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投诉五大问题,消费者如何“避坑”商品房买卖合同买受人出卖人

居住需求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消费需求之一,通常也是单笔支出最大的消费。普通消费者由于商品房交易频次少,相关知识比较缺乏,而房产交易中又关联金融等多个行业,使得商品房交易问题复杂化,消费者通过买卖商品房实现居住需求的同时,也经常发生消费纠纷。

房屋质量,暗藏玄机不胜防

在房屋质量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房屋质量差,墙体及天花板开裂,地基下沉,屋面漏水渗水,管道渗漏不通等。

二是精装修房暗藏玄机,如用材不实,高端宣传、低标配置,工艺粗糙、质量不过关等。

三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使用次品材料等。

四是水电管线布设不规范,使用不合格、劣质材料等。同一小区工程质量相仿,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引发群体投诉。

五是房屋有质量问题不及时维修或维修质量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因此,当房屋出现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和严重质量问题,影响消费者居住时,消费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开发商赔偿损失。当房屋出现渗水、空鼓等非严重质量问题时,保修期内开发商应承担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其他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价外加价,变相抬高售房价

在房屋价格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买房被要求购买装修包、升级包等费用,变相提高房价。

二是随意收取房价外费用,如团购费、排号费、改造费、开户费等。

三是定金、订金、意向金等。有的开发商销售时收取诚意金,选房时未经消费者同意将诚意金转为定金并开具专用收据。

《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应当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商品房买卖中,开发商经常以认筹金、诚意金、排号费等各种名义提前收取消费者费用,然后通过合同将其转化为定金,限制消费者解除合同的权力,使消费者权益遭受损害。消费者要注意查看相关票据和合同内容,防止交费名目发生变化。》

隐瞒夸大,违规诱导购房人

在售楼宣传方面,消费者投诉主要问题有:

一是隐瞒房屋性质,违规诱导消费者交易,比如隐瞒限售房情况(限售期内不能过户)、公寓房的产权年限(大多为40年)等,损害消费者权益。

二是通过图片文字、现场展示、口头承诺等形式作虚假宣传、虚假承诺。

三是以协助办理贷款为名诱导不具备条件的消费者购房。

四是隐瞒重要不利因素,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比如周边设施情况等。

五是夸大宣传房屋的有利条件,诱导交易,比如学区房、交通条件等。

消费者有权知悉所购房屋的真实情况,包括房屋本身、配套设施及周边规划。《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构成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布的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所明示的事项,当事人应当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此外,《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明确了房地产广告内容不得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不得以项目到达某一具体参照物的所需时间表示项目位置、不得违反国家有关价格管理的规定、对规划或者建设中的市政条件作误导宣传。对于房屋交易,消费者应当结合自身信贷条件合理安排,不符合信贷条件的,切勿轻信开发商或中介协助成功办理贷款的承诺。

花式违约,各种理由拒担责

在合同履行方面,消费者投诉主要问题有:

一是交付的房屋与样板房、楼书宣传等不一致。如房屋层高变低、多出横梁等。

二是房屋面积缩水,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

三是开发商延迟交房,拒不承担违约责任。

四是交房后,不能及时协助业主办理过户。

五是绿化带、健身区等未随房交付或改为其他用途,如游泳池变停车位等。

六是利用补充协议、特别约定等方式推行不公平格式条款。

依法履约、合格交付,是经营者的应尽义务。根据《民法典》规定,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商品房按期交付给买受人。未能按期交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相对于消费者而言,开发商属于强势一方。一些开发商利用定金等方式先行固定消费者,再通过补充协议等 “绕开”示范合同强迫消费者接受其单方拟定的不公平格式条款,排除、限制消费者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减轻、免除经营者责任,消费者要么接受不公平条款,要么损失定金,陷于两难境地,对此应予严厉制裁。

房屋中介,鱼龙混杂要当心

在房屋中介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一些房屋中介弄虚作假,比如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房源价格不透明、隐瞒房屋的真实情况等。

二是存在乱收费现象,比如未告知或未经消费者同意收取代办费、银行贷款手续费等。

三是有些房屋中介违规操作,比如泄露买卖双方个人信息、承诺办理银行贷款、代替银行为买方做资金监管、将购房款据为己有或者挪作它用等。

四是有的中介公司及工作人员混淆网签备案、网签居间、抵押等概念,误导购房人,使其支付首付与中介费后无法实现网签过户。

五是有些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或未按照合同内容履约等。

《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与委托人签订房屋出售、出租经纪服务合同,应当查看委托出售、出租的房屋及房屋权属证书,委托人的身份证明等有关资料,并应当编制房屋状况说明书。经委托人书面同意后,方可以对外发布相应的房源信息。”在签订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前,房地产经纪机构及经纪人应当如实向委托人说明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和房屋买卖合同的相关内容,并就各方权利义务进行如实告知。房地产经纪机构及经纪人未履行应尽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消协关于商品房行业的意见

1、坚持房住不炒,保护消费者权益

坚持“房住不炒”,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与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实施,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调整期。但是部分房地产领域经营者仍未摆脱卖方市场思维,仍在利用自身强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压榨”消费者以图牟利。面对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相关经营者应当转变经营理念,以质量求发展,向服务要效益,立足长远发展,摒弃短视行为,严格落实《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规定,切实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保护好购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房地产企业应当依法诚信经营

房地产企业应当依法诚信经营,保质保量合格交付。房地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建筑质量标准保证房屋质量,向消费者交付合格房屋及《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等文件,杜绝粗制滥造、偷工减料,虚假宣传、不当诱导,擅自变更、随意违约,捆绑提价、胡乱收费,霸王条款、推诿塞责等问题,以良好品质、真诚服务回馈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严格把关。

3、房屋中介机构应当加强管理

房屋中介机构应当加强管理,有效约束从业人员,切实履行应尽义务。要严守《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等规定,遵守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标明房地产经纪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以及相关房地产价格和信息,尽职查看委托出售、出租的房屋及房屋权属证书,委托人的身份证明等有关资料,详细向消费者说明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和房屋买卖合同或者房屋租赁合同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房屋的真实情况、与消费者利益相关的重要内容等。房屋中介应当消除信息差,为交易各方提供便利,有效提升服务价值,杜绝发布虚假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4、消费者要注意自我保护

消费者购房要注意多看多问,加强自我保护。要仔细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中介机构的资质、信誉。购买新房时,注意查看《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对于房屋位置、环境、配套等情况,切勿轻信口头承诺,重要内容一定要写入合同。注意了解房屋产权、限购政策、贷款条件等相关内容。自身不符合购房条件的,不要抱侥幸心理,寄望经营者的不实承诺。签订合同前,要认真阅读、完整理解合同条款及补充协议、合同附件,比如房屋面积、楼层、房号、房屋价格、交房时间、交房标准、解除合同的条件、违约责任等。要注意保存楼盘和中介的宣传资料、购房合同、付款票据、样板房资料等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收房验收时,要根据购房合同约定的标准对房屋工程质量及配套设施一一验收,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以聘请相关监理机构、专业验房人员一起验收,注意查看并保存好《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发生纠纷,及时依法维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劳务中介被坑怎么处理劳务中介被坑后,最直接的处理方式是收集证据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1. 若存在中介未按承诺支付差价的情况:应收集劳务合同或协议、差价承诺的书面或录音证据、工资支付记录、与中介的沟通记录等,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中介履行支付义务。2. 若存在中介虚假承诺高薪工作、收取高额中介费后不履行承诺或伪造工作签证 jvzquC41yy}/hrsfnc}/ew4ygpjb1zd7666:2?<0jvsm
1.小白买房如何选择靠谱中介?都有哪些坑?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买房这种大宗交易一定要找足够靠谱的人进行合作。 否则,不靠谱的中介不但帮不到你,反而会设坑让你跳,给你的买房之路添堵。 今天企鹅君就给大家科普一下选择中介都有哪些要注意的点。 01 小白找中介都有哪些坑 @企鹅陪你买房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6:85;768
2.朋友圈买房险些被坑提示:选售楼处或有资质的中介你的朋友圈可能已被侵入“全民营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中介的经纪人都善于用朋友圈推送房屋信息,由于他们是中介公司的正式员工,因此交易时也都是在实体店面进行,所以交易有保障。 在朋友圈买房险些被朋友坑 “朋友圈里的信息不能全信,尤其是卖房子的,我差点儿就被朋友给‘黑’了。”高松告诉记者,正准备买房jvzquC41ou4ed€3ep1yzu}jo1462785514<02>;637:937xjvor
3.房产中介雇人假看房真压价监管部门已介入|房产中介|看房|中介前天,我们曝光了房产中介行业内的套路操作——某些中介竟然雇佣“买房演员”假带看,实则压价坑房东!这一报道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和关注。目前,涉事中介已紧急自查,市房管局和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也已介入,约谈相关企业。 近日,记者暗访发现,一些房产中介为了促成交易,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其中,“秒卖房”公司的一名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6674>4;:8ax396;63297;jxw/j}rn
4.房产中介:在58赶集坑骗,一年能挣一套房摘要:据上海市消保委2016年“全家的身份证、户口本、现在的住址和新房的住址中介都有,我讲起这样的经历气得浑身发抖,可是哪敢真的投诉?如果打击报复,中介连孩子将来就读的学校都知道!当面都想打我,背后谁知道会做什么事?!”上海市民黄小姐不久前通过太平洋房屋中介公司购买学区房的经历非常不愉快,中介在交易过户时以密钥要挟突然要求支付额外jvzquC41zwkrk~3eqo523<829792:8=;4:=84>
5.八成消费者遇纠纷仅两成敢维权房产中介为何如此嚣张?投诉无门监管无力 如何买房不被中介“坑” 记者拨打了上海住建委的热线被告知,涉及中介的投诉需要找房产交易中心的热线电话,但房产交易中心称自己只受理针对交易中心本身的投诉,不受理中介投诉。 在上海市消保委约谈现场记者也看到,发送约谈公函的20家中介公司中,仅有11家派代表现身,包括太平洋房屋等中介公司直接“玩jvzquC41{wwjpp3fdy4dp8x{uvkn1;5381631;;122718A68: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