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参考标准

(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切实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线, 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认知为基础, 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研学活动的文化性、科技性、自主性和社会性, 让学生通过研学旅行, 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提升终身发展所需的情商和智商, 做全面发展的人。

(2) 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关键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革, 社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且文化日益多样化。时代背景对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体现出重质量和多元化的趋势。研学旅行课程必须顺应社会发展, 提供现实的、探究价值高的研学资源, 满足学生深入探究和多元化学习的需求, 帮助学生培养生活技能和集体观念, 养成自理自立、文明礼貌、互勉互助、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等优秀品质和精神,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3) 学科融合综合教育的趋势

当前突显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科融合, 打破学生偏科局限。研学旅行的课程包括地理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内涵丰富, 涵盖中小学各个学科。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将面对自然和社会复杂情境中的真实的问题,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因此, 研学旅行是我国当前以学科教育为主的情景下试行综合教育的重要途径。

2.结构

研学旅行课程需要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三个学段七个年级实施, 原则上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在完成要求的研学旅行课程后, 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 各学段的研学旅行范围可以在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拓展, 比如小学阶段也可开展国内的研学旅行, 甚至到境外进行研学。

研学旅行课程可分为地理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类别。每次研学旅行活动可以以某一类别的课程内容为主, 更鼓励多种类别课程内容的融合。

小学阶段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以游览、观光、体验为主, 重视游戏性、艺术性内容, 减少讲授, 以满足这一年龄段学生好玩、喜动的天性。初中阶段的研学旅行课程应设计更多理解性内容, 适当增加竞赛、参与、探索性内容, 以满足这一阶段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高中阶段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要以知识的拓展、理论的应用、综合性体验、研究性学习为主, 辅之以观光、考察、游历等活动。

研学旅行的课程结构设计如下所示。

3.学分与课时建议

研学旅行课程必须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研学旅行有课时保障, 高中阶段的研学旅行有相应的学分。高中学生的研学旅行学业水平和表现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原则上, 研学旅行要求集中食宿, 即每次研学旅行至少要在外留宿1夜。因研学旅行课程条件、内容与形式多样, 难以统一要求研学旅行时间, 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每学年累计研学旅行时间和每次研学旅行时间, 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 但是必须保证在三个学段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课程内容

依据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本标准将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划分为地理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六个方面。本部分不进行学段的细分, 各学段开展研学旅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进行。

1.地理类

地理类研学旅行内容包括地理位置与地名、地理要素与景观、地理环境、地理标志、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审美等方面, 主要体现地理、科学、艺术等学科在研学旅行中的作用, 借助地图、地理信息技术等工具, 依托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通过自然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形式, 探究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 人口、聚落、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地理事象, 进而发现该区域存在的人地关系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地理类研学旅行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从中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地理类研学旅行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如下表所示。

2.自然类

自然类研学旅行内容包括欣赏自然现象与景观、自然资源与灾害、自然生态、自然规律等方面, 主要体现地理、生物、科学、艺术等学科在研学旅行中的作用, 借助生态、林草、地质、水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 依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生态旅游区等自然保护地, 深入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协调人地关系机制, 进而宣传保护环境的理念, 参与和体验环境保护志愿者工作, 从中培育科学精神、社会参与等学生发展素养。自然类研学旅行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如下表所示。

3.历史类

历史类研学旅行内容主要包括历史遗迹、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聚落、纪念场所、历史题材艺术、家国情怀等方面, 主要体现历史、思想政治、社会、语文、地理等学科在研学旅行中的作用, 借助历史考证、社会调研、人文探究、文艺鉴赏等方法, 依托历史遗迹、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文艺展馆等人文遗产, 欣赏、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智慧、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特色、传统科技工艺创造、历史名人名事声誉等, 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历史类研学旅行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如下表所示。

4.科技类

科技类研学旅行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发展、科技研发、科技建设、科技伦理等方面, 主要体现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在研学旅行中的作用, 借助现代人工智能、VR、AR、3D打印等技术、科学探究和实验方法, 依托科技馆、科技活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大工程、现代产业园区等场所, 通过参观、培训、实验等形式, 培育学生科学伦理、创新意识、劳动观念等素养。科技类研学旅行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如下表所示。

5.人文类

人文类研学旅行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特色、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 主要体现思想政治、历史、社会、地理等学科在研学旅行中的作用。借助社会科学调查、研究、评价、决策等方法, 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发展展馆、城乡聚落、战略发展项目、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民族聚居地等社会研学基地, 重点感知新中国建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探究当前我国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与发展战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社会责任感等素养。人文类研学旅行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如下表所示。

6.体验类

体验类研学旅行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与拓展运动、劳动与创业、集体生活等方面, 主要体现劳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学科在研学旅行中的作用, 借助现代生产方法和技术、身心发展理论和方法,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团队拓展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军营、体育训练基地、现代生产企业等场所, 通过从事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团队拓展、职业体验、体育培训等形式, 达到身心体验、精神提升和团队协同等目的, 培育自我发展、健康生活、勇于拼搏、团队合作等素养。体验类研学旅行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如下表所示。

THE END
0.研学课程方案(小学一至六年级)研学课程方案目录以下是一份面向小学一年级的研学课程方案:3一、课程目标3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兴趣,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32. 提 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二、课程内容31. 动物与自然环境主题研学活动。32. 参观动物园、进行室外探险等相关活 动。3三、教学过程3四、教学评价31. 学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61644A43;1=96><559e23:=87898:7xjvor
1.闫老师传统文化➕汉服礼仪研学课程:企业团建之君子六艺和文人四雅江苏徐州青少年研学旅行之文人四雅• 君子六艺研课程设计一日安排 9:00到研学基地,香汤净手,行沃盥之礼。 10:00学习体验香道文化,制作篆香、线香、冷香、熏香等。 11:00学习花艺花道,制作瓶插、花束,微景观、盆景、庭院造景等。 12:00午餐。 1:30学习茶艺茶道,制作抹茶,体验宋代点茶、茶百戏。 jvzquC41yy}/onnrkct/ew46zjns2
2.中小学开设的研学旅行课程属于( &nb中小学开设的研学旅行课程属于( )。 [" 活动课程 "," 学科课程 "," 选修课程 "," 分科课程 "] [["A"]]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或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jvzquC41yy}/ijtvw0io1}trke556I695:<76@6:27=67<>7B554:>4:6
3.合肥一中2023年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招标公告为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合肥市教育局《关于有序开展2023年合肥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学校决定开展2023年研学旅行活动,现对该项活动课程进行公开招标。 jvzq<84yyy4ih‚0pgz0z€lm1v€hi87:;9910qyon
4.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旅行社服务与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较强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产品研发、研发旅行市场营销等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面向研学旅行、旅游管理、教育服务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jvzq<84uev4{dwh0gf{/ew4kphu03:82156597mvo
5.研学旅行概论第七章.pptx研学旅行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赵利民 编著 研学旅行课程建设 7 第一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含义、特征和要素 第二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类型 第三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第四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流程 第五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教学和评价 字面 课程指的是学科和进程安排,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内涵。 广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42;4:35:16=6472652?50ujzn
6.专业巡礼丨快乐旅游,任你遨游——旅游管理专业|浙江工商大学以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升级传统课程,提升传统课程与当前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的关联性,重点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相关内容,重点打造《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软件应用》《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地理大数据分析》《旅游数字营销》《旅游接待业》五门新商科课程。jvzquC41in~z0ƒoj|ei/gmz0ep5tj}rn17<: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