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祥云县立足资源禀赋与劳动力优势,通过“云南祥云经开区一极牵引、各乡镇多点支撑”的发展路径,全面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共赢。
建强园区“龙头” 筑牢就业“主阵地”
祥云县将云南祥云经开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一区三园”作为吸纳就业的核心载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盘活闲置厂房、优化营商环境,建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完善经开区配套功能,加强道路、铁路专用线、输变电站、天然气管道、污水处理厂、自来水供水管网、冷库、标准化厂房等设施建设,全方位满足企业入驻需求,先后引进鸿新新能源、贝特瑞等重点企业,为周边群众提供大量优质岗位。“车间里大多是祥云本地人,工资根据岗位能拿到4000元到7000元不等。”鸿新新能源分选车间组长丁嘉利介绍,该企业900余名员工中,本地员工有600余名,让当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挣高薪”。
在闲置厂房盘活上,以“延链拓岗”为目标,对经开区原有产业厂房、内部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持续盘活闲置厂房,成功引入宸宇富基、云南青嵩新能源等优质企业,为稳产拓岗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经开区共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0367人。
在营商环境优化上,构建“两办四中心”全新企业服务平台,提供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通过落实走访服务企业、企业帮办服务制度,建立“祥云工单”“五证同颁、送证上门”机制,推动水电气网“一站式”联办服务,累计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243件。同时,优化审批服务,压减办理时限,贝特瑞项目仅用7个工作日完成从县级到省级的能评审批流程,40天取得能评批复、44天取得环评批复。高效服务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为群众就业增收提供保障。
招引一批“小商” 织密就近“就业网”
针对乡镇群众“顾家难就业”的痛点,祥云县构建投资促进部门与乡镇联动机制,建立资源清单,进行精准匹配,大力推进“招小商”行动,让群众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
在下庄镇沐滂村,返乡创业者尹国良创办的鑫鸿假发厂,通过“半机械化+半人工”流水线加工模式进行生产,产品发往浙江后再分销至全国及海外,该厂吸纳周边30余名群众就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增收渠道。
群众在鑫鸿假发厂务工
在刘厂镇,当地引入大理瑞才食品公司,利用集体闲置资源建立18个分散式“小工厂”,开设炒货、果脯加工线。曾在上海务工的李翠芬、蔡之艳,因需要照顾家中老人、孩子而返乡,如今在家乡的“小工厂”实现就业,“现在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家就在旁边,既能上班又能照顾家人,太方便了!”目前,该企业已带动11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联农带农增收425万元。
此外,祥云县各乡镇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核桃、野生菌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小微企业发展,推行“称斤算酬、日清日结、来去自由”的用工模式,为群众提供了灵活的就业选择。
盘活闲置资产 打造增收“新引擎”
祥云县通过动态梳理闲置资产、加强跟踪管理,让“沉睡资源”变身“就业载体”,既激活资产效益,又带动群众增收。
云南驿镇盘活果城养殖小区闲置厂房,引入江苏客商创办祥云匠鑫保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带动14名村民就业。“厂建在村里,在‘家门口’上班还有稳定收入,不用再外出奔波了!”村民刘丽芬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共同心声。
祥城镇则将原七百小学闲置校舍改造为就业“幸福驿站”,配备宿舍、食堂、休闲室等设施,集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加工厂房于一体,提供“技能提升、供需对接、生活保障”等3项服务。目前,驿站已入驻服装、糕点等小微企业4个,开展电子商务师、烤烟分级等培训327人,举办招聘会15场,点对点“送人到岗”490人,形成便民利民的就业服务综合体。
祥城镇就业幸福驿站
健全监测机制 筑牢就业“保障线”
为确保就业帮扶精准高效,祥云县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动态摸排县外务工返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实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我们建立了劳动力台账、返乡劳动力清单、就业意愿清单、培训意愿清单‘一台账三清单’,确保就业底数清、人员情况明、需求信息准。”祥云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高洁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的207人中,171人有就业意愿,其中100人自主返岗,71人通过帮扶实现再就业,帮扶措施精准覆盖各类群体。
同时,祥云县搭建线上线下用工需求和务工需求对接平台,线上累计发布岗位信息30期12453个,线下开展7场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2589人。结合个人意愿,动态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兜底安置等个性化帮扶服务,并持续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厂房、作坊)扩容增量,目前鸿新新能源等就业帮扶车间用工达200余人,为群众就业提供充足的岗位储备。
完善政策体系 注入发展“新动能”
祥云县强化服务保障,统筹用好衔接资金、就业创业贷款、东西部协作资金,用足用好帮扶政策,为发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保驾护航。
举办招聘会
在技能提升方面,今年以来,祥云县已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28个班次,1375人培训合格,793人取得技能等级证书,50人获得专项能力证书,帮助群众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创业扶持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户、“贷免扶补”贷款126户,总额达5230万元,带动699人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市场活力。在车间培育上,已累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正常运营53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222人,吸纳脱贫劳动力388人。
大学毕业生李焱曦返乡创办大理源蜜蜂业有限公司,获得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和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扶持,该公司成为大理首家开展蜜蜂养殖、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该公司以“公司+养殖户”模式带动了当地近百人就业,并无偿为农户提供养蜂技术指导,优先收购山区蜂蜜。李焱曦一路践行着“创业兴农,带动乡亲共奔小康”的创业初衷。
如今,祥云县“一极多点”就业模式持续发力,“家门口的致富路”不断延伸,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