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第三小学校 五、六年级研学活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转变学习方式,更好地亲近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6月6日巴州区三小六年级全体同学到光雾山实践基地,6月13日,五年级全体师生到通江王坪烈士陵园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研学旅行活动。
六年级光雾山研学活动
6月6日早上7:30,六年级的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场整齐列队,随后在教官的带领下,依次坐上旅游大巴,开启盼望已久的“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研学旅行活动。
经过3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到达目的地。正门上“光雾山”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大门旁的大树郁郁葱葱,带来满眼的绿意。首先基地的教官引领孩子们集中排列好队伍,进行研学之旅开营仪式,响亮自信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仪式上,陈燕副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希望大家在研学期间,发扬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用心体验、用情感悟,做到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革命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从而塑造我们勇敢坚毅的性格,把爱国情、强国志融入努力学习、建设醉美巴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仪式结束后,孩子们有序走进大门,沿一条沥青小路前行,阳光中夹杂自然和清新之气,曲径通幽处,孩子们在蜿蜒的小路上说说笑笑,陶醉于这大自然赠予的美景之中。
重走红军路、重走米仓古道。孩子们穿行在蜿蜒陡峭的小道上,仰望眼前的大山,深切感受到当年红军革命道路的艰辛和革命最终胜利的来之不易。他们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随后,孩子们参观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极其简陋的办公场所,各种老旧农耕工具,办公用品和农民生活物件见证了一段孩子们触及不到的历史,更蕴涵着一脉相承的本土文化,生动展示了当年红军为了革命胜利而甘愿牺牲一切的理想信念。
五年级王坪研学活动
6月13日,五年级的全体学生在老师、教官的带领下,来到位于通江王坪的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开启了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做新时代好少年”研学旅行活动。
全体学生在红军烈士纪念广场整齐列队,庄严肃立。罗兰主席给孩子们讲到,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正是因为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她希望,孩子们要学习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理想信念,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努力拼搏,将来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孩子们来到烈士陵园,瞻仰了为革命斗争牺牲的红军烈士,了解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在庄严的气氛中,罗兰主席,吴玉梅副书记献上花篮并整理缎带,孩子们依次献上鲜花并鞠躬,以此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尊重与敬佩。在这里他们学会的是爱国主义情怀,是大公无私的精神,是为民捐躯的英雄气概。
研学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巴州区三小不断探索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极实施“行走的课堂”新模式,让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让教育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旅行”与“研学”相融合,我们的生命不同凡响。当青山绿水、红色教育基地与学习相碰撞,是知行合一的美好体验,是生活这本教科书的最美给予,这样的研学之路为孩子们播种梦想、放飞希望积蓄着力量,我们将带着一颗永不倦怠的求索之心继续前行!
撰稿:李 华 李 强
图片:李 华
编辑:杨 芸
初审:杜凤鸣
终审:马 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