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千亿市场规模背后:谁在“割韭菜”–品橙旅游

《2023-2028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随着投入的增加、管理的改善和市场的拓展,研学旅行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将会非常乐观。未来5年,研学旅行市场规模或将达千亿元。

【品橙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延续和发展了中国自古有之的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研学游,成为当今“文旅+”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近年来,人们对“游学一体”的研学旅行热情越来越高。今年暑期,研学旅行成为了热门的“关键词”,且相较于往年,关注度更高、产品更丰富。

《2023-2028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随着投入的增加、管理的改善和市场的拓展,研学旅行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将会非常乐观。未来5年,研学旅行市场规模或将达千亿元。

然而,近期市场乱象频出,也引发了业界内外对“研学旅行究竟是教育还是变味成了‘割韭菜’的生意”的热议。有资深从业人士认为,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市场乱象,应采取宜疏不宜堵的方法,引导社会、机构、家长重新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如何设计研学旅行产品。

中国人的“游学”之风,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蔚然成风。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55岁的孔子带着弟子们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游学,开启了中国古人的游学之风。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周游列国长达14年,足迹遍及卫、陈、鲁、宋、郑、蔡、楚诸国,将边游边学的精神变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欧洲将研学项目作为提高学生知识和见解,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发展历史悠久,侧重自然生态和当地历史研究;日韩将研学旅行作为教学方式编入教育大纲。日本的修学旅行是小初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率很高,高中达到98%,初中达到95%,小学生则几乎全部参加研学旅行。

而在中国,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2-2020)》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2016年,教育部和原文化部等11个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名单;当下,“研学旅行”成为旅游市场里,生机勃勃的新兴业态。

在业界人士看来,研学旅行是个“无边界的体验式大课堂”,更是学以致用的最佳途径。“学与游”相结合,让青少年走出小世界,面对大世界。在大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农业园里,深度学习并参与团队合作,才能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据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研学旅行人数增至480万人次,2021年达到494万人次,2022年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研学旅行表现出更加强劲的增长势头,吸引了众多企业抢滩入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前5月,我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322家,同比增加79.89%。

据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研学旅行市场,私家团、精致小团等团队规模较小、线路安排更灵活的度假产品受到亲子游客关注。90后的家长们愿意为优质的亲子研学产品买单,但同时也对产品设计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同程旅行平台上,自然科普类和文化体验类的研学产品最受欢迎。大漠星空、草原骑马和各地动植物园的科普线路,是孩子们暑期亲近自然的热门选择。在文化体验类产品中,同程旅行推出了“奇妙博物馆”“跟着书本游”等特色产品,其中,西安的奇妙博物馆之旅、跟着书本游武汉和大连的红色历史旅游线路最受欢迎。

另据岭南商旅集团旗下的广之旅介绍,今年1~6月,该社组接的研学人数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2倍,并达到2019年全年七成水平。大规模团队研学游的重现,是今年暑期游的新亮点。

广之旅方面预计,1~8月,该社组接的研学人数规模,将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至2023年年底前,该人数规模将较2019年有超过30%的增长。

全国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特聘专家张琰认为,研学旅行在2023年将达130亿元至150亿元的市场规模。

旺盛的需求推动了供给侧的创新发力,研学游市场呈现出产品、空间与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主题化的特征,社区研学、校车研学等类型成为研学旅行产品的新尝试,体育、工业、文博等领域的主题营地也拓展了研学旅行空间。

从参观名校、科技馆等聚焦知识层面的研学课程,到以非遗体验、体育竞技为代表的实践项目层出不穷,还有机器人特训、探寻历史遗址等侧重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研学产品,研学旅行产品也在根据市场需求在迭代升级。

尤其是近几年国内文博考古热的掀起,以及市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博物馆游”“课本游”“诗歌游”等研学旅行项目可谓方兴未艾。

“数万张门票45秒就空”“未来7天全部约满”“地接已沦为抢票机器”……近期,北京、上海、陕西、四川、江苏等地多个博物馆先后发文,都表示博物馆预约人数爆满。

在各大平台上,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预约攻略”铺天盖地,抱怨抢票难的帖子也是随处可见。

其中,在美团等平台上,陕西历史博物馆每天10点、11点、18点、19点四个时段开票,每次开票3000张。但这仍然对游客的网速和手速有着极大的考验,一眨眼的功夫余票数量就变成了0,很多游客甚至连登陆、填写身份信息的机会都没有。

在著名旅游学者、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观志教授看来,原来门前冷清的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在今年暑期变得异常火爆,应该是多种因素叠加共振引起的:一是三年疫情的持续性管控之中累积的出游动能,在全面放开之后出现了像堰塞湖决堤一样的泄洪式释放。二是经济复杂严峻形势之下家庭收入预期不振,集体无意识地选择了压缩出游预算的替代性方案,免费的公共文化场馆成为了首选。三是国家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研学旅行活动,发挥了鼓励和引导作用。四是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性的教育培训机构被动地实现商业模式漂移转型,加大了对研学旅行亲子活动的营销推广和组织策划的力度,圈粉导流了研学旅行亲子活动。五是自媒体的出游攻略、分享晒图和现场直播,烘托了火爆氛围,强化了研学旅行亲子活动的积极意义,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六是公共文化场馆落实政策部署和顺应社会需求,积极提供专业性的公益服务,为堰塞湖的泄洪提供了出口和通道。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认为,“课本游”走红的背后,是青少年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课本游”最大特色是将语文与多学科结合,以旅行为“主题”,将文化、历史、地理,用语文的独特性串联在一起。在游玩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也是游客需求升级的生动体现。

如今,研学旅行顺应了时下“旅游+”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成为了旅游创新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和增长点。

但随着近年来组织研学旅行的学校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但整体实施效果和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针对研学旅游产品的标准体系尚未发展成熟,经常出现“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的市场乱象。

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很多研学旅行活动存在“只旅不学”的现象。这些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活动不够深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兴趣不高,走马观花,漫无目的,比较被动地走完行程,收获不大,活动效果不甚理想。

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活动也存在“只学不旅”的现象。一些学校担心旅行过程中缺少教育意义,过分强调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外出。出发前,各科教师充分挖掘本次活动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在任务单中设计出内容繁多题目让学生填写,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使研学旅行变为学生忙于答题的过程,学生兴趣下降,影响活动效果。

7月17日,#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冲上微博热搜。据爆料,某承接研学服务的公司实际开展的研学旅行与宣传严重不符:清北名校游变为校门口“到此一游”,住宿需要打地铺,高温天气空调无效制冷,大学生充当安全员,甚至有教官抱摔学生……这不禁让人发问:每人4980元的研学旅行,就是如此草率与不负责吗?研学旅行究竟是教育还是变味成了“割韭菜”的生意?

对此,尽管业内的观点解读颇多,但在资深研学旅行行业从业人士、北京大潮研学旅行CEO张信看来,针对如何开展研学旅行,2016年、2017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只不过社会和部分机构、媒体对它的解读和认识产生了一些偏差。我们的媒体和机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重新引导社会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如何设计好的研学旅行产品。

“研学旅行已进入比拼产品的阶段。作为以课程化为金字招牌的细分市场,怎样打磨出有深度的好内容,是从业者思考的方向。”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

一位高校专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我国各级各地政府都在引导和扶持“研学旅行”,并希冀在收费、安全保障、教育模式等方面突破,既充分体现活动的公益性,又保证安全和效果。更重要的是,探索从活动到机制建设的进阶。

什么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如何才能做好研学旅行产品,2023年研学旅行市场形势还有哪些变化和新趋势?欢迎关注7月27日的品橙旅游线上沙龙。(品橙旅游Jack)

THE END
0.研学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爸妈圈”凭什么成为行业新标杆?随着暑假的到来,研学市场也迎来了旺季。近两年,随着疫情解封、政策红利不断下放,国内的研学市场呈现出势头凶猛的蓬勃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预计2026年中国研学游学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正逐渐成为孩子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jvzquC41jgg/eqnpc0ipo8ftvkimg87246674@4284636h67628677mvon
1.有的研学团还不如旅游团记者调查研学市场乱象近年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热度渐起。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的相关企业,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未来将超过千亿元。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研学市场繁荣的同时,随着大量营利性机构介入,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包括收费缺乏统一标准、研学课程质量不佳、研学机构资质欠缺、学生安jvzquC41yy}/eww0ep5og€xegpzft8scvk|f1pi142842?641v814<5834e64?7:68>10|mvon
2.这个行业,“研”值为何偏低,该如何破?行业火热背后是一个新兴的大市场,研学游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已超1600个,截至目前,现存研学游相关企业约2.9万余家。据企查查数据,仅近一年内,我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协会就有约1900家。很多知名教培企业也早已布局研学赛道。有数据显示,研学游市场已达千亿级别规模,预计jvzquC41yy}/ezwd0et0zrsygp€pppxjgp532;9/2:32586;;5>48hue0jznn
3.记者调查:暑期订单“拦腰砍”,曾经火爆的研学游不香了?社会新闻一个暑假,数百万人次的客户量,高达千亿级的市场规模……过去几年,研学游这条因将“诗与远方”相结合而备受欢迎的黄金赛道,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然而202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和从业者感觉到,报团的人明显减少,不少小公司悄然消失,研学游“降温”了。 订单量“拦腰砍” “千人团”缩水到不足200人 “今年暑假,我身边很多jvzquC41yy}/fƒ|yy0ipo8}kpyko1|mgjwoykw|gp1814>5;1v814>5;48e28>7563;/j}r
4.千亿规模的研学旅行市场,能做好的旅行社并不多文旅要闻千亿规模的研学旅行市场,能做好的旅行社并不多 五一过后,暑期的研学游已经成为了不少旅行社的下一个关注焦点,但和研学旅游火热的市场需求所不匹配的是,市面上大部分旅行社提供的研学产品良莠不齐,真正能做好的旅行社并不多。 旅行社如何才能做好研学,首先要从研学市场的现状开始了解。jvzq<84yyy4cvrnk0eun1qyon1814<227/781:<725?537mvon
5.研学经济引爆千亿市场,谁能赢得未来?国企改革新浪财经从产业链细分环节来看,营地教育作为研学旅行的重要承载形式,随着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增加以及教育部门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学生赛事领域,以信息学奥赛为例,其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元,头部企业与学校、政府合作紧密,市场认可度较高。 jvzquC41hktbplj0uktb0lto0et0txqn14637659/470fxh/kplih{ws9;>68<50ujznn
6.个公司就能营业泛游学和营地教育市场规模千亿,国内监管暂时空白根据新东方游学联合艾瑞发布的《2019泛游学与营地教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018年国内“泛游学+营地教育”的市场规模已达946亿元,受益于政策支持及泛游学与营地教育用户整体渗透率不断提高,整个行业还将超过20%的高速增长。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25亿元。据了解,目前泛游学、营地教育行业在国内还属于监jvzq<84yyy4dg7hp1ete8sgyogjp8~e1lyyy8723;671981v462;9;25a934=;4234tj}rn
7.研学经济引爆千亿市场,谁能赢得未来?国企改革新浪财经从产业链细分环节来看,营地教育作为研学旅行的重要承载形式,随着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增加以及教育部门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学生赛事领域,以信息学奥赛为例,其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元,头部企业与学校、政府合作紧密,市场认可度较高。 行业竞争jvzquC41el4tkwf0eqs/ew4ctvodnn4pqts`fnycknEvtuBjvvvt'229/82';Kfqe3jpomhttw8;A:8524tj}rn
8.研学旅行产业发展态势及未来市场增长现状分析2023中研普华研学旅行行业市场投资前景现状如何?近年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热度渐起。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的相关企业,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未来将超过千亿元。然而,研学市场繁荣的同时, 研学旅行行业市场投资前景现状如何?近年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热度渐起。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jvzquC41yy}/eqnpckxo0lto1j{z87245673?4366844==;0unuou
9.中小学生研学游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市场趋于理性“据预测,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状况的确是行业质量参差不齐。”陈琳琳分析,背后的原因首先在于研学旅行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旅行社、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相关主体纷纷涉足研学旅行市场,虽然推动了行业发展持续升温,但进入者本身良莠不齐,且监管不到位、主管部门不jvzq<84gfw4ze€g0eqs04976/2=04B4eqpzfp}d74:952A<0jvs
10.研学旅行将迎来新风口,市场规模将超千亿!2023年中国暑期夏令营行业发随着科技的发展,2023年暑期夏令营行业将进一步进行科技化的改造,线上夏令营将普及于全国各地,以期满足不同地域的夏令营需求,拓宽夏令营的报名范围,大大提升夏令营的市场数量。机构预测,在国家“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包括夏令营在内的研学旅行将迎来新风口,市场规模将超千亿。 jvzquC41yy}/eqnpckxo0lto1j{z87245694B4366>1;@550unuou
11.俞敏洪、张雪峰争相入局,研学游市场为何这么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千亿级的研学市场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研学游经济市场运行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研学旅行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中国研学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据悉,研学游的价格是普通旅游团的2~3倍,毛利高出20%~50%多,这样让许多人盯上了研学游这块蛋糕。 jvzquC41zwkrk~3eqo552;96;3?5287;92=5:=;
12.文旅界再现“黑马”?研学游人气飙升、旅企竞相布局市场有望扩容|据世纪明德(839264)官微日前消息,7至9月除了国际部主推的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游学外,将陆续推出新加坡国际华人艺术节活动,截至目前,整体出境游学报名人数已超过3000人。 未来,研学旅行市场仍有望迎来增长。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近2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jvzquC41o0imu7hp1fkucrq135<9;@8
13.新快报研学游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市场上营收规模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中小机构,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目前涉及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有西藏旅游、峨眉山A、曲江文旅、天目湖等。 随着研学游需求的持续释放,体育、文博、科技等领域的企业开始进行跨界的融合创新,在增大行业竞争力度的同时,不断丰富着研学游产品类型,jvzquC41gr4ze€g0eqs0gyfrgt5ymk4j71nuou:14286/961355dqwygpve27:8a8:<4;;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