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基础设施建造取得新进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在多个领域取得世界第一。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介绍,“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这五年,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彰显。全面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统筹,央地协同、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形成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的基本格局。
这五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一是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二是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三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
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
四是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势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渝、武汉、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五是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提升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这五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据阴和俊介绍,“十四五”期间,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在高端装备领域,“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不仅突破了单月掘进542米的新纪录,更实现了对地面建筑的无扰动,目前已在工程中成功应用;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钻采系统国际领先,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在先进制造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单个矿山百台级、总量达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为全球矿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我国持续深化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引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信息领域,我国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技术和用户数保持全球领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升级发展。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打破光伏晶硅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为全球减碳目标作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