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日益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智慧教育正深刻地改变教与学。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近年来,广州教育信息化坚持以应用为主线,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各区、各校智慧教育均有成效,逐渐特色鲜明。
为挖掘教学一线阵地在智慧教育实践中的亮点及成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广报求学推出“广报探校之智慧教育”系列报道,带你了解广州校园内的智慧教育,如何融合技术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让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惠及更多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大众。
位于番禺区的市桥沙墟一小学(以下简称“沙墟一小学”),创办于1928年,是一所小规模的农村小学。面对生源不均、师资薄弱的现实,农村小学如何跟上智慧校园建设大部队的步伐,并闯出自己的路?沙墟一小学给出了答案。
该校认真落实番禺区教育局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技术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和“深化智慧课堂变革”两大核心任务,走出“多元混合式”教师智能素养提升实践路径,建构“多技术融合的三导三学精准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创新技术应用,打造深度课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提质减负的效能,实现了小规模学校的内生发展。
基于村小现状,深化“强师工程”和“课堂变革”
“我校面临着生源不均、教师平均年龄46岁、流动性差的状况,在九年前,我们开启了智慧教育研究。”沙墟一小学潘文清校长介绍,2013年,该校成为了番禺区第四批电子书包实验学校,开启了学校智慧教学的探索。2019年11月,该校成为广州市第二批智慧校园实验学校。学校虽然信息化设备配备完善,但使用效益却并不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参差,并没能将技术支撑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用到实处。“基于学校的条件,我们以‘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均衡优质的不二之选择,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现代化’为理念,以“四提升二推进一形成”为目标,以深化‘强师工程’和‘课堂变革’两大行动为基本思路,提升乡村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和融合创新能力,以期实现智慧校园建设下村小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强师工程。学校从“多元混合式研训、多元混合式引领、多元混合式创新应用、多元混合式激励评价”四个方面实施“多元混合式”整校推进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实践行动,形成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样态。
其次是课堂变革。坚持以问题导向,践行五育融合全面育人,以课题研究推动课堂变革,打造融乐智慧课堂,筑基提质,促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足课堂,凸显数据驱动和技术赋能两大特色
“学校开展智慧教育,最大的特色还是立足育人主阵地——课堂,深化课堂改革行动,以省、市立项的课题为引领,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潘文清校长说。
在数据驱动下,持续开展“多技术融合的三导三学精准教学模式”研究,让课堂教学精准高效,实现提质减负。沙墟一小学副校长黄洪带介绍,该模式应用翻转课堂理论,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提出研学问题,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前通过推送任务、收集数据、诊断学情、获取调整,以学生的课前问题为导向,课中根据推送微课、知识内化、练习评测,实现多元导学,课后则依据分层作业、分层拓展、答疑辅导等深度导练。记者在探校时看到,全校18个班全部配齐了智慧学习卡,老师能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收集数据,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技术赋能,构建“智慧课堂下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4+2策略”研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互联网,围绕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五大主题,通过“4+2开发应用策略”,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道德与法治课堂。“4+2”即教学资源的4结合和资源应用的2方式,“4结合”即“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传统节日、结合现实需要、结合真实情景”,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2方式”:即融合多种技术,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式学习和基于广州共享课堂的四种双师模式,来开展应用研究,打通小中大思政课堂,提升德育的实效。
基于课堂的“多元混合式”教师智能素养提升项目成效显著
“我们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智慧教育要让教师得到专业素养的提升,要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实践适合我们村小的教学模式、打造出我们的教育品牌。”潘文清校长说。
“多元混合式”教师智能素养提升实践的路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潘文清校长谈到,学校的智能管理团队领导力和指导力得到提升,智能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得到发展。在数据驱动下,“多技术融合的三导三学精准教学模式”的智能教学得到了更好地应用,教师的智能科研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通过培训,老师们能更适应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很令人欣喜的是,新技术的加持能让师生交互更加高效、课堂更加有趣、课堂教学更加精准、五育评价更加全面。”英语老师司马成说。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得以实现。“课前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与同学们分享、与老师交流,在课中可以在微课、多彩图片的直观展示中研学。”五年级1班的吴同学告诉记者,哪些内容没弄懂,能够在课上通过智能学习卡让老师精准解答,课后就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作业和进行温习。
“通过构建‘多技术融合的三导三学精准教学模式’,形成了适合我们的新模式,助力我校高质量发展,打造出了智能教育品牌。”潘文清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