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广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粤语发源地之一,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肇庆文化遗产丰富,充分展现肇庆广信文化、府城文化、端砚文化、龙母文化等文化丰富内涵,十分适合来一场文化传承研学游!
府城文化
肇庆古城墙、肇庆府城遗址公园
千年时光,足以让岭南文化之源、广府文化之粹与中西文化之汇,在这座始于宋代的古城墙所环抱下,凝练出肇庆独特的府城文化。
△古城墙一带灯笼红火。聂伟健 摄
肇庆古城墙位于肇庆市区宋城路一带,是广东省内唯一主体基本完整的古城墙,千年古韵与自然风光相互融合,诉说着别具风格的往昔传奇。
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代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全长为2801米,集防御、防洪功能于一体,是肇庆的标志性的古建筑。因古城墙上保留了宋、明、清、民国历代的青砖,又被誉为“砖的博物馆”。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显才 摄
前有丽谯楼,背靠古城墙,紧挨披云楼,内有止戈亭。肇庆府署遗址公园于2021年2月建成开放,总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以围绕保留、展现“古味”设计,是市民游客又一休闲好去处。
△府署遗址公园。廖文奕 摄
肇庆府城遗址曾是肇庆府衙所在地,宋名臣包拯曾在此任职三年,现为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微改造”工程的重要部分和城市文化新地标。走进这里,你会遇见更多肇庆留下来的“瑰宝”,感受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
端砚文化
端砚文化村、端砚博物馆
千百年来,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不但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更是中国一张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2004年,肇庆被授予了“中国砚都”的称号。
端砚文化村坐落于端州区端州一路东侧,是全国首个以端砚文化为主题的复合型旅游文化商业项目,更是在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中国端砚第一村”——白石村原址上兴建的,文化沉淀非常浓厚。
此外,在白石村有一个国内首个以“端砚”为主题的博物馆——端砚博物馆。
△图源 端州发布
走进博物馆,你可以观赏到镇馆之宝之一的“肇庆府城命名九百周年纪念砚”。
这块长295厘米,宽159厘米,高55厘米的巨型端砚,集端砚界老中青三代制砚名家巧匠,采景以宋代清明上河图手卷式展开全景,把肇庆900年的历史人物和古建筑风貌,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端砚博物馆珍藏着三个上海吉尼斯纪录的端砚:分别是最大的白端石,最大的鼎形砚,以及最多天然石眼的梅花坑砚。此外,该馆的镇馆之宝——九龙戏宝砚,尤为吸睛!
△九龙戏宝砚。图源 端州发布
龙母文化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
龙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代表,而传说中的龙母则是西江之神。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建于秦汉期间,位于悦城河与西江交汇处,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因其蕴涵着深厚的龙母文化、古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而闻名海内外。
△悦城龙母祖庙四海朝宗牌坊。图源 德庆发布
德庆悦城龙母庙与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并称为岭南古建筑的三大瑰宝。走进悦城龙母祖庙,一起领略“古坛仅存”的建筑艺术,感悟“龙母精神、泽及同人”的大爱美德。
△图源 德庆发布
2001年6月,德庆悦城龙母祖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荟萃对联、壁画于一堂,集砖、石、木“三雕”及灰、陶“两塑”艺术于一体,以防洪、防雷、防虫建筑技术超群而著称的古建筑群。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龙母诞,德庆悦城龙母祖庙都会有一个被誉为“四海朝宗”的盛会,那就是悦城龙母诞的祭祀仪式。龙母庙传递了历史,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图源 德庆发布
侨乡文化
肇庆砚洲岛
四面环江,像一块浮在江中的端砚。这里便是肇庆第一个国家级侨界文化交流基地——砚洲岛。砚洲岛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岛上历史、人文、农业、旅游资源丰富。
△伍志锴 摄
这里蕴含着底蕴深厚的侨乡文化,不仅有清朝进士、肇庆留洋博士第一人的孔学大师、爱国侨领陈焕章的故居(励刚家塾)、爱国侨商陈位和的瑞垣家塾(华侨楼)、还有海外闻名的包公楼、体现知青文化的知青楼等,是侨文化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精品小岛”。
励刚家塾
华侨楼
然而,这只是砚洲岛一部分侨乡文化“踪迹”呢。砚洲岛还有着大量体现着文化交融的古民居、宗庙祠堂,以及多姿多彩的侨文化等着你来发现。
作为两千多年历史的“岭南名郡”,肇庆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
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传承发展。第四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开幕在即,诚邀大家前来肇庆,品味经久不衰的广府文化,给你不一样的文化传承研学游!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就像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南粤古驿道由港口而内地,由内地而岭南,由岭南而海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彰显了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