中华东850万kVA,华中1350万kVA,重庆275万kVA;直流线路2200km,直流换流站容量1200万kW。
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
围堰拆除后的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外景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双线5级船闸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双线5级船闸投入运行,大型船队进入船闸
三峡水电站水轮机转轮
运输途中的三峡水电站水轮机转轮
三峡水电站机组安装中,针对巨型机组的技术特点,就大型定子组装焊接自动化技术,大容量、大尺寸机组现场定子叠片组装技术,转子不圆度焊接测量技术和磁轭、磁板不圆度等项目开展了技术攻关,使机组安装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监测结果表明, 己安装投产机组运行平稳,各项技术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在2007年,三峡电厂一年内有7台70万kW机组相继完成安装并投产, 刷新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年度安装总量的世界纪录【图为】三峡水电站水轮机转轮吊装
三峡水电站首台机组定子安装
2010年7月,三峡电站机组实现了电站1820万kW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日发电量可突破4.3亿kWh电,占当时全国日发电量的5左右)。1949年,中国总发电量仅为43亿kWh【图为】三峡水电站右岸第8台转子吊装。
三峡水电站16号机组转子吊装
加紧建设中的三峡水电站地下发电车间
技术人员在三峡地下电站厂房内指挥吊装发电机定子构架
工人在三峡地下电站30号机组内进行发电机定子线圈安装施工
水轮发电机组上支架安装
三峡水电站左岸电厂中央控制室
三峡工程左岸电站厂房内景
三峡地下电站厂房全景
进行充水实验调试的三峡地下电站32号机组
技术人员在查看三峡地下电站最后一台水轮机组的运行情况
技术人员在查看三峡地下电站最后一台水轮机组的运行情况
工人从已安装好的三峡水电站地下发电车间32号机组前走过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等。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防洪效益】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
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m,设计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m3,其巨大的库容量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使江汉平原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在遭遇特大洪水时可避免发生大量人口伤亡的毁灭性灾害,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三峡水利枢纽最大泄洪能力为116 110 m3/s,可削减的洪峰流量达27 000~33 000 m3/s,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1931年的长江洪水,受灾面积达13万km2,淹没农田339万公顷,被淹房屋180万间,受灾民众2 855万人,被淹死亡者达14.5万人,估计损失13.45亿银元【图为】1931年7月以后,武汉三镇雨水连绵,长江水位逐日增高,而当局又疏于防范,终致汉口城区被江水淹没,人员财产损失极其惨重。照片纪录了武汉被江水淹没街道的实景。
195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提前到来,洪水发生也比一般年份早,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于4月份即进入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汉口至南京江段水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超警历时一般在100天~135天,中下游洪水位全线突破当时的历史最高值。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形成全流域性大洪水。该年该年长江上游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6 800 m3/s,在无奈情况下考虑荆江分洪方案,虽保住武汉市,但受灾人口1890万,被淹房屋427.66万间,淹死3.4万人,淹没良田317万公顷,受灾县市123个,京广铁路不能通车达100天,损失数十亿元。在荆江采取分洪措施后,沙市最高水位仍达44.67m;中游汉口站最高水位29.73m,超过1931年的最高水位,相应流量76 100 m3/s;下游大通站最高水位16.64m,相应流量92 600 m3/s。最大30天洪量,1954年分洪溃口水量达1 023亿m3【图为】1954年的武汉洪水,汉口著名的标致性建筑物——江汉关的街道上已成泽国
为抗击98’洪水,国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历经近3个月的抗洪抢险,从全国各地调用130多亿元的抢险物资,高峰期有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但仍有重大的损失。湘鄂赣皖四省共淹没耕地23.9万公顷,受灾人口231.6万人,死亡1526人【图为】人民子弟兵奋力抗击98’洪水
三峡水库的泄洪闸最大泄洪流量是按照1870年长江大洪水为设计依据,泄洪流量可达10.25万m3/s,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其洪水调节能力强大,可以消减洪峰流量高达2.7~3.3万m3/s。该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受其保护的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其人口大约为1500万,土地约为2300万亩。通过调节洪水到达前所调节的实际坝前水位以及泄洪流量,至少可实现不同的防洪目标,甚至可以抵抗千年一遇的洪水【图为】1931~1998年期间,长江流域发生的4大洪水淹没范围图
【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含右岸地下电站6台单机70万kW的机组),加上电源电站安装的2台单机容量5万kW的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kW,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kWh,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效益显著。三峡水电站最大输电半径是1000km。机组所发电能主要送往华中、华东、广东等地。三峡水电站强大的电能,不仅可以缓解受电地区电力紧缺的形势,而且通过三峡水电站,可以把华中、华东、华南电网联成跨区的大电力系统,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图为】三峡大坝前,电网密布。
【航运效益】自古以来,长江三峡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暗礁密布,形成航运天堑。水流湍急使船只向上游航行的难度也非常大,并且宜昌至重庆之间仅可通行3 000吨级的船舶,所以三峡的水运一直以单向为主。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形成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图为】三峡工程兴建之前,船工(纤夫)拉着货船逆水而上,艰难行进时的场景。
三峡船闸运行后,通航条件得到改善,长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三峡工程通航后,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5 000万吨。2013年,三峡船闸共运行10 770闸次,通过船舶4.6万艘次,旅客43.2万人次,货物9707万吨。其中上行货运量6 029万吨,创历史新高。三峡船闸通航10年来,航运效益显著,过闸货物已达6.4亿吨,促进了沿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图为】三峡水库形成后,水位提高,江面扩宽,暗礁消失,极大地改善了三峡的航运条件
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并且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迁来解决,但后来发现,水库淹没了大量耕地,从而导致整个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于是对农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种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举家外迁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库区外)、湖南、广东、重庆(库区外)、四川等其他省份居住【图为】三峡水库形成前的瞿塘峡(夔门),江面狭窄,船只只能单向行驶(摄于1991年9月)。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公里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满蓄水后,景区又凭添新的景观【图为】霞光辉映下的西陵峡
三峡工程兴建之前,长江上游大多数通航河道一直处于天然状态,航程艰险。自古就有“川江不夜航”的说法。如今,“川江不夜航”已成为历史【图为】虁门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