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渡遗址,位于河南渑池南村乡,对面是垣曲的东滩渡。地处新安和山西垣曲三县的交界处,有“舟行两省,鸡鸣三县”之说。因小浪底库区建设,现已淹没于黄河水下。历史上曾叫阳壶渡、济民渡、利津渡。因黄河改道,史料记载隋唐之前,阳壶城在黄河北岸的山西垣曲。唐代之后在黄河南岸的渑池,元代实施省制后,以黄河为界,阳壶城归河南管辖,明代改名为阳壶村。
调研组在南村的向导,是渑池文化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栓朝老师。
地处咽喉历来兵家必争
南沟渡地处豫晋大峡谷,扼守黄河天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东周直到隋唐,阳壶城一直是守卫都城洛阳安全的重要关隘。北宋“垣曲县店下样”在东滩村出土,说明这个关口也是河东盐自古以来运往河南的重要通道。
《宋史》提到,由渡口至新安县达洛阳的阳壶古道,是战国时期修筑的战道,宋王朝为防御日益强大的辽、金入侵,多次对其拓宽整修。后来辽、金进攻中原,南沟古渡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场,不仅房舍毁坏殆尽,漫山遍野的树林也被砍伐,拿去造船,树木所剩无几。《渑池县志》载有元代人撰写的《济民渡河神祠记》,其中说道:“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攻击襄阳……起运造船棹杆木植四万三千余数……令本路人户俱入南村山林,采斫造船木植。”
黄河西至三门峡口,东至渑池北仁村的这段长达65.4公里的峡谷河段,河床骤窄,水流湍急,怪石嶙峋,极为险恶。在长长的狭谷中,黄河南北两岸有多处用夯土筑成的柱状土台,谓之“阏流堆台”。每个堆台高约10米,都建在突出河湾的山嘴处,两堆之间视野开阔,堆下距河面30余米。建筑原来可能是方形,经过长期的风雨剥蚀,如今近乎圆柱状。据专家考证,这些堆台是古代漕运导航设施的遗址,大约修建在隋唐时期。
2000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建成蓄水,阳壶古城城垣遗迹、大片房屋遗址和阳壶村,长眠于水下。如今,它的作用已被渑垣高速公路跨黄河大桥取代。
奔涌黄河衍生粗犷镢把戏
南村流传着一种独特的剧种——镢把戏。镢把戏起源于黄河漕运拉纤时震天撼地的船工号子,它以南村方言为母语,以船工号子为基调,又加进浓郁的地方戏内容,而形成的更具鲜明特色的戏曲形式。表演高亢粗犷,近于锣鼓说唱。
镢把戏起源于元末明初,具体年代无从考究。表演时念白、音乐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它在唱腔、伴奏、表演等方面都具有粗犷、奔放、豪迈、激越的特点,慷慨激昂、唱作并举、载歌载舞。镢把戏以大本剧目演出,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
每到节庆,南村人便会敲打起镢把,喊两嗓子高腔,传唱出黄河咆哮的慷慨激昂,生动再现田间地头劳作和欢庆丰收的喜悦。
由于传承人越来越少,这一稀有剧种如今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上河曙猿化石与仰韶彩陶圆点
南村利津民俗文化园大门口挂着几块非常重金的牌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河南渑池工作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陶器实验考古科研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仰韶文化考古研学基地。而这些成果都缘于杨拴朝这位赫赫有名的本土大专家。
杨拴朝凭着对故土文化的无限痴爱,这二十年来的工作有两大重要成果:一是发现了上河曙猿化石;二是研制成功了仰韶彩陶器,并发现了古人指印作画技术。
他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挖掘和上河古生物化石遗址的调查,发现了大面积蕴藏着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地层。发现的距今4500万年的上河曙猿(世纪曙猿)化石,动摇了“类人猿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上河曙猿的研究成果由此进入了世界古生物学教材,成为世界公认的类人猿起源地之一。杨拴朝多次奔走在各级部门呼吁,并迎来了上河曙猿遗址的保护与科考工作。
渑池是中国仰韶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仰韶古文化遗址57处,古文物遗址26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和蚌器等。其中,属仰韶彩陶最具代表性,也是仰韶文化标志性的符号。
杨拴朝在黄河边长大,儿时经常拿着随手捡的陶片在黄河上“打水漂”。当他发现这些陶片特有的价值后,对研究仰韶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杨栓朝因对彩陶文化的挚爱,从初识彩陶,到尝试制作,在“解码”彩陶的路上踽踽独行。他倾其所有,欠下巨债,忍受了常人无法想像的煎熬。终于在2006年让彩陶从尘封的历史步入现实。中国彩陶第一坊是他用全部心血诠释的一场普通人关于守望和传承的文化苦旅。
在对彩陶彩绘工艺的实验考古工作中,杨拴朝发现庙底沟类型彩陶上有大量的圆点纹,竟是仰韶先民特意按制的指印,该成果得到了考古界专家学者的认可。由此,杨拴朝成为仰韶彩陶“指印纹饰”的发现者和命名者。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说:“杨拴朝的这个研究成果很有价值,此举把华夏民族的指印运用术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2012年杨拴朝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而他制作的X光透视人体像器皿、人头虎面像器盖两件高仿彩陶,被瑞典东方博物馆永久收藏。
奔流不息的黄河在这里拐个弯,留下了厚重的华夏文明。故土虽故,文明不息。远古的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织在这个黄河古渡口上,就像7000年前的彩陶一样,实现着古人与今人的隔空对话。
程丽丽 薛吉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