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七年,我最大的遗憾

时光荏苒,再过几天大伟一家移民加拿大马上就满7年了。

7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了,毕竟人生能有几个7年。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我也来回顾和总结一下自己的移民历程,看看这7年的得与失。移民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我其实这七年来我的每一篇文章都在分享。那今天就换个角度,来说说移民这几年最让我遗憾的事情!

我还是没学好英语

移民7年后,最让我遗憾的还是自己依然没有学好英语。我前前后后曾经考过6次雅思,3次是为了移民,3次是为了移民顾问牌照。可是除了考试期间的学习之外,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英文。以至于我现在的说英文还是会紧张,还是会磕磕绊绊,看好莱坞电影依然还是要看字幕,听到英文新闻时耳朵不自然的就选择关闭...

虽然我日常与人沟通,不管是购物、跟政府部门打交道,跟孩子老师交流,或者是移民工作中的专业英文,都完全没有问题。要说移民后英文没有提高那是假的,因为每天周围还是会接触到大量的不自觉的英文,新闻、电视、各种各样的广告牌、邮件大多都是英文。但是,可以说我的英文环境还是不够!

在语言和西方文化上,加拿大确实跟我们以往经验中的出国不一样。记得我小时候看的所有出国、移民、留学的文学或者新闻报道,描写的场景都是出了国之后不说英文都不行。时间久了就是外部环境也会逼着自己的英文提高,也只有英文好了才能适应国外的环境,才能生存。

但加拿大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不同,甚至比美国还要多元。在美国,英文是唯一的官方语言,美国从不说有某个民族是单一的主导社会发展的民族,但以美国梦为代表的美国价值观却是非常整齐划一的!

而加拿大的价值观却非常的多元,官方语言就两种,种族更是多的已经无法统计。而更大的特点是,加拿大的各个族裔的移民更倾向于生活在同一社区,地理上、习俗上、语言上的相近,已让很多族裔形成了自己的小文化圈。这点尤其在加拿大华裔社区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比如在我生活的温哥华,是整个西方世界中亚裔文化,甚至可以说是华人文化最强大的地方。大温哥华地区的华人比例是20%,甚至在某些城市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50%。可以说,基本生活上跟国内已经没有太大区别。这也就造成了一种尴尬的情况,如果不去刻意融入,不去努力的锻炼英文的话,其实日常90%的语言还是在使用中文。

人就是喜欢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中,对于新的语言、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总是有天然的抵触心理,延续自己一辈子的生活习惯多舒服!

我也不能脱离这种尴尬,以至于移民7年了,英文还是半吊子。我相信这也是我身边大多数华人的普遍情况,英文交流没问题,完全能够达到沟通的目标,只是没办法通透的表达自己,更没法用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别人。我相信,语言也是制约着海外华人一代移民融入社会、职场打拼、甚至是深入政坛的最大问题。

学好英文真的是不容易,甚至是越学越没有自信,因为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像是汪洋大海一样无穷无尽。我曾下过很多次决心,一定要学好练好英文。可是生活、工作的琐事总是让学英文一次次的束之高阁。这恐怕是无移民7年来的最大遗憾。

我年近40才来到这片土地,这里是我人生的第二个家园,更有可能是我老去的归宿,这里给予了我太多新鲜的认知,而我为什么就不能学好英文,去更深入的了解和融入,去真正的把这里当成家?

尤其是最近开展了成年人的G类雅思培训业务后,我更是下定决心,重拾英语学习的勇气,挑战雅思7778!希望这次不再是昙花一现的承诺,我真的希望自己下一个7年,能用流利的英文跟孩子谈心,能用英文去写作去演讲,讲述我们华人移民的故事。

没有更积极的融入

移民后的融入,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尤其是放到加拿大,一种普遍的认知是:要立足于自己本民族的社区,接受和承认加拿大整个社会的一些普世价值观,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宁静祥和的家庭,那就是融入了。

但我知道,我还做的远远不够。

曾经一次做聊天节目时,谈到了内向或是外向的话题,好友Chris说决定内向外向的其中一个标准是:外向的人从人际交往中获取能量,而内向的人因为人际交往损失能量。我想从这个角度判断的话,我就是妥妥的一个内向处女座。

所以要说到融入的问题,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国内的时候就没有融入。在学校很难融入,在公司很难融入,甚至上升到大社会的层面,自己依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说好听了这是性格孤僻,说不好听了可能就是逃避社会。

我总说,移民只是改变了环境,但对一个人的内心来说,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而内向的我,在这7年的移民生活中依然没有真正的融入人群,显得出世离群。比如我刻意的不加入任何的华人组织,甚至连华人教会都很少去了,去教会就只去各个种族都有的几百人的大教会,因为我就怕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环境。

再比如,我在加拿大的7年,交到了比过往30多年都多的朋友,更得到了朋友们最无私的帮助。另一方面我也深知人情的复杂和多面,也牢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格言,朋友有困难时我绝不退缩,但平时尽量不要经常黏在一起。隔一段时间的小聚甚是喜悦,但要是凡事都纠缠在一起,反而友情不会长久。

反而,我移民后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同家人一同度过,陪着孩子一点点的长大,看着父母一点点的变老,我和太太大王也相互陪伴、见证着彼此的改变和成长。可能是我们的性格都属于比较孤僻的范畴,我们也把彼此当做这辈子最好的朋友。有一人生伴侣外加灵魂好友相伴,人生永远不会孤单。

所以这样的性格和价值观,某种程度上也让我和加拿大的社会始终有一层透明的隔膜,这也是让我遗憾的所在。的确,人到了不惑的年纪,确实可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有的时候太各色了,也会脱离社会,越发形单影只。

我也深知人的性格难以改变,但我特别渴望能够为社会、社区、甚至是周围的少数人做些什么。不只是从我这个“大伟探秘加拿大”的观察者体验者的角度,我更是希望能够实现自己更多的价值。我的葬礼上,我还是希望能够有很多人前来,朋友、邻居、客户、甚至是素昧平生或一面之缘的人,我希望我的人生曾经为别人带来过一些影响和改变,给与过人一些帮助。这不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社会价值么?

可惜的是,移民的前7年,很多时候是在不稳定、不踏实的状态中度过。重新安家、重新学习、重新建立事业,更是要担当好为人父母的责任,这也让我无暇顾及各种社会或公益活动。还是要提到好友Chris的姥姥,一个爱尔兰一代移民,70多岁,一个人生活,还要做三份义工,其中一份是在机场帮人指引信息。我不光敬佩这样的老人,现在更能理解这样的善举,其实在经历过人生的一切波澜之后,或许最小的善举反而会让我们的内心回归最原始的宁静。

加拿大的义工机会多的数不完,最直接的就是孩子学校、各种运动队、童子军、乐团的义工,我曾经采访过的两个孩子的妈妈Ava,在4个青少年组织中担任义工。而各个社区中有为数众多的教会、食物银行、新移民服务组织、无家可归或者其他弱势群体的救助组织,其中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全是无偿劳动的义工。更简单的,为街坊邻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雪天顺带手的帮邻居家扫雪,夏天一起就把邻居家的草坪剪了,或者随后打扫一下周围街道的卫生,甚至帮不在家的邻居推一下垃圾桶,我相信这些都是有价值的善举,更是融入的表现。融入一个社会不在于职场上多么成功,是不是跻身于所谓的主流阶层,在我看来,是不是真心实意的投入到社区的建设,哪怕是一点点小的贡献,都是融入的体现。

这些我做的还远远不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虽然分为四个层级,但基本生存和最终价值的实现并没有先后顺序,也互不排斥。每一天,我也要让自己热心的主动起来,哪怕是跟对面走来的陌生人送上一个微笑,主动问声how are you today,都将会给自己带来正向的回馈。

没能帮爸妈办成移民

在北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租住在一个每月280元的东郊大杂院中,当时最大的梦想是能在茫茫的楼海中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光。不为别的,我最想的就是把爸爸妈妈接来,让他们享受大城市的生活。

来到加拿大后,我和大王最不舍的,还是父母在机场送别时那挂念的眼神。所以从过来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为了做父母团聚移民而做起准备。

我们两边的父母也经常往返于中加两国,他们也逐渐的接受并且开始享受这边的简单生活。但毕竟只是旅游探亲的身份,在这边没有医保,年过70的老人们自然心里没底,虽然一家人在一起,但在他们心底深处总是无法真正安心的把这里当成家。

加拿大的父母团聚移民是美加澳新四国中政策最好的,但也要收入满足要求连续三年之后才能担保。而我们在好不容易暂满了三年纳税后,加拿大由于担保父母的人数过多,开始采取抽签机制。即使在满足所有条件的前提下,每年的中签率只有15%。

我们不在幸运者的行列,连抽了三年,连续三年没中签。要说起来,也是我和大王移民后最大的遗憾之一。让老人也能真正的享受加拿大的医疗环境,生活福利,让他们和我们一起,真正把这里当成家,这是我们这几年最大的心愿了!

希望早日梦想成真。

好了,遗憾就这么多了,绞尽脑汁也再想不出什么特别的。下一篇接着写移民后的收获,那将会是一篇满满长文吧。

THE END
0.我的大姨移民加拿大40岁以上没有小孩我已经成年可不可不可以过继我的大姨移民加拿大40岁以上没有小孩我已经成年可不可不可以过继给她jvzquC41o0ljpmqcy0io1jxm1s{fu}nqpa79;9<7774ivvq
1.第八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国际口述历史项目展(2022)1996年8月15日是小浪底水库海拔180米以下村子移民搬迁的日子,移民搬迁之后,他继续跟踪村子的每一个细节变化,连村民们的婚姻、外出打工、创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老人节的每一个活动都不放过。 2019年接受下冶镇志的编撰工作之后,他又把关注面扩展到下冶镇所有的移民村,从2021年12月8日开始,到12月22日,他jvzquC41qtgm0lze0gjv0ls142831:6361i49?>c42716A4rcikn0qyo
2.加拿大退休福利知多少?【#加拿大移民# #加拿大退休福利知多少?#】移民加拿大前,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加拿大是老人和孩子的天堂”。不过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担忧自己的退休生活。那么我们退休后,加拿大到底能给我们多少退休福利呢?以下是由®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1.加拿大退休福利知多少? 加拿大的退休生活来源可以比作三驾马车,主要由三类收入组成。第一 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8;:0qyon
3.OldAgeSecurity:DoyouqualifyYou can receive the Old Age Security (OAS) pension at age 65 even if you have never worked or are still working.jvzquC41yy}/ejscfc4dc8jp1uksxrhgu1hfpnkkvu5qwkqkerkourtpu1iqr8tnf/ghg6xgewxjv‚4gnkmjdrqkv{4ivvq
4.全家移民加拿大,息影后跟丈夫卖薯片,70岁演员李秀明现状如何?|在决定卖掉公司后,李秀明做了一个更大的转变:全家移民加拿大。 她曾在2003年考察加拿大的教育环境时发现,这里对孩子的培养方式更灵活,特别看重实践和多元文化,所以毅然决然举家迁徙。 彼时她已48岁,很多人感到惊讶:这不正是享受商业成功的好时候吗? 可在她心里,孩子的教育优先于金钱和名气。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777299=a3d8e:jh;e2812::76k4ivvq
5.移民加拿大后的退休福利配偶津贴和遗属津贴是给60到64岁之间,低收入人士的一种免税补贴。 配偶津贴(Allowance)申请者配偶必须要正在领取老人金(OAS)及低收入补贴(GIS)。每人可领取配偶津贴$1153/月,但当夫妻收入高于$34080时,或申领人离开加拿大六个月后则会停发。 遗属津贴是给丧偶人士的补贴,2019年数据显示,每人$1375/月。当申领者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8:37?60qyon
6.我,5娃妈妈,90年代月薪9000,外企高管,却移民加拿大成护工我叫耿焱,70后,在北京出⽣。 18岁职高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大企业,然后一路升级,从⽂员到独当一面。后遇贵⼈,被挖到德国外企,做到了IT⾼管。 可我遇人不淑,和前夫定居加拿大,生了5个孩子后,他却因脾⽓暴躁,动不动就被辞退,后来直接不工作了,吃住全靠我,竟还玩起了精神出轨。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278>2:Bd335825>846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