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新——新华访谈

2005年至2012年是活动探索及顶层设计阶段。八年中,江西师大附中以“寻山水天华之秀美、赏人文遗韵之静美、承先驱英烈之壮美”为三大主线,以江西特有的绿色文化、古色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传承赣文化”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户外实践经验和“赣文化”课程资源。

2012年至2018年是课程开发及模型构建阶段。2012年以来,利用社团课和选修课实施传承赣鄱文化的课程选修。以课堂习得赣文化知识为基础,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传承赣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校内校外结合;制定课程规划,融合各方资源初步形成了相互关联、丰富多样的赣文化课程群。组织了红色行、考古行、非遗行三个系列的“传承赣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提出了“融研学”模式概念。

2018年至2023年是体系完善及模式推广阶段。我们将研学实践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带领学生走遍江西 100 县(区),将传承赣鄱文化的薪火传遍赣鄱大地。目前,附中师生的研学足迹已踏遍八个地级市近70个县区。

学校的融研学模式通过学术报告、校际交流等方式进行推广扩散,成为江西研学的领头雁,有力促进了江西研学的发展。

文化强省离不开江西人自身的文化自信。根植赣文化发展研学,让中小学生成为优秀赣鄱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努力把江西打造成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最佳目的地,使赣鄱研学成为吸引全国中小学生甚至全球华人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利于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江西教育要扎根红土地,要有植根本土文化的文化特征,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植根赣文化发展研学,就是对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最好践行。

学校制订了《江西师大附中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和《江师大附中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计划》,把红色教育作为必修课,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把红色教育作为研学实践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参加军事夏令营、瞻仰红色遗址、参观红色场馆、聆听英雄故事、重走红军路、撰写研学心得等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切实了解红色历史,重温红色记忆,争当红军传人。

学校开展“传承赣鄱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追寻红色足迹”的实地研学。让学生穿一次红军装,当一回小红军;走一段红军路,流一把红军汗;聆听专业讲解,瞻仰红色遗迹等,激励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融研学模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融研学”实践内容课程化。植根赣鄱优秀文化,将赣鄱大地古色、绿色、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开发了贯穿研学实践行前、行中、行后三个不同阶段六个系列的“融研学”课程群,编写了保障研学实践目标化的校本课程读本40余册,建立了融合不同修习要求和学习方式的实践课程体系。

第二部分是“融研学”实践操作具身化。建立了学生、教师、学校三维具身联动实施模型。在整个研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要选修一门课程、制订一个研究方案、填写一本研学手册、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和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教师要撰写一份教案、参编一本教材、带领一个学生团队、完成一次研学指导、组织总结一份研学成果。

第三部分是“融研学”实践评价立体化。建立了“两层三段四维”立体的研学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四个维度来客观真实评价学生在研学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第四部分是“融研学”实践环境社会化。融研学实践教育融合优质社会资源,融合专业指导力量、融合全学段指导团队,让学生在研学中得到了真正成长。

我们的“融研学”特色实践课程体系,贯穿了研学实践行前、行中、行后三个不同阶段,形成了六个“融研学”课程群。

“红色赣鄱”思政类课程群紧扣红色赣鄱文化,建设红色思政课程; “赣鄱溯源”认知类课程群以江西区域地理知识为依托,帮助学习者了解江西地域文化特色,提高人文修养,培养爱国情怀;“赣鄱觅文”人文类课程群和赣鄱大地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文化寻根”过程中更加理解与热爱赣鄱文化、中华文化;“赣鄱求理”科技类课程群吸取陶瓷文化、茶业文化等江西文化名片中蕴含的科技元素,培养学习者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精神;“赣鄱寻踪”活动类课程群确定研学实践特色课程开发方向,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建立传承赣鄱文化的实践活动课程群,建立若干“课程化”研学基地,设计开发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研学实践课程;“赣鄱崛起”生涯类课程群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行为养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树立职业发展目标。

“融研学”做到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有效统一,将具有乡土性的研学实践凝练为易操作、可推广的模型。

长期以来,江西师大附中致力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以社会参与为重点,以文化修养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坚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使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质的办学品质能够立足江西,辐射全国,为创造一流的全国名校而不懈奋斗。

THE END
0.《在研学旅行中成长开启红色新征程》在广场上,2020陕西省幼儿园骨干教师浸润式培训——“南泥湾”研学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全体国培学员集合完毕,身着八路军制服,整装待发! 在教官的安排下,我们选出了四个队的队长、副队长以及卫生员。 首先,全体国培学员进行了徒步行军体验,重走八路军的光荣革命之路。看,全体国培学员们个个挺胸抬头,英姿飒爽! jvzquC41yy}/onnrkct/ew45cd:q{‚y
1.一起向未来——新东方党委开展高质量研学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七一前夕,在新东方集团总公司党组织成立十周年之际,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党委联合浙江新东方党委在浙江嘉兴开展研学活动。本次研学共分3个阶段进行,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讲座、实景教学等多种方式,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扎实推动主题jvzquC41pg}t0|npc0ipo7hp1u~04975/2<.594fgvgjn6no{|ggkz=8:8;7;7xjvor
2.研学旅行“教育+旅游”的新形式据了解,研学旅行还是促进传统旅游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研学旅行尽管“新”,但也是教育与文旅融合的必然结果和新方向。jvzq<84lz0vfqyqg0eun0ls1p4532;5123831l6;23>2/<89597337mvon
3.“四位一体”强党建以学促干铸铁军抓“实地”研学 打造沉浸式学习新形式 为充分利用好广西丰富的红色学习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拓宽支部党员理论视野,支部有序开展系列“走出去”活动,通过集体瞻仰百色起义纪念馆、李明瑞和韦拔群烈士陈列馆以及赴广西革命纪念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个人打卡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桂林烈士纪念碑等,进一步丰富支部学习形式,提升jvzq<84iz0vfqyqg0eun0ls1p4532;7129721l8;28:6/=5254?597mvon
4.北京工商大学“四位一体”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北京工商大学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学习研讨,广泛开展宣讲宣传,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组织全校师生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着力在“全面领学、宣讲促学、聚焦研学、广泛活学”上下功夫,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里形成生动实践,切实做到入jvzquC41vqvje|3ioy4dp872453138631euovnsva5<3;=>890nuo
5.专题研讨现场教学这些创新活动形式,让主题教育活起来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开展理论学习,通过举办研讨班、实践活动,开展比赛、组织学习小组等活动形式,联系实际、创新形式,把优化学习方式和注重学习实效相结合,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获取精神养分和奋进力量。 首批推介的10场活动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贴四川实际命题,用好jvzquC41ukiiwjs0ueum0lto0et0ip}y146359=17:?63<870jznn
6.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桓仁县开展实践研学活动用好红色教育资源,多形式开展实践研学。在实践研学活动中,全体人员参观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重温了入党誓词,更深入地了解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史实,感悟了“新中国国歌素材地”红色文化。实践研学团队全体成员在现场围绕“用东北抗联精神铸烁学校精神品质 赓续传承红色血脉”从“借助红色资源 释放教育动能”“用好jvzquC41yy}/nwnuv0kew7hp1ktgq862345:4:70jvs
7.【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巡礼本次研学活动是裴寨、回龙社会主义新农村研学的延续,旨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学习党史,学习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通过研学形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与共融。 (学生处阿热孜古丽) jvzquC41yy}/j}z0gf{/ew4424702?5:1e>:7@f424;158ucig4ivv
8.暑期“研学游”掀起文商旅融合发展新风潮:文化有底蕴,传承有新韵事实上,研学游活动是实现以研促学、以行促知的重要形式,如何带动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学习、思辨,是贯穿在龙湖旅游研学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而以夜市形式打开非遗文化,是龙湖将赏非遗、玩文创、看表演、逛夜市融合起来的研学新模式,也是点亮“夜经济”的有效尝试。 例如,潮剧盔头这一传统制作技艺,在潮汕地区流传已有400多年。在夜市现场,不少年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1535d:99:98;/j}rn
9.构建跨界融合的研学课程新样态学校参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推荐的两个学段共125个活动主题(其中小学70个、初中55个),整合四种活动形式(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及其他),结合区情、校情、学情,融合形成六大类研学主题:“创新与创业精神”“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与信息素养”“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艺jvzq<84yyy4k{k3ep1xnvƒll{d532;9281z32;9282=`4:6342<4:B3jvor
10.儋州创新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特色研学线路从2019年来,儋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活动60多次,其中学校组织活动44次,7600多名学生和游客参加;今年该市还将举办10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活动,全市500名中小学生将参加。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探索课堂教育和文明实践相结合机制,开展新时jvzq<84jk0vfqyqg0eun0ls1ID5o487242523;81e4923B5/56:43;6:0jznn
11.浙江:稳住文旅产业基本盘暑期市场加速回暖此外,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来临,学生毕业游、避暑游、亲子游市场也迎来一波上涨。文旅消费蓄力待发,浙江各地陆续推出针对暑期的乡村休闲、亲子研学等方面的旅游线路,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进一步拓宽受众面、丰富内容和形式,更好引导和促进旅游消费恢复发展。 jvzq<84|l0vfqyqg0eun0ls1p4532;71298:1l74:7?3/=527;<537mvon
12.宝山区积极创新“三全六讲”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表达方式,丰富新形式。区“红领巾巡讲团”“青蓝宣讲团”等团队创作百余节红领巾讲党史、线上红色研学云课等微宣讲课,开发“行知寻·上海市宝山区中国系列”区级共享“大思政”精品课程,面向青少年群体讲好红色故事。全区开发百堂精品基层理论宣讲课程,涌现出《夸夸我们的新农村》文艺宣讲、《初心》诗歌宣讲、《jvzquC41yy}/loickn/exr1uvguklxi1tkt1qyon1}fd8sgyuJfvjnn0jznnHnf?966:>;(ukj>3:
13.研学研学旅行心路发展历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6 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日 jvzq<84yyy4uk‚fp0qxh0ls1ctzjeuj/:/715@3jvor
14.研学热,一场新的跨界融合仙居县的“智慧研学括苍营地”引入仙居蓝印花布体验项目。 位于黄岩区屿头乡的两岸三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黄岩区博物馆依托自身藏品及社教资源形成“文保研学”等研学课程体系。 本文配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近年来,在全国推行“双减”政策和“新劳动教育”的背景下,研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造就了旅游市场jvzq<84rcrks0}fk|juv0lto0et0vjn|jq{0vƒwd1ri0exsvgpz04975275388hqpvkovh6969<5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