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国公开准备遣返中国留学生,而知名企业家则表示不要任何留学生,明明是出过国接受了更高等教育的人,现在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美国觉得留学生是中国派过去的间谍,而企业家则认为留学生中有被策反的间谍,双方都没有了新人,留学生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留学生的处境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未来留学生还有出路吗?
高喊国家安全大旗
美国在5月底给中国表演了一招“釜底抽薪”,准备把在美的30万中国留学生全部遣返,理由还是老一套的“国家安全”,消息放出来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不满,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特朗普就是在变着法的扼制中国。
但是人在屋檐下又不得不低头,对美国提出的政策也确实没什么解决办法,美国直言中国留学生在人工智能、航天航空、量子信息的学生和中国政府有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在指控我国学生在窃取美国知识。
这其实就是在忌惮中国的科技发展,现在谁不知道人工智能和航天领域是大国间的科技博弈,中国不论是芯片、人工智能还是航天都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实力,美国就是害怕中国再进一步,所以才开始搞幺蛾子。
目前中国在美留学生有差不多30万人,特朗普的这一政策实行将直接影响到这些留学生,其实美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留学生问题上下手了,从2020年之后美国对留学生就加大了管理制度。
先是在留学生的签证时间上做文章,之后又限制部分学生进入高等实验室,最后又强制调查个人背景,而且在5月22日的时候美国又取消了部分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而理由几乎都是围绕着“国家安全”。
特朗普对美国教育体系的一系列改革也遭到了美国高校的强烈不满,有人甚至觉得这是一起破坏教育自由的“战争”,美国多所大学联名表示反对美国对国际学生的“歧视政策”,中国也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
由于美国教育政策来的突然,一部分原本计划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被迫放弃,或者是等待一段时间看看,而我国官方也公开表示美国这种行为是没有道理的,并且明确指出美国一系列政策已经严重危害了中国留学生的权益。
其实特朗普推出的这些针对留学生的政策,一方面是想扼制中国的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想给中国一个“下马威”,毕竟自己的在关税战上没有吃到多少甜头,所以需要在其他方面给自己找补。
但教育理应无国界,教育也不应该成为特朗普的政治道具,留学生到国外也不过是想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应该承受这些没道理的苛责待遇,留学生也不应该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但事情还没完,留学生的处境正在变的“里外不是人”。
谁爱要谁要
格力的领导人董明珠在4月份的股东大会上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一句“海归派里有间谍”让她冲上热搜,其实董明珠的这句话是被各大媒体“断章取义”了,董明珠并没有说所有的海归都是间谍,而是认为这个群体中有不确定因素。
但是只凭借双眼是看不出来谁是间谍的,所以格力为了求稳那就都不用,格力是我国数一数二的企业,所以在用人方面要保证自身权益,格力不会因为年龄和资历去筛选员工,只会看中能力,但一切的前提得是“他不是间谍”。
董明珠的这段话还是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同的,毕竟我国抓到的海归间谍并不算少,不如说在外国留学期间他们都有被策反的可能,我国也出现过留学生进入核心单位泄露大量国家机密的案件。
而且这些间谍不仅仅潜藏在涉密行业中,其他行业也出现过不少例子,这些案例都是实打实的前车之鉴,所以董明珠的“海归派有间谍论”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外出留学生在外又不可能每分每秒在监视当中,所以他们到底受没受到蛊惑谁也不知道。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所有留学生,留学生也有着他们独特的“用处”,西方媒体对我国不断的抹黑,留学生就是最好的谣言破除者,出国见识了国际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差距,也对我国教育进步有很好的帮助。
只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案例出现,让人们对“留学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就拿前段时间吵的沸沸扬扬的“4+4”事件,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很多人眼里只要沾上了“留学生”三个字那就是高端人才,完全没有考虑过她是不是出国镀金的可能性。
压死留学生最后的稻草
美国人对中国留学生有想法,认为这些留学生是间谍,企业家为了方式留学生中混进被策反的人也拒绝接收,而接收留学生的又被曝出类似“4+4”的劲爆新闻,这些消息正一步步的餐食留学生的生存空间。
我们不能轻易的把一个群体定性,这样会让那些一心求学的人寒了心,不过我们也不能将所有人都视作“没问题”的人,如何辨别谁好谁坏其实也不是我们应该操心的事,相信官方自有一套审核机制。
其实从数据上来看“留学热”已经过去了,中国前往美国的留学生在慢慢减少,因为成本太高了,有人算过一笔账,去美国留学可能要花200万人民币,回国之后还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实在得不偿失。
而且在外国,人身安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普通家庭就这么一个孩子,把他们送到不禁枪的国家,作为父母你会放心吗?而且美国的政策眼瞅着越来越打压中国,这也就导致了更多人不愿意留学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