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菲利普·戴布维格(Philip H. Dybvig)曾在2010年被聘为中国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从2010年到2021年,任期长达十一年。
与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西安交大及华东师范大学不同的是,
今年另外几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如卡尔·巴里·夏普莱斯、安东·塞林格、阿兰·阿斯佩,在上述这几所中国高校担任着名誉教授的职位。
所以,这几所大学在该校名誉教授获奖后兴奋异常,
变着花样的宣传他们与诺奖得主有着深厚的关系。
实际上,“荣誉教授”,是对学术界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授予的荣誉称号。
其性质和国外发“名誉博士”差不多。这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但授予者和被授予者也没有合同上的约束,也没有义务。
也就是说,“荣誉教授”其实只是一个虚的名头。
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利普·戴布维格并不是名誉教授。
作为西南财大金融学院院长,他是实打实地在该校工作。
有着比其他几所高校更值得吹嘘的资本,在戴布维格获奖后,西南财大竟然没有一句道贺。
甚至,装作不知道。
这是因为:戴布维格去年被西南财大解聘了……
02
说出来都让人尴尬。
一名获得全球最有影响力奖项的顶尖学者,竟然会被西南财大解聘。
网传,戴布维格被解聘的原因是他的“业绩考核不达标”。
去年考核没有通过,所以该校没有续聘他。
于是西南财大金融学院院长改由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静梅担任。
西南财大没法广而告之向戴布维格道贺,因为他的获奖与该校毫无关系,万一道贺就成了碰瓷儿。
这是中国距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一次,且只差了一年。
按理说,专业领域的人,应该能用专业的眼光看清哪一位教授、院长对金融学方面的贡献已经大到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西南财大对戴布维格教授的学术观点的高价值却认识得不够清楚。
03
对于戴布维格离开西财一年后就获得了诺奖,网络上看笑话的肯定是最多的,当然也有理性思考的声音。
戴布维格经济学理论,肯定不是最近一年形成的,已经在西财担任了10年的院长,他的经济学理论身边人都应该非常了解,但是了解不能代表理解。
就这样一位经济学大才被西财放弃,只能说西财缺少一位识人的伯乐,做事有点急功近利。
不是从学术的角度看问题,只是在一味的最后成绩,就此失去了挂诺奖头像的机会。
西财与戴布维格的解约,其实给国内的人才培养机制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一位网友说他在西财听过戴布维格的课,基本教的纯理论经济学知识,没有什么实用性价值。
其实他说的话就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最大缺陷,急功近利急于变现的思维明显,不光是社会中,我们的高校也是如此。
把创新简单地理解为制造产品,实际上科技创新最顶级的状态是理论创新,研发产品只是创新的终端。
最后在运气的带领下,让你成为了幸运儿。
这就是为什么诺奖一般都是授予基础理论原创的科研人员,工科科学家很难获得获奖的主要原因。
有网友就评价,这是历史级的失误。
可实际上,并不是。
但是,我们是不是没有可喜的地方呢?
也不是。
至少,可以看到两点。
04
第一,中国文化对外国人,尤其是精英阶层非常有吸引力。
戴布维格教授就是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
比如这张。
还有下面这张他在西南财经大学时的照片。
另外,根据他的自我介绍,他喜欢二胡、葫芦丝、太极、气功。
而且,他也得到了中国政府友谊奖。
戴布维格教授的个人履历
实际上,现在外国不少精英阶层都在学中文,自己来不及学,就让儿孙辈学。
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就能背诵三字经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美国亿万富翁,曾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迈克尔·布隆伯格也安排他5岁的孙女学中文。
美国金融巨头罗杰斯的小女儿可以字正腔圆地背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戴布维格教授
05
第二,中国学术环境已经很棒了。
但是,实际上,这些年来,中国科研投入力度空前。
去年,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高达2.8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而这些经费,很大一部分,甚至是大头都到了高校。
大学越来越有钱。
所以,这些年来,中国大学盖大楼、买仪器,都是毫不手软。
问问有留学经验的学者,就会发现,中国大学硬件设施不少方面已经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
而且,中国的学生也聪明、勤奋。
所以,这些年来,很多国外的顶级学者来中国做研究,甚至是完全的全职。
日本举国震惊。
很多日本人气得骂他是“叛徒”。
日本另外一个国宝级科学家福田敏男,也在北京理工大学担任全职教授。
福田敏男被称为微纳机器人之父,专门研究微纳操作机器人与仿生机器人。
这样来看,戴布维格来中国访学也就自然而然了。
藤岛昭登上央视节目《开讲了》
回过头来说,戴布维格教授这次拿了诺奖,完全没必要为西南财经大学惋惜,或者指责西南财经大学。
因为,原本就没有多少关系。
只要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学者,摒弃浮躁的心态,抛掉追名逐利的想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拿到自己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