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亓**(实名认证)
IP属地:山东
下载本文档
东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1960—19701970—19801980—19901960—19701970—19801980—1990保加利亚10.96.62.110.16.20.5匈牙利5.84.61.65.44.31.2波兰7.1-0.11.86.1-0.80.4罗马尼亚8.33.80.59.32.9-2.4表中数据可用于研究()A.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B.东欧剧变的相关原因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D.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16.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获得丰厚利润,生产率提高,消费物价降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而拉美、东欧一些国家分得的“馅饼”则不断缩小,非洲不少国家被“边缘化”,经济呈现极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说明当今世界()A.多边主义面临着威胁 B.各国社会信息化差异增大C.文化多样性遭遇挑战 D.经济全球化带来利益失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古希腊城邦国家社会成员构成丰富、复杂;城邦开放度高,人员流动量大;城邦工商业发达,实行商品经济;城邦文化发展,文明影响力强。罗马文明是公元前509年至公元476年间罗马人给人类留下的遗产,属于由城邦成功走向帝国的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罗马文明独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扩张性、分权治理和重视以法制为中心的“他律”建设等方面。古印度文明独具特色。古印度地形割裂,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很大,这造成了居民的复杂多样。印度人种众多,有本土的达罗毗荼后裔,有从北方迁移而来的雅利安人后裔,还有各种血缘混合的后裔。在政治上,它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社会结构上,有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封闭保守的农村公社;在文化上,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共存。——摘编自许耀桐《国家治理:古希腊城邦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指出古希腊与古罗马在国家治理上的主要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印度文明独具特色的主要因素。(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有大量论述,下图是某相关研究论文的目录摘编。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业革命产生、标志、性质的认识………………3.1
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1.1
工业革命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3.1.2
工业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3.1.3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3.2
工业革命是以工具机为核心的生产体系的建立为标志…3.2.1
工具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生产部门的使用………3.2.2
用机器来生产机器成为大工业的技术基础………3.2.3
工厂制度成为与大工业相适应的劳动组织形式…3.3
工业革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3.3.1
工业革命是生产方式的革命………3.3.2
工业革命是生活方式的革命………3.3.3
工业革命是思维方式的革命………——摘编自袁玥《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革命思想研究》(目录摘编)任选目录摘编中的一个或多个章节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二战后期设计和建立的战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很快发生了变化。大国合作,特别是美苏之间通过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制,因为美苏对抗的加剧名存实亡。联合国安理会成为超级大国操控国际事务的工具。美国视苏联为其战后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和主要对手,竭力阻止苏联在东欧和中欧扩大影响,对苏采取遏制政策。建立在大国合作基础上的全球性集体安全体系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西方世界的安全共同体,也就是大西洋共同体;安全合作也从联合国安理会转移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美国领导的各种政治军事同盟中。——摘编自冯继承《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转型——国际惯习、战略互动与秩序重塑》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继续冷战,但多个力量中心仍在发展。西欧联合进程取得了长足进步。欧共体通过的有关建立欧洲联盟和“统一大市场”的宣言与法令,表明西欧的联合所追求的是要实现欧洲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一体化。与此同时,随着日本于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继续在政治上追求大国地位,逐步将过去的“对美一边倒”的“被动外交”转变为追求国家战略目标的“自主外交”。1991年,苏联解体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此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以“一超多强”的态势继续发展。——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因素。(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以下为西方关于社会福利的主要理论:理论一: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采用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推进福利政策,通过高额累进税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分配。社会福利是以国家繁荣为目的的投资,可以充当刺激消费和生产的手段,因而主张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等。理论二:反对国家和政府的干预,主张福利市场化、私有化和个人责任。主张削减社会福利,严格失业保障资格申请,从而“激活”失业者,促进他们积极地重返劳动力市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都是这一理论的执行者。——摘编自龚维斌《中外社会保障体制比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论一”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理论二”。(6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BCBACDC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BCA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1)主要不同之处:古希腊由小国寡民的城邦构成,雅典等城邦实行民主政治;(4分)古罗马由城邦走向帝国,突出分权和法制。(4分)(2)主要因素:地形割裂,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各地区居民复杂多样;社会具有相对封闭性。(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8.(12分)示例论题: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大变革。(2分)阐述: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进而影响到其他行业,蒸汽机的发明加速了这一进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