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旅游的教育价值被重新认识并得到重视,从2013年开始,国家逐步提出发展研学旅行助推素质教育改革的政策主张。
01
政策首次提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
02
进入教育部工作要点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要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家、站)等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逐步完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研学旅行定义提出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
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积极开展研学旅行。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
03
不断实现新突破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意见》提出“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强调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旅行社和研学旅行场所应在内容设计、导游配备、安全设施与防护等方面注意青少年学生特点,寓教于游。加强国际研学旅行交流,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开展。
04
“十三五”规划研学旅游元年
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要进一步挖掘研学旅游资源,深化打造主题品牌,扩大对青少年人群的政策优惠,加强接待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不断提升研学旅游的综合吸引力和品牌认知度。各级旅游部门要充分发挥对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的指导作用,加大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将研学旅游培育成为各地旅游发展创新的增长点。首批约20家单位被评为示范基地。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研学实验区工作的通知》
为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研学旅行工作健康发展,教育部确定河北省邯郸市等10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荐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规范研学旅行管理,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教育旅游市场的热点。为了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初步制定了研学旅行行业标准,以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2017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05
针对性开展研学旅行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将在各地遴选命名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强调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指南》中明确指出:“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
在国家有关基地主管部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议,营地实地核查及综合评定,现命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204个单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河北省石家庄市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学校等14个单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06
推进研学实践的建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其中第四条指出:
1、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推进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建设。
2、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和特色学校建设,建设“满天星”训练营试点。建立优秀校园足球等级运动员在大中小学各阶段相衔接的升学保障机制。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遴选一批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
正式官方公布了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77个单位、营地26个单位名单。
综合2017、2018年两次公布名单,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合计581个单位、营地合计40个单位。
07
加强研学实践的建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
《通知》提出:“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课程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遴选推广典型线路。继续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等活动。”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后,截至2019年4月,已有20个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研学旅行相关地方政策,推动本地研学健康发展,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08
全面加强研学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阐述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把握基本内涵、明确总体目标、设立必修课程、确定内容要求、健全评价制度,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家、校、社协同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从实践场所、人才队伍、经费投入、安全保障四方面,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内容和学段要求,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学校劳动教育的整体规划与组织实施,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
开展民俗文化现场教学、农事劳动体验、乡村考察等农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农耕文化主题教育研学基地。规划设计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专题研学教育线路。
09
积极开展研学实践
教育部等六部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
在涉及到学生的“劳动与社会实践”评价指标方面,《评价指南》提出重点要考察学生“劳动习惯”和“社会体验”。
其中“劳动习惯”指标的考察要点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两个方面,劳动技能包括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三个内容;“社会体验”,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职业体验等。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
《通知》中表示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
开展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课程精良、运行规范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温泉水疗、水上漂流、滑草滑沙、星空露营等产品,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生态农牧、稻渔共生等生态样板,建设一批学农劳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等实训基地,创设一批农事生产、节气物候、自然课堂、健康养生等科普教程。
10
推动研学旅行落地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
鼓励各地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充分开发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