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那坡传递点点微光,十年不变青春薪火相传—记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那坡县教学

从2012到2022,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组建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十年来,77名支教团成员先后服务于广西富川县、宁明县、那坡县。77张面孔,77个故事,汇成专属于西大研支团的独家记忆。

从南宁出发,沿着南友高速、合那高速一路向西行346公里,一个被山脉包围的边陲小城映入眼帘,这就是百色市那坡县。山峦连绵起伏,整个县城坐落在山脉之间。“那坡”是壮语地名,意为“山坡上的水稻田”。“还是‘那坡’好。”毛主席的一句话,让这个小城得名 “那坡县”。

在这里,一群广西大学的热血青年,活跃在那坡民族初中和那坡高中的校园里,他们坚守讲台,用爱心和责任播撒希望的种子,为这个边境县的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就是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

初心: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是一名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中西部建设做贡献,我想在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发光发热。”这是广西大学第六届研支团成员雷婷选择支教的初衷。

2018年7月,本科毕业的雷婷、石城宇等9名同学组成了广西大学第六届研支团分别前往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和那坡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

在学生们面前,雷婷始终是一位细心、温柔、有耐心的“知心姐姐”,教学上认真负责,生活中对学生们关怀备至。而石城宇作为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以严格的纪律要求著称,所带班级的班风和纪律也多次获得学校领导的肯定。在与学生们的不断磨合下,支教老师们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不同的教学风格,一样的丰硕成果。作为前往那坡支教的第一届成员,那坡分团四名支教老师兢兢业业,教学成效显著,多次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广西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

2019年7月,广西大学第七届研支团抵达那坡,接过上一届的接力棒,郁文丹就是其中一员。对待性格各异的学生,郁文丹坚持因材施教,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为他们传授知识,培养良好的品行。支教结束后,郁文丹先后五次重返那坡,每年和学生见上一面。在学生的眼里,郁老师性格直爽,但又心思细腻:“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她给全班买过巧克力味的冰淇淋,支教结束时还送了西大的明信片,背面写着给每一个人的专属留言。”学生们欢笑着说道。“七彩假期 情暖童心”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是第七届研支团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郁文丹与李旭等支教团小伙伴足迹走过那坡百林村、达腊村、者仲村,给留守儿童们进行学龄前卫生健康教育,把温暖传递到了孩子们的心里。

接力不断,薪火相传。广西大学第八届研支团于2020年7月起服务于那坡,陈允杰担任团长。在这一年里,他发挥自身专业和特长优势,深入打造“小西”公益研学项目,形成亮眼品牌,获得了来自各个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支持累计近30万元。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22名那坡民中的优秀学生到广西大学开展“筑梦之旅,点亮未来”研学交流活动,激励学生走出大山,拓宽视野,树立人生目标。

广西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活动剪影

广西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筑梦之旅,点亮未来”研学交流活动

全心投入,倾情付出,广西大学历届研支团的成员们在那坡留下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这都是属于他们的或深或浅的足迹……梦想生根,枝叶传情。一年的陪伴也许不算长,但这份师生之情于支教老师和学生而言都弥足珍贵。

助力: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闪闪发光

除了教学,广西大学支教团还积极参与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在共青团那坡县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历届研支团成员走进周边村屯开展爱心支教、家访等活动,为困难学生提供实际帮助。10年来,广西大学研支团累计走访贫困学生家庭900余次,劝返学生200余名,探访因病休学学生,给予学业辅导,纵使山路崎岖,仍心系边境孩童,行程超过1万公里。2022年初,百色新冠疫情爆发,身处那坡的研支团成员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团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00小时。

研支团走访贫困家庭、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周末,没有教学安排的研支团成员会联合团县委,深入到村镇小学里开展丰富多彩的作业辅导、趣味课堂、自护教育等活动。依托广西大学的优势资源,将物理空间+第二课堂+互联网相结合,开展“送教下乡”,温暖留守儿童的每个节假日时光。“小西家园”“小西书屋”“小西研学”三项品牌项目的成立,也为更多那坡当地的留守儿童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

“很开心能给村里的孩子们送去温暖,我相信我们的行动是有意义的。”雷婷始终把支教助学看作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研支团的成员们积极配合当地工作安排,在校园、村镇开展防艾禁毒宣传教育、清扫烈士陵园学雷锋等活动,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研支团成员在那坡团县委的带领下,一同重走边关路,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研支团“送教下乡”,关爱留守儿童

研支团成员深入村镇参与各项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大有可为。在支教服务之余,广西大学研支团成员多次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与西大各驻村第一书记建立紧密联系,构建“一教+双创”支教扶贫新模式,立足当地特色及优势产业资源,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电商直播活动等,助力当地推广创收,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从天南地北来到那坡支教的同学们,都有着扎根基层的情怀。”谈及一批又一批来到那坡支教的西大学子,共青团那坡县委员会书记李齐表示:“西大研支团为团县委开展学校、村镇等地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希望同学们都能把那坡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发挥年轻人的朝气,在做好支教工作之余,探索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工作模式,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挥青年力量。”

接力:书写西大研支团新的十年篇章

那坡民中校园里五层高的明志楼,承载了无数学生关于未来、关于人生的梦想。广西大学研支团的支教老师们,把知识和希望带进教室,带着孩子们领略大山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支教团,“桥梁”或许会是最贴切的。一头是边境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另一头是以大学为起点的缤纷世界,研支团让孩子们看见更广袤的天空,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大山之中天真淳朴的孩子们。

如今,正在那坡支教的第九届研支团也即将结束服务回到校园。剩下的时光不足半月,10名支教团成员仍旧在倾力付出,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我是一个不太会告别的人。”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目前正在那坡高中担任语文教师的胡思仪思绪万千,虽有万般不舍,但与新一届研支团成员的交接工作仍在稳步进行中。

“肯定会有压力,”作为新一届支教团团长的覃家盼肩负重任:“我们希望在把支教这个核心任务完成好的基础上,发挥我们各自的特长,做一些有特色有意义的活动、项目,真正为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帮助。”

新一届研支团成员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曾勉励广大青年:“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第十届研支团即将出征,共青团广西大学委员会谢能重书记在那坡对第十届研支团寄予期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同学们即将走出校园,走向基层,教育扶贫不仅要“扶智”,更要“扶志”,要激励更多那坡的孩子勤奋学习,为那坡的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一年将是一生中非常宝贵的时光,希望大家都能收获个人的成长。”

十年,将是一次大的跨越。

广西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已经蓄势待发,13名志愿者已完成支教前的实习及培训,背上行囊,满怀信心与期待,他们并肩走向那座掩映在大山之中的边境县城。

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那坡的故事还在继续,研支团成员们的青春记忆也将翻开下一个“十年篇章”。

THE END
0.【中国红馆】红馆三十一季《七月流火》推优点评——研学中心诗人最是浮生云过岭,从来净土日沉峰。 一围俗客何因许,十丈红尘岂可轻。程瑞文评析: 诗整体意境与主题 这首诗以作者拜访净因寺为背景,通过对寺庙环境、佛像神态以及对人生和尘世的思考感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又富有禅意哲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理和尘世生活的深刻思索与感悟。赏析: 首联:壁侧修缘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685318?:9?777a725;6729670|mvon
1.细嗅巴蜀遗风静听古城新韵—研学成都线感悟四川博物院,作为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四川历史文化的平台,作为第4日研学活动的第一站,最合适不过了! 学生感悟: ‍ 徘徊于博物馆的展厅之中,仿佛穿越时空。那些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瓷是专属于巴蜀文明的神秘、壮丽与浪漫。数千载岁月流转,闪jvzquC41yy}/onnrkct/ew47:4~23up
2.研学季5无论是晚会前训练的意见,这是开饭前的餐前训,做活动时的互帮互助,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句话,“不相信,有过不去的坎;不相信,有打不倒的敌人;不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寝室卫生从“差”变为了良,尽管没做到最好,但这已是这次研学最好的收获。jvzquC41yy}/lrfpuj{/exr1r1i62l<8c;83;>
3.感悟中原灵魂附中知行智慧书院开展文化研学活动通过开展此次研学,老师们走进家乡文明的最深处,了解家乡故事,了解河南历史文化脉络,涵养民族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老师们深刻感悟到现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教育初心使命。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教育学生珍视幸福,同时,教师们也要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jvzq<84hu|~/jqxvw0kew7hp1ktgq86267548=90jvs
4.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模样——全善学校初2023届研学活动圆满结束研学感悟: 五天的古寨生活,大家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刚下车时,大家怀着好奇、期待、忐忑或是兴奋的心情,踏入这富有田园气息的营地,心中那万千思绪难以言表。经过几天的磨炼,我们感受到部队生活的严酷,每天定时起床,定时就餐,定时训练;紧张的训练氛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每天得顶着寒风起床,冒着刺骨的寒意训练jvzquC41yy}/onnrkct/ew45c8pb9kt
5.暑假的感悟(精选23篇)最后看到老师给我们从国外带了礼物,我就怪自己怎么忘记了老师生日呢,现在再抱歉地补上一句:“生日快乐”。 暑假的感悟 12 她的文字,如冬日晨曦中沾满露珠的青草,带着轻微的潮气和清新,扑面而来。她的文字,如黑暗海面上绽放微光的灯塔,散发温暖的光茫和明亮,照进心房。从她的文字中,总能读到一个矛盾的双面的她jvzquC41o0xvk€jp0eun1pfpyw57:995824ivvq
6.我院开展“金陵城中寻红迹,情书颂歌表白党”红色研学活动“梅园庭中,党旗、国旗迎风飘扬,宛若团团红色之火在熊熊燃烧,点燃我们内心的红色使命感。我们在红色国旗下默默宣誓,吾辈少年当自强,振我中华显新风。实地探寻红色记忆,更能让我们感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在对于红色研学的感悟中,张梦琪同学说到。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组织了学院基层团组织开展以“追寻红jvzquC41{z}m0wzhg0kew7hp1ktgq86259576?<0jvs
7.探索农耕文明,感悟劳动光荣——长郡云龙实验学校梅田湖研学之旅今日迎来大雪节气,期待已久的研学活动也终于要出发啦,孩子们满怀着好奇和对新农村的向往,开启了梅田湖社会实践活动之旅。 李校长作研学前讲话 整装待发 智慧美丽的潘老师与我们同行 坐上大巴准备出发 一路上,同学们欢歌笑语,难掩心中的兴奋之情··· 漫漫旅途jvzquC41yy}/onnrkct/ew45cuuir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