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西湖的美,除本身的地理环境之外,更有它渊源深长的历史原因。
近日,杭州市陶子幼儿园开展了“宋韵风雅 行走西子”亲子研学活动,引导幼儿在湖光山色中回溯西湖的历史,探访古人的足迹,感受宋韵文化,在亲历中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坚毅品质,喜迎杭州亚运。
研学启动
“白堤是不是白色的?”
“苏堤是苏东坡建造的吗?”
……
孩子们对好奇的问题进行整理,制作本次的研学手册,带着问题,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发现、去探索。
瞧,出发前,大家还精心地制作了代表本班的班旗。
快跟着孩子们,一起出发吧~
行走探访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由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大班:探访苏堤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苏堤春晓”是其中一景。“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便是对其绰约风姿的描述。映波桥、锁澜桥……苏堤六桥名字各含深意,又是谁为这六桥题名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映波桥
苏堤由南而北的第一桥,半圆石拱桥。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
锁澜桥
“锁澜”二字和“映波”对仗,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
望山桥
望山桥上东眺吴山,西观丁家(山),层峦叠嶂,岚翠可挹,望山之趣更在“双峰插云”“不见庐山真面目”“妙处难与人说”。
压堤桥
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
东浦桥
东浦桥亦有称“束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东浦”二字点出了岳湖水流东注的意思,而杭州话“东浦”和“东坡”的发音也差不多。
跨虹桥
站在这座桥上,听到寺钟悠扬,呜呜然铺向西湖对岸。那便是有名的“凤林晓钟”。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西湖楹联
楹联匾额,既是文学艺术,又是书法艺术。苏轼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
西湖之有楹联匾额,如眼之明眸。幼儿园以西湖传统文化为背景,带领孩子们吟读、品读、赏读,启发孩子们关注、了解、寻访、搜集楹联的热情,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受高雅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中班:邂逅白堤
白堤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宽阔而敞亮,特点是一株柳树一株桃,靠湖边密植垂柳,外层是各色的桃花。走在白堤上时,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涂碧,如在画中游。
断桥
断桥,在白堤东端,白娘子、小青与许仙邂逅初遇在断桥,后来历经波劫久别重逢又在桥畔。“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未断了,我寸肠付东流!”于是,断桥有了情人桥之说。
白堤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堤”跟当年白居易主持修筑的“白公堤”无关联,但后人主动用他的姓氏来命名这景色优美的堤岸,来寄托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孩子们带着问题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共同解惑,一起朗诵关于白堤的诗句,感受诗句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平湖秋月
孩子们了解到,“平湖秋月”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是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和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的最佳地点之一。清代康熙年间,康熙巡游西湖,品题“平湖秋月”景观,定孤山东南角的临湖水院为该景观的景址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含蓄而典雅,文人们在此雅集,留下墨迹。小朋友们看到不同的法 篆刻作品都跃跃欲试,纷纷模仿了起来。
小托班:游花圃 赏美景
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杭州花圃,和大自然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小美好。
来到孤山的大草坪后,孩子们得意地拿出了自己的美食。
“哇!你妈妈做的蛋糕也太好吃了吧!”
“我妈妈做的烤翅也很美味哦!”
在孩子们与爸爸妈妈的欢声笑语中,一份份美味的便当成为连接爱的纽带。
片片落叶诉说着大自然的绚丽与美好,孩子们一起徜徉西子湖畔,领略祖国湖光山色,探寻宋韵文化,在研学的路上,学会挑战、学会发现、学会坚持。
更多精彩
美好教育,温暖同行|寒托ing,精彩乐不停,点击解锁上城伢儿们的满满收获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