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涯研学: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作者姓名:1.陈宛玉,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教师,讲师;2.莫莉,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硕士研究生在读;3.虞木英,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硕士研究生在读。

摘要:中小学生涯研学是研学实践和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计划性、体验性、融合性、差异性和协同性五大特性。中小学生涯研学可以强化学生生涯意识,深化自我认知,拓展外部探索,引导生涯决策,并强化生涯管理能力。做好中小学生涯研学需要创设多元研学路径,做好结构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重视融合应用,并做好效果达成与评估。

关键词:研学实践;生涯教育;中小学生涯研学

正文:研学实践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提出研学实践是劳动与社会实践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1]。开展生涯教育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2]。中小学生涯研学作为生涯教育的重要方式,研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自己和外部世界,规划未来生涯发展。

一、中小学生涯研学是什么(一)中小学生涯研学的概念中小学生涯研学的概念可以从“研学实践”和“生涯教育”的概念和界定中总结归纳得来。研学实践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3]。生涯教育是结合学生的生涯发展特点和需求,运用生涯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生涯任务,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专门性教育活动[4]。因此,本文提出的中小学生涯研学是研学实践与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结合各学段学生生涯发展特点和需求,以研学实践为载体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校外教育活动。

(二)中小学生涯研学的特性中小学生涯研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校外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自己和外部世界,规划未来生涯发展。它具有计划性、体验性、融合性、差异性和协同性五大特性,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平台。1.计划性中小学生涯研学的计划性体现在整个研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确保学生能够有目的地、系统地学习和体验。在活动开始之前,组织者会明确设定研学的目标,目标设定后,组织者需根据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此外,教育者还会根据活动的复杂性合理安排研学的时间和地点。计划性是保证中小学生涯研学活动安全、有序开展的基础。2.体验性中小学生涯研学的体验性体现在以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为载体,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这种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加生动、直观,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来体验职业、学业和生活,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的局限,来更好地认识自我,为将来的生涯发展做好规划和准备。3.融合性中小学生涯研学的融合性体现在跨学科融合、校内外融合、线上与线下融合。首先,中小学生涯研学除了校内学习,还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通过项目式学习或主题化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其次,中小学生涯研学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合,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最后,中小学生涯研学线上与线下多平台互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体验。4.差异性中小学生涯研学的差异性体现在既基于学生共性的需求来设计,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来实施。中小学生涯研学的个性方面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中小学生涯研学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职业发展。5.协同性中小学生涯研学的协同性体现在家校社政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支持网络,为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中,家庭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重要起点和基础,学校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社会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广阔舞台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体验,政府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重要支持者和推动者,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等为中小学生涯研学提供有力保障。

二、中小学生涯研学做什么中小学生涯研学通过研学实践与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深化自我认知,拓展外部探索视野,引导做好生涯决策,并强化生涯管理能力。(一)唤醒生涯规划意识生涯规划意识的唤醒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起点。中小学生涯研学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创设,激发起学生的生涯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加强学生当下学业和未来生涯发展的关联,帮助学生有效适应学校生活并建立起适宜的学业目标。要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未来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职业方向,建立起对未来的积极预期。

(二)促进深化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关键环节。开展中小学生涯研学能够加强学生对自身性格、职业兴趣、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中小学生涯研学可以在行前通过开展心理测验并设计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性格,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要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了解的优势与不足,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要引导学生在中小学生涯研学中建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充分利用机会和资源,为促进自身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拓展外部探索视野外部探索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涯研学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观企业和感受职业、了解大学和专业、体验城市,充分探索开拓视野,能够更好地以点带面地做好生涯发展和规划的感知。帮助学生了解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现状,了解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职业要求,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状态,激发学习动机,探寻学业、专业、职业发展。生涯研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外部世界的契机,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获得更多关于外部世界尤其是职业方面的直接经验。

(四)引导做好生涯决策生涯决策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核心关键。中小学生涯研学要通过职业体验、模拟演练、决策训练等活动,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有关的选择。要协助学生在做好自我认知和外部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出更符合自己兴趣和目标的生涯选择。要通过引导学生设定目标、制定决策清单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生涯选择。中小学生涯研学促使学生早思考、早准备,以便在选科、高考志愿填报等重大生涯事件上做出适合自己且适应社会需求的选择。

(五)强化生涯管理能力生涯管理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长期目标。要协助学生做好目标管理,在中小学生涯研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设定目标并认真执行。通过体验和探索感受职业世界的新趋势和就业新机遇,以积极心态应对生涯不确定进行反思与调整,增强生涯适应力。要协助学生做好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以应对中小学生涯研学过程中的挑战,并通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等方式来促进生涯发展。中小学生涯研学能够为学生进行生涯确定性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和日常其他方面管理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三、中小学生涯研学怎么做中小学生涯研学需要创设多元的研学实践路径,做好结构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重视融合应用,并做好效果达成与评估,以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为其未来生涯奠定坚实基础。(一)创设多元的中小学生涯研学路径在开展中小学生涯研学过程中要搭建广泛的路径,通过学校参访、企业参观、行业探索、城市体验等途径来开展,赋予学生丰富而多元的生涯体验。在学校参访中,学校可以自主带领或与相关机构协同带领学生去到高一阶段的学校开展参观校园、与学长学姐对话交流、参加招生宣讲会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未来学习环境,拓展升学选科、择校选专业方面的视野。在企业参观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各类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开展企业参观、业务讲解、招聘介绍、精英分享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亲身了解不同企业或组织,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职责及胜任能力要求。在行业探索中,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行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校友进行分享与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职业前景。在城市体验中,学校可以组织城市漫步、定向越野、参观景点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现状,感受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探索城市发展史。总之,以上中小学生涯研学路径与校内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在线生涯教育等途径相互补充,通过线上和线下互动,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小学生涯研学体系。

(二)做好结构化的中小学生涯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小学生涯研学的计划性、体验性、融合性、差异性和协同性共同决定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需要注重结构化。中小学生涯研学可以参考体验式全程生涯规划教育中体验式学习的五大流程展开实施,分别是:前期准备、初期体验、观察反思、总结评估、持续应用[5]。第一,在中小学生涯研学的前期准备中,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制定研学路线,明确研学实践的目的和内容。第二,在研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索,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与新获得的经验相结合,将研学过程中习得的知识技能转化为个人经验。第三,引导学生通过生涯研学实践日志、生涯研学实践档案等形式做好研学过程中的记录和反思。第四,在生涯研学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分享研学实践体验和收获。第五,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思运用在学业、生活当中,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定期与学生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研学实践既是结束,也是另一次体验的开始,要引导学生以终为始,积累智慧,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问题解决能力的人。

(三)重视中小学生涯研学的融合应用中小学生涯研学的融合应用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多重视野,要重视中小学生涯研学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校内外的融通、线上与线下互动。首先,要将中小学生涯研学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尤其是与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融合,在开发中小学生涯研学路线时结合各学科已有的基础,有侧重地进行开发与设计。其次,要促进校内外的融通,将社团活动、生涯游园、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选科求职等校内生涯教育活动与学校参访、企业参观、行业探索、城市体验等校外中小学生涯研学活动相联系,为学生提供完善、连续的生涯体验,引导学生更好地将中小学生涯研学中所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加以运用。此外,要加强线上与线下多平台互动,通过相关网站整合活动和课程资源,还可以结合网络途径开展直播,与家长远程互动,鼓励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以拍照及录像等方式记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体验。总之,在中小学生涯研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真正将学校课堂所学的静态知识与动态的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多方面融合应用以优化研学效果。

(四)做好中小学生涯研学效果达成与评估中小学生涯研学效果达成与评估对于确保学生职业认知的深化、技能的提升和生涯规划的科学性至关重要,要避免“仅游不学”或“仅研不游”的现象。为确保中小学生涯研学效果达成,在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安排。首先需要师生共同研发目标清晰、环节合理的中小学生涯研学课程。还可以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将知识与经验进行融合运用。在研学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或主题化学习,确保学生深度参与和实践探索[6]。活动结束后,开展小组分享活动,注重学生效果的记录分享与交流总结。在效果评估方面,要重视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实施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可以编制中小学生涯研学手册和中小学生涯研学档案,作为中小学生涯研学的活动依据,指导学生的观察、体悟、记录和参与[7]。最后要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从目标、内容、形式、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总之,中小学生涯研学效果达成与评估是中小学生涯研学的最后一环,要发挥中小学生涯研学以研带学、以游促趣的特点,使学生获得未来人生发展所需要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

THE END
0.【大江网】江西发布中小学研学旅行系列标准学校每学年可安排1至2本报讯 郑周贇、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阳天、实习生 陈语馨报道:7月28日,江西省教育厅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江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系列标准,该地方标准涵盖了基地认定规范、课程设置规范、组织实施规范、评价规范等4个规范文件,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江西省围绕一系列研学旅行教 jvzquC41yy}/lsw0gjv0ls1428219=241i32j7423951yfig0nuo
1.运城市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暨省级中小学研学(劳动)实践教育黄河新闻网运城讯4月7日,运城市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暨省级中小学研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现场观摩会在永济市鹳雀楼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召开。运城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运城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李红霞出席会议并讲话。永济市副市长潘邑峰参加鹳雀楼“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并致辞。永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jvzquC41{e4tzptx0et0exsvgpz04975/2:0394eqpzfp}d34;<78>60jvs
2.“行走阅读”课程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提供底层支持1.中小学阅读课程渗透立德树人各环节 青少年阅读,可以打通立德树人各环节伴随青少年成长,正是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阅读不仅与青少年道德养成和文化知识学习有密切关系,也可以渗透到社会实践中,与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社会实践结合,形成行走阅读课程,更好地达成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jvzq<84yyy4k{k3ep1xnvƒhi1z}z1€zy18149561v81495652e44;:440nuou
3.中学工作案例:“三行三有”行走德育体系的实践探索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征,基于学情组织和安排研学旅行的内容。初一侧重于乐趣,组织学生走进野生动物园,了解“金钉子”、扬子鳄等,在亲近大自然中进行探索求知。初二侧重兴趣,组织学生走进小城海宁、走进水厂,在感受人文历史、自然科学中,激发求学兴趣。初三侧重志趣,组织学生走进朱家祠堂、红旗仪表、德玛克与长兴中学,在jvzq<84yyy4{ziz0eun0ls1pg}t1pcn1814<225/741:;94:4ivvq
4.7月1日江苏中小学迎来暑假各地学校设计多彩“假期大餐”沿着运河 开展运河研学 随着“双减”落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以作业单、研究单代替重复抄写。 无锡市东林古运河小学大队辅导员李炜玟说,今年的暑假作业增加了和运河有关的“研学项目”。“比如运河上哪边的塔和北京的塔和我们无锡的塔有什么样的区别?而且还能运用到比如说一些数学知识,历史性知识,来更深入地研究jvzq<84lu0vfqyqg0eun0ls1p4532;8128911l882564/=56986787mvon
5.以史明志砥砺前行——哈尔滨理工大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共建的重要批示,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024年3月26日下午,哈尔滨理工大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王晨教授、孙宇博老师及优秀研究生代表,在水利社区蒋雪艳书记的引jvzquC41yy}/j{gwuv4ff~3ep1oohx4328?04=>530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