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看他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知道了闺蜜父母阳阳读书单亲妈妈孩子成绩

她的儿子阳阳上小学五年级了,但是成绩一直不尽人意,在班级中下游徘徊。

而且,他每天写作业都特别磨蹭,每次都要她三催四请才愿意动笔。

写作业效率也不高,经常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在那玩尺子,就是摸橡皮,要不就是要喝水,总是墨迹到很晚。

闺蜜特别着急,阳阳还有一年就要小升初了。

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学习状态,等上了初中跟不上怎么办?中考被淘汰又该怎么办?

后来有一次,我去闺蜜家做客。

那会儿正好是傍晚,闺蜜在厨房做菜,阳阳也刚放学,推门走了进来。

只见这孩子径直走进客厅,特别熟练地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找了一部当下很火的武侠剧看了起来。

顺便拿起茶几上闺蜜的手机,刷起了短视频。

我一脸震惊地提醒闺蜜,她却一脸习以为常的表情:

“没事,让他看会吧,学习也挺累的,换换脑子。”

等到开饭了,饭桌上,闺蜜只要是跟阳阳说话,三句有两句都不离学习:

“你看你王阿姨的女儿,比你小2岁,人家全班前5,再看看你!”

“快点吃,吃完赶紧写作业,别又磨蹭到11点!”

后来吃完晚饭,闺蜜催促着儿子赶紧进屋写作业。

然后转过头就打开电视,拉着我一起边聊天边看电视。

没过一会儿,闺蜜她老公也加班回来了,躺在沙发上就开始刷视频。

在这期间,阳阳借口上厕所出来好几次,每次眼睛都不自觉地往电视上瞟。

看到这里,我算是知道阳阳为啥是学渣了。

学霸和学渣的最大区别在于,学霸孩子回家后,家长往往会给他创造一个低欲望、低刺激的环境。

相反,学渣的孩子回家后,往往处于一种高刺激、高欲望的环境。

比如,阳阳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刷视频。

殊不知,电子产品会刺激孩子的大脑,让他变得迟钝。

比如电视,它有不断变化的画面、丰富鲜艳的色彩,动听激烈的声音,这些对孩子而言比书本具备更大的吸引力。

还有,饭桌上闺蜜总是动不动批评、教育阳阳。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情低落,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进食困难的情况。

饭桌本是愉快用餐的地方,在饭桌上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精神和身体来说,都是一种刺激。

孩子不仅吃不好饭,还会产生“超限反应”,对学习越发不耐烦,最后产生逆反的心理。

最后,阳阳学习的时候,父母在外面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声音嘈杂。

大脑中主要负责理性、自我调节的额叶,要到25岁才会发育完全,这就导致孩子本身自我管控能力比较弱。

如果每天家里还特别嘈杂,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而且父母在外面娱乐,很容易勾起孩子的欲望,更加容易分心。

日积月累,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怪不得阳阳的学习越来越差。

那么真正的学霸,回到家里一般做什么呢?

邻居有位单亲妈妈,她女儿是小区有名的学霸,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年级前十。

而且,最令人羡慕的是,她女儿学习完全不用催,特别自觉。

她其实也没做什么,只不过下班后从来不会出门娱乐,也不会在家玩手机或是看直播。

她要么就是陪女儿一起安静地读书,要么就是跟女儿聊聊学校的趣事。

其实,看了很多学霸父母,他们也许并没有在孩子的学习上操什么心,但几乎都做到了一点——

那就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少诱惑、少刺激的环境。

还记得被称为“全能学霸”的安徽理科状元董吉洋吗?

她不仅斩获了中国奥数竞赛金牌、小提琴专业八级,还擅长象棋、网球等各类活动。

董吉洋的父母就在采访中坦言,自己并没有在女儿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

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家里经常读书学习,她也跟着耳濡目染。

董吉洋说: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

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原来,学霸也并非天生的,背后离不开父母良好家庭氛围的塑造。

谈到教育问题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父母与其一味焦虑,不如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尊重知识的氛围。”

想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专注、积极的学习氛围,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孩子在学校上了一天的课,肯定身心疲劳。

因此,放学回家后,可以让孩子自由休息一会儿,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看看课外书、听听音乐、去室外运动、玩耍等等,这可以让孩子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

因获得郭沫若奖学金而走红的浙江的学霸朱科航,小时候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玩。

从溜冰、滑板、魔方……到三国杀、四国大战什么的都玩了个遍。

他的父母不但不阻止,还允许他邀请一堆朋友来家里一起玩;

他的身心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学习时也更加地投入,认真。

不过,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2,饭桌上,与孩子交流感情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最终孩子饭也没吃好,话也没听进去,带着满肚子怨气去学习,自然效率不高。

聪明的父母,都会珍惜这个重要的场所,努力营造温馨的时刻。

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让孩子放松绷紧的神经。

比如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聊聊他的朋友、生活等;如果孩子心情不好,还可以引导他说一说自己的心事。

不仅能增强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放下焦虑和紧张,更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

3,孩子写作业时,保持安静

董宇辉曾经说过,自己小时候写作业,爸妈从来不会在家看电视,而是出去干活,以此给他一个安静的氛围。

他有个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后来家访时才发现,孩子的奶奶每天晚上都会带一帮人在家里打扑克。

这样的吵闹声让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

后来,奶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正了这一行为,环境变得安静了,孩子的成绩也随之提升。

想要养出一个专注自律的孩子,父母就要创造一个相对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孩子写作业时,家里其他成员要避免大声喧哗、在孩子身边来回走动,也尽量不要进行刺激的娱乐活动。

4,以身作则,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央视主持人董卿曾说: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去做一个这样的人。”

与其埋怨孩子不愿好好学习,不如自己先认认真真读完一本书。

来自浙江的学霸邵奕佳,高考以719分的高分位居全省理科第二。

而她的优秀,与她的家庭氛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妈妈是一名医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下班后还会在家里学习。

她从不需要父母逼迫,而是主动向父母看齐,认真、专注、好学,向上。

育人先育己,自律上进的父母,其孩子一定不会差。

《父母的觉醒》里有句话: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每个看上去金光闪闪的学霸,背后都是有迹可循的。

一个安静、平和、专注的学习空间,才能让孩子心无旁骛。

愿每位父母都能用心经营优质的家庭氛围,助孩子一路披荆斩棘,高歌向前。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从倒数第二到考上一本,一个学渣是怎么逆袭成学霸的?(逆袭一个一个在高中从学渣到学霸学习的真实体验,给高中生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技巧、培训好学习心态及具体学科答疑。是学霸还是学渣?好的学习环境必不可少《逆袭,一个高中差生的三年奋斗史》的作者邓祥,升入高中时,是倒数第二的成绩。那个时候,他是坐在教室的最后几排的。在学校里,大约有个心照不宣的规则:成绩好的,都会坐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5292;=91
1.毕业生故事|宋一泓:从“学渣”到学霸的跨学科逆袭之旅大学四年,对宋一泓而言,堪称一段从学渣到学霸的跨学科逆袭之旅。 浑浑噩噩的轻松比不上激情四射的辛苦 大一期间,宋一泓的成绩并不理想,还遭遇了转专业失败的挫折。他坦言:“农大的无门槛转专业政策已经非常宽松了,但我的成绩在热门专业面前的竞争力太低了,所以转专业失败了。” jvzquC41pg}t0lfw0gjv0ls1tymt1<84;4h4eog876k1;j99d773;Bfh4:h997mvo
2.两个世界:高材生与学渣,到底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小学分析到我想详细的解剖一下学霸和学渣的世界。分为幼年和成年时期来论述。 但在论述之前,还是要先了解一下学渣和学霸如何成为好友的,以及未来的走向。 命运 与天天的相遇 我刚入学的时候,我不会讲话,听不懂指令。所以老师为了照顾我,就安排了在幼稚园的时候表现较好的学生每天为我记录作业内容。我交到了第一个优等生朋友。我就先叫她天天吧。 天天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8:6<738
3.知道“学霸”,那你还知道“学酥”吗?组图2教育刘晨感觉,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这些单一的名词标签背后其实掩藏了整个学习教育系统的固有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在高考结束以后都还在用这个标准考虑问题?“很可能,大学生本身由于专业设置的问题,自身应有的技能没法训练好,但他们又做不到真的逃课去做好真正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她看来,自称“学渣”,这种自嘲的姿态是在jvzq<84gfw4qgxung0ipo7hp1p532:9124681l6275336;=9:39.47mvon
4.当“学渣”还是“学霸”,其实都不是好选择其实,无论是“学渣”还是“学霸”,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学霸”选择依从,“学渣”选择逃避 所谓“学霸”是一直能考高分的人,但要考高分,势必就会严格遵从学校的培养计划,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标准课程的学习上,这就造成了自己没有多少可以自由施展的空间。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8A96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