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春风里的丝丝茶香,同学们在基地首先聆听了关于茶文化的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有“茶的起源”“茶叶制作工艺”“茶叶的品种与名称”等,同学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茶文化讲座 随后,同学们跟随着导游来到了茶田,体验最为期待的工序――采茶。在茶香四溢的茶园里,采茶师傅为同学们演示了茶叶的采摘手法:采茶要先用食指和拇指轻捏住冒头茶芽的梗的中下部,用指甲利落地掐断,就可以把茶叶采下了。 看似简单的采茶,实践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采茶过程中,不少同学感觉已经摘了很多,但看自己的篓子里却还是只有一点点。这激起了同学们奋力采茶的斗志,大家充满热情在茶田里继续辛勤劳作。 观摩炒茶 采茶后,就可以制茶了。制茶很讲究,不同的茶叶品种需要不同的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才有着丰富的口感和不同的味道。 其中,炒茶让同学们印象最为深刻。 炒茶也叫作“杀青”,把新鲜采来的嫩叶经过高温的烘烤后变软,破坏隐藏在茶叶中的“酵素”,避免发酵和茶叶变色,这对下一步的加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所的老师把茶叶倒进一个大锅,高温揉搓翻炒,这一步需要极快的手速,因为稍有迟疑,茶叶就会变焦,变苦,变涩,成了失败品。杀青过后,还要把茶叶揉成一团,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揉搓,一旦确认了方向便不会改变,这影响到茶叶放入烘干箱后烘干的形态。经历了制作茶叶的种种工序后,同学们体会到了茶叶制作的不易,但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在等待茶叶烘干的过程中,同学们在指导下进行了茶叶标本制作,把它们记录在了本子里,包括茶叶的形态,茶叶的鉴别还有每种茶叶的相关信息。鸿雁十二号、英红九号、丹妃还有丹霞一号,这些刚刚认识的茶名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茶艺制作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研究所的老师们准备了一场茶艺课。在一排排的长桌上,摆着茶具、茶叶。 同学们在老师讲解茶具的使用以及品茶的礼仪后,按照步骤操作。精心泡出来的一杯杯红茶,宛如杯中落日,壶中霞光,轻抿一口,满嘴的清甜。 学习茶艺 茶是奇特的,它需要精力,需要人力,更需要长久从事这份工作的坚持,缺少哪怕一样都会影响茶的品质,所以茶也是珍贵的。它凝聚了工匠们的心血。茶文化是中华文化闪耀的一页,是令国人骄傲的瑰宝。 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让同学们对茶的印象不只停留在文字和图片上。想起茶,大家便会想起茶叶在春风下的摇曳;想起茶叶的精神,便想起关于茶叶的诗和歌。它虽然只是一种草本植物而已,但与人的缘分却延续了上千年的时光。茶文化,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喝茶能使人内心安定和平静。 本次研学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同学们体验并掌握了制茶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同学们身心健康发展,是一次令人收获满满、十分有意义的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受到了师生、家长的高度好评。
青青茶园学制茶悠悠茶香习茶礼――陈惠南纪念中学茶文化研学活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