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免费领取52本精读好书
文 |槽值
现代年轻人,多多少少都做过“房车梦”——
有时幻想打包简单的行李,趁着假期,独自一人或找上爱人至交,三两结伴,开辆房车驶向远离喧嚣的城市边缘;
有时考虑将全部家当搬进房车里,任意感受“四海为家”的潇洒恣意,以房车为家,不用考虑房贷、物业费,轻松又自在。
关于在房车里安家,人们总是有太多美好的想象。
但你或许很少想过:以房车为家,真的能帮人们远离都市生存焦虑吗?那些住在房车里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其实远不止这些。
找一片宽阔的空地睡在躺椅上,伴着音乐看星空,是不少人关于房车的初印象/摄图网
在那些已经实现房车梦的人中,有人确实得到了想要的相对方便、自由、快乐的生活。
但也有人因此面对质疑、嘲讽,“网络乞丐”“浪费资源”“影响市容”“吃相难看”……
骂声一片中,梦想中的房车生活图景,开始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
01
为了省房租,他们住进“车轮上的家”
两个人共同居住在7平方米的房车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注意,这并不是什么新的“都市传说”,而是不少年轻人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三个月前告别出租屋,搬进房车里生活的一对“深漂”情侣的答案就是:值。
从开着房车去海边看一场日落,到在房车里给男友庆生,他们陆陆续续在短视频平台上更新着生活里的日常。
对他们来说,房车不仅承载了触手可及的日常,还有诗和远方。
在外人眼里,这无疑是一件特别爽、特别酷的事。
工作日,把车停在公司周边,睡到自然醒,然后步行十分钟去上班;夏天晚上,时不时吹进车里的清凉晚风,会带来自然的舒适温度;周末了,驾车逃离城市拓展生活地图,来场说走就走的露营。
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择房车的他们,也确实过上了这样的生活。
短短几个月,他们转遍了深圳大鹏湾、较场尾、梧桐山、三洲田夜市……
平均每两个周末,我们出去一次,出行的成本也就在200元左右。
生活的轻松和旅行的浪漫,组成了每一天的房车生活,就连给自己放个假不外出,他们也会戏称为“宅车一天”。
在成为“房车一族”之前,提前两小时起床,转三趟地铁一趟公交才能到公司,是他们的通勤日常。
对比之下,他们这样形容曾经的租房生活:
像在一条固定的轨道上往返。
当然,这样的生活对应着相应的代价。
考察车辆型号和性能,空间规划改造,再到最终贷款13万买下中意的房车,两人全程亲历亲为。
他们还给房车取了个名字“Freedom”:
这辆车承载了我们生活的一切。
有人评价:这对深漂情侣的选择,更像是为许多年轻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无独有偶,就在去年,一对沪漂情侣花12万买下房车为家的消息,也曾一度刷爆热搜。
一辆拥有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国产拖挂式房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装下了两个人在大城市里对家的全部向往。
对于住进房车的年轻人来说,房车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引来羡慕的目光之外,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争议。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种不值得被称为“生活”的生活。
因为房车空间和条件受限,他们只能露天下厨做饭;
有时为了方便清理生活垃圾,只能在垃圾场附近驻车……
看似惬意的住宿体验还没感受到,只想想这些琐碎的日常,兴致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住宿最基础的水和电哪来的?日常用电是不是蹭的?排泄物得天天处理,倒到哪里去?
在种种质疑声中,看起来轻松浪漫的房车生活,被揭开了鲜为人知的一角。
02
房车,看上去很浪漫?
在蓝天绿草之间,吹着山风煮咖啡,喝着红酒看日落。
但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房车生活的全部,那就错了,因为人在哪里生活,柴米油盐的琐碎问题就会跟到哪里。
水、电、卫生、排污、隔音、隔热、停车位……诸多问题有多令人头疼,只有真正住进房车的人才能体会。
和固定住房打开水龙头就有水用、按开关就有灯光不同,房车只能预存少量电和水,想不断水断电,居住者必须仔细计划、搬运。
给房车充一次电需要耗时3~4小时,80~120升的水箱加满也只够做3~4顿饭,水电资源变得珍稀无比。
这意味着只要上了路,每天醒来一睁眼,就要面临一系列问题和规划:
今天会开多远?
路上有没有加油站、充电桩?
哪个路段会碰到限高杆?
下一个可停靠的营地在哪里?
水、电还剩多少?有没有合适的污水和垃圾排放点?
随便点进一个房车帖子,
就有一百个让人头昏的问题等着你/搜房车网
就算一个经验老道的房车控,能顺利解决资源问题,也无法轻易从房车生活的细枝末节中解脱。
由于空间分区和电器使用限制,房车内通常难以排放油烟,为避免烹饪时在衣物和床单上留下异味,只能选择少油烹饪的方式,或直接露台解决。
而为了减少黑水箱排污次数,“如厕自由”也时常要被牺牲,能使用公厕就不在房车里解决。
也有房车居住者遇到过“在车外晾晒衣物,影响市容”的说法
还有一点,车内的储物空间有限,从住上房车的那天起,就得修炼“断舍离大法”,控制消费欲望,实行极简生活。
房车日常生活中,停车问题通常更棘手。
好不容易找到停车场,但可能不允许房车过夜、收费贵、不让接水充电……想解决问题,避免不了四处求人。
这样的生活,在享受惯了都市便利生活的人看来,“像乞丐”也不无道理。
而最狼狈的,还是住在房车里的突发状况,“沪漂”情侣就经历过一次。
一场暴雨过后,房车渗水,床铺惨变“湿地”,两人处理到深夜两点多才草草入睡。
看到这样的窘况,有人不理解:
感觉生活很不便捷,作为生活体验还可以,长期住真受不了,还不如租房子、挤地铁呢,好歹固定些。
而且,如果了解过房车的价格,就不怪人们对它百般挑刺、望而却步了。
就算是相对“便宜”的拖挂式房车,售价也在10万到30万,进口车更是能达到50万到80万不等。
而“贵一点”的自行式房车,国产B型房车20万起步,C型房车普遍在40万到60万之间,如果涉及到进口底盘则上不封顶,数百万都常见。
再加上不同的上路标准和各地罚款政策,想拥有一辆房车,并没有想象中容易,更不是“这个苦我可以吃”那么简单。
关于房车,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发现和解决。
可如此多的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为什么年轻人还向往搬进房车生活?
03
戳中痛点,还是隔靴搔痒?
纵观近20年房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近几年房车市场越发火爆。
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国产旅居车市场相对低迷,进口旅居车大幅缩减,但整体而言,“房车热”却没受太大影响——
到了2021年,年销量已经达到了12582台,同比增长达43%。
而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房车市场销售就有2425辆,为近5年同期最高。
在“全民房车热”的推动下,今年4月1日,公安部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也新增了“轻型牵引挂车”C6准驾车型。
这意味着,在通过学习申领或符合条件签注C6准驾车型的驾驶资格后,人们便可以驾驶拖挂房车出门畅游了。
有人感叹,感觉自己离房车又近了一步。
对囿于城市却又注重生活体验的90后、00后来说,房车是肉身和灵魂出逃的“最佳伙伴”。
对一边打拼、一边关心家庭成员成长的80后来说,房车则被认为是带孩子实现体验式教育的不二选择——
“房车就像宝盒一样,藏着成长的秘密。”
当然,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如此选择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尽管房车能否覆盖“车”和“房”这两个绕不开的问题,就目前而言,还无法延展得太过深远。
有人说,大城市的房价把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打碎一地,房车便成了望不到头的生活中能够得到的那个栖息驿站。
暂时休息,还是长久驻扎,未来的走向,当事人也未必能完全预判。
深漂情侣曾坦言:“深圳的房价遥远到我们根本不敢去了解……因为我们没有钱。”
房车生活高性价比的属性,帮助他们留在了向往的大城市。
权衡之下,他们便能忍受逼仄的空间、居无定所的漂泊感和随时到来的麻烦。
对住进房车生活的人来说,它不是生活方式,而是生活本身。
至于这样的生活是否值得?
至少,看似对现实生活妥协的背后,藏着磨不灭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像住进房车里的人自己所说的——
“不论房车也好,租房也好,有一颗好好生活的心,生活就一定有奔头。”
END
往期精彩
交换伴侣试婚?这档恋综震碎三观 | 亲密关系陷入这种模式,比出轨更可怕
见过广西的军训,感觉再也不用看战争片了
90后变老,从理解章鱼哥开始
作者: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笔写文,也能教你把妹撩,关注槽值寻找共鸣。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