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乡贤|道县周文生:以公司村民探索共同富裕新模式三农资讯

——永州市道县审章塘瑶族乡乡贤周文生典型案例

周文生,男,瑶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畜牧师,1968年12月出生于道县审章塘瑶族乡葫芦岩村,现为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第十一届琼中县政协委员。先后在道县农校学习,在海南国营长征农场、海南农垦总局畜牧集团总公司工作。2012年创建海南琼中明润养殖公司、五尖岭猪场、五尖岭黑山羊种羊场,2013年兼任海南琼中县养猪协会会长、长征商会会长。2017年至今,任道县葫芦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年初,周文生怀着回报家乡的初心,克服各种压力和阻力,注册资金5000万元,成立了湖南道县葫芦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葫芦岩红色文化景区。2020年以来,葫芦岩红色文化景区先后被评为永州市4星乡村旅游景区、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旅游景区”,正在申报永州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研学培训基地。目前是全市目前最具活力、正常经营、利润为正的少有的“民营资本投资”景区,成为民营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带动区域发展”的典范2021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总收入达800多万元,高峰期游客量每天近2万人。永州市委原书记严华、现任书记朱洪武等市领导以及省纪委、省工信厅、省文旅厅等省直部门领导来此视察后,均对葫芦岩红色文化景区给予高度肯定。

一、旅游+N,构建了融合发展新路径

葫芦岩码头原名永明渡口,是著名的潇贺古道(湖南古零陵郡至广西贺州郡水陆交通要道,是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路段)的重要渡口,拥有上千年的历史;葫芦岩村是瑶民聚集地之一,全村700多人70%人口为瑶族,拥有丰富的瑶族文化遗产;这里是长征途中中央红军抢渡潇水的第一渡口,留下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至今流传着高低门、井冈山竹碗、猫崽牯参军等感人的故事;这里地势平坦,河面宽广,水流平缓,风景秀丽,生态良好。周文生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瑶族文化资源和良好的自然山水资源,在家乡葫芦岩村发展乡村旅游,致力于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体验、瑶族文化体验、休闲农业体验、生态农业观光等于一体的融合发展产业品牌。经过4年精心打造,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形成了占地1500亩初具规模的核心红色旅游精品区、特色瑶乡风情民俗区、优质山水田园奇景区,树立了“旅游+”融合产业发展的道州品牌。

二、村庄+景区,构建了乡村振兴新格局

公司在旅游项目发展过程中,突出乡村振兴与景区开发联动推进、共同打造,实现村庄与景区浑然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抢救正在消失的瑶族文化

审章塘瑶族乡是道县瑶民聚集地之一。经过岁月的洗礼,瑶族文化习俗渐渐被同化,正在一步步消失褪去。公司斥资修缮了凝聚当地瑶胞崇高信仰的尖峰庙,修复了周家祠堂、瑶家老铺8座吊脚楼,修建了瑶族土油榨、瑶族文化广场,聘请专业瑶族歌舞团表演,打造了一条长300米的瑶文化街。旅客在这里可以一边品尝瑶家美食,一边身心愉悦欣赏瑶家歌舞。特色瑶乡风情民俗区的打造,留住了瑶胞们的记忆,留住了乡愁。

(二)深挖乡土红色文化

公司修复了葫芦岩红军渡口、茶园红军渡口、红军课堂、红军宿营地、岭头山湘江战役潇水河阻击战临时指挥部、280米长的浮桥、2.5公里长征微缩步道等。核心红色旅游精品区的打造,让游客在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同时,在瑶乡自然山水间充分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了红色基因。

(三)发展文旅融合产业

公司融合红色文化、瑶族文化、山水田园风光、良好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修建栈道2公里、防洪堤1公里、安全护栏2公里,开发了1.1公里高空漂流、400米高空索道、高空飞艇、摇摆桥、网红秋千、游艇、快艇、竹筏、民宿等品类众多的旅游项目,发展了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打造了极具创造性、实践性的多种业态融合的产业,聚焦了世人惊艳的目光。不少金发碧眼外国游客也慕名而来。葫芦岩红色文化景区融入瑶族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农业等别具一格的元素,村庄与景区浑然一体,红绿古三色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貌、绿色、文明之变也因此撬动,一幅道县版的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磅礡展开。

三、政府+企业,构建了共同打造新机制

公司在旅游项目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瓶颈,充分意识到必须依靠政府、融合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景区的发展。

(一)坚持政府主导

因公司在葫芦岩红色文化景区开发之初定位不高,打算小打小闹、边打边相,后因偶然机会突然名声大噪,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针对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规范问题,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及时给予业务指导、政策帮助、规范发展。帮助公司流转山林、土地1200亩,核心区达到50年,其他区域达到30年,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上百起。在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公司聘请第三方机构制定了葫芦岩红色文化景区发展规划。

(二)多方融合政策

道县建立了“企业投资、政府助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机制,推动葫芦岩村乡村振兴与景区旅游共同打造,整合农业产业、乡村振兴、移民、文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完善了通往景区的交通路网和村内配套设施,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序化工作。引导村民沿河连片种植油菜200多亩。待到春花浪漫时,这里就是一片油菜花的海洋。村庄与景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丰富了旅游项目,拓宽了旅游范围,游客既能享受到景区内的体验式服务,又能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还能到老铺一条街追寻瑶族文化记忆。

(三)深挖公司潜力

公司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规范化发展。公司十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内部挖潜。先后派出30多名村民到永州、长沙、三亚等地接受专业上岗培训,4人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水上救援证书,7人获省级交通部门颁发的船员船舶证,4人获省级公安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书,并安排专人外出学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促进景区安全发展。

四、公司+村民,构建了共同富裕新理念

公司以共建共享为路径,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立了“公司+”利益链接机制,吸引村集体资金、社会闲散资金等参与公司联营。

(一)建立项目联营机制

公司建立健全了项目联营机制,吸引村集体资金、社会闲散资金等加盟公司,实行“6+3+1”“7+3”分红模式。6+3+1”为村集体经济入股项目联营模式,村集体、公司、管理者分红分别占6成、3成、1成。以个人名义入股项目采取“7+3”分红模式,投资者、公司分红分别占7成、3成。葫芦岩村周某投资24万元购买无动力碰碰船入股公司,分红比例占75%,旅游旺季时月收入达4万元以上。葫芦岩村委会合作社拟筹资50万元入股空中飞艇项目,所得分红除去运营成本外,将用于村里公益事业或与村民分红,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江浙”的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在这里得到活学活用。

(二)拓展村民就业岗位

景区项目建设非专业工序和保安、保洁、设备操作、餐饮服务、安全救生等用工全部从葫芦岩村产生。节假日用工高峰期达200多人,平时用工有40来人,全村16户贫困户均参与景区的项目建设、景区保洁、值勤等长期和临时用工。待遇比较好,专业操作员收入达300多元/天,平时零工收入有160元/天。一名专业渡工高峰期摆渡收入达2000元/天。46岁的周某以前长年在外务工,由于缺少技术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夫妻二人两地分居,田地照管不了,家中老人孝敬不到,现在到离家不远的景区餐馆当厨师,月工资达4000元,下班后还能陪伴老人和照看田间地头的农作物,幸福感与日俱增。

(三)带动村级经济发展

景区开放运营以来,静悄悄的村庄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涌现出22个服务摊位,有卖烧烤的、卖粑粑的、卖矿泉水的、卖泡米花的、卖凉粉的、卖茶叶蛋的、卖工艺品的、卖珍珠奶茶的、卖水豆腐的,等等,最小的摊位一年也能赚得两万元的收入。景区餐馆所用食材每年要从村里采购鸡1000只以上、鸭2000只以上、鸡鸭蛋5000枚以上,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田地里用有机肥种出来的白菜、芹菜、萝卜、辣椒等蔬菜,也常常成为游客争相抢购的餐桌美食,带动了村里蔬菜产业发展。在景区的辐射带动下,葫芦岩村成立了茶油合作社、文农旅合作社。乡村两级制定产业规划,计划利用老铺一条街经营瑶家煮油茶、瑶家豆腐、瑶家药材、瑶家民俗、瑶家特色餐饮等瑶家风情一条街;依托茶油合作社和瑶家土油榨,在葫芦岩、茶园渡、等地发展油茶200多亩;以葫芦岩渡口为基点,沿河上种植瑶家煮油茶200多亩,发展体验农业,沿河下种植油菜200多亩,发展观赏农业;在冯家、黄家等村茶山发展家禽养殖,年出笼土鸡2000多只,发展青蛙养殖60亩。村里还开展了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户评选活动,村民逐渐改变了“等靠要”思想,从过去“比索取”,到如今“比奉献”“比担当”“比作为”“比文明”,到处呈现向上向善的文明新气象。2021年,审章塘村被评为永州市美丽乡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五、公司+基地,构建了研学合作新高地

公司引入一批高等院校来葫芦岩红色文化景区创作挖掘、建立研学基地,如湖南工商大学几名教授在这里开展产学研合作,指导规划景区发展方向,完善景区旅游观光、购物、民宿、户外拓展、水上乐园等各项游服设施。在他们的指导下,公司将在沿河发展观光、体验式现代农业5万多亩,拟实现瑶家油茶从茶叶采摘到油茶煮熬全过程的体验;水面拟向北延伸3公里抵达向阳坝水面,发展摩托艇冲浪、水上飞人、空中飞艇等水上乐园项目,葫芦岩景区形象得到整体提升,足以满足度假休闲旅游的需求。届时,将形成强大的乡村振兴带动引擎,辐射万家庄街道的向阳坝,蚣坝镇莲花塘、沿河塘、金鸡洞,审章塘乡的冯家、黄家等10个行政村20000多人。公司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得到专家教授现场指导、创建研学基地,变理论基础为生动实践;公司集体接受指导,做好科学规划,变丰富资源为良好产业;专家教授、公司集体、人民群众相得益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学掺合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心剂。

(供稿单位:永州市道县葫芦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湘村行动:湖南乡村振兴精选案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THE END
0.中国丝绸博物馆“蚕乡月令”研学案例春季养蚕。作为“蚕乡月令”品牌教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丝连续24年开展“大家来养蚕宝宝”活动。该活动开展以来,全国22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近500所学校参与活动,依托蚕桑研学基地累计发放8万余份“蚕宝宝科普套装”, 并开设了线上直播为学生们提供远程养蚕指导。 jvzq<84ucpbo~xgwo4dqv4c1enfpungzwgolrfq1463685328563970jvsm
1.红色研学旅游案例6篇(全文)红色之旅研学活动案例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深入了解家乡上饶这一片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被无数烈士用鲜血染红的红色土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的情感。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根据上饶县教育局有关开展中学生研学旅行的要求,结合家乡地域特色、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i399;{u0jvsm
2.关于举办2022年“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进课程”实践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二)创新华南研学实践。进一步扩大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的影响力,大力提高各高校教师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进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视和建设热情。实践教学成果案例要深入挖掘华南教育历史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强化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价值引领,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时代性、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49>1245d8A:55:6/j}rn
3.研学基地设计案例,沉浸式展馆设计,智慧红色研学基地产品研学基地设计案例 沉浸式展馆设计 智慧红色研学基地产品研学基地规划设计创意展馆设备沉浸式红色研学旅行基地施工单位 在当今社会 红色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而红色展馆作为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场所jvzquC41zcwij‚3ep0zsw|ygzrusvnw0eqs0zrsygp329@;;324ivv
4.农耕文化研学旅行新案例——惠济区实验小学“麦子熟了”研学课程惠济区位于郑州市北部,拥有大面积耕地,具有农耕文化研学的有利环境,为此,惠济区实验小学的刘静老师特别组织研发了《走进惠济“OM“实践基地,探索麦子熟了的踪迹》研学课程(以下简称“麦子熟了”),从麦子的生长习性,到麦子的成熟,以及麦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让孩子从麦子到粮食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增长知识jvzquC41jgtbp7xkpc4dqv3ep1kew8~znz532:>/343268igvcom/rnjp|gik@747:>70|mvon
5.文化旅游农业研学如何打造?看看这些落地案例看看这些落地案例 【广振按】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研学旅游得到迅速发展。研学旅游的开展离不开研学目的地的承载,农业研学作为研学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地承载体的建设备受重视,并逐渐多样化。 农场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法,让传授知识、体验不再拘泥于封闭式的环境里,让孩子们在开放式的环境中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jvzquC41yy}/f6ftvu4dp8ftvkimg8ftvkimghnphq5lg‚4OVK}Nl^7OVW7OF`I|6oxs6jtey0nuou
6.课程方案实施流程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为研学旅行景区、基地策划设计研学旅行方案、编写研学旅行手册和全套决方案。 成功案例: 案例一:跟着孔子去游学 研究院协助曲阜孔子文化学院打造了3条研学旅行线路,2016中国(济宁)国际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峰会上,原国家旅游局、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济宁市人民政府领导共同启动了该校线路,济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jvzquC41yy}/umyutk4dqv4kpfky0ymrAeCtjx|(kfC53
7.中医药文化节122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100佳案例风采(部分)2018年以来,先后获评全国研学旅行基地、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科普重庆共建基地、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荣誉称号。 2.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泰尔森中药炮制文化博物馆 近日,泰尔森中药炮制文化博物馆喜获“2021重庆中医药文化节传承创新十佳展jvzquC41yy}/ezhd0eun1}trkey0j~fpi|njonnejwgoeqjpienvcwlzkp€iqwliwq€iqwlskpm32;6|jqth{r~cqykoj~flkg814:jqpmrkwlujk€iqwl{k{gpzrsi{g~jgqzkzwktj~skcpnvk8724431366;16=38<7;ari/j}rn
8.十佳案例丨瑞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探索实践围绕红培研学、主题教育等工作需求,与南开大学等32所大中小学校建立协同研究发展机制,策划实施教育项目23个,推出《苏区精神永放光芒》等体验课程,打造《一生守望》等现场教学;培育红色培训、研学机构39家,开发研学精品线路14条,获评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年前三jvzq<84ucpbo~xgwo4dqv4c1enfpungzwgolrfq146368532;563<:0jvsm
9.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发展林下经济2021年,先后获得“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广西第二批中药材示范基地”“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称号,多次承办中国东盟林业科技研讨会等国际和全国性现场会。“十三五”期间,林下经济总产值累计达4亿元,带动周边林农就业达5000人次,促进林农增收近5000万元。jvzquC41kukonrs|z0otgwqkp0io1Hzkf?otgwqkp|~'cri?858C9@GDH6
10.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丨“一体三翼”小学红色教育育人体系凸显家庭主体,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开展家庭红色研学,探访红色足迹,培育红色教育新生态。利用社会“大课堂”红色教育主场,充分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在大视野、多平台的辩证与统一中不断创造红色教育的整体效应。家校协同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改善和净化家庭与社会环境,在家庭、社区、教育jvzq<84n{0}fpvnpi0io1|}||1814<551v814<5536e92992424ivvq
11.垃圾分类教育科普馆方案城市垃圾分类环保展厅设计案例垃圾分类教育科普馆方案 城市垃圾分类环保展厅设计案例 重庆市七全七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国内外大型展会、展厅 文化馆 企业馆 科技馆 博物馆等专业设计建造公司,自创立以来,凭借专业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对市场敏锐的触觉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了解,我们为来自不同行业的诸多企业提供过专业服务,我们赢得了业界和jvzquC41rtuewly033:797hqo1oohx4;;57359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