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谈研学现状:从粗放发展走向精细融合

房车营地改个名字就叫研学营地,换个名头游玩、换个地儿学习,名不副实、学游“两张皮”现象的存在,导致参与研学旅行的学子、游客体验感不佳。研学旅行如何从粗放发展走向精细融合?本文采访业界人士、专家学者谈精细融合的产品升级抓手和高质量发展建议。

问题1

一些研学旅行跟传统旅游在内容方面几乎没有区别,甚至只是把带队人从导游换成了老师。纵观目前的研学旅行市场,各种“游而不学”或者干脆就把研学旅行等同于普通旅游以及“夏令营”“冬令营”的现象层出不穷。

解决办法

开启“教育+旅游”模式,把师生带入“跟着课本游中国、观世界”的行走大课堂,如世界遗产研学等。

遗产研学旅行“精细融合点”:传统旅游式研学转向教育化研学

具体案例讲述人:贵州省遵义市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江继义

这几年,国家鼓励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这对我们来说是要求也是政策机遇。对于海龙屯这个世界遗产地来说,围绕独特厚重的历史、文化、军事、考古价值,精心谋划打造世界遗产研学旅行基地,这是吸引大批中小学生、高等院校学子、科研院所高素质人才到此研学旅行的关键。走一条推动文脉传承与价值弘扬、增强文化自信的研学旅行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

以世界遗产为内核,研之有物。作为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有着巍然屹立400年之久的九大关口和5838米城墙等遗迹,考古发掘的1万余件出土文物等实物遗存,有近600平方米的海龙屯文化展示馆,4间多功能文化展演室;还有着播州杨氏27代30世主播者725年播州(古遵义)治理史等史实故事和文化板块。实物、文化、故事,这是海龙屯研学旅行的支撑。

以地域文化为补充,学之有特。这要求注重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从教学到体验、从选题到成果展示,紧扣土司文化内核,而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课程,让传统的旅游性质研学转化为如今的考察探究式、体验式研学,真正实现从旅行到研学的跨越。具体到海龙屯,有苗族蜡染技术、传统砖瓦制作、黔北民居木匠工艺,以及海龙屯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修复整理、碑刻拓印等研学内容。

以文脉传承为宗旨,行之有效。研学旅行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在校园以及书本外的新知和感悟。海龙屯土司遗址位于孤峰耸峙的龙岩山巅,没有便捷的交通,学生来此研学旅行只能徒步攀爬,是建强体魄与锤炼意志的一次行旅,学生更能体会冷兵器时代古人的军事理念和智慧,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伟大,相信劳动方能创造奇迹,促进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良好品德的形成。

同时,海龙屯在构建研学体系时,搭建了智慧研学线上系统,为学生提供行前学习、行中记录、行后评价平台,让学生的研学有记录、有报告、看得见,为学校提供了研学的记录及数据分析支撑,为新中考、高考提供参考依据。智慧研学系统的搭建,有助于研学旅行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旅游式研学到教育化研学的重要转变和突破。

问题2

当博物馆、科技馆变成研学点,日常普通的参观也成了“科普研学旅行”。目前大多数“科普研学游”并没有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制定研学旅行目标,有科普课程的研学旅行活动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化设计。

解决办法

制定具体的研学旅行课程计划,要有详尽的课程目标、课程安排。不仅要根据学段特点,开发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更要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多学科、多界别的有深度融合特征的课题式设计。

科普研学游“精细融合点”:课题式研学、探究式旅行

具体案例讲述人: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科普游子自然教育创始人马庆宇

在我们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当中,“课题式研学、探究式旅行”是最主要的执行方式。我们紧密结合不同年级的教学大纲,把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作为拓展元素融入研学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观察问题——信息采集——动手研究——逻辑推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独特的旅行体验,还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锻炼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了用科学研究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云南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北海和青海两个湖泊组成。青海湖研学活动是寻找水下涌泉的位置。在这次研学活动中,科普游子的指导老师为来自北京的学生讲解了火山地质知识,梳理了岩石矿物含量与水环境变化的关系,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寻找水下涌泉的科考方案。最终,学生们分别乘坐5条船,在风光旖旎的火山口湖上沿着5条规划好的网格化线路行驶,每隔50米取一瓶水样并做标记。上岸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几十瓶写好编号的水质样品分别进行检测和记录。数据汇总之后,学生得到了一张覆盖整个水体酸碱度变化的平面图。因为从火山岩石中涌出的水酸度比较高,学生很快在图表中发现了一个数据显著不同于其他水域的峰值位置。从大城市远道而来的学生们看到了美丽的火山堰塞湖、体验了动手划船的快乐,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掌握了火山地质学知识,学会了点线取样和科学制图,更令他们自豪的是完成了寻找水下泉眼位置的科考任务。这是我们“科普游子”将研学与旅行结合的事例之一,是一次非常经典的研学旅行活动。

我们认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关键是研学旅行的师资力量,拥有研学活动的专业研发和执行团队将是研学机构核心竞争力。

问题3

研学旅行过程中, “走马观花”“旅行暴走”等现象并不少见。特别是历史文化类线路,缺乏沉浸式体验。实践的缺乏,导致参与研学旅行的学子并未真正参与其中,学习浮于表面。

解决办法

打造沉浸式研学游,一方面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文创手段,通过文化氛围营造、互动式活动体验,提升历史文化研学的代入感、体验感。另一方面,研学不能停留于感官体验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沉浸在实践和互动的体验当中。

课程化研学游“精细融合点”:“用文化把旅游做成教育”重在实践

具体案例讲述人:北京人生远足国际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传骅

我们从2004年开始配合学校进行“人生远足”校本课程实验。2013年研发打造了实践教育课程模式——“人生远足”课程化研学旅行,秉承“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人生即远足”“用文化把旅游做成教育”“把人生远足做成没有围墙、没有国界的学校”三大理念。

如“励志黄山 博学徽州”,是通过课前探究、课中观察、课后讨论等方式,在具有特色的徽文化研学基地,通过聆听、动手、交流等方式从多方面了解徽文化的内涵,了解黄山奇松怪石的地貌形成原因。“我到古都看殷墟”则是学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或动手活动,了解殷商文化、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我们在G20峰会期间为杭州市中小学生准备了《课程化研学旅行指导手册(江南版)》,涵盖了江南地区的多个研学旅行产品,后来又推出了徽州版、陕西版、安阳版、西北版。这些指导手册不是介绍文化场馆、景区资源,而是引导学生认知、认同、践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会做人、做事、与人相处;体验生活,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目前的实践体验还是不够充分的。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旅游“实践体验”功能的研究,加强对旅游与实践教育课程的重要关系、旅游企业在完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加强对旅游作为全民“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之一的研究。

专家观点

王学峰(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副教授):

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树立正确导向。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在促进研学旅游发展上形成合力,做好顶层设计,全力推动各地出台有针对性的研学旅游发展实施细则,加强研学旅游行业和地方标准化建设;在完善的教育法支持下,加强研学旅游的安全保障、明确正确导向;促进法律对研学旅行内容、学校资质、教师团队、旅行企业资质、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定具体审核要求。

学校层面:做好组织引导,培育课程体系。学校发挥在研学旅游中的组织引导作用,联合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家长、社区等开发设计研学旅游相关课程体系,研学旅游课程不只是走出校门这么简单,还要做到游、学兼备,并分学段、分年龄段设计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育专业型研学课程导师,建设一批主题鲜明、体验丰富、学研兼备的研学旅行基地,并建立起校长、旅行机构、老师、学生等多方反馈机制。

研学机构:营造良好情境,加强示范引领。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应联合学校创设情境,积极为学生开展研学旅游营造良好情境。秉承“快乐优先,深度体验为主”的原则,以户外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项目引导的方式,设置半结构化的学习活动。从氛围渲染、活动线路设计到活动场地、场景设计等进行合理设计打造,烘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氛围感和仪式感,让学生在交往互动过程中切身去感受、去体验,提升研学体验度。同时进一步发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从基地研学旅游的情境体验、研学课程与线路设计、研学导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树立研学旅游项目示范标杆。

魏云(国研智库旅游研究院院长):

研学的本质是教育,旅游是载体,研学市场想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让教育与旅游从形式融合、粗放发展转向实质融合、精细发展。

从各行业的发展经验以及社会经济的数字化趋势来看,平台经济将是促进研学市场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对接学校、家长、研学基地以及研学服务机构的研学平台已经出现,但整体来看,研学平台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竞争激烈但头部企业尚不明显。平台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通和拓展消费市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学平台可以通过平台的市场机制,逐步培育一批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研学经营团队,由其开发高质量的研学课程、组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平台的信息机制,实现学校、家长、政府与企业的低成本沟通;通过平台的反馈评价机制,建立研学项目的评价体系,促进研学项目、研学基地的优胜劣汰,建立第三方课程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平台的资源整合机制,打通上下游资源,健全配套综合服务,完善研学全产业链条。

刘爱利(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要想实现研学旅游的高质量、精细化发展,必须重点关注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品体系的精细化开发。研学产品的供给方要深刻认识研学旅游的特性,尤其是研学需求的特性,从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研学的产品序列,并成为多类型、多层次、多主题、多阶段的研学旅游产品谱系;其中,研学系列课程的开发、研学解说系统的提升、研学活动与体验项目的设计是核心,也是区分专项研学旅游产品与普通“贴研学标签式的”旅游产品的根本区别。

二是组织运营的精细化。实现研学主体(尤其是学生群体)从学校到研学目的地的空间位移,有赖于组织运营的畅通与精细化管理。从长远来看,研学旅游的组织运营应该依赖于中小学校、旅行社、高等院校还是其他专门机构,需要进一步探讨,更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与约束。

三是主题化推广与品牌化塑造。研学旅游的内容广泛,但要想实现研学旅游的精细化发展,必须强调主题化产品的开发及推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品牌化塑造。红色革命文化,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文化,都可以成为重点打造的研学主题及品牌方向。

四是监管的及时性与常态化。国家相关部委不仅要给出政策的引导,更要在研学旅游发展实践中,强化适时监管与动态调控,形成研学旅游的监控常态化机制,从而从制度上保障研学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研学旅行是学与游的统一,二者必须结合,缺一不可。研学旅行还需要完成教育的目标。育人不仅仅是教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将学生带到社会大课堂中、带到大自然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满足孩子学习、生活、旅游的需要,养成孩子文明旅游的习惯。

要推出研学旅行课程,就需要有明确的课程理念,而课程理念一般都离不开带领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有课程方案设计、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路线选择、课程指导手册、课程实施和评价方案。发展研学旅行还需要政府、学校、研学机构和家庭等合力推进,构建和完善产业链条,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和评价体系。

THE END
0.中国丝绸博物馆“蚕乡月令”研学案例春季养蚕。作为“蚕乡月令”品牌教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丝连续24年开展“大家来养蚕宝宝”活动。该活动开展以来,全国22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近500所学校参与活动,依托蚕桑研学基地累计发放8万余份“蚕宝宝科普套装”, 并开设了线上直播为学生们提供远程养蚕指导。 jvzq<84ucpbo~xgwo4dqv4c1enfpungzwgolrfq1463685328563970jvsm
1.红色研学旅游案例6篇(全文)红色之旅研学活动案例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深入了解家乡上饶这一片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被无数烈士用鲜血染红的红色土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的情感。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根据上饶县教育局有关开展中学生研学旅行的要求,结合家乡地域特色、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i399;{u0jvsm
2.关于举办2022年“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进课程”实践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二)创新华南研学实践。进一步扩大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的影响力,大力提高各高校教师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进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视和建设热情。实践教学成果案例要深入挖掘华南教育历史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强化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价值引领,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时代性、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49>1245d8A:55:6/j}rn
3.研学基地设计案例,沉浸式展馆设计,智慧红色研学基地产品研学基地设计案例 沉浸式展馆设计 智慧红色研学基地产品研学基地规划设计创意展馆设备沉浸式红色研学旅行基地施工单位 在当今社会 红色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而红色展馆作为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场所jvzquC41zcwij‚3ep0zsw|ygzrusvnw0eqs0zrsygp329@;;324ivv
4.农耕文化研学旅行新案例——惠济区实验小学“麦子熟了”研学课程惠济区位于郑州市北部,拥有大面积耕地,具有农耕文化研学的有利环境,为此,惠济区实验小学的刘静老师特别组织研发了《走进惠济“OM“实践基地,探索麦子熟了的踪迹》研学课程(以下简称“麦子熟了”),从麦子的生长习性,到麦子的成熟,以及麦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让孩子从麦子到粮食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增长知识jvzquC41jgtbp7xkpc4dqv3ep1kew8~znz532:>/343268igvcom/rnjp|gik@747:>70|mvon
5.文化旅游农业研学如何打造?看看这些落地案例看看这些落地案例 【广振按】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研学旅游得到迅速发展。研学旅游的开展离不开研学目的地的承载,农业研学作为研学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地承载体的建设备受重视,并逐渐多样化。 农场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法,让传授知识、体验不再拘泥于封闭式的环境里,让孩子们在开放式的环境中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jvzquC41yy}/f6ftvu4dp8ftvkimg8ftvkimghnphq5lg‚4OVK}Nl^7OVW7OF`I|6oxs6jtey0nuou
6.课程方案实施流程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为研学旅行景区、基地策划设计研学旅行方案、编写研学旅行手册和全套决方案。 成功案例: 案例一:跟着孔子去游学 研究院协助曲阜孔子文化学院打造了3条研学旅行线路,2016中国(济宁)国际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峰会上,原国家旅游局、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济宁市人民政府领导共同启动了该校线路,济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jvzquC41yy}/umyutk4dqv4kpfky0ymrAeCtjx|(kfC53
7.中医药文化节122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100佳案例风采(部分)2018年以来,先后获评全国研学旅行基地、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科普重庆共建基地、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荣誉称号。 2.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泰尔森中药炮制文化博物馆 近日,泰尔森中药炮制文化博物馆喜获“2021重庆中医药文化节传承创新十佳展jvzquC41yy}/ezhd0eun1}trkey0j~fpi|njonnejwgoeqjpienvcwlzkp€iqwliwq€iqwlskpm32;6|jqth{r~cqykoj~flkg814:jqpmrkwlujk€iqwl{k{gpzrsi{g~jgqzkzwktj~skcpnvk8724431366;16=38<7;ari/j}rn
8.十佳案例丨瑞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探索实践围绕红培研学、主题教育等工作需求,与南开大学等32所大中小学校建立协同研究发展机制,策划实施教育项目23个,推出《苏区精神永放光芒》等体验课程,打造《一生守望》等现场教学;培育红色培训、研学机构39家,开发研学精品线路14条,获评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年前三jvzq<84ucpbo~xgwo4dqv4c1enfpungzwgolrfq146368532;563<:0jvsm
9.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发展林下经济2021年,先后获得“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广西第二批中药材示范基地”“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称号,多次承办中国东盟林业科技研讨会等国际和全国性现场会。“十三五”期间,林下经济总产值累计达4亿元,带动周边林农就业达5000人次,促进林农增收近5000万元。jvzquC41kukonrs|z0otgwqkp0io1Hzkf?otgwqkp|~'cri?858C9@GDH6
10.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丨“一体三翼”小学红色教育育人体系凸显家庭主体,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开展家庭红色研学,探访红色足迹,培育红色教育新生态。利用社会“大课堂”红色教育主场,充分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在大视野、多平台的辩证与统一中不断创造红色教育的整体效应。家校协同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改善和净化家庭与社会环境,在家庭、社区、教育jvzq<84n{0}fpvnpi0io1|}||1814<551v814<5536e92992424ivvq
11.垃圾分类教育科普馆方案城市垃圾分类环保展厅设计案例垃圾分类教育科普馆方案 城市垃圾分类环保展厅设计案例 重庆市七全七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国内外大型展会、展厅 文化馆 企业馆 科技馆 博物馆等专业设计建造公司,自创立以来,凭借专业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对市场敏锐的触觉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了解,我们为来自不同行业的诸多企业提供过专业服务,我们赢得了业界和jvzquC41rtuewly033:797hqo1oohx4;;57359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