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期

徒手捕鱼应该是人类最早的获渔方式了。以鱼性之灵敏,鱼身之光滑,要练就怎样的本事,才能徒手捉到鱼啊。上帝如果只允许人以徒手捕鱼的话,估计到今天,这地球上就该是鱼比人多了。

古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结”。从结绳记事,到衣冠上的束带、琳琅满目的佩饰,无处不在的结系出了灿烂的礼仪文化。不过,有结就要解,如何解开这些盘根错节的结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七月,控制了四川地区长达二十年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中晚唐时,藩镇权力日益增强,地方节度使的更替,常常呈现出混乱的局面,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只能任由其子侄或者下属接……

香料气味芬芳,闻之神经舒缓,可养生祛病。屈原在《九歌·山鬼》中记载了一种名为“杜衡”的香料。“杜衡”又名“薇香”“马蹄香”,也是一味药材,具有祛风散寒、消痰行水、活血止痛和解毒的功效。马王……

美国公立常春藤名校弗吉尼亚大学,是美国唯一一所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学。其缔造者是曾经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鱼在中国是丰饶的象征,渔则是水边居民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鱼之要,带来了渔之妙、渔具之妙。不可思议的直钩之钓,袖网之获,对船之捕……件件老渔具,随历史沉浮,讲述着几千年来的渔人渔事。从撒网到……

中国人爱钓,擅钓,将钓衍生为一门艺术。一竿、一线、一钩,看似简单的钓具,在钓者手中,便是纵横山河湖海的利器。钓者如姜太公,愿者上钩中藏着多少江山智慧。钓者如严子陵,山高水长中蕴含多少避世幽……

钓鱼为养性,捕鱼则为谋生,耕海牧鱼的年代总少不了一张渔网。从简简单单结绳成网,到一方一地,一鱼一虾各有其网,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河边置网,岸上拖网,船头撒网……小小渔网之变,变出一次次生产……

中国的西南边陲,一条名为罗梭江的河流蜿蜒流淌于西双版纳境内,在勐仑的群山之间斗折盘旋,然后冲出峡谷,向南奔流而去,最终汇入澜沧江。勐(měng)仑,是以傣族人口为主的一个小镇子。这里的人们世代……

鸬鹚,是一种大型的食鱼游禽,喙强而长,尖端呈锐钩,适于啄鱼。因而被人们驯化成捕鱼的帮手。因为善于捕鱼,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鱼鹰”。

渔谚道:“船隔三寸板,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这单薄的“三寸板”,承载的是渔民的全部身家性命。自古以来,渔民和船工为了增加安全性、提高产量同时控制成本,在这“三寸板”上动了无数的……

所谓“楔入”,指将一种尖锐的东西,透过强力,钉进物体内部,通常用来比喻插入对方的阵地。文化上的“楔入”,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穿透性和破坏力却不容小觑。十九世纪末,当德意志的舰船开进中国胶州……

凡有关卡,就有护照。所谓护照,就是通行证。在现代护照出现之前,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各式各样的通行证,它们或以青铜制成,或以竹木制造,形态各异、名目纷呈,都保护着国家的安全,维系着帝国的尊严。

胡子是男人身上最特殊的身体特征之一。脸上无端地生出那么几丛毛发,自古以来就给男人们带来了不少的是非。

那“懒设设梳云掠月”,是对女子在窗前对镜梳妆的描绘,梳子,于是总会被作为礼物送给所爱之人,细心的还要在其上刻字,这礼物就成为了世上独一无二的心意。其实,梳子作为礼物已经有十分久远的历史了,……

农历六、七月,凌霄花盛。它依托在枝头藤架之上,敢于红日斗鲜妍。当代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让凌霄成了攀高枝的象征,其实,古代文人对它一向褒贬不一。爱它如李渔,为赏凌霄,情愿徒步到山中去,亦有程……

中国古代绘画中,有一类画作长期享有很高的地位,当时所有重要画家都需要在这个领域里竞争,它就是与西方传统历史画类似的“人物故实画”。所谓“知人论世”,故实画的画题便是历史故事。

在朱家先生的《故宫退食录》里,最末两篇写的是《饮食杂说》。其中第二篇提到了自家做鱼翅、烧鲍鱼的方法,虽不特别详细,但也是从干货选购、发制写起。

假山依偎着翠柏,宫门若隐若现,庭院中的几位人物衣着各异、神态生动,让人忍不住猜测他们的身份,揣想正在发生的故事。这张没有作者款识的古画,在上世纪初流散海外时,被标记为王维绘《昭君出塞图》,后经学者纠正,又被定名为《辛毗引裾图》。如今,围绕这幅画的故事和创作时代,还有更多的推断和猜想。

2006年,微山湖上晨光熹微,渔民驾驶船队踏上一天的征途。只见船舷上站立着一排排的鸬鹚,雄赳气昂,仿佛下一刻便似离弦之箭,扑向水中的鱼儿。它们正是捕鱼的生力军。然而,鸬鹚捕鱼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被今天的渔业法所禁止。这门古老的方法,已远离人们的生活。摄影/袁鹏

摄影 / 袁鹏

“菲鱼”在里约奥运会上豪取五金,“拔火罐”功不可没。供图/CFP

又是一天的傍晚,新加坡唐人街里,灯火通明,人群熙攘,一片浓浓的烟火人间气。“唐人街”是华人在海外的一道奇特风景,华人聚族而居,并非自愿,而是面对“排华”险恶环境的一种不得已的自保结果。供图/QUANJING

美国公立常春藤名校弗吉尼亚大学,是美国唯一一所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学。其缔造者是曾经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图为弗吉尼亚大学杰斐逊“学术村”的两栋馆阁,它们位于校园中心建筑圆顶图书馆的南面。最初,馆阁的一楼被用作教室,二楼是教授的住所。呈对称分布的10栋馆阁之间,有54间单层的学生宿舍。宿舍与馆阁由长廊连接,杰斐逊认为“这样往来于各建筑间就不会受天气的困扰”,方便师生自由交流。

图1是由托马斯·杰斐逊设计的占地约11.3公顷的弗吉尼亚大学“学术村”,远处的圆形屋顶,为学术村中心建筑图书馆,图2为其正面(供图/QUANJING)。清华大学大礼堂就是模仿这座图书馆建造的。该馆宽约23.77米,恰好是古罗马万神殿的一半。上下3层,位于2层的房间保留了19世纪沙龙的陈设,如今是校长会见贵宾的场所(见图4)。图书馆东西两侧,各有一排馆阁,图5中,学生们正在馆阁内的教室上课。图3是杰斐逊的雕像,作为名誉校长和校园的设计师,“弗吉尼亚大学之父”的头衔,可谓实至名归。

图3

图4

图5

图2

糯米粑粑摄影:朱虹拍摄地:湖南省通道县怀化侗族自治区坪坦乡高团村进入农历冬月,便到了侗族的吃冬节,节间,家家宴饮作乐,请客访友。糯米粑粑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将蒸熟的糯米趁热倒入碓臼中舂细,再拍捏为一块块巴掌大小的粑粑。图中的女子纤手弄巧,正完成糯米粑粑的最后一个工序。

摄影 / 朱虹

西晋青瓷香薰

这幅18世纪绘制的彩绘插画《帝鉴图说·引衣容直图》,讲述了宋太宗赵光义与大臣寇准的一次冲突。寇准为直谏不惜拉扯太宗袍袖,请太宗回到御座上,这一场景在画面中生动展现出来。这一版本的《帝鉴图说》题材出自张居正为明神宗编撰的教科书。

《礼记·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獭祭鱼,是说水獭将捕到的鱼一一排列,像祭品一般。图中,清水碧波内,渐渐浮出水獭的身影,一只鱼儿已然是它的口中之物了。水獭善捕鱼,早在唐代就有被人驯化捕鱼的记载。供图/GETTYIMAGES

维摩诘的美髯《维摩诘经》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佛教经典之一,智慧超群的维摩诘居士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图为敦煌莫高窟的维摩诘经变图,绘于盛唐时期。图中的维摩诘手执麈尾,须发舒散,气度雍容,俨然是一位中国士大夫的形象。南朝诗人谢灵运被判死刑后,曾留下遗愿,将自己的一大把胡子捐给寺庙装饰维摩诘的塑像。供图/FOTOE

摄影 / 供图/FOTOE

利用鱼钩钓鱼,是中国最为传统的捕鱼方式之一。从古至今,钓具并没有太多变化。图中漂于水面的钓浮,垂入海中的钓钩,蚯蚓做的钓饵,吸引着众多游鱼(供图/QUANJING)。

图为滨田德海旧藏《劝善经》一卷,根据卷末题记“贞元十九年甲申岁正月廿三日”可知,写成时间为公元803年,正是韩愈和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该经卷明确著录在《德化李氏出售敦煌写本目录》第二百八十八号,应为晚清著名藏书家李盛铎的旧藏,李氏晚年由其子女售出。

鱼坝与人罗梭江上,两条木栅栏自河中心远远地延伸到两岸,次第降低,这是傣族人特有的鱼坝。竹条编成的过滤鱼台,令村民可以“坐享渔翁之利”。图中的妇女正在拣拾鱼台上的收获,满带着丰收的喜悦。

唐宋女性喜爱插栉,流行的插栉方式有前额上方正中插一把栉;前额上方正中,上下相对插一对栉;前额上方一侧斜插一把;头两侧各插一把;前额上方与两鬓上共插三对栉,每一对上下相对,左页的甘肃敦煌榆林窟壁画女供养人像局部摹本,就是这样的插戴方式。此外,还有前额上方与头两侧各插一栉;在后脑插一把、多把栉的方式(供图/故宫博物院)。

1901年,德国殖民当局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此后青岛的建筑,外墙一律用红砖取代青砖,屋顶则改用红色陶土瓦。“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由此奠定。然而,并非所有老建筑都是红瓦覆顶。例如图中远景的那一抹绿色,就是青岛基督教堂的钟塔。米黄色基调的外墙、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和陡斜的红色房顶,让教堂的轮廓格外清晰简洁,而钟楼及其尖顶的绿色仿佛嵌入其中,给原本肃穆的教堂又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不过,这浪漫却依然与那段屈辱的殖民记忆有关。1897年,德国占领胶澳地区后,路德会的柏林教会派传教士来青岛传教,并建造了这座基督教堂,专供德国信徒聚会礼拜。供图/GettyImages

在大漠和雪山之间,一只驼队正在穿过嘉峪关。嘉峪关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关卡,向来戒备森严。过关需要通行证,左上图为清末的“游历通商护照”。只不过清末的“护照”,只可谓成为洋人的护身符,已保护不了帝国的安全了。供图/FOTOE

摄于昆明安宁,傍晚的湖泊里布下的网叫“蟹簖”,下有拦蟹的篱笆,上有用灯光引蟹的集蟹篓,可谓天罗地网(供图/QUANJING)。

图为雅美人的渔船,尖尖的头尾高高翘起,船身上雕刻有繁复的花纹,漆成红、白、黑相间的颜色,行进在蓝色的海洋上非常醒目。

凌霄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经·小雅·苕之华》

厚萼凌霄厚萼凌霄是紫葳科凌霄属攀援藤本植物。与凌霄不同之处在于,厚萼凌霄的小叶9-11枚,叶下面被毛。花萼5裂至花萼筒的1/3处,裂片呈卵状三角形。厚萼凌霄喜光,喜温湿,较耐寒,栽培数量反而比凌霄更为普遍。

凌霄是紫葳科凌霄属攀援藤本植物。它的花萼呈钟状,花萼裂片长,花萼5裂至花萼筒的1/2处。花色以橘红、橙黄为主,花期5-8月。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图中钓客形象,来自于南宋画家马远所绘《寒江独钓图》。钓客手中是装有线轮的钓竿,也就是所谓“钓车”。

《妙法莲华经》在中亚、中国吸引了自古以来最多的信众,滨田德海所藏的几种《妙法莲华经》与《金光明经》、《佛说八阳神咒经》等,首尾情況均可与前页提到的《德化李氏出售敦煌写本目录》对应。图为《妙法莲华经》卷第五的一部分,专家鉴定为9-10世纪沙洲地方政权武装归义军时期的写本。

图1建设鱼坝三根圆木以榫卯结构搭连,接榫处再套上一个竹篓,这样的三脚木架是组建鱼坝的基本结构(图1),几个精壮男子合力将其搬入水中,数十木架次第相连,于是鱼坝粗具规模(图2)。同时,将竹子运至岸边,并劈成竹条形状(图3),再编连竹条,罩以渔网,便制成了过滤鱼台(图4)。木架为骨,鱼台为肤,鱼尽入彀中(图5)。

图中的发篓,在如今早已陌生,古时,它是用来存放梳落的头发。为古代女子的陪嫁器物。民间传说,倘若女子梳落的头发散落在地,阎王就会逼迫在阴间的母亲把落发吃掉。因此女儿每天要将掉落的头发装进发篓,定期掩埋,以免母亲受罪(摄影/郑旭明)。

摄影 / 郑旭明

自有国家起,中国就制定了严密的关禁和通行证发放审核制度。图为出土于安徽寿县的“鄂君启”青铜节,铭文上规定了鄂君启商队车、船数量,行商路线、货物种类及课税免税情况。

天罗地网古代网罟种类繁多,极尽机巧,这些来自民间智慧的发明,颇能引人注目。图为《绰网图》,是一种带有桁杆的小型网具,需要二人合力使用,该图见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刊本《三才图会》。

最美的渔船距台湾岛东南50海里的兰屿,居住着以捕鱼为生的雅美人。每年3至7月是飞鱼汛期,雅美人乘着特制的木船出海打鱼。雅美人视船为第二生命,他们将这种小木船装饰得极富美感。

南北朝的时尚差异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多民族文化融合,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上图为山西太原王家峰徐显秀墓出土的北齐壁画,描绘了墓主人夫妇乘牛车出行的场面。图中的人物服饰多样,有的留着络腮胡,有的留着短须,有的则是白白净净不留胡子,反映了北朝时尚的多元。相对来说,南朝人的胡型更多地继承了魏晋的传统。

摄影 / 供图/高春明

渔具老祖宗捕鱼是原始社会先民们维生的重要手段。其中,利用鱼叉来叉鱼应该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捕鱼方式。下图是数枚打磨精致的鱼叉,出土于距今6000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这些鱼叉堪称渔具中的老祖宗,是先民们捕鱼的利器。供图/微图

图2

图为梳头娘姨为待嫁女子做线面的场景。线面亦称拔脸毛、开脸、绞面等。这一过程可除去汗毛,使面部更光洁,旧时女子上花轿前,均需线面(摄影/陳潤熙)。

摄影 / 陳潤熙

这是德占时期由德国人绘制的一张青岛地图,图上能清楚地看到德国对青岛“华洋分治”的规划原则。欧洲人聚居在靠近青岛湾的青岛区,那里的街道依山就势自由布局,路名全部用德文命名。青岛区的西南方是贫民区台西镇,北方是华人富商显贵居住的大鲍岛区,大鲍岛区的东北处,则是中国劳工聚集地台东镇。从红色条块代表的街区来看,台东镇的街道宛如一个棋盘,呈东南—西北向、西南—东北向。德国人认为这种走向有利于风干潮湿、消除气味,改善劳工居住地的卫生状况,可避免恶疾传染到欧人区。供图/青岛市档案馆

图为敦煌“张骞通西域壁画”。张骞作为汉朝使者凿空西域,出使外邦,手持的汉节,既是身份的证明,更是国家的象征。

见壶知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船形网纹陶壶,壶外侧以赭黑彩绘的渔网纹,至今清晰可辨。此网斜织的纹路,纲目不论纵横皆不足十个,应是在实际的渔网之上所做的抽象简化,它和甲骨文的“网”字一起,留下了渔网的早期形象。

船的原始形态约在16世纪,几个越南人追逐鱼群来到了广西的澫尾岛一带,见这里水产丰富,便决定在这里定居。这就是中国京族的由来。京族人曾用竹片编成一种圆底小船,白天捕鱼,晚上当房用。图为明刊本《三才图会》里的“筏图”,表现的是船的早期形态。这类简易的渔船展现了讨海人的过人勇气。

图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像,清逸的胡型与魏晋名士相似。

摄影 / 供图/高春明

这是德占时期由德国人绘制的一张青岛地图,图上能清楚地看到德国对青岛“华洋分治”的规划原则。欧洲人聚居在靠近青岛湾的青岛区,那里的街道依山就势自由布局,路名全部用德文命名。青岛区的西南方是贫民区台西镇,北方是华人富商显贵居住的大鲍岛区,大鲍岛区的东北处,则是中国劳工聚集地台东镇。从红色条块代表的街区来看,台东镇的街道宛如一个棋盘,呈东南—西北向、西南—东北向。德国人认为这种走向有利于风干潮湿、消除气味,改善劳工居住地的卫生状况,可避免恶疾传染到欧人区。供图/青岛市档案馆

鱼叉刺鱼利用鱼叉捕鱼,源自原始社会先民的智慧,可以说是钓鱼的前身。鱼叉前端有尖刺,游鱼一旦被刺中,便很难逃脱。上图是清代画家董诰绘制的《御制渔具十咏》之一。画中,手执鱼叉的渔人乘着小舟,在湖泽中穿梭,做好了叉鱼的准备。

图3

福建霞浦。碧蓝的大海,金色的滩涂,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晒竿点缀其中,几位讨海人扛着“推网”依海岸而行,这种专门捕捞小鱼虾的渔具,可以在浅滩上大显身手。供图/GETTYIMAGES

图为晋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图中描绘了梳妆的场面。贵族女子对镜理容,姿态端庄,她身后的女子正在为其梳头(供图/故宫博物院)。

图为南宋李迪绘制的《苏武牧羊图》,“苏武牧羊”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苏武宁死不降、杖节不亏的事迹,让他永垂不朽,“节”也就不再仅仅是一件器物、一种象征,而是变成了后世的道德观念用语。供图/FOTOE

画上古渔具在这幅元人所绘的《霜浦归渔图》中,两位渔夫负荷渔具,边走边谈笑,描绘了捕鱼归来的场景。值得注意的是,渔夫肩上扛着的三角形渔具,是用竹篾编制成的,民间谓之“撮网”,既结实又轻便,用于溪水及河流中,捕捉小鱼虾或田螺,可见当时渔网的材料,已不限于麻线。

苗族织锦摄影:郑德华 拍摄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雨卜村空荡的苗寨老木屋里,苗族织锦的传承人梁阿婆,在守护着这门古老的手艺。在平纹木机上,以经线作底,以纬线起花,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编织出各式精美纹饰,是苗锦的精华所在。苗锦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地皆有流传,并且各有地方特色

摄影 / 郑德华

图为现在越南仍可见到的圆形篾船,用竹子编织而成,直径仅2米(摄影/刘小明)。

摄影 / 刘小明

胡子之丑20世纪的西方银幕上曾流行一些丑化中国人的形象。上图为电影《粉红豹的报复》的剧照,英国演员彼得·塞勒斯在片中扮演了一个中国车夫,穿戴着标志性的中式衣帽,面目阴险,两条难看的鲶鱼须尤其醒目。供图/东方IC

摄影 / 供图/东方IC

欧人区青岛德式老建筑旧址分布图1 总督官邸旧址2 福音教堂3 总督官署旧址4 胶澳帝国法院旧址5 警察公署旧址6 青岛监狱(欧人监狱)旧址7 格尔皮克·科尼希别墅旧址8 美国领事馆旧址9 施迪克弗特别墅旧址10 迪特里希路捷成洋行别墅旧址11 海军陆战第三营军官官邸旧址12 曼弗莱德·齐默尔曼住宅旧址13 霍恩洛厄路波特尔公寓旧址14 克列纳公寓旧址15 米斯住宅旧址16 安娜别墅旧址17 里特豪森住宅旧址18 圣言会住宅旧址19 马克·齐默尔曼住宅(德国领事馆)旧址20 贝恩住宅旧址21 美国长老会住宅旧址22 俾斯麦路住宅旧址23 毕娄哈旧宅24 皮卡特商业综合楼旧址25 施耐特拉格-希姆森公寓楼旧址26 朗德曼商业综合楼旧址27 拉尔兹药店旧址28 路易特坡尔德路住宅旧址29 弗朗茨·伊克萨维尔毛勒尔建筑公司及住宅旧址30 莱格纳住宅旧址31 魏斯住宅旧址32 安治泰主教公寓旧址33 伊伦娜路波特尔公寓旧址34 山东矿业公司旧址35 山东铁路公司旧址36 德华银行旧址37 礼和洋行旧址38 车站饭店旧址39 侯爵饭店旧址40 开治酒店旧址41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旅馆部旧址42 路德公寓旧址43 海军军官俱乐部旧址44 青岛俱乐部旧址45 奥吉斯特-梅尔商业综合楼旧址46 弗里德里希路商业综合楼旧址47 海员之家(水师饭店)旧址48 克罗格综合楼旧址49 小青岛灯塔50 希姆森商业综合楼旧址51 青岛火车站52 胶澳帝国邮政局旧址53 总督府卫戍医院旧址54 福柏医院旧址55 要塞工程局旧址56 总督府童子学堂旧址57 德华高等学堂旧址58 圣心修道院旧址59 天主教圣言会会馆旧址60 圣弥厄尔大教堂61 哈利洋行62 伯德维希商业大楼63 贝格学生公寓64 奥托商业大楼65 海恩大楼(亨宝商业大楼)66 总督府卫戍医院办公楼67 总督府建设局68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音乐厅69 信号站房参考资料:袁宾久《青岛德式老建筑》

玉坠雕成鱼钩样古人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鱼钩。从此,钓鱼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捕鱼方式,沿袭数千年。由于钓法和钓具的普及,许多装饰品在造型上,也吸取了钓具的元素。上图就是毛利族的鱼钩型玉质钓坠,其造型设计,夸张地展现了现实中鱼钩的形状。供图/微图

《释摩男本四子经》/8世纪·唐写本

图4

左侧梳为商妇好墓出土玉梳。右侧为木胎漆篦。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云气纹流行于汉魏时期的云气离合的特定形式,该梳背上的纹饰为几何化的云气纹,以黑底缀以红黄绿等色的漆绘。

从欧人区青岛德式老建筑旧址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德国人建造的教堂、学校、医院、花园洋房和各种商业设施。这些宜人的景观,为青岛赢得了“东方瑞士”、“小柏林”的盛誉。与此相比,上图中台东镇的建筑就显得寒碜得多。台东镇整体规划了一处长400米、宽400米的居住区,其间划分出84个建筑地块,每个地块都由一座座一层平房构成。街道密度大,空间逼仄,花园、行道树和公共绿地一概没有。这是德国殖民当局为解决中国劳工的居住问题而建造的。早在选址规划时就本着保证欧洲人不被中国人干扰,以及不能离工地太远以免影响工作进度的原则,房屋设施更是以实用为本,与欧人区判若霄壤。

图为据章怀太子墓壁画临摹的《客使图》。远方国家的使节,操着不同的语言,穿着不同的服装,来瞻仰唐朝的大国威仪。唐代是个包容开放的时代,不过其通行证“过所”制度也非常森严,这保证了帝国的安全稳定。中国历代统治者注重关塞布防,对“通行证”的查验丝毫不敢大意。

网坠之用上图为六只古老的网坠,上面四只为新石器时代的石网坠,下面两只为汉代的陶网坠。网坠系于网底,是渔网重要的属件。

行走滩涂的泥马船上图为清末《点石斋画报》中一则名为“渔舟异制”的图片报道。图中十余条“泥马”在泥滩上飞驰,场面异常激烈,由此也可见渔民的勇健。这种迷你小船,是滩涂上最适用的交通工具,在它的帮助下,泥滩里的小蟹小贝也尽能为人所用。

宋辽的共识上图为《宋太祖蹴鞠图》,图中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在专注地踢球。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四个开国功臣在身后观战。六个人当中,有四个留着一样的胡型:山羊须,下垂的髭和短髯。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男人的风尚。下图为辽代壁画上的契丹人形象。在汉族人看来,契丹时尚以“髡发左衽”闻名,这对于汉族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不过,契丹人的胡型似乎与汉人没什么两样,或留下垂的短须或统统不留。这两个处处作对的民族,在胡型上取得了难得的共识。

摄影 / 供图/高春明

图为明代类书《三才图会》中的“塘网图”,此类塘网尤其需要网坠,才获鱼甚丰。

带上钓竿去钓鱼中国最为传统的钓鱼技术就是竿钓。一根竹质的钓竿,绑上钓线,挂好钓钩,便可以轻而易举地钓到鲜鱼。图为西夏榆林窟中的一幅壁画,画中髡发的西夏童子肩扛鱼竿,成群结队地出门钓鱼。

《妙法莲华经》卷 第五/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图5

图为1902年青岛一所正在施工的学校,左前方是学校花园。

明代的“夜巡牌”

图为西沙群岛附近正在拉网的渔民,网顶设置了浮漂,它的作用与网坠一样重要(供图/刘远/FOTOE)。

团结合作有对船图为浙江舟山传统对船作业的场景,两船并拢后起网,捕获了一个壮观的大网头。对船作业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两条船在风浪里非常默契地配合。这对船老大的经验和船员的操作都有很高的要求。

摄影 / 供图/高春明

渔人与“钓车”钓竿作为钓具,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配有绕线轮轴的轮竿,也就是“钓车”。钓车的绕线轮可以调整钓线的长短,避免乱线,因而得到了广泛使用。上图是元四家之一吴镇所绘《渔父图》的局部,渔人端坐小舟之上,手执钓车,正全神贯注地等待鱼儿上钩。

《劝善经》/唐写经

图6渔具的智慧鱼坝有墩,在坝墩处连接一个竹篓,同样可以起到捕鱼的作用(图6)。此外,傣家人还掌握了许多不同的捕鱼工具,无一不彰显着他们的智慧。图7在傣语里称为“赛”,将这个喇叭形的渔具放入水中,用树叶或竹条筑起小的拦鱼坝,赛的奇特造型,使鱼可进而不可出。“笆篓”,为专门放置鱼虾所用,进口处是竹片倒扣的盖子,能有效防止鱼虾逃跑(图8)。还有一种竹篓呈锥形,捕鱼时一手握一只,边走边罩,待罩住鱼时,从上方的孔伸手把鱼抓起,这种工具名为“送”(图9)。

图为《调琴啜茗图》局部,传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唐、宋时期,女子有插栉的风气,图中贵族女子的脑后,就插有一把栉,元明时期,以栉为饰的风尚日渐式微,明代晚期之后,插梳之习便逐渐消失了(供图/高春明)。

到青岛工作的德国人越来越多,不少家庭仍把孩子留在德国上学,两地分离十分不便。为稳定这些人,1899年总督府建立了一所面向德国子女的小学,后又扩建为中学。图为该校1905年的老照片。德国当局希望用发展德中文化关系的方法渗入中国市场,建立德国学校,开设德语课,是重中之重的环节。

秦虎符(供图/FOTOE)

远去的罩鱼笼缅甸茵丽湖日落时分,渔人使用罩鱼笼,用竹篾编成笠形,外敷细网,看准鱼群便罩下去,这种形态古老的鱼罩,是渔网的一种变体,在中国已不多见,在东南亚却仍流行(供图/GETTYIMAGES)。

分分合合母子船图为舟山小型木帆船出海的场景。小船灵活轻便,但无法远途航行,更难以承受外海的风浪。只有搭上大船的“顺风车”,才能奔赴远海。在“母子船”的组合里,一条母船可以搭载多至二十条仔船。仔船白天下海作业,晚上回母船休息。母子船历史悠久。

摄影 / 供图/QUANJING

古文书/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图7

图中的南宋玉梳,出土于南京江宁镇的一座古墓,玉梳呈半月形,梳背透雕花纹十分精美,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1908年,胶澳总督府在给德国政府的备忘录中强调,“青岛在一定程度上是德国人工作成就的永久性展览会”。青岛造船厂即是例证。该厂从交付使用到1914年德国败退,共建造舰船近40艘,修理大小舰船约500艘次。造船厂有锅炉制造、化铁、铁工、钳工、木工、造船、电镀、漆皮、冷作、暖气、缝纫等11个车间,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此外还设立有培训学校,每期8年,由德国造船技师负责培训学徒。图中德国海军官兵正在青岛大成洋货酒店门前喝酒。德国人的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青岛的产业结构,青岛啤酒即为德占时期的产物。

“王命传”青铜虎节。

从民国年间印制的《中国渔业史》中可以找到“鲟簖”图,是专捕鲟鱼的鱼罩,罩旁还有一根钩竿。原来鱼罩竟然无顶无底,鱼入罩后,顶端可以伸入钩具将鱼挑出。。

图为清末南海上的一条母子钓船。

威武之须图为秦始皇陵出土的士兵俑,嘴唇上下留着短小精悍的髭,下巴和耳畔剃得干干净净。这种简洁风显然有利于效率至上的军旅生活,秦代官兵大多留着这类的短胡子,只在形状上有一些小小的变化。供图/QUANJING

摄影 / 供图/QUANJING

竹管困弹涂利用竹质钓筒钓鱼,始于唐代。利用竹管捕捉泥滩上的弹涂鱼,应该就是钓筒的一种应用。右图所绘“弹涂竹管”,出自清代生物学家聂璜所绘《海错图谱》。画中泥滩上早已布好竹管,只待弹涂鱼钻入。

鱼钩的模样鱼钩是原始社会先民们根据鸟爪捕鱼而设计出来的钓具,堪称钓具中的灵魂。鱼钩呈弯钩状,根据捕捉鱼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在内外边缘设计有倒刺。一旦鱼儿吞食饵料,鱼钩便会顺利刺入鱼的身体内,使鱼不至于逃脱。图中的几种鱼钩样式,是根据中日两国海岸线附近出土的鱼钩文物绘制而成的,倒刺的数目和位置,是鱼钩样式最重要的区分点。绘画/司马公公资料来源/渡边诚《中国古代的鱼钩》

图8

古代梳篦的制作材料十分丰富,出土文物中多见的有金梳、银梳、铜梳、玉梳、牙梳、骨梳、木梳等。上图为明代嵌宝金背木梳,出土于江苏省无锡市大墙门。下图为明金镶玉嵌宝金背木梳,出土于江苏省无锡市安镇,两者藏于南京博物院。

图为1911年中国学徒们在造船厂进行防火演练的场景。

图为唐代通行证“过所”,既要申请人备具牒文,按照规定详细说明外出的原因、人数、身份,还要有担保人具保、官府核实,制度可谓严密,但总有漏网之鱼。玄奘西行取经,并未获得官方的过所核验,是个标准的“偷渡客”。若不是烽火台守官网开一面,他就到不了印度了。

海上迷阵《中国渔业史》中有一幅“沪图”,“沪”诞生于东晋时期的吴淞一带,海中插竹为迷阵,开口阔,收口小,鱼虾随水来,入阵中而不能出。上海的简称“沪”,就是以这种渔具的名字命名的。

小船挂大帆传统木船的动力来源只有两种:手摇的橹桨或风帆。浅海的小船可以用橹桨操纵,前往外海的渔船就必须借风力了。上图为1899年拍摄于福建闽江上的一艘渔船,为了获得更大的动力,船主人在船上挂了一张席帆、三张布帆,想必在大风里可以驰骋江海。

权力场上的胡子控图为《历代帝王像》里的成吉思汗像。成吉思汗曾亲切地称呼耶律楚材为“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而成吉思汗本人似乎也留了一口威严的大胡子,是一个“胡子控”。明代人对自己的仪表更加重视,官场上甚至有将官员的胡子、牙齿等状况纳入升迁或退休考核的风气。下图为明末画家曾鲸的《顾梦游像》,展现了一个明代士大夫的典型形象。

摄影 / 供图/高春明

《和戒文》/9~10世纪· 归义军时期写本经专家鉴定,这批敦煌遗书在用纸方面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或为经黄纸,或为未入潢的麻纸(注:麻纸“入潢”,即用黄檗汁浸泡麻纸,晒干后成为防虫蛀的麻黄纸)。纸质细密,墨色浸渍甚深,应与纸张同时。卷面有古代污损,卷背偶用同时代写经残片修补,是5-10世纪的古写经无疑。

《大智度论》卷第十九/6世纪·南北朝写本

图9

图为清花鸟纹玳瑁梳,现藏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德国文化对青岛的影响,并不局限于1897-1914年间。比如这座综合了哥特式与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圣弥厄尔大教堂,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设计者德国人阿图尔·毕娄哈曾经参加过1914年的德日青岛之战。该教堂一度因经费不足而中断施工。据说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教堂不得不缩减规模,取消了部分艺术雕塑,最终于1934年10月完工。供图/TPG

图为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玄奘三藏像》。(供图/FOTOE)

图为福建宁德市霞浦海滩的景色,竹竿围合出一片片捕捞区,更似升级版的迷宫(供图/QUANJING)。

牲口运输队大大小小的渔船各有分工,有的大船负责出海捕捞,小船则负责在海岸接驳,将大船上的渔获和渔民渡到岸上。图为渤海湾的牲口运输队,代替小船在浅滩上负责货物运输,将远处一艘捕海蜇船上的货物卸回。

摄影 / 供图/高春明

姜尚钓文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流传千古。姜太公避世隐居,在渭水河边钓鱼,目的却不是生计。他的隐居是为了等待时机,施展抱负。左图是明代画家戴进绘制的《渭滨垂钓图》,画面中,姜太公的钓竿架在一旁,周文王与姜太公正互相作揖行礼。看来,太公已经钓到了他心目中的大鱼:求贤若渴的周文王。

图为1858年刊载于法国画刊《L’univers illustre》的广州民俗铜版画,描绘广州妇女梳理头发的情景(供图/FOTOE)。

图中这片红顶建筑为德占时期胶澳总督的官邸,俗称总督楼(摄影/耿艺)。它始建于1905年7月,由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设计。外立面石材为崂山所产的花岗石,钢材是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的产品,砖、瓦则完全按德国技术标准,由德商在青岛开办的工厂制作。总督楼历时三年竣工,是德占时期青岛最具艺术价值的经典建筑。

图中的大罾则被架设在船上,更灵活(供图/GETTYIMAGES)。

关禁不仅检查人员的出入,还对流通的商品课税,于是在关塞附近经常形成繁荣的贸易城镇。图为土耳其微型画,描绘了契丹商人载运瓷器进行贸易的情形。

胡子变形记图中依次选取了古代绘画和雕塑中所见的各个时代的一个典型人物形象,并将他们的胡型绘成示意图,由此可以一窥古代胡型的演变。中间图为一个男人不留胡子的形象,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胡型对男人颜值和气质的影响。其中隋代的人物形象来源于武昌周家大湾出土的青釉武官陶俑,展示了当时的一种缠须方式。绘图/符博文

摄影 / 绘图/符博文

风雨钓客“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诗中的情调,正是千百年间追求自由的钓客最为向往的生活。左图名为《雨中垂钓图》,是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作品。青山绿水之间,一位钓客乘船泊于岸边树下,一竿在手,哪管身外万事。

《大般涅槃经卷》第廿七/6世纪·南北朝写本

上图为新疆洛蒲山普拉墓地84M02所出土的锦绮栉镜袋,栉袋是专门用于盛放梳篦的袋子,最早见于汉代。栉袋有双袋、单袋之分,图中的双袋为一袋盛镜,一袋盛梳。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唐木梳(摄影/艾柯)。

摄影 / 艾柯

图为其外墙装饰手绘图。绘图/袁卓

大罾入画罾(zēng)网是古代画家喜爱的题材,罾的大网兜,以及提起罾时布设的支架,都能使画面显得活泼,在构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为《芥子园画传》中的大罾图,渔网已沉入水中,造型优美的托竿则留在水上。

图为《大清帝国丽影》的一张插图,马队正在通过长城边关,马背上载着货物。“通行证”,不仅保护安全,也保证税收。供图/FOTOE

《妙法莲华经》卷第八(八卷本)/7~8世纪·唐写本

这是今天的青岛,碧海、蓝天、红瓦、绿树、黄墙,风格统一而不乏韵律感。城市的街道、老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妙体验。显而易见,这不是传统中国的城市面貌。一百年前,德国人用坚船利炮把日耳曼文化强行楔入中国,他们立志将青岛建设成第二故乡和属于自己的东方天堂,并以之为先导,撬动起更加广阔的中国市场。不过,这种“楔入”虽然影响和改变了青岛的城市面貌,但未曾撼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德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构成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风景。供图/TPG

抄网似剪刀明《三才图会》的扠网(抄网)图,描绘的是一种原理类似于剪刀的特色渔网。两根竹竿钉在一起,可以开合,下端安装有网袋,鱼虾入网之后,就可以绞动手中的两条竹竿,把网口绞死,这样鱼虾就无法逃逸。

晚清时期,实行了数千年的“关禁门防”制度,受到了西洋人的极大挑战。上图描绘的,是1793年马嘎尔尼的英国使团抵达北京、为乾隆帝祝寿的场景。清廷一向严禁洋人入内地游历传教,但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既惊醒了老大帝国的沉沉旧梦,也让中国的门户洞开、“关禁”形同虚设。供图/FOTOE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显庆五年(660年)·唐写本

图为广西踩高跷捕鱼的京族溪民,面对海洋,他们使用的是较大的抄网(供图/QUANJING)。

海中怪网《中国渔业史》中的“大网布海全图”一章,描绘了一种海中怪网,好像张开口的大鱼一般。这种被定置在大海里的渔网,网口下唇钉进海底泥沙中,上唇则系着竹子做的浮筒,网尾处也会系一绳索,固定着使其不随海浪摇摆。

如今这种形态的渔网,也脱离了定置的禁锢,被做为拖网使用(供图/QUANJING)。

竹篓串串图中的“乌贼篓图”出现在《中国渔业史》,以竹篾编成的乌贼篓,开口处装有倒刺,乌贼入时顺畅,出时则被隔断,这是利用了乌贼爱钻洞的习性。施放时以绳索串联,成串放入海中,十分壮观。

如今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还能看到这种用成串的竹篓捕虾蟹的景致(摄影/马铭)。

摄影 / 马铭

晒网的秘密上图是福建渔人的晒网画面。旧时的麻线渔网,浸水后易腐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提高渔网的使用寿命,翻晒渔网是渔家在闲暇时自我整理的一番必备功课。此外,如果一味疯狂捕捞,不给自然喘息的机会,鱼遭祸,渔人也会遭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意味着节制与休息,所以这个词最初并非贬义。

THE END
0.唐朝酒文化:酒肆的繁荣也许是因为天上有酒旗星的缘故,酒肆的外面一般都会悬挂一个酒旗,这也应该是最早的户外广告了,它使人很远就能看到飘扬的酒旗,想到飘香的酒气,而垂涎欲滴。另外,当时虽然是封建割据,但人员还可以自由流动,孔夫子不用护照也可以周游列国,经商的人经常在几个国家的之间走动,使得酒肆也要具备更多的功能。jvzq<84o0lovm~8870ipo8o1499277mvon
1.补全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补全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___。A.青螺B.红螺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jvzquC41yy}/uqzcuj{bvr3eqo5uk899h7733<7e39:bd=g46;856>id64j6dn3jvor
2.清朝护照曝光,虽国穷民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尽显霸气|清廷|当守关人看到英国的护照时,对英国人百般恭维。我国虽然护照上面的文字同样霸气,但却被区别对待。那么我国护照上的“27个字”究竟是什么呢? 这27个字就是:“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检查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虽然官方说明和英国一样霸气,尽显了大国风范,但是这一切,只不过是无用功。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5G\5I_[2769JCUM0jvsm
3.解说词:纪录片《敦煌》十集完整版“还有呢,这个官方的文书,也有私人的文书,就是好多经济的文书。什么户口、账本、地契什么都有,这都是第一手材料。” 这是春天的莫高窟,在这片延绵近两公里的砾岩峭壁上,分布着上下五层,持续开凿一千多年的七百三十五个洞窟,对于所有的游客来说,来到这里,藏经洞是一定要看的。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73385918?59:948a717=;686=70|mvon
4.《红海行动》取景地大揭秘白本护照说走就走对此有外籍工作人员表示:“从未有一部电影可以这样完全瘫痪卡萨布兰卡,在最繁华的街道中心拍摄”! 图:红海行动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现实中的卡萨布兰卡 图:哈桑二世清真寺 现实中的卡萨布兰卡,是一颗散落在大西洋沿岸的明珠,整个城市以白色基调为主,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上的涂jvzquC41yy}/ojkgpi}p0ls1iqthnj1|kpwnpi1<72B50jvsm
5.简牍中国跟着唐代小吏走进千年前的高昌城天山网当时做生意的手续比较麻烦。唐律规定,老百姓只要离开本县本州,无论原因都必须持有过所才能出入关津。对国内人员来说,过所相当于身份证加通行证,对外国人来说,则相当于护照。 《石染典过所》就记载了西州商人石染典办理过所的过程。 在高昌城的市场上,石染典用十八匹大练从康思礼手里买了一匹六岁的马。半个多月jvzquC41yy}/v|3ep1~x|4yjz}04975335u49753366a:<343;:47xjvor
6.跟着唐代小吏走进千年前的高昌城当时做生意的手续比较麻烦。唐律规定,老百姓只要离开本县本州,无论原因都必须持有过所才能出入关津。对国内人员来说,过所相当于身份证+通行证,对外国人来说,则相当于护照。 《石染典过所》资料图 《石染典过所》就记载了西州商人石染典办理过所的过程。 jvzq<84yyy4bn}}y0eun1‚|142843:4v42843:57a3=24>>840nuou
7.梦幻西游手游攻略梦幻西游手游新手攻略梦幻西游手游梦幻西游手游唐代重官护照叫什么 重官护照介绍 导语梦幻西游手游唐代重要人员的官方护照叫做牒文,古代的公文称为牒,是唐代继承汉晋以来的传统,规定凡外出旅行经过关隘、渡口等必须出示官府颁发的通行证,相当于现代的护照。 查看详情 梦幻西游手游二重影侠士副本怎么过 二重影侠士攻略 导语梦幻西游手游二重影侠士副本第一关帮刘伯钦捉jvzquC41yy}/3A6:50ipo8rjz{5hqwlnwg5
8.古人的护照长啥样?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其铭文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物。 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各异,用途有别。有的符节用以征免税收,有的用以驿传邮递、供给食宿,还有的则与现代的护照作用类似。比如,在战国jvzquC41jzjtd7klfcom{7hqo1vbf8hqp1814<5;1480exsvgpz`59<9794ivvq
9.导游大赛题库(800题)371. 受到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罚的旅行社有关管理人员,自处罚之日起()内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 A.1年B.2年C.3年D.5年 372. 护照持有人16周岁以上的,护照有效期为()年。 A. 1年B. 3年C. 5年D. 10年 373. 导游从事领队业务应当具有()以上旅行社业务员经营、管理或者导游等相关从业经历。 AjvzquC41yy}/ys}0ep5y|88736;4393c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