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英国?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在《追寻黑暗时代》中写道:
“现代英国本质上是个移民国家。”
对于英国历史的书写,人们往往集中于那些遍布荣光的时代,却忽视了古英格兰的历史,伍德所专注的则恰恰是这个被忽视的领域,也就是罗马人统治后,到诺曼人征服前的历史。
这便是《追寻黑暗时代》所记录的历史,对于作者而言,史料数量极大却质量参差,无疑加大了写作难度。伍德将资料分为三大类——叙述历史(如编年史、年鉴、历史书)、纪实文献(如法律法规、土地特许状、遗嘱、法庭令状、《末日审判书》)和实物资料(如出土钱币、金属制品、雕像、手稿、刺绣挂毯等),此外,还有诗歌、书信、圣徒生平记录和王室传记等文学作品。
书名:《追寻黑暗时代:古英格兰诸王纪》
作者:[英] 迈克尔·伍德
译者:徐菡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启真馆
定价:89元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通常将公元400—500年看作是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而在这一时期,来自今天丹麦和德国萨克森地区的盎格鲁–撒克逊移民,逐步入侵并部分征服了不列颠低地地区,而该地区的罗马不列颠社会已经延续了三百多年。5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一系列入侵,形成了历史上亚瑟王传奇的社会背景,成就了这个“保卫英国的社会,抵抗入侵的英格兰人”的传奇人物。
伍德写道:
“9—10世纪,一股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新移民入侵者——维京人——横扫不列颠岛。他们探险至此是为了掠夺财富,更是为了寻求栖息之地和农场。此时,在我们今天所知的英格兰地区,已经发展出许多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的王国。在维京人入侵势力的进攻下,这些王国中的大部分都相继衰落了,而最伟大的三位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奥法(757—796年在位)、阿尔弗雷德大帝(871—899年在位)和埃塞尔斯坦(924—939年在位)——的统治生涯,都与维京人入侵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交集。对奥法而言,维京人是地平线处的一个阴影;到了阿尔弗雷德大帝时期,他们是与之进行殊死搏斗的敌人;而埃塞尔斯坦最终将他们征服与消化。维京人入侵的过程,就是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之一——威塞克斯王国——掌控不列颠岛主要权力的过程。”
到了公元939年,所谓的“英格兰”已经大致具备了今天所体现的地理概念。但现实仍然复杂。伍德进而写道:
“在英格兰的东面和北面,维京人已经永久地定居下来,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环境。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自由农民和武士阶层,大量定居在英格兰中东部的米德兰兹地区和东盎格利亚地区,这就要求盎格鲁–撒克逊国王们必须具备强有力的雷霆手段,才能威慑住那些维京国王。”
尽管在最初,英格兰国王取得了胜利,但到了“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978—1016年在位)的时代,英格兰君主政权失势,在不列颠岛上催生了一个由维京国王卡纽特及其继任者统治的丹麦政权。1042年,虽然“忏悔者”爱德华继承了威塞克斯王位,再次延续了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皇脉,但王室元气的颓势已无可挽回。1066年1月,当爱德华国王无子而逝时,权臣哈罗德·戈德温森伯爵问鼎王冠,虽然理由牵强,但他还是登基当上了国王。然而,就在同一年,哈德罗在与对手诺曼公爵、“征服者”威廉之间的黑斯廷斯战役中,惨遭失败而丧生。1066年后,尽管英格兰人还说着盎格鲁–撒克逊语,其社会与政治运作模式仍根植于1500年前日耳曼入侵者建立起的社会机制,但“诺曼征服”意味着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终结。
当然,这样的征服并非结束。
图源 |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他用自由、希望与不顺从对抗荒诞世界,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焚书之后,他们就会焚人
这个强大公国的故都,有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黄芥末和焗蜗牛
奥斯维辛没有幸存者,最好的人最早死去
疯人院里岁月静好,只要你没有不满,也不会反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