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非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乌干达位于东非洲,地跨赤道,是内陆国家。东邻肯尼亚,南与坦桑尼亚和卢旺达交界,西接扎伊尔,北连苏丹。乌干达历史悠久,有40多个部族,居民信奉不同的宗教,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那么在乌干达生活有哪些独特的习俗与礼节呢?
生活细节
乌干达人待人热情,遇有客人来访,主人及全家都会在院门外恭候。乌干达人待客总喜欢先敬一杯鲜美的香蕉汁,或是用肥嫩滴翠的香蕉叶子端上几支黄橙橙的香蕉角,接着送上烤得微焦的香蕉作为点心,正餐是地道的乌干达风味的 “马托基”蕉饭。这种蕉饭,即使在盛大的国宴中也是不可少的。每当贵宾来访或是旧友重聚,乌干达人往往要砍下香蕉树,或插路口,或倚门口,用来表示对宾客的欢迎和祝福。
他们最爱鼓。鼓是乌干达人的崇高象征。现在乌干达国徽中间,就是一面鼓。它象征着乌干达民族的勇敢精神。鼓在乌干达成了一种传统的通讯工具。他们可以用鼓点来下命令,召集呼唤人,人们还常击鼓而舞欢庆胜利和喜悦等等。他们特别喜欢皇冠鹤,认为它美丽端庄、能歌善舞、长命百岁、象征吉祥,并把它视为民族尊严的象征,奉为深受崇敬的国鸟。他们喜欢谈论艺术方面的问题,以及国际上的大事等。
礼节礼仪
乌干达人讲究礼貌,注重礼节。乌干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在国际场合采用国际通用的称谓。为对客人尊敬,遇见关系亲密的朋友,要握手、拥抱,拥抱时左手扶住对方的腰部,右手轻轻拍打对方的后背,嘴里不停的问候。
遇到有身份的客人,往往举手致意,并行半跪式见面礼;乌干达女性见到外来的男客人,一般行屈身弯膝的见面礼;乌干达妇女在与女宾握手之后,一般还要围着客人转圈,嘴里还发出阵阵有节奏的尖叫声。他们把这样对待客人视为最亲热最友好的表示。
饮食习惯
乌干达人的主食品是一种称之为“马托基”(粮食香蕉)的传统饭,无论是当地人家还是饭店都少不了这种饭。其制法很简单,将“马托基”香蕉的皮去后,包在 “马托基”叶里,经过蒸或煮,搅拌成香蕉泥,然后按个人口味浇以各种调料,食之鲜美可口。乌干达卡拉莫贾人在饮食上,喜欢吃生牛肉和生羊肉,爱喝牛奶、羊奶和牛羊血。更令人奇怪的是,他们还常以牛尿解渴。除此这外,他们还用牛尿洗碗、洗脸等。喝牛奶时,也喜欢加几滴牛尿,以刺激胃口。乌干达人喜欢啤酒。他们的啤酒是用香蕉和高粱面混合发酵后酿造的香蕉啤酒,其味道香甜醇厚。酒是放在酒坛内,饮时插上草管吸饮。他们喜欢品尝中国风味菜肴,用餐惯于使手抓饭。
信仰忌讳
乌干达人信奉天主教的占36%,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33%,信奉原始宗教的占20%,信奉伊斯兰教的占8%。
乌干达人忌讳别人用手指着牛羊同他们讲话。认为这是对他们莫大的侮辱。若是有人这样做,轻则会遭到他们的斥骂,重则还会受到棍棒的教训。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肮脏,右手才是洁净的。他们忌讳“13”,认为“13”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会给他们带来不幸和灾难。
乌干达卡拉莫贾人最忌讳穿衣裤。男子和小孩都赤身露体,一丝不挂,妇女一般也是赤身;有时用一块兽皮兜住下身。有趣的是,政府曾发动过一次“穿衣运动”,而卡拉莫贾人净把衣报撒碎,使政府毫无办法。其原因是他们认为穿衣服会招来恶魔和疾病。乌干达卡拉莫贾人历来对自己的财富守口如瓶,他们忌讳别人打听他们牛羊的数量,自己也从不打听别人的财产情况。
另外,乌干达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商务合作注意事项
在商务合作时,他们忌讳对方提到同某位高级人土的关系密切这样的内容,认为是拉大旗作虎皮,言语夸张者,行为必定虚假,最后必定是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他们在交往中讲究规范行为,如正式邀请他人出席某项活动向他人发正式邀请信函,向某人表示慰问或者感谢发慰问信或者感谢信,介绍或者推荐某人某事写介绍信或者推荐信,问候或者祝贺发问候信或者祝贺信,表示道歉写道歉信,甚至连送别、告别也要写送别信、告别信等,而且在这些信函的礼节上要求称谓得体、行文通俗易懂、谦称或敬称语恰当以及格式要规范等。
乌干达的这些人物大多有身份、有地位并且掌握一定的权力,在乌干达开展经济贸易合作活动,免不了是要同他们打交道的,因此,中国人员要注意熟悉了解,学会同他们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