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平台

秉承“传承经典、培育品格”的课程理念,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为核心,以吉林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建立经典诵读赏析、国艺课程体验、吉林非遗文化推广、传统节日体验、节气体验“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编印与之对应的校本教材;开设五门诵读、五项国艺和五类非遗文化实践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课,让其在体验国艺和非遗文化的趣味与高雅中,深入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做到知行合一。

一是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学生开笔礼:正衣冠、洗手净、拜先师、朱砂点智、击鼓明志、描红人字、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礼仪;二是组织学生深度体验国学经典诵读(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古礼文化等)、国学技艺(琴、棋、书、画、茶、花、香等)、民间艺术(剪纸、编织、泥塑、面塑、糖画、扎染、九连环、民族鼓、古典戏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24节气(四立两分两至等)

1.国学课程

入选的12种典籍,是最具代表性、最富生命力,同时又是最适合诵读的经典读物,包括《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论语》、《孟子》、《诗经》、《二十四史》、《老子庄子》、《世说新语》、《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共12本教材。

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首先能掌握诵读、记忆等基本技巧,培养文言语感。让孩子提前识字过千,达到自主阅读。积累初步的成语故事、历史知识,熟悉历史名人、事件。涵盖百科的知识量,为将来作文积累广博的素材。掌握汉字造字规律,熟悉一定的象形字、会意字、多音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对于传统寓言和故事,能够记忆其中的典型人物和精彩情节,初步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要求,建立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复述故事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从诵读中体味韵律之美,从浸润中成长为博雅君子。

2.国艺课程

每期国艺研学课程主要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开发少年儿童智慧、修养性情,培养少年儿童技能、习性和审美。具体包括:

①古琴通过感知古琴曲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孩子们对中国古老音乐的喜爱,陶冶情操,静心启智,达到心、境、人合一的平衡。

②棋类通过方寸棋盘、黑白之间或楚河汉界,“奕”中恬淡、豁达、风雅和机智,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启悟人生。

③书法通过了解传统的纸墨笔砚和隶书、楷书、行书的起源和发展,让孩子们在名帖鉴赏和轻松习字中体味书法艺术之美,激发孩子们书法艺术创作能力。

④国画通过名画鉴赏和国画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国画的魅力,提升生活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自然境界中追求真、善、美。

⑤茶道通过习茶和泡茶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传承中华茶道礼仪,养成心宁闲雅的气质。

⑥花道让孩子建立以植物为媒介的自然美学,引导幼儿对植物材料进行观察、整理,通过植物的组合、变形模拟创造出幼儿眼中的奇妙自然。

⑦香道让孩子们通过眼观、手触、鼻嗅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香品,静处于当下,心与自然相融,颐养身心,祛秽疗疾。

3.民艺课程

主要以传承吉林非遗文化遗产,打造吉林民艺特色为主,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民艺,热爱吉林地域文化。具体包括:

①满族剪纸:通过独特的树皮、树叶、麻布等材料,独特的站立、对等称造型,独特的手撕剪枝方法,加强孩子对于满族原生态文化的了解,培养孩子们崇尚自然,崇拜祖先的信仰。

②东北秧歌:通过形式诙谐、节奏明快、风格独特的秧歌特色,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充分感受广袤的黑土地赋予东北人淳朴豪放的灵性和风情。

③手工编织:通过独特的编制材料和独特的编制手法,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祖辈流传下来的精湛编制技艺,深刻感受吉林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

④民间工艺:通过剪纸、刺绣、木雕、石雕、灯笼、风筝绘制、服饰、装饰等民间工艺作品的手工制作,让孩子们了解民间技艺,热爱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⑤泥塑:通过独特的泥塑手法,展示东北民生礼俗、岁时节庆、冰雪文化等浓郁的东北民族特色,培养孩子们民间生活的优良传统。

⑥面塑: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通过学习面塑,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得熏陶、教育,同时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孩子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⑦糖画: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蔗糖工艺等复杂的元素。看似行云流水,却将作品的一分一寸都拿捏得很到位,是门高深的技艺。学习糖画不仅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孩子们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

⑧民族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器乐合奏及舞蹈、戏曲的伴奏。节日庆典用大鼓膜径100厘米以上,由1人或数人各执双槌击奏,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激发孩子们的民族情怀。

⑨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学习九连环既练脑又练手,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专注力和耐心。

⑩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提高孩子们的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⑾衍纸: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折纸艺术,是以专用的工具将细长的纸条卷起来,捏压成各种形状的小“零件”,然后拼贴、创作。学生通过衍纸,拓展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⑿古典戏法:是中国的一种民间的艺术,属中国魔术中的一种。魔术在中国古称幻术、戏法,中国古典戏法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4.民俗课程

使少儿初步了解民间习俗的形式和风格,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在节日文化中了解民俗,体会历史,培养人文精神与爱国情怀。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民间习俗教育渗透民间文化教育,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民族文化意识,激发少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5.节气课程

使少儿初步了解24节气,亲身体验“四立两至两分”八个重点节气的系列仪式和习俗。通过老师启发式引领,让孩子们在体验节气习俗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孩子对时令节气的兴趣。

THE END
0.知网研学平台开通试用知网研学平台以搭建个人探究式学习环境为核心,可以在线阅读期刊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年鉴等学术资源,并可以通过研学平台对阅读的文献做笔记,摘抄,创作,自动生成参考文献。 如何登陆/注册: (一)打开知网研学 方法①:1. 打开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 2. 点击“知网研学平台” jvzquC41yy}/nrgtct/pnsw0gjv0ls1gpmjpn71f1819<9758548B99316@rF6
1.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平台辽宁省博物馆是以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是辽宁最为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宣传、展示机构,2008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是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其前身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1959jvzquC41|v4zm}3gfwvp7hp1{qu1‚pv{zpe1‚}ull0lm581H::dBje7cg23B9233gg;@>h37kd7jie;h4ivv
2.北京昌平砺志国防教育培训学校是教育部指定的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北京市教委、市军训办认定的“北京市学生军训定点基地”,是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也是北京市多个区县教委指定的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同时也是北京市紧急救援员的培训基地,是一所集研学、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户外拓展、紧急救援(生存教育)培训为一体的jvzquC41|v4zm}3gfwvp7hp1{qu1‚pv{zpe1‚}ull0lm581Hhkeyq|ihpzr}z0jzn
3.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平台新疆儿童发展中心成立于1986年,是自治区妇联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前身为中国儿童中心所属全国八大科学育儿基地之一。是自治区级儿童发展科学研究和宣传培训机构。负责全区各族儿童、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教育指导;开展灵活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负责开展各类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公益活动和项目;开展科学育儿等jvzquC41|v4zm}3gfwvp7hp1{qu1‚pv{zpe1‚}ull0lm581H~kg}k||z4ivv
4.中国海军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位于青岛市莱阳路8号,陆地面积151亩,海域面积223亩,于1988年筹建,198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国海军博物馆是全国三大军事博物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海军军事主题博物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海洋观教育阵地,是宣传展示海军历史和成就的平台,是海军对外交往的jvzquC41|v4zm}3gfwvp7hp1{qu1‚pv{zpe1‚}ull0lm581H€hjsgyi0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