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用新课程育人,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行知式女教师教学成都七中老师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编前: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学习陶行知?如何更好地践行陶行知的精神?如何将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融贯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在成陶首届“行知式女教师”评选与表彰活动中,近百名优秀的学做“陶行知式”女教师脱颖而出。她们是长期在一线执教的青年教师,她们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她们是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特质的榜样人物,她们是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四有”教师。同时,本次“行知式女教师”评选活动就是纪念陶行知诞辰130 周年的活动之一。

行知式女教师

郭 萍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锦城校区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成都市“一专多能”优秀青年教师,高新区优秀青年教师,高新区优秀班主任、高新区优秀学科教师。

在新时代,一线老师做“行知式女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郭萍作为七中初中学校锦城校区的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物理老师,她在工作中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干好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件事。

教学模式上,

践行“创生型”课堂新模式

创生课堂是以人为本、以爱为核心,通过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关注知识的生长点,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通过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教。

自2019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锦城校区开办以来,为了紧跟“七中初中学校”的步伐,校区就一直着力于践行“创生型”课堂。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作为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的郭萍老师和锦城校区的全体教研团队一起,开展课例研究,组织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献课、初三复习研究课和所有教师的转转课等活动,运用课堂教学观察平台观察教师的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媒体运用等行为,与老师们一起交流研究,以落实创生型课堂的四个基本环节——“学、思、创、生”,从而促使学生大胆探索、主动生成知识,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老师专业化进步。经过锦城校区教师们的共同努力,目前各科教学已基本构建出了结合各个学科自身特点的创生型课堂教学模式,比如物理学科以探究为主阵地,化学学科以“基础整理”“自主学习”“拓展提升”三个环节贯穿课堂等。

2020年春节前夕,疫情袭来,打乱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及寒假即将结束后的教学工作。校园作为未成年人高度密集聚集场所,是新冠病毒扩散的高危地带,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防疫工作要求的同时,搞好“日常教学工作”是一个具有挑战的新课题。根据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七初本部的带领下,锦城校区的老师们和本部的老师们一起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践行“创生型”课堂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

所谓“生活即教育”,根据疫情学校向寒假宅家抗疫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及家长们发放“抗疫大礼包——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居家锻炼菜单”,由体育老师亲自示范录制在家锻炼的相关视频,让同学们提高身体抵抗力的同时,也让大家一个多月因疫情而闭门不出的苦闷情绪得到一些排解。

开展“艺”想天开,3DVR云展——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在线教学美术课堂作品云展览活动。在疫情的阴霾笼罩下,开启新的“云端漫步、线上艺术赏析”活动,和艺术组老师们一道组织学生在家根据抗疫活动中涌现出的各种催人泪下、使人奋进的人和事,或者生活中各种快乐的值得分享的小事件,创作美术、剪纸等艺术作品,并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云展览”。

坚守理念、凝聚智慧、再续辉煌——召开七初学校两校区线上特殊的初三工作会。2020年3月,成都七初两校区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召开初三工作会议。在去年3月疫情异常严峻的时刻,而初三学生将在三个多月后面临人生重要的转折——中考,如何利用“线上教学”这一新的模式搞好毕业班的复习教学工作,使学生们尽量不受疫情的影响,顺利完成学业,是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各个学科备课组根据线上“云端课堂”的特点,以“头脑风暴”的形式,群策群力、各抒己见,针对每科教学特点,重新调整复习规划,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并在之后的线上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初心琢玉课堂、用匠心筑梦云端——成都七初学校在线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实践。开展线上教学课例研究、分享网上教学心得以及探讨线上教学新模式,大家都敞开心扉、拿出各自的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在课堂情境创设、技术使用、师生互动、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创生型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在了“云端课堂”上。

课程建设上,

开设选修课和“行走的课堂”研学课程

作为七中初中学校锦城校区课教中心一员的郭萍老师和锦城校区的初一、初二和部分初三的老师们一起开展研究,为初一、初二的学生们开设了选修课、“行走的课堂”等课程。学校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三、四节课时间,分学期分别进行选修课和行走的课堂的研学课程。从学校校本课程设置以来,先后已开设了28门选修课,如英美国家文化、书法文创课、我是创业家、地理学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等课程;20个“行走的课堂”研学课程,如体育学科的冰雪项目初体验、语文学科的都江堰的文学地图、历史学科的蓉城红迹、化学学科的都江堰水质变化分析及水质保护策略研究等一系列的研学旅行课程。

专家专题讲座,引领孩子们走进研学的世界。针对初一的“博物馆课程”,学校请来四川博物院副院长、文博副研究馆员钟玲老师,给初一的学生分享了一场关于博物馆有关知识的讲座。结合初二年级的“行走的课堂”对“都江堰”展开的研究,学校邀请了四川省中国旅行社销售经理、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罗昭伦老师,为学生讲解都江堰的前世今生,让学生看到了都江堰这一沿用了2000多年“造就了天府之国”伟大水利工程的全新打开方式。这两次讲座点燃了学生积极参与研学的热情,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研学新世界的大门。

初二“行走的课堂”开题答辩会,让学生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研学课程各组确定课题之后,初二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了开题报告的撰写并做了开题答辩,锻炼了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外出游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亲身实践看世界,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分成19个小组,奔赴各自的研学地点,展开实地研究,撰写研学日志,用语言、文字、视频和图片记录了研学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实地体验让学生印象深刻、受益匪浅。而这也正是我们对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知行合一”教学理念的深度贯彻。

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学生走出教室,真正践行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宽度与深度,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于生活。

物理教学上,

用希望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郭萍老师的物理教学极具独特性,她似乎有一种魔力让孩子们专注与投入,学得轻松和开心,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她用希望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陶行知认为,对希望的体验将教育生活与非教育生活区别开来。他认为,老师和父母要多说“希望类”话语,这样的话语是为了将来而“创造”的,而不是现在的,关乎我们此时此刻的生活的,这样的话语是“让人觉醒的话语”,会给到孩子巨大的动力。郭老师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心,总是引导孩子们看向未来,并不遗余力地促进孩子们去体验“希望”,一次次达成“希望”,获得成功的感觉。

“生活即教学”,物理学所研究的很多原理均来自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郭老师借鉴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理实验丰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和火箭发射升空、划船等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易动易学,再如,讲解家庭电路时,带领孩子们一起来到小区,从单元楼下电能表到家里的配电箱,录制视频讲解,生动形象的为孩子们打开了学习家庭电路的大门。

希望包含“承诺和努力”。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郭老师总会把看似很难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带领学生各个击破,让学生体会成功感,累积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郭老师的班上几乎没有畏惧物理学习的学生,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体会到“希望”和“快乐”是郭老师课堂上永恒的话题。

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她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热爱教育事业,相信她未来会有更为优秀的答卷。

国内刊号CN51-1677/G4

国际刊号 ISSN1672-8181

摘自 |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1年4月刊/栏目:行知式女教师

编辑 | 张競之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744次推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奉贤区教育学院:深度教研促在线教学质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音(奉贤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 倪伟)在线教学实施以来,奉贤小学体育人始终秉承新成长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云端体育课堂实施的新策略、新方法,我们立足五“新”,力求多维赋能,不断提高小学体育云端课堂教学质量。 1.规范在线“新”流程 基于前期调研,我区多数学校在线教学均采用“模式一”(即空中课堂20分钟+互动教学20分钟)的jvzquC41gf{/gjxvfc/exr1pqjf48o{rf5o787244664?4w3co62<690jznn
1.助力课堂革命构建“三个课堂”2021年第11期“三个课堂”正在全省掀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浪潮,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作为一所新建校,通过创新教研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探索多样化作业形式、教学手段来强化“第一课堂”;从德育、教学、艺体等维度出发,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学生活动来丰富“第二课堂”;利用地域条件,发挥研学旅行、红色教育、劳动教育基地综合育人jvzq<84yyy4tzs~dm0ipo872435249615;8287mvon
2.技术,评价先行,探索“三全三主”课堂教学模式──沙湾片区小学语文“融接着是梁伟玲主任的“融通技术,评价先行,打造三全三主课堂模式”的主题讲座,主要从课例综述以及信息技术切入促进融乐课堂理念实施的探索话题进行了分享。梁主任全面、专业地解读了我区小学语文研学后教3.0“融乐”课堂基本理念指导下的“三全三主”课堂教学模式。她结合今天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案例,全面剖析全要素jvzquC41yy}/gxq0ep5hwjsifqth1pile1814<561v814<563;e35A547;4tj}rn
3.红色基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链接、延伸历史背景知识,深入挖掘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红色基因,将历史教学与红色基因的融入结合起来,根据青少年的成长特点,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使革命传统教育浸入学生心扉,让红色基因真正在学生心中扎下根。 2.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教学资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jvzquC41yy}/3vnujw4dqv4nwp}fp8okcqvg8qulzrx1;543280::>2794ivvq
4.《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新闻网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行“学习中心”的教学模式,仙桃市第三实验小学和仙桃三伏潭镇第二小学对全部课程进行了共同开发。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开展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前仙桃市第三实验小学在操场上开展的“课间手舞操”比赛,对于乡村薄弱学校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可自从同步开发课程之后,却轻而易举地变成了现实。jvzq<84rcrks0s~d0et0|po{d1nuou4424:.2:4421ipp}jpva<46@570jzn
5.专家批课改乱象:有些课堂教学就像抗日神剧教育此外,现在不少学校极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于是推出类似研学后教、小组学习等教学模式。面对这些教学现象,李伟成也反对,“这些课堂教学形式违背学生的发展规律,过分强调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佐藤学说过,真正的学习是‘相互学’,而不是‘相互说’。”他指出,研学后教忽视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jvzq<84gfw4qgxung0ipo7hp1p532:9132911l6275337B93246/j}rn
6.顺德一中“研学+”模式,让研学课堂更丰富教育资讯顺德一中“研学+”模式,让研学课堂更丰富 研学,让课本上的画面变得立体、让课本上的人物变得“触手可及”、让课本上的情景变得鲜活。2月23日,顺德区公益研学活动正式启动,通过“发现顺德·研学之旅”,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助力顺德在科创、教育等方面再上新台阶。jvzquC41yy}/uqzpfgijv‚3eqo5b1;5461888>860jznn
7.双减政策下的教育心得(精选40篇)2、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聚焦课堂,积极改课堂教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要结合实际,改课堂教学方式,着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33:4773>3393jvor
8.2023年北京市海淀外国语高中招生简章!课堂模式 强化“课堂教学设计”和“学案编写的设计”,以“自主、合作、探究、落实”为基本模式,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教学目标,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学习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实现高效课堂。 英语特色 英语学科以学案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精彩展示——巩固练习——自我测评—jvzquC41yy}/m:7|z0ipo8sgy1974=;0jvsm
9.中国教育报:守正创新打造行业类高校特色思政金课教改方案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行业类高校的特点,注重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守正创新。 1.教学模式:“大班教学—小班研讨—个别辅导” 大班教学主要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时间一半用来讲授,一半用来研讨,研讨过程采取“亮考帮”的方式。小班研讨则采取小组辩论、集体演讲、模拟jvzquC41pg}t0~ue0gjv0ls1kplp1:9671716=8:0jzn
10.校长说|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校长魏义华:激发校园活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STR”课堂教学模式,我走进课堂,为教师们上“STR”示范课。课后,青年教师王伟洋表示,“魏校长生动具体的讲授解决了我教学中的很多困惑”。 自2019年春全面推行“STR”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历时两年半的实践探索,学校的课堂教学生态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取得了突破性的jvzq<84yyy4dl{gcrr4dlw3ep1v07>=8634ivvq
11.谈“五学”课堂教学模式“五学”——课堂教学的五个模块,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五学”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学生、解放教师;基本策略是“自主、合作、探究”;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乐学、会学。“乐学”即开心地探学,舒心地合作,醉心地展示;“会学”即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6:=4;:d942;559<50jznn
12.学院简介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构建了“4+”应用型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技能+师范技能从基础夯实教学基本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内外联动,深耕课堂教学,优化二课资源,打造一体化育人模式;课堂实训+课外实践+技能比赛立体化实践机制聚焦师范技能提升;专业以师范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一学、二练、三讲、四研”1234实践体系,学jvzquC41yi/|}z0gf{/ew4z{iq0z‚ol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