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的原型——印度民间的土地神阿弥陀佛地藏王如来观世音菩萨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的三位「主神」,他们广受信徒敬拜,地位崇高,远超教主释迦牟尼之上。

佛教徒迷信教主释迦牟尼死后(约死于公元前四八六年),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有一位名叫「弥勒」(maitreva)的菩萨,要再到这个世界来救人;目前,他他在兜率天内院云云。佛教接着又说,在弥勒尚未来世前,另有一位开路先锋「地藏菩萨」,先要来这世界接班救人。据说地藏曾发誓,若不度尽六道众生,自己决不成佛云云。但,地藏的各种情形到底如何?现在我们拟对他作一简短研究以明真相。

地藏菩萨是印度土地神的佛教化

地藏菩萨,俗称「地藏王」,梵名 Ksitigarbha,西藏语 Sahi-Sinn-Po,中译乞叉底蘗婆、地藏、持地等。佛教说:地藏是在释迦去世后,弥勒出世前,在这轮回世界中,广救一切众生的菩萨。经曰:一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善男子即指地藏——龚按),……以是菩萨本誓愿力,连满众生一切要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稳」(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

关于「地藏」两字的意义,佛经把它解释成:地藏菩萨对诸事忍辱坚强,加大地一般不受摇动,而且地藏智能深广,有如海洋,经曰:「是地藏菩萨作沙门像,现通力之所变化,有如是等大庄严事。……」(大方广十轮经卷一),「持戒不动如须弥山,督进难坏犹如金刚。忍辱坚固亦如大地,总持正法心无二相。禅定庄严如妙华鬘,智能智广犹如大海」(见同经卷一)。

现在,我们再根据梵文原义,看看「地藏」是何意义?梵名 Ksitigarbha,是由两个梵字复合拼成,即是 Ksiti﹢.+garbha﹦Ksitigarbha。Ksiti 的意义是「住处」、「土」、「国土」,在文法上为「女性」,是由 Ksi﹢ti﹦Ksiti 而成。garbha 如用在复合字的末尾时,意思是「胎藏」、「孕育」、「具有」、「带有」、「藏有」、「含有」、「富于」。Ksiti﹢garbha﹦Ksitigarbha,这两个梵字成为一个复合字后,意思便是:「藏有土地」、「含藏土地」、「地中之藏」。根据梵字原义,地藏与土地及大地有极密切关系,难怪佛经作者要把地藏解释成凡事坚忍,如大地般不受摇动了。其实,当强烈地震来时,大地不单要摇而且要坍、要陷。也许写十轮经的印度作者,倘末体验过地震的可怕亦未一定。

地藏的梵名原义,既与大地有关,无疑地,地藏是土地的神格化,地藏原是印度民间的土地神。但后来经过印度大乘佛教的吸收与融会,把地藏搬到佛教后,地藏在佛教中便成了全能的神祇,其地位凌驾观音菩萨之上了。在佛教中,另有一位与土地有关的地神(又称地天),梵名 Prthivi,或 Dharanidhara,中译必哩体尾、毕哩体微、地神、地神天、坚牢地神、持地神、地多大神。原是一女性神,专司大地。但此地神在佛教界并不出名,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因此她与地藏不能同日而语。

地藏菩萨的宿世神话之逻辑分析

在佛教中,几乎成了一种定律,凡稍有「名气」的佛或菩萨,一定有他们的一套宿世神话,述说描写他们在某一个前世时期,如何做人,如何修道,如何成佛,如不这样说,就好象这种佛、菩萨便不够资格似地。其实,明眼人看来,这种毫无历史根据与事实的故事,并无特别证据。我曾指出,关于阿弥陀佛至少有六个宿世神话,释迦牟尼至少有四个前世神话(详见拙著「阿弥陀佛真相」与「释迦牟尼真相」)。照样,地藏菩萨也至少有四个神话记在佛教经典中。

一、前世曾是人畏者之子:地藏菩萨不愿经(简称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称,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有大长者之子看到师子旧迅佛十分庄严相好,便问他作何行愿,纔得此相,师子旧迅遂告诉他:「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于是,人长者子遂发愿说:「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全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据说此大长者之子便是后来的地藏菩萨。但他的所谓发愿,与阿弥陀佛的发愿相类似,或是此经作者模仿阿弥陀佛发愿而来亦末一定。阿弥陀佛最重要的第十八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二、前世曾是一小国国王: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称,在无量劫前,有一小国国王,其邻地另有一国王,两人都发愿要救国内人民,邻国国王以后成了佛,即「一切智成就如来」。小国国王为「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藏」。阿弥陀佛的神话中,前世曾是一国王,后出家,号曰法藏。如今地藏经中却称地藏为「小国王」。也许该作者在写地藏经时,不单参考了阿弥陀经,且对阿弥陀佛的庞大信徒有所顾虑,所以在国王上面加了一个「小」字。这样,便不致引起非地藏信徒们的反感了。

三、前世曾是婆罗门女: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称,在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一婆罗门女子,(龚按:在印度有四姓阶级,婆罗门为第一阶级),又名尸罗善见,母名悦帝利。母因信邪,常轻三宝,死后遂被打入地狱受苦。时有一佛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女向此佛供养。某日,女靠佛力,去了地狱,鬼王无毒告她,因她曾供养过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所以她的母亲早已得度。

以后,婆罗门女「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宏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恶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苜菩弥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四、前世曾是光目女:地藏经阎浮冠生业感品第四称,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有佛名清净莲华目如来。时有一罗汉于各处教化时,遇一女子,名叫光目,光目问他「未知我母死生何趣」,罗汉告诉她「堕在恶趣受苦」,(龚按:趣者通常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而言)。光目女后向清净莲华目如来「寻昼佛像而供养之」。光目女之母以存生为婢女之子,光目女遂大悲伤发愿:「……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诸恶道罪恶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畜生饿鬼等趣,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则然后方成正觉」。据地藏经称,光目女之母以后成为解脱菩萨,罗汉即是无尽意菩萨,「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也」。

阿弥陀佛与释迦的主要前身神话都是男性,惟地藏的前身神话竟有两次是女性。而女性在佛教中常被视为低于男性。为何把地藏说成女性,我们无法推断。也许由于受了观世音菩萨是女性而大受人敬拜的缘故,地藏经作者也想把地藏与女性拉上一些关系,以增加地藏的信徒亦未一定。以上的所谓光目女神话故事,中国佛教徒莫不信以为真,以作为应孝顺父母之示范。

在台湾出版的中英佛学辞典第二O八页,「地藏」项中,指出地藏的起源是女性,但并未说明理由。地藏 Ksitigarbha,……with hints of a femine origin, he is now the guardian of the earth。

记载四个地藏宿世神话的地藏经,被中国佛教徒奉为至圣至贵。但地藏经究竟是否真的佛说,实在大有问题,我们在下节中便即讨论。

地藏菩萨不愿经,二卷,标明系由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此经现被收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六册,第七七七页中。本经共分十三品,叙说地藏菩萨的本愿及功德。如第一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七利益存亡品,第十一地神护法品,第十二见闻利益品,第十三嘱累人天品等。

本经虽称系从梵本译出,但我们能找出几点理由,证明本经是由中国僧人或佛教徒自行创作而成。

一、本经虽称系由唐朝时,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但在唐代所编的佛教权威著作「开元释教录」以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却未收有地藏经。实叉难陀梵名 Siksananda,非印度人,是西域于阗国人。他于唐朝则天武后证圣元年三月十四日(六九五年),在东都大内大遍空寺开始翻译佛经,四年后,圣历二年十月八日(六九九年),已译毕「华严经」八十卷。翌年,从久视元年五月五日起至长安四年正月五日止(七○○——七○四年),又译出了「楞严经」等,前后后共译出十九部一百七卷。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去世(七一○年),享年五十九岁。

「开元释教录」卷第九,详细地载有他所译的十九部经名:「华严经八十卷,文殊师利授记经三卷,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大乘入楞严经七卷,大方广普贤菩萨所说经一卷,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一卷,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一卷,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救面燃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右绕佛塔功德经一卷,大乘四法经一卷,十善业道经一卷,大乘起信论二卷,摩诃般若随心经一卷,大方广不生不灭经一卷,大方广如来难思议境界经一卷,离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菩萨出生四德经一卷」。我们一看此十九部译经中,独缺所谓「地藏菩萨不愿经」。但现存此经经首却称唐实叉难陀译,可见大有问题。如不是后人伪造此经,伪称实叉难陀所译,将如何解释呢?我们倒十分愿意听听中国僧人对此事如何予以辩明。

「开元释教录」中所载经典名称,其年代自汉永平十年(六十七年)起至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止(七三○年)。算起来,在时间上,较实叉难陀译毕全部佛经约迟二十六年。因此,此目录中卷第九,不单记有他译的全部十九部经名,还详细地记有实叉难陀的传记,「沙门实叉难陀,唐云喜学,予阗国人……又至久视元年庚子,于三阳宫内译大乘入楞严经,及于西京清禅寺东都授记寺译文殊授记等经,前后总译一十九部……」(开元释教录卷第九,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一○○册,五六六页)。

我们不惮其烦地抄录实叉难陀所译的全部经名,无非要人知道,这本地藏经并非实叉难陀所译,实系后人伪造无疑。但中国僧人即不顾历史事实,仍将错就错,在信众面前把此经说成是部译经。但说也有趣,在台湾佛教文化服务处所行的「地藏菩萨本愿经」经首,却标明「三藏法师法灯译」。法灯究为何人,名不见经传。也许怕人追底,故意除去实叉难陀而改用什么法灯?

其次,在稍后问世的「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三中,也祇是重述开元释教录第九所载,实叉难陀所译十九部经典,并无「地藏菩萨本愿经」一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一○○册,八六六页)。此贞元目录所载经典,年代亦上自汉永平十年,而至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八○○年),较前一目录又迟七十年,比实叉难陀译经迟一百年,但为何仍不见有本经呢?

再者,在大藏经的宋藏与元藏中,也没有收入地藏经,祇有在明藏中,纔收入此经。在唐代的文献中,也未论到地藏经,在唐朝从中国取经回日本的和尚,在他们带去的经典中也未见有地藏经,如当时已有此经,他们一定奉为至宝带回日本去的。

地藏经为何不见于唐代佛经目录及文献?原因或者如下:一、地藏经原为中国佛教徒所杜撰的伪经(在中国的佛教伪经,多得不可胜数),所以在佛经目录及宋元藏经中,不愿收入。二、或者,这本伪经非在唐代时伪造,而是直至宋朝以后,一三○六年以前,纔由人假借佛说而写出,并伪称实叉难陀译。因此在后出的明藏中纔予收入。按「元藏」始于元始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三年),完成雕版于同二十七年(一二九○年)。

二、地藏经中有许多处,要人雕刻或绘画佛像及建造塔寺,以获功德。地藏经曰:「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云承孝顺之女,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劝光目言,汝可至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昼形像……,寻画佛像而供养之」。

其实,从佛教美术发展史来看,在早期印度佛教中,雕刻或绘画释迦牟尼的面容,被认是一种极为亵渎佛陀的行为。因此在有名的佛陀伽耶(Buddha Gaya)以及 Bharhut, Sanchi 等地的古雕刻中,都祇用一些记号来代表象征佛陀罢了。如用法轮象征佛的「说法」,用菩提树代表「成道佛」,用足迹象征「游行佛」。

在「阿育王传第二阿恕伽王第本缘」中,记载有外道弟子画佛像而遭阿育王杀死之事。真相如何,虽不知道,但可猜想当时佛教社会以为画佛像,是对释迦牟尼的一种极大污辱。但自大乘佛教于纪元前后兴起后,纔逐渐盛行雕画佛像及菩萨像。据佛教界中传说,世界第一尊佛像,约成于纪元前一五○年左右。当时有一位统治西北印度的希腊人国王弥兰陀(Menada 100~160B.C.),信了佛教后,苦无佛像可拜,遂从希腊召来技术师,仿照希腊神像样式,雕成了释迦牟尼佛像。印度佛教开始有佛像,实在是受希腊文化影响所致。日本佛教大学前校长水谷幸正在也说:「……希腊人佛教徒在阿特里那地方诞生了有形的佛像艺术作品(以前是没有佛像的),此外还有菩萨思想的展开,佛教的各种思想也受了希腊的影响」(见氏着「佛灭后教团分派与各部派的教学」一文)。

既然释迦时代没有雕刻佛像,因此在地藏经中声称释迦要人雕刻绘画塑漆佛像,以获功德一事,无疑地系后人伪造佛说罢了。也许有佛教徒看了会大光火说,在「增一阿念经」第二十八中,岂非有优填王与波斯匿王建造佛像的记载?但我们可告诉你,此段经文系写于释迦死后,佛教教团中开始造佛像之时,由本经印度作者所造的一个故事罢了。如佛陀时已盛行雕绘,各种印度佛教美术发展史便得倒过来不可了。

至于地藏经中所称的建造佛塔及佛寺,当然也大有问题,因为这些东西,也都是释迦去世后才有的。释迦死后,他的遗体被烧成骨灰(Sarira,中译舍利),被放入塔中,是佛教最早建塔的起源。塔的梵文是 Stupa,中译窣靓婆。其次,后代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诞生处及成道处等,也建了不少佛塔,这种塔叫做支提(caitya),以与放骨灰的塔有所区别。相传纪元前第三世纪的阿育王,曾建了许多支提。

因此,地藏经中所载所谓婆罗门女于佛塔寺大兴供养,以及光目女篇佛建塔寺等故事,显与佛教历史发展不相合。释迦时既无佛教的塔寺,他如何能说出地藏经来呢?至于释迦当时所住的房子,都叫做精舍,如竹林精舍等。所谓「寺」,这种称呼还是佛教到了中国后才有的。「清一统志」说:「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舍于鸿胪寺,遂取寺为名,创置白马寺,此僧寺之始也」。(佛教非在汉明帝时传入,详情不论,但佛寺的「寺」由鸿胪寺演变而来则是事实,龚按。另参大宋僧史略卷上创造伽蓝条。)佛教的称寺,实由中国当年接待外宾的鸿胪寺取名而来。释迦时代无寺,他怎能在地藏经中说到佛教寺呢?岂非明明是后人伪造佛说?

三、据说地藏经中的地藏菩萨曾向佛母摩耶夫人说明所谓「无间地狱」,「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学之,故称无间」(观冠生业缘品第三),请注意「羌胡夷狄」四字。大致来说,所谓羌胡夷狄,是中国古时汉民族蔑指周围边疆民族的一种称呼,如「东方曰夷,南方曰蛮」,如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等说法。所谓「羌」,东汉时曾有东西羌,东羌居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地。西羌居汉阳、金城等地,晋时为五胡之一,姚秦即属此族,他的后裔散居今之甘肃省临潭、氓县、四川省松潘、茂县等地。

所谓「胡」,秦汉时指匈奴,唐时则泛指西域一带民族,「五胡」系指在汉晋时从中国西北部移住中原的塞外民族,即匈奴、羯、鲜卑、氏、羌。其中,匈奴、羯、鲜卑,系为蒙古系与通古斯族(Tungnses)的混血种族。氏、羌则为西藏族。(关于这些名称还有异说。)

不必说,只有在中国的汉人,才会用「羌胡夷狄」这四个字来蔑称中国四周的边疆民族,别的国家绝对不会用这四个字的。当释迦时,印度雅利安人的地理智识还只限于印度本国,释迦走过的地方也只是中部恒河流域一带罢了。因此,印度人绝对不会用「羌胡夷狄」的。现在,地藏经中既然用了这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四字,可见此经作者应是汉人了。

四、地藏经利益存亡品第七称:「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佛教中乃至善事……」。请注意「佛教」两字。我们知道现今世上已有的几大宗教,当初各教创立者在世时,都祇是竭尽全力宣教,从未考虑到要用什么教名。各大宗教都是在教主去世后,由信徒努力传道,信徒增多后,才开始用某某教的名称的。且有些宗教的教名是别人为他们代起的,如「回教」、「喇嘛教」等,原非该教自称的教名。回教徒自称「以斯兰教」,喇嘛教徒自称为「佛教」。

印度人释迦牟尼所讲的道理,在汉代传到中国后,起初大家称它为「浮屠教」,称它的经典为「浮屠经」,称它的聚会场所为「浮屠祠」,但以后觉得「浮屠」两字不雅,遂改用佛教、佛经、佛寺。至于在何时开始用「佛」字,各学者间意见不一,在此不论。不必说,释迦在世时,还未有「佛教」这个教名,在他去世很久时间后,才有「佛教」的说法。因此,在所谓佛说的地藏经中,居然用了「佛教」这个教名,那是不可思议的事。除了证明此经是中国人伪造外,我们还找不出再好的解释。

五、地藏如来赞叹品第六十「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凡对佛经成立经过稍有智识的人都知道,在释迦时根本没有佛经。一切佛经都是在他死后,由弟子们经过三、四次口传结集,经过数百年后而才成功的,如称释迦为地藏经命名,那是写此经的作者在谝外行人了。

我们还能从经中各方面举例,证明此经系中国人创作,但由于篇幅过长,不拟再论。现在我们可以做个这样的结论,在佛教盛行中国后,不知在那一朝代,那一地方,有一位中国僧人或佛教徒,参考了许多佛经,加上他自己对地藏特有的爱好,与他个人的思想及人文地理背景,假借佛说,冒用于阗国实叉难陀的大名,而写下了这本所谓地藏菩萨本愿经。在写经时,他只想把内容写得完美,所以把他脑中已有的各种智识统统用上了。无论用「佛寺佛塔」也好,用「羌胡夷狄」也好,用「佛教」也好,这各种术语,在当时都已是人人皆知,大家都再熟悉不过的了,十分适合中国佛教徒的胃囗。因此,在今日,中国佛教界宁愿不多用专讲地藏的十轮经与占察经,却要一心高台地藏经,甚至大量印刷单行本,殊不知《地藏经》根本不是佛说,而是一本由中国人创作的作品呢!

九华山的韩人地藏与死人护照的真相

中国佛教有所谓四大灵场(或称四大名山),文殊菩萨的五台山,普贤菩萨的峨眉山,观音菩萨的普陀山,地藏菩萨的九华山。据大清一统志卷八十二池州府山川条载,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约四十里处。九华山有九峰,千仞壁上,高九○○公尺,周围二百里,旧名九子山。唐之李白以九峰如莲华削成,遂改名为九华山。山中尚存有李白之旧书斋基址,明之王守仁亦曾读书于九华山。

另据安徽通志卷第二十七载,九华山能得峰名者有四十八处,岩十四个,洞五个,岭十一个,泉十七处,源二处。另又有台石、池涧、溪潭等。九华山上有佛教化城寺、征贤寺、九子寺、无相寺、广胜寺、翠峰寺……等。化城寺相传建于东晋隆安五年(四一○年),原名九华寺。九华山自成为地藏菩萨的中国发源地后,在中国佛教徒中声名大振,每日香客络续于途,成了地藏菩萨信徒的最高精神依托所在了。

一、韩人是地藏的谬论:

九华山为何能变成地藏的中国发源地?在中国佛教中有一套神话。「九华山者,地藏菩萨应化之道场也」(重修九华山华山志序,印光法师文钞编卷下),据说,地藏菩萨曾降生在韩国,以后来到中国,上了九华山,在山上修道七十五年,九十九岁时入灭(去世)。所以九华山被称为地藏的应化道场。

关于地藏变成了韩人来华修道的神话最早记载,也许要推「宋高僧传」卷二十、「唐池川九华山化城寺地藏传」。文曰:「释地藏,姓金氏,新罗国王之支属也,慈心而貌恶,颖悟天然,七尺成躯,顶耸奇骨特高,才力可敌十夫……于时落发涉海舍身而徒,振锡观方,邂逅至池阳,者见九子山焉,心甚乐之……以贞元十九年夏(八○三年——龚按),忽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山陨扣钟嘶嗄,如趺而灭,春秋九十九……」。从本段记载可略知此人姓金,韩国人,气貌不扬,但却身高力大。

另据丁保福编中国佛学大辞典卷中「地藏」项中记载:「佛灭度一千五百年,地藏降迹新罗国王家,姓金,号乔觉,永徽四年(六五三年,唐高宗时——龚按),年二十四岁,祝发,携白犬善听,航海而来,至江南池州府东青阳县九华山,端坐九华山头七十五载,至开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七二八年——龚按),计九十九岁」。佛学辞典所记地藏入灭年早于「宋高僧传」所载七十五年,前者为七二八年,后者为八○三年,不知那处正确,有待深入考证。

当唐朝时,韩国分为高勾丽、新罗、百济等三国,新罗国亡于纪元九三五年(五代时)。所谓地藏在新罗国诞生,且又到了中国九华山一事,当属无稽之谈,信者自信,可以不必管它。但我们要问,这个故事是如何产生的?当然祇有推测,可能有两个解释:(1)在唐朝时,中国文物极盛,佛教已达巅峰状态。中国四周各国人民纷纷来华,尤其外国佛教徒皆入唐研习佛教并取经回去,建立了他们自国的佛教。日本的天台宗与真言宗两创立人,传教大师与弘法大师就在此时入唐的。

在唐代时,韩国僧人亦纷纷来华求法,例如玄光从南岳慧思受法后归国。义湘(六二五——七○二年)在终南山智俨处学得华严,回国后创浮石寺。道证、胜庄、元晓(六一七–六八六年)、慈藏、明朗(六三五年)、惠通(六六五年)……等僧人均先后入唐在各地名山古剎求法,回国后创立各种寺院。(2)在唐代新罗国时代,该国佛教极其繁荣,各地寺庙林立,出家者日众,但以后却成了新罗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很容易想象,在唐朝时,极可能有一位新罗国的僧人来华求法,而住在九华山上(那时在山上早已有佛寺),以后年老力衰,在山上死去。以后这位外国僧人遂被中国好事者利用,编成了一个故事,说这位已死的韩国和尚是什么地藏化身,特地前来九华山成道云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一向默默无名的九华山便一跃成为地藏菩萨的什么应化道场了。如无这个故事,我敢说九华山依然故我,绝不会那样吃香的。

如果上面的假设不能成立,那么,我们又不得不说,这个所谓韩国人就是地藏化身的故事,则全是中国佛教徒所捏造的,是一种有「目的」与「计画」的行动,旨在把九华山予以神圣化,以增加该山在佛教界的地位与声望。但为何必须拉上韩国人的关系,而不说某一位中国和尚是地藏化身在九华山成道呢?我在上面已说过,在唐朝时,有许多韩国人来华求法,中国和尚对他们当然另眼相看,凡是从外国来的任何和尚,都一直在中国政府或佛教界受到优待。既然在古时中国佛教界中也有「崇外」心理,加上大家也摸不清外国人的底子,所以把地藏说成生在韩国,来到九华山成道,一面可引起国人对这外国人的崇敬,一面也能避去有人翻他的底子。

佛教自汉朝入华直到今日,将近两千年,我从未听说有那一位中国和尚变成原是什么菩萨,后「来华降生」应化的故事。为什么大家宁愿捧外国人,而不愿高抬本国人?因为中国和尚的出身极其清楚,大家都知道对方的背景,有谁愿意高抬别人,把他变成什么菩萨应身呢?即使想做,也不会成功的,一定会遭到当时佛教界的大反对与大攻击的。中国佛教界的崇外心理还可再举一例,鼎鼎大名的观音灵场普陀山,却是尊日本和尚慧锷为开山祖的,又把一切荣耀与功劳统统归给这位外国和尚了!

到了清朝,清圣祖南巡时(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年),曾派特使向九华山送去御书「九华圣境」四个大字。清高宗于干隆三十一年(一七六二年),又赐下「芬陀普教」匾额一块。

二、九华山的死人护照:

在九华山寺中,有玉印一颗,文曰:「地藏利生宝印」,凡去九华山进香的地藏信徒,均请求寺中僧人在自己的衣帽上盖上此印,以获地藏庇佑。更有趣者,九华山寺院还发行一种佛教「护照」,名叫「大九华山禅寺路引」(见照片),是一种路条,担保信徒死后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路引的文字甚长,顶端印有「大九华山禅寺路引」八个大字,路引右首起头为「束力赐大九华山地藏禅寺秉教沙门为」几个大字后,接着便是:「给付路引事,恭读地藏菩萨不愿经、佛告地藏菩萨言未来世中若天若人……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奉此经教故,如若有善信男女生前能念本师释迦佛名、西方弥陀佛名、地藏菩萨名及地藏不愿经等诸大乘经者,临命终时皆得仗地藏菩萨威神之力,永断苦趣轮回,超生极乐世界,阎罗天子,主命鬼王,亦皆拥护是人,令获利益」。

以上本文毕后,接着便是:「今据省县信姓名建生于年月日时,念生死苦发菩萨提心皈依地藏菩萨宝莲座下奉行经教虔念声并诵部以此功德回向发愿尽此报身往生极乐今于年月日时大限已满,仗昔预修功德自然速往莲邦,佛无妄语,决定无疑,为此应给路引,以作公又(龚按:此「文」字看不清,也许是别字,上面盖有大印)。右引给付」。路引左首末了,印有中华民国年月日。

不必说,这张路引需花钱才能购得。信徒生前携此回家,死后由亲友把它烧去,以作前往极乐世界的「护照」。九华山僧人居然能为他们发行路引,不问他们生前的信仰与道德生活如何,和尚们的权威远超释迦牟尼之上了!因释迦本人实也无法担保人的来世命运,一切惟此人的业力而定。马丁路德当年攻击天主教大卖赎罪票为不当,九华山上发行的路引也与赎罪票相类似,因两者都能担保信徒的未来命运,绝对幸福。

地藏信仰在中日两国的传布

地藏菩萨信仰起源于印度,以后才传来中国,但在印度传布的实际情形,已无从知道。无疑地,地藏信仰系属大乘佛教,而大乘信仰约发生于纪元前后,那时,多佛与多菩萨的信仰在印度盛行。阿弥陀佛、观世音、地藏等佛教约三大佛菩萨信仰,在当时先后产生。但在印度佛教社会,似乎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佛教在印度的没落,这三大佛菩萨信仰也便消声匿迹了。

地藏菩萨信仰究于何时传入中国?这个问题也无确实资料记载,想中国佛教界也无法明确答复的。但我们能说,在隋朝以前,此地藏信仰大概已在中国逐渐流行。因为隋朝的佛教三阶宗(或称三阶教)宗祖信行,曾引用「大集地藏十轮经」,倡普佛普法及地藏菩萨礼赞等。他的著作三阶佛法,就是引用十轮经所写成。信行死于隋开皇十四年正月四日(五九四年)。大方广十轮经梵名 dasacakra-Ksiti-garbha,据称系在北凉时译出,译者姓名不详(失译)。如属实,那么有关地藏信仰经典在隋朝前一百年左右便已传到中国,以后逐渐流播,到了隋朝,在佛教僧伽中已开始注意并流通了。十轮经在唐朝时,玄奘又重译,改经名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讲地藏信仰的另有一佛经,名叫「占察善恶业报经」,经首称系隋菩萨提灯译,但此经或在中国伪造,非来自印度,理由甚多,在此不论。另有一经,名「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成都府藏川述。但此经又是伪经,甚至有日本学者根据经文文字以为是日本人所伪造。大致来说,地藏信仰自隋代起即流行于中国佛教界,到了唐宋时代则已十分普及了。

自五代后至宋朝,已开始编集地藏菩萨的所谓灵验记,述说某人某人见到地藏菩萨显现而获某种益处等等。这种荒谬迷信的灵验记录直到今日,仍流行于中国佛教徒间,说来历历如绘,活龙活现。例如某佛教女信徒,家中前后门虽未开,但却见有一老僧在她家中,以后双方对谈甚久,该僧最后要她向九华山供养灯油,以后送此老僧出门后,便不见他的影踪了。过一个时期后,有某法师告诉她,在九华山上从未有此百余岁之老僧,定是地藏王菩萨化身云云。再如有人患皮肤病,经年不愈,但自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后便渐渐全愈云云。

地藏菩萨雕像,最初传到日本,据说是在纪元五七七年,日本敏达天皇六年之时,是从百济国传去的。若此说正确,那么在那时的朝鲜也已有地藏信仰了。地藏信仰也大受日本人欢迎,许多寺院中多置有地藏像,供人敬拜。现在许多较古的地藏菩萨像及地藏像图画,都被指定为国宝。藏有这种国宝的日本寺院有一百十余座之多,如京都六波罗蜜寺,教王护国寺,奈良传香寺……等。

除在寺院中的地藏像外,在日本各街头巷尾以及坟场、山路口等地,都立有地藏像。是用一块粗糙的石头,在上面刻一凸像,面目模糊不清。有时,或用石头刻成一像,并用红色围裙套其颈上,有如婴孩在颈间套一围裙以防口水一般。日本人以为地藏乃一种土地神或山神,能保护行旅生命安全。地藏,在日文发音为 Jizosama。

中国佛教徒以农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的诞生日,这个日子也许根据所谓地藏在九华山,七月三十日成道一说而来。从前在中国大陆时,家家户户都在阴历七月三十日晚间(小月二十九日),在自己门外左右地面上及附近地土上,点燃香烛,以庆祝地藏诞辰。在台湾,至少有地藏王庙十七座,香火最盛的当推台北县新庄镇中正路二三号的地藏庵。台湾庙中所祭的地藏样式,也稍有不同。有黑面的,也有白面的,但都是僧人样式。戴僧帽,穿袈裟,手拿锡杖,骑在一只怪兽上面,此怪兽大概就是根据韩国僧人携白犬「善听」登上九华山的「善听」。

地藏菩萨信仰的逻辑

原始佛教说:(1)人因有贪瞋痴三毒、无明、行……生老死等十二因缘,故有痛苦,这是苫谛、集谛。(2)人必须要虔修四念处、四正断……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过严格的忏悔修道生活,然后纔能解除一切痛苦,这是道谛。(3)解除诸痛苦后的情形,便是「身心幸福」,最后进入所谓无生无死的「涅盘」安静境界,这是灭谛。

但一般较传统的民间宗教信仰,大多没有系统的教义,它不向信徒讲述第一项,人为何有痛苦?也不向信徒要求第二项,人应该过何等样的宗教与道德修养生活。但祇专门向人强调第三项的身心如何幸福,死后如何可享福乐等的现世与来世的快乐而已。例如人拜财神,拜土地公,都被描写成「有求必应」,人不必忏罪,也不必过任何道德生活,只要向神明叩头下拜,便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家道兴隆,万事如意了。

原始佛教是有以上所说三项的教义的。但到了大乘佛教时代,慢慢地开始变质,最后也发展到只讲第三项的「有求必应」了。大乘中的多佛多菩萨信仰便是属于这个第三系统。有成千成万的佛、菩萨让人膜拜,以求各种现世与来世利益福乐。其中最显著的当推观世音菩萨(详见拙著「观世音菩萨真相」)、地藏菩萨以及阿弥陀佛,前二者似多注重予人现世福乐,后者则似多为人安排死后快乐生活。观音、地藏、阿弥陀三者满足了佛教徒的一切需求,使佛教命脉得以延存,特别是中国的佛教。但同时也使中国佛教失去了原始佛教的精神。在某方面,已发展成「有求必应」,与一般传统民间信仰无甚分别的地步了。关于地藏信仰的内容,简述如下:

信地藏的所谓益处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丁保福编「佛学大辞典」所载,人信地藏,并「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之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则其居处,即得十种利益」:(1)土地丰壤,(2)家室永安,(3)先亡生天,(4)现存益寿,(5)所求遂意,(6)无水火灾,(7)虚耗碎除,(8)杜绝恶梦,(9)出入神护,(10)多遭圣因。另又有信地藏的二十八益:(1)天龙护念,(2)善果日增,(3)集圣上因,(4)菩提不退,(5)衣食丰足,(6)疾疫不临,(7)离水火灾,(8)无盗贼厄,(9)人见钦敬,(10)神鬼助持,(11)女转男身,(12)为王臣女,(13)端正相貌,(14)多生天上,(15)或为帝王,(16)宿命通达,(17)有求皆得,(18)眷属欢乐,(19)诸横消灭,(20)业道永除,(21)去处尽通,(22)夜梦安乐,(23)先亡离苦,(24)宿福受生,(25)诸圣赞叹,(26)聪明利根,(27)饶慈愍心,(28)毕竟成佛(见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经曰:「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懂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足,乃至睡梦中,悉皆安乐……」(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另「大方广十轮经」卷一称:「若有众生为无量亿种种诸苦恼,饥渴切逼,有称地藏菩萨名者,悉能令被饮食充足,灭诸苦恼,置涅盘道,皆得快乐。……若有众生系闭牢狱,枷锁其身,具受众苦,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令诸众生皆得解脱,自在无碍,乃至应被系縳囚执鞭杖,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亦复如是,皆悉解脱、安住涅盘得第一乐……」。

要言之,凡人遭遇任何大小肉体与精神之痛苦,只要一念地藏菩萨名号,一切痛苦悉皆除去,并变成安舒快乐,且能「安住涅盘」。从前小乘时代的佛教徒,吃尽千辛万苦,还没有把握能得「涅盘道」,现在大乘教徒居然只要动动嘴巴,念声地藏名号,不单生前能获一切福乐,死后还能稳入涅盘,岂非把释迦牟尼所讲所实行的「道谛」,完全拋入汪洋大海中去?

如果地藏真是如此灵验,有求必得,为何今日中国许许多多的佛教徒仍在遭遇各种身心痛苦呢?如佛教徒犯了国法,被系监牢,只要一念地藏名号便能「皆得解脱,自在无碍」,岂非佛教在公然破坏国家法律?还有「被大水漂流,猛火所焚,为诸毒蛇禽兽所螫,被种种毒药所中」,只要一念地藏名号悉皆解脱安住。这样说来,许多信地藏的中国佛教徒,应该都是「入火不灭,入水不溺,能与毒蛇为伍,百无禁忌」的具大神通的人物了。但到今日,我们还未听说有这种「大本领」的佛教徒出现过,不知为何缘故?是否地藏的「灵验」大有问题?

地藏信仰内容与观音信仰内容,如出一辙,不单都属鼓吹现世利益,其内容简直如出一人手笔。例如「观音经」称:「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地藏菩萨的无数变身

据说观音为了救人,能变成三十三种不同的形状,以适合度人的需要,如「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观音经),但观音的变身虽多,还祇限于神、鬼、佛、人身四种。(详情请阅拙著「观世音菩萨真相」)

但地藏的变身之多却远超过观音菩萨,且不单限于变成神鬼佛人四种,更能变成多种飞禽走兽,甚至变成人皆恐惧的阎罗王与狱卒等。

「大方广十轮经」第一称:「此善男子(即地藏——龚按)以是坚固誓力,能令成熟一切冠生,如是族姓子,或作梵天身成就众生,或作自在天,大自在天……或作童男童女身,或作干闼婆……或作富单那身」。接着又称:「或作狮子身,或作虎狼身,或作象身,或作水牛身,或作种种鸟身,或作阎王身,或作地狱卒身,或作地狱身,为诸众生种种说法,随诸众生显示三乘,皆悉令信,不退转地……」。至「富单那」身止,大致与观音所变三十三身相同,但自「狮子身」起至「地狱身」止,是地藏菩萨特有的变身了。

为何地藏变身又加上了这些?

(1)也许佛经作者为了鼓吹地藏,为他再增加了些禽兽变化,以更表显他的能力及救人慈悲心。(2)也许佛经作者眼看观音的三十三身变化,还不足引起人的兴趣,于是索性再在地藏身上增加若干变化,以资吸引更多人相信。(3)大概是佛经作者受了印度教的泛神论影响,竟把动物也看成是地藏的一种化身了。

地藏变成阎王说

地藏变身最有趣以及最成问题的,莫过于他能变成地狱的「阎罗王」与「狱卒」了。众所周知,在佛教中,阎王与狱卒都是掌管阴间罪犯的执法者,阎王为首,狱卒辅从。阎王好象今日世界的法官,狱卒则像法官以下的各种法警及刑警等,专门实际执行法官对各犯人的判决(详情请阅本书第二篇,拙文「阎罗王真相」)。现在,佛教的阎王与狱卒,要对罪犯(恶人)施刑,但同一佛教的地藏即要从他们的手中抢救出来。阎王狱卒为佛教在执行善恶报应工作,虽是迷信,倒还有点说得过去。但地藏却要去破坏这种执行,硬要从阎罗与狱卒前,救出信他名的罪犯,到底与「法」不合,实在说不过去。

据佛教说,阎王狱卒的职责与地藏的职责根本不同,前者是审判罪人,把人下地狱;后者即是想救人出地狱。因此,地藏怎么可能变成阎王与狱卒呢?阎王与狱卒怎么能被看是地藏的化身呢?如二者为一体,那么,我们不得不说,这种道理太混乱,太自相矛盾,太不合情理了,怎能叫人信得下去呢?所以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问题(关于阎罗王详情请阅本书第二篇)。

如果地藏在地狱救鬼魂的道理,确是真实,那么地狱早就空空如也,但为何今日阳间的僧尼,还在年年七月十五日要为在地狱的死者大行超度法事呢?岂非地藏的信徒们——僧尼,在抢他们所尊敬的地藏的工作?且在与佛教的自家人——阎王狱卒斗法不是?

六地藏说

在中日佛教界中,迷信地藏为了救度六道众生,而在每一道中显身,此称「六地藏」。但这六地藏之说,并无佛教经典根据。

据「佛学大辞典」称,系根据「日本中古台密一流之相传」,而日本「望月佛教大辞典」则称六地藏有各种不同说法。兹根据日本「佛菩萨的户籍调查」一书中所载六地藏形状如下:(1)金刚愿地藏,专拯救地狱道。左手持阎魔帐,右手结成辨印,(杨白衣氏著书中,阎魔帐作「人头幢」,成辨印作「甘露印」)。(2)金刚宝地藏,专拯救饿鬼道。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3)金刚悲地藏,专拯救畜生道。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引接印。(4)金刚幢地藏,专拯救修罗道,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5)放光王地藏,专拯救人间道,左手持锡杖,右手结真愿印。(6)预天智地藏,专拯救化导天人道。

除此外,另有:(1)护赞地藏,(2)延命地藏,(3)辩尼地藏,(4)赞龙地藏,(5)破胜地藏,(6)不休息地藏。

地藏菩萨的形状甚多,有的头戴冠冕,有的光头作比丘状。身穿袈裟大都一致,左手执莲华,右手执宝珠,或双手持宝珠。也有全身作少年状的地藏,此像为日本奈良传香寺珍藏,列为重要文化财(国宝,见本书第二十九页照片)。

地藏为何称王?

中国佛教徒也称「地藏王菩萨」,这个「王」到底不是在佛教诸佛菩萨中做「王」的意思。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佛为阎罗天子与无量鬼王等说地藏菩萨之威力,在十轮经中又称地藏能变成阎罗王身,在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中,也把地藏与阎王拉在一起。大概由于这些缘故,一般普通佛教徒,遂误把地藏看为阎王的化身,既然阎王在阴间地狱作王,那么阎王的化身——地藏,当然应尊称他为地藏王了。许多人信地藏,除了祈求现世利益福乐外,还把地藏当作阎王,一面请他来镇压恶鬼,保护家宅,地方安泰,一面自己死了后,可在这位阎王前不再吃苦了,因自己生前曾信他之故。

中国佛教有识之士,当然十分清楚地藏与阎王的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但他们似乎也懒得出来予以订正,落个将错就错,让一般无知的人一直胡涂到底,直到死时还以为去阴间见地藏王呢!

结论:地藏信仰是中国佛教本土化改造的结果

地藏信仰为大乘佛教产物,全为适应一般热望现世利益福乐的人民而设,此信仰的两特点是:一、人无需再刻苦修行,十二因缘及业力报应不再有用。二、人祇要信地藏,念地藏名号,便能立刻获得今世及来世各种最高利益。

释迦牟尼所讲的这套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道理,没有各种肉身益处可求。这些空洞玄妙的理论对于某些人,或能被接受,但对于一般专重眼前实际生活的人民,到底很能满足他们心灵中的企求。于是在大乘佛教中,便产生了无量数的佛菩萨,供人选择敬拜,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某些安慰与满足。在诸菩萨中,尤其是观音与地藏,特别被说得神力伟大,凡人所需求的任何事物,都能求者必得。这样一来,印度的早期佛教徒便不会再回到印度教去求拜多神,而在佛教中得益处了,这可说是佛教中产生观音与地藏的主要原因。

观音与地藏的内容几乎一样,本来有一个便够。也许在印度信观音的不多,所以以后又再制造出地藏。从地藏的变身比观音还多,以及信地藏能得的利益比观音还多两事看来,我们的推测或不会离谱太远。不管是观音或地藏谁早出现,我们能说这种惟求现世利益的信仰,是在纪元前后,印度的大乘佛教为抵抗正在复兴中的印度教,以及为了适合一般人民需要所制造出来的东西,与释迦的原始佛教无关。但如有人硬说释迦真的说过地藏道理,那么,大藏经该重写不可了。因释迦绝不可能一面讲他的四圣谛,一面又鼓吹完全推翻四圣谛、业力说的什么地藏菩萨救人。

佛教传到中国后,那种玄妙莫测、似是而非的教理到底无法使一般普通人民接受,此下去,不是办法,于是,阿弥陀佛、观音与地藏的信仰便在中国开始流行了。正苦于佛教教义太过繁琐的一般人民,有如从天得到「佳音」,于是大家分头选择相信,终于使中国佛教立定了脚跟。站在研究佛教的立场,我们似也不必苛责那些奉地藏为至高至圣的佛教徒,因为人究竟要顾到现实实际需要。管他是佛说也好,非佛说也好,只要自己能得到某种心灵上的安慰与满足,也就算了,这就是地藏在中国能盛行的主要原因。不过,如站在研究原始佛教的立场来看,那么,我们不得不说,地藏信仰与观世音信仰,都不过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崇拜」,是佛教在信仰与教义上的一种中国化改造现象罢了,不知中国佛教有识之士,能同意我们的看法吗?

本文重要参考书目(地藏菩萨真相)

「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大方广十轮经」、「观音经」,以及其它相关大藏经多种。「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宋高僧传」、「安徽通志」、「重修九华山志序」、「印光法师文钞编」下。 「梵语学」(木神亮三郎)、「佛户籍调查」(醍醐惠瑞)、「台湾宗教与迷信陋习」(曾景来,日文版)、「阎罗王真相」(龚天民,景风季刊第二十期)、「佛教史」(冢本善隆)、「中国佛教史」(道瑞良秀)、「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村元)、「佛教美术」(前田慧云)、「佛教学研究」(龚天民),以及其它相关中日佛教书籍及报章杂志多种。「望月信亨佛教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丁保福)、台湾「中英佛学辞典」、「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佛教新辞典」(增谷文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唐朝酒文化:酒肆的繁荣也许是因为天上有酒旗星的缘故,酒肆的外面一般都会悬挂一个酒旗,这也应该是最早的户外广告了,它使人很远就能看到飘扬的酒旗,想到飘香的酒气,而垂涎欲滴。另外,当时虽然是封建割据,但人员还可以自由流动,孔夫子不用护照也可以周游列国,经商的人经常在几个国家的之间走动,使得酒肆也要具备更多的功能。jvzq<84o0lovm~8870ipo8o1499277mvon
1.补全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补全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___。A.青螺B.红螺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jvzquC41yy}/uqzcuj{bvr3eqo5uk899h7733<7e39:bd=g46;856>id64j6dn3jvor
2.清朝护照曝光,虽国穷民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尽显霸气|清廷|当守关人看到英国的护照时,对英国人百般恭维。我国虽然护照上面的文字同样霸气,但却被区别对待。那么我国护照上的“27个字”究竟是什么呢? 这27个字就是:“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检查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虽然官方说明和英国一样霸气,尽显了大国风范,但是这一切,只不过是无用功。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5G\5I_[2769JCUM0jvsm
3.解说词:纪录片《敦煌》十集完整版“还有呢,这个官方的文书,也有私人的文书,就是好多经济的文书。什么户口、账本、地契什么都有,这都是第一手材料。” 这是春天的莫高窟,在这片延绵近两公里的砾岩峭壁上,分布着上下五层,持续开凿一千多年的七百三十五个洞窟,对于所有的游客来说,来到这里,藏经洞是一定要看的。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73385918?59:948a717=;686=70|mvon
4.《红海行动》取景地大揭秘白本护照说走就走对此有外籍工作人员表示:“从未有一部电影可以这样完全瘫痪卡萨布兰卡,在最繁华的街道中心拍摄”! 图:红海行动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现实中的卡萨布兰卡 图:哈桑二世清真寺 现实中的卡萨布兰卡,是一颗散落在大西洋沿岸的明珠,整个城市以白色基调为主,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上的涂jvzquC41yy}/ojkgpi}p0ls1iqthnj1|kpwnpi1<72B50jvsm
5.简牍中国跟着唐代小吏走进千年前的高昌城天山网当时做生意的手续比较麻烦。唐律规定,老百姓只要离开本县本州,无论原因都必须持有过所才能出入关津。对国内人员来说,过所相当于身份证加通行证,对外国人来说,则相当于护照。 《石染典过所》就记载了西州商人石染典办理过所的过程。 在高昌城的市场上,石染典用十八匹大练从康思礼手里买了一匹六岁的马。半个多月jvzquC41yy}/v|3ep1~x|4yjz}04975335u49753366a:<343;:47xjvor
6.跟着唐代小吏走进千年前的高昌城当时做生意的手续比较麻烦。唐律规定,老百姓只要离开本县本州,无论原因都必须持有过所才能出入关津。对国内人员来说,过所相当于身份证+通行证,对外国人来说,则相当于护照。 《石染典过所》资料图 《石染典过所》就记载了西州商人石染典办理过所的过程。 jvzq<84yyy4bn}}y0eun1‚|142843:4v42843:57a3=24>>840nuou
7.梦幻西游手游攻略梦幻西游手游新手攻略梦幻西游手游梦幻西游手游唐代重官护照叫什么 重官护照介绍 导语梦幻西游手游唐代重要人员的官方护照叫做牒文,古代的公文称为牒,是唐代继承汉晋以来的传统,规定凡外出旅行经过关隘、渡口等必须出示官府颁发的通行证,相当于现代的护照。 查看详情 梦幻西游手游二重影侠士副本怎么过 二重影侠士攻略 导语梦幻西游手游二重影侠士副本第一关帮刘伯钦捉jvzquC41yy}/3A6:50ipo8rjz{5hqwlnwg5
8.古人的护照长啥样?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其铭文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物。 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各异,用途有别。有的符节用以征免税收,有的用以驿传邮递、供给食宿,还有的则与现代的护照作用类似。比如,在战国jvzquC41jzjtd7klfcom{7hqo1vbf8hqp1814<5;1480exsvgpz`59<9794ivvq
9.导游大赛题库(800题)371. 受到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罚的旅行社有关管理人员,自处罚之日起()内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 A.1年B.2年C.3年D.5年 372. 护照持有人16周岁以上的,护照有效期为()年。 A. 1年B. 3年C. 5年D. 10年 373. 导游从事领队业务应当具有()以上旅行社业务员经营、管理或者导游等相关从业经历。 AjvzquC41yy}/ys}0ep5y|88736;4393c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