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石墨烯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了西工大这个国际会议!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这个被称为“黑金”的新材料之王,

究竟有什么神奇?!

来,先和小编一起做个实验!

准备一根10B铅笔(越黑越好),

再拿出透明胶带和小刀一把,

先用小刀将铅芯粉末削一些下来,

再把粉末倒在胶带上,

对折胶带后撕开,

再用一段新胶带继续粘贴撕开,

重复N次后有奇迹出现——

你有可能获得了“石墨烯”!

What?Are you kidding me?

这个脑洞大开的思路

让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

在世界上首次制备出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

并由此开启了“二维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大门

他们也因此在2010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者之一Kostya Novoselov还是1973年以来

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前方高能!!

Kostya Novoselov教授正在参加西工大的这个国际学术会议——

2019年自然学术会议 · 二维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展望

他还对西工大的学子们留下寄语(结尾彩蛋见)

他们将在11月6日-8日共同研讨二维材料精彩无限的发展空间。

小编要为大家科普一下,“二维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机械、热学、光学和电学特性,其厚度仅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是指电子仅能在两个维度上自由运动的平面材料。

我们还是拿第一种二维材料“石墨烯”来说,它不仅导电导热,透光率高,还硬度极高,非常柔韧。一层保鲜膜厚的石墨烯,需要一头5吨重的大象,站在铅笔上形成的压力才能被刺穿。

更有趣的是,石墨烯可以通过千变万化的方式,展现更多奇特的性质!

把石墨烯沿某一方向卷曲就形成了碳纳米管;

将具有五元环和七元环的石墨烯结构弯曲成球型结构就变成富勒烯;

像玩乐高积木一样把石墨烯用不同方式堆叠在一起,可以发掘出单个材料所不具备的新性质;

像折纸一样把石墨烯弯曲折叠,可以构筑出具有三维形貌与新型功能的纳米结构。

目前,二维材料的应用已经涵盖了印刷电子、柔性电子、超级电容、太阳能电池、量子点、传感器、半导体制造、NFC、医疗等众多领域。碳与光正取代硅和电,二维材料也正从远离人类自身,发展到了与人类本体息息相关。

比如,二维材料应用到手机屏幕上,你根本不用再担心碎屏;再比如,据说5G手机冬天可当暖宝宝,夏天可以煎蛋,二维材料也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正因为这一材料拥有各种让人叹为观止的性能,二维材料已经被部分国家提升至战略高度,我国在该领域虽启动稍晚,但许多方向却已在全球范围内做出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工作。

黄维院士领衔的柔性电子创新团队在基于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维钙钛矿等二维材料的能源转化、能源储能,信息存储,传感器件等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自然》杂志及其子刊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

学校通过承办2019年自然学术会议

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与力量

下面赶紧随小编来看看这场顶级学术会议的盛况吧!

随后,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Kostya Novoselov教授,围绕“二维材料”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应用展望做了精彩报告。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Xiangfeng Duan 教授向大会做了题为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 beyond 2D meterials的报告。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Kostya Novoselov教授在参会期间讲述了他最初怎样步入“二维材料”研究领域的故事,

THE END
0.十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对于诺贝尔奖大家都不陌生,当莫言成为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国人后,人们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了解,你还知道哪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又有哪些了解呢?小编为大家盘点了十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附上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起来看看吧。 十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01 莫言 02 jvzquC41yy}/ojniqq4dqv4ekvobq8qkuve33A690jznn
1.主任1997年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和多相催化有关的表面科学及材料科学的研究。1999年转往美国特拉华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超高真空下单晶表面气固相催化模型研究。2000年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化学系诺贝尔奖获得者John C. Polanyi教授的研究室任高级研究员,从事吸附状态下的光化学研究。2000jvzquC41ggi/d~hv0gjv0ls1339378qkuv4ivv
2.日本的诺贝尔奖“丰收期”还能持续多久?国际以2015年度的科研经费为例,出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日本大学中东京大学获得的政府科研经费最多,3763个科研项目共获得约216亿日元科研经费。其次是京都大学,2955个科研项目共获得近140亿日元科研经费,名古屋大学的1765个科研项目获得约75亿日元科研经费,位居第4位。 除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以外,日本学术界相对较好的学术氛围jvzq<84yqtre0yjqrnk/exr0ep5o387237524:;1e3614679;5>43>3jvor
3.2021年诺贝尔奖花落谁家?全新预测结果在这里!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学者 GROUP 1 奥马尔·亚基(Omar Yaghi,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藤田诚(Makoto Fujita,东京大学) 北川进(Susumu Kitagawa,京都大学) 成功设计和开发多孔金属-有机骨架结构,该设计可用于氢气和甲烷存储、气体净化和气体分离等。 GROUP 2 jvzquC41yy}/oniuek4dp8ftvkimg8xjqyebt}neng4eqHnf?7g36;6:25653
4.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预测(一):亚洲部分高银(1933-)可以说是韩国在世的诗人当中最为知名的人物,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竞争者。而他主要的问题:第一是他对崔泳美的性骚扰事件,第二是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诗人,所以他的可能性不大。 玄基荣(1941-)是韩国民族文学的重要代表,其作品主要是反映社会现实,比如在1978年发表写济州岛4·3事件的《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727:?3;8
5.深度了解2018沃尔夫化学奖得主(一):Fujita的“结晶海绵”——海纳日前,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沃尔夫奖(Wolf Prize)”揭晓,其中的化学奖颁给了日本东京大学的Makoto Fujita(藤田诚)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Omar Yaghi教授(图1)。这两位的研究领域都属于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范畴。不同的是,Fujita教授更多侧重于用金属和有机配体构造大孔的离散结构,以jvzquC41yy}/z6rqn0ipo8sgyu524<8;
6.王育竹:关于中国诺贝尔奖的思考后一项物理思想与诺贝尔奖获得者S.Chu (朱棣文)和Cohen-Tannoudji 1989年提出的低于多普勒冷却极限的Sisyphus深度冷却机制相一致( J.Dalibard, C.Cohen-Tannoudji, J Opt Soc Am B, 1989, 6: 2023-2045;P. j. Ungar, D. J.Weiss, E.Riis, et al, J Opt Soc Am B, 1989, 6: 2058-2071)。他们jvzquC41yy}/v|npij{b0xwi0et0kwkq13?66866289/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