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保险年:向“新”而行以“质”图强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自成立以来,砥砺奋进38载,与时代同行,与中华同向,见证了中国经济“海阔见鲸”的开放伟力,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服务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险保障”的初心使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华保险认真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积极向“新”而行,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保险力量。聚焦科技金融 助力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今年早些时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关于深化支柱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等文件,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助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华保险紧跟政策指引,以新质生产力为着眼点,强化顶层设计,深化落实《中华保险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实施方案》,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拓展首台套、首版次、新材料“三首”保险,为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和新材料生产企业提供超300亿元风险保障,持续支持半导体芯片、液晶面板、核电站关键设备制造等行业发展。同时,中华保险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紧密围绕科技创新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在先进制造、高端设备制造风险保障需求等领域发挥专业优势。陆续开发推出了高新技术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产品体系覆盖了企业研发、生产、知识产权保护等环节。目前,中华保险服务的客户涉及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液晶面板制造、石化装备制造、核电站关键设备制造等行业,为京东方、中芯国际等179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约560亿元。中华保险深刻学习领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重要论述,积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拓展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产业保险等服务领域,并以“科技保险”为抓手,从保险保障和风险减量管理两个方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华保险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保单数量接超5000单,累计为科技研发、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保险保障超3721亿元。精耕绿色金融  厚植绿色生产力沃土“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中华保险深耕绿色金融,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引领,全面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于发展绿色金融的要求,制定了绿色金融指引实施方案,聚焦各领域需求,参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海上漂浮式风电、三峡集团全球最大水力发电走廊财产险承保,创新打造大熊猫系列保险、古树名木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森林保险累计承保面积达2.4 亿亩,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六大类绿色产业提供风险保障近8.2万亿元。大力发展环境责任险,近三年共计为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提供风险保障约118.81亿元,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添砖加瓦”。2023年,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在四川雅安落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林业碳汇保险、大熊猫养殖保险、古树名木保险、森林火灾保险、野生动物致害保险、雇主责任险等综合性产品和服务,以雅安大熊猫养殖保险为起点,不断升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护罩。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首创创新性险种地方财政“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为曲阜市孔林景区11127株古树名木提供3.34亿元的风险保障;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推出的古树名木救助综合保险,已陆续为韶关、梅州、肇庆、湛江、广州等10地市4712株一级、二级、三级古树及名木提供风险保障6255万元。在服务新能源产业方面,累计为山东光伏发电产业提供1300亿元全方位风险保障,积极参与山东海阳核电站核能保险承保,累计承担保险保障近64亿元。今年4月,中华保险在盘锦落地辽宁省首个“海洋碳汇保险”项目——“贝类碳汇价值养殖成本综合保险”项目,为辽宁一万亩海域提供1690万元碳汇价值与养殖成本风险保障,实现对杂色蛤固碳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的巩固。“海洋碳汇保险”“古树名木综合保险”等项目是中华保险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工作的缩影。2024年上半年,中华保险绿色保险业务占比已达31.5%,居行业前列。中华保险正通过不断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深耕普惠金融 以高质量普惠惠及千企万户中华保险始终坚持将人民对金融的需要、对金融的关切放在首要位置,主动深入服务国计民生,把暖民心、惠民生的事办好,以高质量普惠惠及千企万户。中华保险长期深耕“三农保险”领域,农险业务稳居财险市场前三位,2023年公司农险保费占比达25.4%,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中华保险持续发挥国内农业保险先行者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主粮保险、加大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2023年中华保险提供农业风险保障超5200亿元,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13个省,充分展现了中华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举措与成果。中华保险关注粮食生产差异化需求,致力于多元化产品供给,开发种苗期保险、收获期火灾保险、收割期降雨指数等创新产品,力求为粮食产业提供全面风险保障。配合农业农村部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专项创新服务,探索创新纯信用、全线上“农业保险+信贷”支农惠农模式,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种养环节。公司全力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好重大灾害救助,近三年应对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累计赔付49亿元。其中,2023年为河北特大暴雨灾害赔付12 亿元,2024年为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灾害紧急预付赔款2000万元。在民生保障领域,中华保险在参与大病、长期护理和防贫保险基础上,持续加大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体系。其中,“惠民保”已在23个省区市承保超70个项目。同时,中华保险为新业态、新市民群体提供多样化、多层次金融保障服务。中华保险当前已在四川、重庆、广东3省份参与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助力减轻参保群体就医负担,与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夯实养老金融 打造“中华保险样本”中华保险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助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重聚焦“老有所养”并在实践中逐步打造出“中华保险样本”。“现在的政策是真好。卫生院的医生护士每隔几天就上门服务一次。有了专业的服务,这感觉踏实多了。”家住山东德州的王女士说,她父亲患有脑出血等基础病,常年瘫痪在床,长期护理保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减负”,让王女士倍感欣慰。中华保险针对当前国内养老基础现状,在成都、石家庄、德州等多地积极承担起长护险经办工作。2023年,中华保险承保长期护理保险项目22个,覆盖全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25地市,为超1600万人提供逾4000亿元风险保障,累计为近15万失能失智人员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大病保险方面,中华保险目前承保覆盖广东、江苏、四川等21省70余地市的大病保险业务,为1.2亿人提供超40万亿元风险保障服务。中华保险将持续向长护险深水区发展方向迈进,不断强化系统设计、主动创新与服务提质增效能力建设,积极适应经办新模式、助力产业新发展、满足群众新需求。探索数字金融 加快保险服务数字化转型中华保险持续创新“保险+科技”服务,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有力地促进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业内首创 5G 物联网服务,落地“保处联动”“天空地一体化”“保险云鱼塘”“AI智慧养殖”模式等,助力中华保险在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彰显“中华”担当。在山东威海,中华保险积极参与当地“保处联动”信息平台建设,并进一步升级为“畜禽管理”平台,把养殖场户存/出栏基本信息、病死畜禽死亡信息、运输轨迹、无害化处理信息、预警信息等有机结合,为农户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的保险服务。截至2023年底,中华保险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复制推动“保处联动”项目181个,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浙江,中华保险通过应用各项物联网科技,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管理新模式——电梯“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创建行业首个全生命周期智慧电梯云平台(简称“电梯盯盯”),以数智赋能风险减量服务新模式,为百姓电梯出行提供安全保障。自“电梯盯盯”上线以来,电梯故障率普遍下降50%,电梯大修提速90%以上,获得全国2022年(第八届)国企管理创新成果(案例)二等奖。在广东肇庆,有赖于中华保险“保险云鱼塘”技术支撑,当地水产业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向“科技养殖”的转型升级。通过鱼塘改造升级、加装监测设备,养鱼人可实时手机查看水体溶氧量、温度、pH酸碱度以及地面风力、降水等指标,还可观测水下鱼的生长状况。中华财险提供的“5G+物联网”智能渔业精细化管理服务系统,通过“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夯实风险防御基础,助力水产业优化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保险保障从“物化成本”向“物化成本+生产成本”升级,保险救助由灾后理赔向灾前防御拓展,让养殖户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兰花,是广东省肇庆市四会的城市名片。基于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肇庆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由中华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提供支持,开发出了全国首个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兰花Al智能对话机器人——兰先生,以AI大模型为技术底座,为兰花产业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加速产业数字化升级与转型。2020年起,中华保险与阿里云合作,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已实现智能一体化、在线理赔、新一代车险“车+意”等重要标志性IT系统上线应用,承保理赔服务全面提速。其中核赔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电子保单批单应用已达 100%,信息化、数字化、线上化和自主化水平不断提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展望未来,中华保险将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全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自成立以来,砥砺奋进38载,与时代同行,与中华同向,见证了中国经济“海阔见鲸”的开放伟力,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服务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险保障”的初心使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华保险认真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积极向“新”而行,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保险力量。

聚焦科技金融 助力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今年早些时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关于深化支柱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等文件,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助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华保险紧跟政策指引,以新质生产力为着眼点,强化顶层设计,深化落实《中华保险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实施方案》,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拓展首台套、首版次、新材料“三首”保险,为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和新材料生产企业提供超300亿元风险保障,持续支持半导体芯片、液晶面板、核电站关键设备制造等行业发展。

同时,中华保险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紧密围绕科技创新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在先进制造、高端设备制造风险保障需求等领域发挥专业优势。陆续开发推出了高新技术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产品体系覆盖了企业研发、生产、知识产权保护等环节。目前,中华保险服务的客户涉及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液晶面板制造、石化装备制造、核电站关键设备制造等行业,为京东方、中芯国际等179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约560亿元。

中华保险深刻学习领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重要论述,积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拓展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产业保险等服务领域,并以“科技保险”为抓手,从保险保障和风险减量管理两个方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华保险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保单数量接超5000单,累计为科技研发、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保险保障超3721亿元。

精耕绿色金融  厚植绿色生产力沃土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中华保险深耕绿色金融,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引领,全面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于发展绿色金融的要求,制定了绿色金融指引实施方案,聚焦各领域需求,参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海上漂浮式风电、三峡集团全球最大水力发电走廊财产险承保,创新打造大熊猫系列保险、古树名木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森林保险累计承保面积达2.4 亿亩,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六大类绿色产业提供风险保障近8.2万亿元。大力发展环境责任险,近三年共计为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提供风险保障约118.81亿元,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添砖加瓦”。

2023年,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在四川雅安落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林业碳汇保险、大熊猫养殖保险、古树名木保险、森林火灾保险、野生动物致害保险、雇主责任险等综合性产品和服务,以雅安大熊猫养殖保险为起点,不断升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护罩。

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首创创新性险种地方财政“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为曲阜市孔林景区11127株古树名木提供3.34亿元的风险保障;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推出的古树名木救助综合保险,已陆续为韶关、梅州、肇庆、湛江、广州等10地市4712株一级、二级、三级古树及名木提供风险保障6255万元。

在服务新能源产业方面,累计为山东光伏发电产业提供1300亿元全方位风险保障,积极参与山东海阳核电站核能保险承保,累计承担保险保障近64亿元。

今年4月,中华保险在盘锦落地辽宁省首个“海洋碳汇保险”项目——“贝类碳汇价值养殖成本综合保险”项目,为辽宁一万亩海域提供1690万元碳汇价值与养殖成本风险保障,实现对杂色蛤固碳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的巩固。

“海洋碳汇保险”“古树名木综合保险”等项目是中华保险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工作的缩影。2024年上半年,中华保险绿色保险业务占比已达31.5%,居行业前列。中华保险正通过不断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深耕普惠金融 以高质量普惠惠及千企万户

中华保险始终坚持将人民对金融的需要、对金融的关切放在首要位置,主动深入服务国计民生,把暖民心、惠民生的事办好,以高质量普惠惠及千企万户。

中华保险长期深耕“三农保险”领域,农险业务稳居财险市场前三位,2023年公司农险保费占比达25.4%,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中华保险持续发挥国内农业保险先行者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主粮保险、加大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2023年中华保险提供农业风险保障超5200亿元,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13个省,充分展现了中华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举措与成果。中华保险关注粮食生产差异化需求,致力于多元化产品供给,开发种苗期保险、收获期火灾保险、收割期降雨指数等创新产品,力求为粮食产业提供全面风险保障。配合农业农村部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专项创新服务,探索创新纯信用、全线上“农业保险+信贷”支农惠农模式,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种养环节。公司全力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好重大灾害救助,近三年应对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累计赔付49亿元。其中,2023年为河北特大暴雨灾害赔付12 亿元,2024年为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灾害紧急预付赔款2000万元。

在民生保障领域,中华保险在参与大病、长期护理和防贫保险基础上,持续加大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体系。其中,“惠民保”已在23个省区市承保超70个项目。

同时,中华保险为新业态、新市民群体提供多样化、多层次金融保障服务。中华保险当前已在四川、重庆、广东3省份参与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助力减轻参保群体就医负担,与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

夯实养老金融 打造“中华保险样本”

中华保险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助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重聚焦“老有所养”并在实践中逐步打造出“中华保险样本”。

“现在的政策是真好。卫生院的医生护士每隔几天就上门服务一次。有了专业的服务,这感觉踏实多了。”家住山东德州的王女士说,她父亲患有脑出血等基础病,常年瘫痪在床,长期护理保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减负”,让王女士倍感欣慰。

中华保险针对当前国内养老基础现状,在成都、石家庄、德州等多地积极承担起长护险经办工作。2023年,中华保险承保长期护理保险项目22个,覆盖全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25地市,为超1600万人提供逾4000亿元风险保障,累计为近15万失能失智人员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大病保险方面,中华保险目前承保覆盖广东、江苏、四川等21省70余地市的大病保险业务,为1.2亿人提供超40万亿元风险保障服务。

中华保险将持续向长护险深水区发展方向迈进,不断强化系统设计、主动创新与服务提质增效能力建设,积极适应经办新模式、助力产业新发展、满足群众新需求。

探索数字金融 加快保险服务数字化转型

中华保险持续创新“保险+科技”服务,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有力地促进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业内首创 5G 物联网服务,落地“保处联动”“天空地一体化”“保险云鱼塘”“AI智慧养殖”模式等,助力中华保险在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彰显“中华”担当。

在山东威海,中华保险积极参与当地“保处联动”信息平台建设,并进一步升级为“畜禽管理”平台,把养殖场户存/出栏基本信息、病死畜禽死亡信息、运输轨迹、无害化处理信息、预警信息等有机结合,为农户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的保险服务。截至2023年底,中华保险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复制推动“保处联动”项目181个,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浙江,中华保险通过应用各项物联网科技,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管理新模式——电梯“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创建行业首个全生命周期智慧电梯云平台(简称“电梯盯盯”),以数智赋能风险减量服务新模式,为百姓电梯出行提供安全保障。自“电梯盯盯”上线以来,电梯故障率普遍下降50%,电梯大修提速90%以上,获得全国2022年(第八届)国企管理创新成果(案例)二等奖。

在广东肇庆,有赖于中华保险“保险云鱼塘”技术支撑,当地水产业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向“科技养殖”的转型升级。通过鱼塘改造升级、加装监测设备,养鱼人可实时手机查看水体溶氧量、温度、pH酸碱度以及地面风力、降水等指标,还可观测水下鱼的生长状况。中华财险提供的“5G+物联网”智能渔业精细化管理服务系统,通过“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夯实风险防御基础,助力水产业优化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保险保障从“物化成本”向“物化成本+生产成本”升级,保险救助由灾后理赔向灾前防御拓展,让养殖户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兰花,是广东省肇庆市四会的城市名片。基于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肇庆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由中华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提供支持,开发出了全国首个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兰花Al智能对话机器人——兰先生,以AI大模型为技术底座,为兰花产业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加速产业数字化升级与转型。

2020年起,中华保险与阿里云合作,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已实现智能一体化、在线理赔、新一代车险“车+意”等重要标志性IT系统上线应用,承保理赔服务全面提速。其中核赔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电子保单批单应用已达 100%,信息化、数字化、线上化和自主化水平不断提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展望未来,中华保险将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全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THE END
0.外资保险中介准入适用“先照后证”;25家金融单位进驻巡视12人被查12月14日,保险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与此同时,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向会员单位12月16日,保险资管业协会发布《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1),在政策监管引领与支持、养老金融教育12月15日,“威你保”公众号消息,截至2021年11月30日参保期结束,山东威海惠民保险“威你保”突破65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23;6;1euovnsv/38:9<<:0jznn
1.叠加“个人养老金账户争夺战”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银行综合运营指数相较上个季度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居民金融需求萎缩,手机银行活跃用户规模、搜索指数呈现下降走势。定性影响因素方面,APP迭代升级频繁,功能服务优化及创新加快,并且强化围绕个人养老金、新户、支付、生活服务营销活动。 jvzquC41dnuh0lxfp0tfv8vkcplbphfpcnt{|4ctvodnn4fgvgjn|434;646@>4
2.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名单李银江 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 王爱东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戚恩雨 山东省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党委委员、一级高级警长 孙一倩(女) 山东华鲁恒升(28.390,-0.22,-金融系统 龚浩成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党组书记、行长,原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djrsc1itdl872433186821fud/rpsehtdc=58:;740|mvon
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7期(总期106期)在线培训课程针对巡视发现的上述问题,王荣军提出了六点整改意见建议:一是坚持政治从严,加强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强化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的政治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坚守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 jvzquC41yy}/|ƒv{l0tfv8Dnkuz`:B43556/j}rn
4.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开展养老领域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近日,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养老领域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 创新方式,开展特色宣传。结合防疫形势,推广“防非知识VR展馆”微信小程序,打造“移动随身小课堂”。发挥建筑围挡“城市名片”功能,在市区200余处建筑围挡张贴插画式、醒目式宣传海报。积极构筑“红色防线”,开展“防范金融诈骗——党员在行动”jvzquC41yy}/j~grf0ipo8mwdrj0t|x1|cqft8npfg~/j}rnAeuovnsvKfC359::6561;;674394;A
5.青银捐赠暖民心,共建幸福新家园——青岛银行威海分行暖心打造近年来,青岛银行致力于打造“幸福邻里”党建社区服务品牌,通过“党建+志愿”社区金融发展新模式,不断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除了捐赠健身器材,青岛银行威海分行还组织了多种惠民活动,积极宣传反诈知识,提高居民的反诈意识,同时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进社区系列活动,促进养老金融知识的传播,真正做到了为乡村和社区居民办实事jvzquC41ygoicr3f|y}x0lto1ni04977265u49772683a:::527887mvo
6.一周保险|1董事长被遣返;1总裁获批;华安高层大调整;6家寿险减员38万近日,华海财险发布公告表示,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山东监管局核准,公司聘任刘子良担任总经理。在此之前,华海财险总经理已经空缺了近五年。公开资料显示,刘子良,1984年生,于2014年入职华海财险,曾先后担任华海财险威海中心支公司经理、营销管理部副总经理等职务;2018年,开始担任山东分公司总经理,但任期不足一年就被调回总公司jvzquC41zwkrk~3eqo58;B>39:7:587:72=:9=7
7.威海分行:践行新金融,共创新生态山东各地山东新闻新闻为积极践行新金融理念,广泛延伸银行服务触角,加快“玩转齐鲁”智慧旅游创新转型,威海分行石岛斥山支行积极落实,扎实推进“玩转齐鲁”智慧旅游平台景区及商户宣传工作,实施景区、商户专人负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提升获客能力。石岛斥山支行把握五一黄金旅游时点,充分jvzquC41pg}t0rvknw4dqv4ujcteqwl1ujgofxsiigjj1;5432;2:89:79=:87xjvor
8.从“养老”到“享老”威海启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发展养老金融作为推动银发经济、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威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军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此次活动标志着威海市养老服务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下一步,威海市民政局将从深化政银协同、创新服务模式、强化风险防控三个方面重点推进,联合人民银行、财政局jvzquC41ygoicr3f|y}x0lto1ni04977265u49772689a:::8595:7mvo
9.威海市商业银行坚守金融本源勇担社会责任文字链广告威海市商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聚焦“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居民”的市场定位,强化数字赋能、深化模式创新,勇当数字金融“奋进者”、普惠金融“践行者”、绿色金融“开拓者”、科技金融“先行者”、民生金融“实干者”,以坚定的信念持续打造有信仰、有责任、有价值的优秀上jvzquC41yy}/hrscpeobnwjyu0ipo7hp1cj`kowcog532;7341z32;7344=`4?7466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