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年度工作报告及年度工作计划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围绕市文物局“六突出三加大两建设一加强”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奋力谱写太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持之以恒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建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召开党委会10次,中心组理论学习10次。用好“好干部在线”、“学习强国”、“三晋先锋”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全馆营造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二)持续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制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馆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认真学习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省市纪委及市文物局党组、市纪监委派驻纪监组的有关精神,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召开会议8次,在全馆范围内,深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思想、守纪律、强作风、促发展”主题教育整顿,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组织系列网络答题、知识测试和学习座谈等,认真完成市文物局机关纪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完善了全馆71名市管干部、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市文物局机关纪委召开的廉政教育专题会及警示教育片《小鬼难缠》;加强对节假日等重要节点的监督,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期间进行了动态跟踪监督,党员干部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知戒惧、守底线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创建文明城市,全力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为细化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立了督导组,馆领导对馆区创建工作进行督导,完成了创城整改任务;完成了2023年“太原好人”选树活动,推荐2名同志为“太原好人”,推荐1名同志为“向上向善好青年”,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太原市道德模范工作;积极推动双拥共建,全年与驻地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10余次,免费接待现役军人和家属6万余人次。

二、统筹推进重点任务

(一)创建5A景区,擦亮城市名片

1.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晋祠悬瓮山区域提升改造等工程;馆区旅游安全及强弱电整治、晋祠基本陈列布展等工程;馆区外部实施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旅游指引标示标牌制作安装;持续推进晋祠景观用大循水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完成晋祠周边综合环境整治;基本完成馆区政府采购项目。

2.持续推进馆区信息化提升。先后实施了天龙山应急疏散广播系统、通讯信号、WIFI、宽带全覆盖项目;实施柳子沟、窑头游客服务中心视频联网工程;建设天龙山AR虚拟现实、增强道路系统及智慧导览系统;持续实施信息化提升项目;完成基础数据库。

3.继续完善宣传推广项目。完成馆区创建申报片、宣传片、邮政明信片、明信片门票、邮政纪念册设计制作;聘请专家对馆区从业人员专题培训21次;基本完成展板展架宣传推广项目;继续推进公共推广资料和传统媒体宣传。

(二)筹备壁画博物馆,打造城市“会客厅”

(三)建设考古博物馆,盘活晋阳文化资源

我馆启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和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展陈大纲和形式设计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博物馆内部装修、线路改造等建设工程。选取东周到五代器物642件,即将开展文物调拨、布展等工作,确保2024年正式开馆;完成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设的规划方案设计,正在编辑二号、三号、四号建筑基址、瓷窑遗址等遗迹展示点的设计方案,计划明年开园。

(四)争创一级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之城

我馆启动一级博物馆申报工作,收集整理博物馆运行管理、安全、对外宣传、文创研发等方面资料;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完善备案资料,做好博物馆备案工作,其中关帝庙博物馆已在省文物局成功备案,文物考古研究所、双塔博物馆、龙山石窟博物馆、崛围山博物馆正加快完善备案相关资料。

(五)打造黄河联盟,传承黄河文化

我馆完成第二届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大会暨研讨会各项任务,深入挖掘根祖文化内涵,推出“万流同归——黄河流域寻根问祖文化展”,通过展示黄河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密切关系,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有序推进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工作,圆满完成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数字化研讨会暨数字云冈20周年座谈会。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将进一步深化石窟寺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示、信息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黄河流域石窟寺文化品牌,为实现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扎实开展文物保护

(一)我馆完成晋祠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结项评估验收;启动《晋祠博物馆重要碑碣及部分壁画数字化保护项目》;《晋祠圣母殿彩塑保护修复(一期)方案》已上报国家文物局;《云陶洞抢救保护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已上报至山西省文物局。

(二)完成《天龙山石窟区水害治理前期勘察研究》相关资料搜集、三维精细化测绘、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水害调查工作以及热红外线调查工作,后续将继续进行补充与完善,目前正在进行地质钻探、槽探、物理勘探等工程和天龙山水文地质试验、水文环境监测等工作,预计12月底前将全面完成相关工作;完成《天龙山石窟题刻保护前期勘察研究》实验室试验阶段,即将进入各类防风化保护材料实地试验阶段,预计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完成《永祚寺大雄殿三圣阁彩塑保护计划书及过殿后殿保护计划书》编制,积极申报2024年度国保项目计划;持续开展《双塔变形观测和实时监测项目及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全面提升馆藏文物保护水平;积极开展永祚寺数字化保护项目,助推文物保护高质量发量。

(四)完成《龙山景区近期提升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并将该方案及使用地方专项债券的请示报送至市文物局;完成龙山景区市政自来水供水建设工程招标;《童子寺遗址寺院区本体保护修缮前期勘查研究项目勘察报告与方案设计》已获省局批复;《龙山石窟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和《童子寺遗址北齐石窟保护加固项目保护方案》已报省文物局,等待批复。

(五)完成《窦大夫祠数字化保护项目》验收;完成《多福寺塑像壁画保护修缮项目》,现等待验收;完成《净因寺两侧(西侧)边坡防护加固工程》,并投入使用。

(六)持续推进徐显秀墓壁画监测,环境控制性保护研究,完成动态维护保养及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积极推进《馆藏两座古代壁画墓修复项目》申报立项。山西省文物局已对两座馆藏古代壁画墓修复及汉代竹帘文物修复的相关审批和立项工作进行批复。按照计划已委托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编制修复方案,待方案完成后报请省文物局审批;积极落实北齐壁画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国家文物专项资金,已陆续完成项目招标、合同签订、实施方案编制。

四、深入开展学术研究

(一)大力推进文物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

积极推进我馆《碑刻研究和保护》《晋祠学》编撰工作;完成《晋祠圣母殿木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与防震减灾研究项目》前期、中期报告;持续推进《山西国保古建筑档案太原卷·晋祠》《晋祠圣母殿精细测绘勘察报告》;完成《晋祠天龙山5A景区科普读物—碑碣石刻、楹联匾额》编撰工作;发表《太原乱石滩唐代壁画墓发掘简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唐墓壁画艺术鉴赏》《光影浮动映千年——赏析汉代青铜灯的公益与造型之美》《晋祠碑碣数据资料平台建设分析》《从定羌军到保德军》《太原永祚寺无梁殿砖砌体材料特性及结构静力性能研究》等20余篇学术论文;向太原日报《名都自古并州》栏目积极投稿60余篇。

(二)加快推进馆校合作、省校合作课题研究

我馆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课题《聚合物基彩绘泥塑文物加固材料的设计与保护机理》《晋阳古城土遗址病害发育机理及修复技术研究》等。

五、持续加强数字赋能

(一)夯实数字基础,激发文物保护新动能

完成太原市文物保护监测大数据平台功能深化开发建设和数据维护工作;打造智慧文博云展览和数字宝库数据库,收集整理更新线上太原市文博系统重要展览全景VR数据,整理封装线上馆藏文物三维模型数据,持续打造太原市线上展览矩阵;启动山西太原龙山石窟劣化监测项目。

(二)优化内网管理,提升文物治理新效能

1.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景区发展需求,综合考量网络资源,顶层规划设计网络拓扑,完成晋祠景区范围办公网、业务网、公共网等VLAN配置,实现了整体网络的资源优化和数据安全。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要求,积极完成重要业务系统的等级保护系统备案和测评工作,并落实相关培训等工作。

2.完成办公自动化(OA系统)功能完善并保障维护,有效规范办公审批流程,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三)盘活网络资源,打造智慧景区新模式

1.配合晋祠天龙山AAAAA级景区申报,完成晋祠天龙山景区网站的开发建设,完善展示功能模块,丰富景区展示内容;整合晋祠、天龙山景区资源,拓展建设景区电商平台,打造景区官方门户网站系统;完成晋祠天龙山景区综合门户系统三级等保备案;建设晋祠天龙山景区小程序,进一步盘活旅游资源。

六、着力提升宣传展示

(一)全力打造精品展览,创新提高展陈水平

我馆独立举办“唐音元韵——晋祠·永陵乐伎音乐文化联展”“镜涵春秋—晋祠博物馆藏铜镜展”“唐风华彩——唐代名碑拓片展”“铁笔松风——晋祠博物馆藏赵铁山精品书画展”“清风雅韵——晋祠博物馆藏折扇扇面展”“三晋灵光——董寿平艺术展”“万流同归——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万派同源——王氏源流文化展”“齐晋——穿越山河的千年之约”“宋韵匠心——宋代文物展”“‘亦儒、亦商、亦庙堂’山西近代书画名家展”等12个原创展览及“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埃及站)”。

此外,“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太原贡献展”“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系列展之山西皮影展”“晋贤大夫窦犨——窦大夫祠基本陈列展”等10项展览完成2024年山西省展览立项计划申报。

(二)价值诠释多点发力,宣传推广守正创新

我馆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开展“张灯结彩迎兔年齐心协力创伟业”主题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彰显“晋式”年味;二是开展“颂奋斗之歌,铸三晋辉煌”主题活动,以晋祠历史和传说典故为背景,生动再现晋祠的历史文化;三是开展“国风当燃”——第四届晋祠国风文化节暨相约并州博物馆活动,生动诠释晋祠文化的精髓,展现晋祠文化的魅力;四是配合东方甄选直播开展了系列文化节目表演,以精彩纷呈的节目演绎助力我省经济复苏;五是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系列活动,带领游客观赏晚唐宫廷燕乐瑰丽壮观之场景和晋祠博物馆元代乐伎的完善乐器,共同打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气象;六是举办“品味端午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系列文化活动,给游客提供别样的端午体验,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七是开展“万流同归——黄河流域寻根问祖文化展”及第二届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大会暨研讨会预备会,展示黄河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密切关系,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八是开展“寻迹中华文化,传承千秋礼仪”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探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九是开展2023年“晋祠古庙会”活动。活动包括“圣母大祭”传统祭祀礼仪、《宋塑华裳》《唐风晋韵话晋祠》《龙兴盛会》情景剧等;十是举行“我们的节日·七夕”——“吾家有喜”沉浸式古风婚礼盛典,展现着古代婚礼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十一是联合中法加纳国际艺术团,以“舞蹈+乐队”的形式,推出原创特色舞蹈、民乐琵琶演奏等节目,分时段、分场地进行巡游演出,集国际性、民间性、艺术性于一体。十二是11月,2023年山西省古树名木科欧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我馆举行,这不仅是对我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和强力推广,同时也是对晋祠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我馆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节日内涵,以更加鲜活、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传播晋祠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七、切实加强人才培养

(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严把政治标准,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成1名副处级干部、1名正科级干部的试用期满考察工作;完成6名正科、5名副科的考察材料上报、备案和工资办理工作;按照省文物局和市文物局的要求,组织完成了2022年度文博系列初级职称的申报、评审和聘任工作;为2021年度5名人才引进人员办理了初级职称的的认定工作;完成1名正高级园林工程师、1名文博研究馆员、11名文博馆员、1名文博助理馆员的聘任备案及工资办理工作;完成4名同志的晋升备案工作;完成18名同志的职称续聘工作;为2022年度6名公开招聘人员办理入编及工资办理等;完成2023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审核、资格复审、政审、入编及工资办理工作;关心职工个人利益,挖掘编外人员潜能薪酬激励机制,为46名临聘人员办理文博初级职称、2名临聘人员办理文博中级职称聘任工作;根据财政局文件精神,为财务部4名外聘人员调整工资更新统计全馆讲解人员的相关信息和获奖情况。

(二)持续开展教育培养

我馆以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以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抓手,积极组织职工参与文博网络学院学习,同时从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服务心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好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推出“晋溪书院大讲堂”,举办“凝心启智大讲堂”,邀请赵世瑜、安介生、侯兴国、路易等知名专业学者为全馆职工授课,提高全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我馆还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山西文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及2023年度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太山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2023年杨成雯在首届“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推荐活动初评中被推荐为“百佳讲解员”;苏慧荣获“全国首届金石拓印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张楠荣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三晋技术能手”称号;张引、奥援被授予全国第二节革命文物故事宣讲推介活动优秀讲述人;在太原市第二届革命文物故事宣讲比赛中,我馆张引、奥援荣获优胜奖,苏悦获优秀奖。

八、坚决筑牢安全底线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安全责任。我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始终把它列为“一把手”工程,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制定应急预案,强化安全培训。我馆积极开展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针对元旦、清明、五一、国庆等不同节假日,不断加强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组织各类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在演练中提升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实操技能。积极开展安全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重点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山西省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安全法规,努力提高全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

(三)强化监督检查,注重隐患整改

1.集中开展排查检查,全力整治安全隐患。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排查整治生产生活用火、电气故障、易燃可燃物及危险品存放等火灾风险隐患,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逐一挂账督导,逐一整改销号。

2.加强管理,确保文物保护工程和考古工地安全。明确现场安全责任人,完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施工人员岗前安全警示教育,配备必要的人员和文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严格施工现场用电、动火审批,安全规范用电、动火,确保人员和文物安全。

3.实施一批“三防”工程。我馆现完成消防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招投标等前期手续,进入施工阶段。

九、荣誉助力勇攀高峰

我馆“爱育童心,筑梦未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太原市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投大赛”一等奖;“晋心远扬”—晋祠文化遗产传承及旅游体验综合项目被评为“2022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入选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晋祠—天龙山”文物数字化成果赴埃及展览成为我国第一个赴埃及的文物数字化展览;“万流同归—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入选山西省第三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系列展之山西手工制制作技艺与生活展”位列优秀陈列;“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清风雅韵——太原市晋祠博物馆藏折扇扇面展”“三晋灵光——董寿平艺术展”“文韵流芳——晋祠人文历史文化展”“晋祠国风文化节”“晋祠礼物”入选“山西省文物局联展、巡展、社交、文创推介项目”;《晋祠之铭并序》碑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名碑名刻名录;周柏获评“中国十大最美古侧柏”;被授牌“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研示范基地”等。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2024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

(一)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规范化

1.在全院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学思想、守纪律、强作风、促发展”主题教育整顿,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慵懒散慢虚问题,解决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2.继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建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发挥党群部职能作用,用好“好干部在线”、“学习强国”、“三晋先锋”等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推进组织建设标准化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市直机关<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具体措施》,按照规定要求,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范围,管好阵地、把好导向、建好队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明辨是非,自觉规范线上线下言行,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掌握主动权。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长效化

继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强化日常监督,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核心价值观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抓好文明单位的创建,使文明单位创建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互促互进。

二、不断优化安全管理效能

(一)强化文物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建立健全部门监管责任体系,压实主体责任和院属各单位直接责任。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

(三)突出重点,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加强考古工地及博物馆施工现场检查力度,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强化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三、持续推进全院重点项目

(一)高标准创建晋祠天龙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根据评估意见,完成晋祠天龙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二)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完成北齐壁画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其开放运行;继续做好晋祠博物馆定级评估准备工作,争创一级博物馆;加快推进院属各类博物馆完善备案资料,做好博物馆备案工作。

(三)大力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持续打造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和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举办黄河根祖文化展巡展,配合邹城文保中心举办第三届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持续开展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工作。按照联盟要求,积极组织联盟单位举办展览、开展学术交流,多角度、多领域推动黄河流域石窟寺文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兄弟石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四)持续推进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实现开放运营;积极推进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项目。

四、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继续做好古建筑常态化预防性保护工作,推进晋祠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继续进行馆内建筑三大巡查工作;持续推进晋祠圣母殿彩塑保护修复(一期)项目,待上级下达方案批复后申请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晋祠云陶洞抢救保护工程项目,待省局方案批复下达后申请专项资金;晋祠博物馆消防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履行完招投标手续后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继续推进“晋祠博物馆重要碑碣及部分壁画数字化保护项目”,完善辖区内所有壁画、彩塑的信息档案,加强文物安全巡查、隐患排查,做好信息登记、上报、存档等各项工作;启用部分库房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升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水平,逐步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做好基础工作。

(二)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太山龙泉寺出土五重棺保护修复项目验收工作,继续对五重棺日常保护监测工作。

(三)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持续推进天龙山石窟的水害详细勘察研究,全面勘察天龙山石窟崖区水文地质环境;继续推进天龙山石窟题刻防风化病害研究,为天龙山35处题刻的防风化病害提供可行性报告。

(四)双塔博物馆持续开展文物日常维护,推进“双塔变形观测和实时监测”,积极开展“永祚寺数字化保护”项目。

(五)龙山石窟博物馆继续推进《太原市龙山石窟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项目前期的程序;推进《童子寺遗址北齐石窟保护加固项目》《龙山石窟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前期方案,将方案上报省文物局;完成《童子寺遗址寺院区本体保护修缮前期勘查研究项目》招标,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文物安全和项目实施质量。

(六)崛围山博物馆完成净因寺两侧(西侧)边坡防护加固工程验收;组织开展净因寺东侧边坡加固项目。

(七)关帝庙博物馆做好大关帝庙、唱经楼、校尉营关帝庙、奶奶庙、南肖墙关帝庙的文物古建筑和塑像壁画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包括屋面清扫查补、外墙粉刷、木构油饰、地面铺装等,有效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安全和完整性。

(八)北齐壁画博物馆完成两座唐代墓修复及汉代竹帘修复项目预算资金项目资金申请。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对馆藏两座唐代及三座元代壁画墓的三维建模,并进行高清照片等数字化信息采集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五、加快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出特色精品展览

打造群众身边的博物馆,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深入挖掘太原优质文化资源,全面推动实施晋祠园林中心“青少年晋祠研学书画展”;推出双塔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系列展之山西皮影”“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系列展之绛州澄泥砚”“烁古耀今话传承——赵铁山书《平陆张公家传》”等精品展览,并对“弘扬廉政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展完成优化升级。

(二)加强文化遗产宣传推介

积极做好文化遗产弘扬宣讲,运用新媒体手段,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实现文物活化利用。继续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好博物馆资源,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突出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举办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举办晋祠园林中心“三月三·上巳节”活动、“第二十一届晋祠菊花文化节”、举办中秋赏月文化直播活动;继续举办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第三届书画艺术节系列活动;举办龙山石窟博物馆竹报平安文化活动、第五届摄影大赛、红叶文化活动;组织好崛围山博物馆2024第三届崛围红叶节;持续开展关帝庙博物馆“万里茶道”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关公文化和茶道文化,讲好“万里茶道”上的山西故事。

六、持续加强考古文博科研能力

(一)考古发掘勘探工作扎实开展

继续对晋阳古城西北区域(苗圃范围内、古城营一带)开展考古调查和勘探,对苗圃范围内重要遗迹进行发掘;梳理并分析晋阳古城现有勘探、发掘材料,选取夯土遗迹进行解剖发掘,力争弄清城内里坊的分布;继续做好华塔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完成出土器物三维数字化60件套、完成出土器物保护修复50件套;开展历年来出土器物修复、绘图、照相等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做好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二)科研学术水平稳步提升

坚持学术为本,持续推进《山西国保古建筑档案·太原卷》《华夏斯源—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西文物大系》《晋祠天龙山5A景区科普读物—碑碣石刻、楹联匾额》《晋祠文物》的编撰工作;加快完成《晋祠圣母殿精细测绘勘察报告》撰写;继续进行《晋祠华严石经拓片精选》研究工作;完成山西省文物局《多学科交叉视域下墓葬壁画异地搬迁保护的规范体系探索性研究》等文物保护研究课题;深入开展晋祠文化研究,开展晋祠历史文献汇辑整理研究工作;完成常赞春、常旭春书画作品整理工作;深入开展《宝贤堂集古法帖》学术研究。

积极推进院校合作课题,按期完成2023年课题结题工作;积极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徐显秀墓原址保护研究,完成年度内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形成高质量分析报告,对研究成果编辑论文积极投稿争取发表;继续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实施“晋祠圣母殿木结构力学性能与防震减灾研究”项目;继续与复旦大学合作实施“晋祠学,晋祠文化研究”项目和“太原盆地昭余古湖历史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研究”课题。

七、加快提升文物数字化水平

继续整理更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成果数据,梳理分类数据资源,制定数字化成果转换利用计划和可行性文物活化利用实施方案;依托晋祠、天龙山等成熟景区,建设适合景区发展、满足游客需求的微信小程序,进一步盘活旅游资源;继续做好智慧旅游综合管理系统的硬件维护保养、系统维护保障等维护工作;启动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智慧旅游综合管理系统、晋祠天龙山景区综合门户系统三级等保测评工作;推进实施山西太原龙山石窟劣化监测项目,对石窟进行劣化程度和劣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监测;落实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八、全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继续加强人次队伍建设

继续做好职工岗位晋升、职称聘任、考核增资、工资变动等日常工作;充实基层文博人才队伍,继续做好太原市事业单位工组人员招聘及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让文物保护工作充满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做好编外人员管理与招聘工作,完善编外人员管理制度。

(二)持续强化职工培训教育

继续邀请专家学者对我院职工进行博物馆研究、文物考古、古建筑保护、景区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日常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THE END
0.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环球网报道 记者 安绮】研学旅游,作为一种将教育与旅行深度融合的创新教育形式,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近日,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了《2024年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 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77:?:68975a?9:8c?2c97224pln‚3jvor@h{to?pkxu
1.20232024中国研学旅行市场发展报告(附下载)之后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有利地推动了研学旅行行业发展。202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陆续发布相应政策文件,继续…jvzquC41o0ypj~3eqo5tc8<874:12B:a347:49>3;
2.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4)发布!为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编制了《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休闲渔业统计监测数据,总结分析了2023年休闲渔业发展状况,并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jvzq<84yyy4djrsc/elb0xwi1z}{z8}{fv532;912;7:1:6840nuou
3.中国旅行社协会:2024年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51页).pdf三个皮匠报告网提供中国旅行社协会:2024年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51页).pdf这份报告的下载服务,该报告格式为PDF,页数为51,大小为2.40MB,分享用户为颜如玉,欢迎用户下载使用jvzquC41o0yhrsgi0eun1klfqyt03A=3944ivvq
4.《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报告2024——使命与担当》在京发布2024年12月9日-11日,2024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在京召开,中国旅游研究院李仲广副院长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报告2024——使命与担当》的主要内容。 今年以来,广大旅游集团积极抓住旅游经济繁荣发展机遇,大力创新经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旅游集团在服务旅游jvzquC41yy}/e}fygd4ptp3ep1€iwjszkcthixsi|wu0;B980jznn
5.步履不停探索不止——2023研学小组用拍照和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通过观察大熊猫吃竹子、睡觉、玩耍等过程。结合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讲解,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大熊猫的身体结构、饮食习惯、文化意义等。通过这次研学,我们意识到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各研学小组也结合着自身体验再次完善了研学报告。 以知识奠定基础,以实践阅尽世间百态,只有将 jvzq<84yyy4dfze|0ipo8SgyueTjx|0rjv@vqjKf?934:
6.《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24—2025》:“文旅3.0”是大势所趋日前,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编写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告》分析了我国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文旅3.0”是大势所趋。 据悉,《报告》主体分为产业篇、市场篇和专题篇。产业篇具体围绕旅游演艺、主题公园、主题酒店、博物馆旅游、jvzquC41yy}/e}sgyu4dqv3ep1jpppyck1s0exsvgpz04977/2?02B4eqpzfp}d39:9237mvon
7.艾媒咨询202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消费能力提升,大众对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和更深的认同感,博物馆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及典型地市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各地博物馆举办的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63136771fud/rscgu~im:9357920|mvon
8.途牛《2023年度旅游消费报告》:旅游市场强劲复苏消费新趋势激发无限新2023年是旅游市场恢复的元年,也是旅游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随着游客出游意愿的持续增长,境内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出境游市场也逐渐展现出新的活力。 综合2023年用户咨询、预订、出游数据,途牛旅游网发布《2023年度旅游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过去一年旅游消费趋势、用户偏好、热门目的地等分析 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52:754;<:8A98;74ivvq
9.《旅游科学》2024年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作题为《旅游原创理论的建构:从诗意地栖居到旅游疗愈》的主旨报告,他以人的生存和存在为本体来思考和研究旅游的本质,提出旅游的世界人诗意地栖居模型: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诗意的存在,并提出了研学旅游的自然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理论,以此阐明旅游研究更应该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来开展的jvzquC41euyo0ls1uj~0uq}aie€04976265u4976267:a><692;40|mvon
10.2024年旅游景区行业专题报告:长视角探讨自然景区增长动能2023 年我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约1.88亿人,其中小学生研学出游率达到 177%,高于初中的128%与高中的95%,后续研学游市场仍然有望受益于 2011-2017 年人口出生小高峰红利。 整体而言,结合我国出生人口趋势,我们初步分析退休老年人市场和学生市场有望成为未来 5-10 年旅游淡季增量的重要推动力。其次,城市的结构化升级红利jvzquC41yy}/xƒpqq0ipo8wgcf532;9293=38>f7e6ig5B>g:4<25=738h;/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