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勇担当,踔厉奋发新征途——椒花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浏阳速度”部门动态政务频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诗芹 通讯员 桑雨锋 甘新辉 黄绪威 长沙报道

驾车从浏阳市区出发,沿着浏东公路一路东进,驻车在椒花水库移民集中安置点前,一幢幢错落有致的移民新房映入眼帘,白墙黛瓦,恬静古朴。庭院内,微风习习,树影婆娑,三两孩童在追逐嬉戏,老人们背靠藤椅,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一派和谐幸福的景象。

“我们从偏远的山沟里搬出来,搬进了宽敞的新房,安置点里还配套了卫生室、健身广场等,我感到非常高兴。”椒花水库移民李爱华纯朴的笑容中洋溢着幸福。

记者了解到,目前,椒花水库已全面完成永久用地的征收工作;累计签订移民搬迁安置补偿协议并搬迁腾地663户,完成任务量的99.85%,助力大坝首块底板混凝土顺利浇筑,水库整体建设进程过半。

为强力推进椒花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在湖南省水利厅的指导下,浏阳市以“5+2”“白+黑”“晴+雨”的节奏,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三年征拆计划,创造了全国同类大型水库征拆工作推进的“浏阳速度”。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让移民搬得出

为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协调、解决移民征拆问题,指挥部一线指挥、统筹调度,成立专门办公室专班负责综合协调、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法制保障、工程保障等专项工作。联动相关乡镇、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实行挂图作战,明确责任分工、任务时限,建立工作绩效考核通报机制,形成问题发现、快速处置、及时反馈、定期小结的管理闭环,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作用,确保人人肩上有任务、件件工作有着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探索出了领导带队、任务到组、责任到人的清单化、图示化工作模式。指挥部实时更新进度,即时点评分析,充分调动干部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天天有调度、周周见实效、月月有进展的常态推动征地移民安置工作。

“都说征拆工作难,但是我这个人从来不服输,既然要干,就要干到最好。”达浒镇干部彭波身上透出一股退役老兵的韧劲,“所以在我们工作小组,每天有计划,工作有的放矢;每天看排名,谁都不甘落后;每天开碰头会,互相总结交流。我们知道,唯有自我加压,有实绩才能论英雄。”

自椒花水库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浏阳市、属地乡镇相关干部全员上阵、全年无休、全心全力投入项目建设。坚持将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条政策讲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用脚步丈量每一栋房屋,用汗水浇筑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关爱每一个家庭,与移民面对面交流、心贴心劝导、手拉手交朋友,赢得了移民们的高度认可和配合。

达浒镇干部罗元在路边向移民宣传相关政策。

椒花新村石湾组村民陈兴家常年在浏阳市经开区务工,于是工作人员利用晚上时间,专门从镇上驱车来到他租房内,向他耐心详细地介绍关于房屋搬迁后置换面积、搬迁费用以及后续工作扶持等政策,这让陈兴家深受感动,不仅自家主动签了约,还帮助做起了其他群众的思想工作。“住了多年的老屋要拆,是有点不舍,但一定会支持政府配合征地工作。”他坚定地说。

各村党员、志愿者齐上阵,帮助移民搬家。

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充分发挥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面对紧迫繁重的征拆安置任务,浏阳市火线成立一线攻坚党支部,阵地前移,精准施策。将工作队伍下沉到村组一线,将工作点深入至移民户一线,减少办事流程和环节,做到问题研究解决不过夜,工作安排部署不过天。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中不仅有各村党组织带人带车带工具、支援移民搬家的火热场面,更有党员干部帮助移民晒稻谷剥茶籽卖农货的温情时刻。

帮助移民拍摄宣传视频,在电商平台销售蜂蜜。

真心为民 精心建设 让移民居更好

椒花水库共需安置移民2886人,其中分散安置2062人,集中安置824人。为确保椒花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浏阳市以打造全国示范性移民集中安置点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市、镇、村多次召开移民代表会,广泛听取移民对集中安置点的选址和规划的意见,依照法定程序委托规划设计单位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移民联合自建的模式,确保集中安置区既符合政策要求,又体现民心民意。

浏阳市聘请专业团队,秉承着“相望、相知、相守”的设计理念,结合本地历史文化风貌,对集中安置区进行了院落式、庭院式的规划,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多种户型房屋的设计施工图均向移民免费提供,户型面积从60平方米到130平方米不等,满足于不同家庭人口的移民户需要,同户型的具体位置则由移民群众抽签选择、全程公证,结果张榜公示、实行阳光操作。

截至目前,95%的集中安置移民已迁至新居,移民文化广场、移民博物馆、幼儿园、卫生室、村委会等公共设施正紧锣密鼓规划建设。

古朴与现代交融,恬静和谐的移民安置点庭院一角。

“这些都要感谢政府帮我布局设计,办理执照、申请贷款。”移民袁斗马在新居的一楼开了一家小卖部,将二楼改造成小旅馆,剩下的三楼他自己住。“生意还不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他笑着说。

为了让移民安置区的生活越来越好,移民群众们也自发选举了代表自己的村民代表(庭院长),组织开展安置区内具体事务的协商议事工作,确保广大移民户说事有人听、遇事有人办、难事有人管,进一步推动了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走深走实,变基层治理的“末端”为问需于民的“前哨”,共建共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因地制宜 瞄准需求 让移民有奔头

在椒花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过程中,浏阳市也充分考虑了移民的长远持续发展。

椒花水库移民大部分是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搬出后特别需要从新环境中获得满足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基础条件。要努力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关键在于产业支撑,关键在于“能致富”,在安置区周围发展可持续产业,能解决移民后续基本生活问题,实现一方山水振兴,一方移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安置点移民里有懂得规模种植的现代农民,也有值得培育壮大的、能带动全民参与的、可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手工业,更有与之延伸而来的油纸伞研学基地,通过龙头带动、移民后扶资金帮扶、移民参与的发展路子,既可以盘活资产又可以解决移民就业问题,是适合本地移民的发展路径。

湖南宏强竹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黄华根也是一名移民,本来从事汽修行业的他在得知浏阳市正在引进帮助移民就近就业的产业项目后,积极对接当地政府,开启创业之路,直接带动了30名移民在家门口就业。“现在是政府免费给我们提供厂房,后续等我们规模扩大,还会建3000平米的厂房供我们租用。”站在自己的“移民车间”内,黄华根对未来充满希望。

浏阳市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椒花水库“移民车间”。

目前,浏阳市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已投入200万元移民资金支持竹制品加工厂、纸筒加工车间等移民工厂的建设,为移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并参与移民工厂的租金分红。后续,移民安置区还将建设标准化移民幼儿园和移民电商平台及仓储,为移民提供便捷、优质的生活服务;建设移民公共服务中心、移民广场、移民文体中心、移民文化展览馆等,丰富移民精神生活;建设移民农场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小水果种植基地等,种植绿色产品、发展高效农业。

“我们将持续做好后续的扶持工作,在移民‘5分钟生活圈’的基础上,拓展移民‘半小时就业圈’,进一步加大产业的引进落地,为移民提供便利的就业机会。”浏阳市库区移民事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和安置区属地乡镇负责人介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接下来,浏阳市将站在全面完成椒花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新起点上,带着中央、省、长沙市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担当作为、踔厉奋发,全力服务保障椒花水库工程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建成达效,为高水平绘就中国式现代化蓝图贡献浏阳力量。

THE END
0.金沙江畔焕新颜云南丽江聚力移民工作打造“和美库区”  金沙江自青藏高原奔涌而来,既为云南省丽江市注入澎湃水能,也见证着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以“123456”工作思路为总牵引,将“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移民工作实效,“十四五”期间累计建设“美丽家园·移民新村”532个、完成就业创业能力培训14.85万人次。jvzquC41pg}t0|npc0ipo7hp1|~0is4424;.3:2281jpe6nphytoj}69;5?4;7xjvor
1.奋力推动新时代移民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移民管理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动新时代移民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移民管理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4802B821e:17<6/54;49>670jznn
2.陕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杨稳新主任一行来校调研6月28日上午,陕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杨稳新主任一行专程到水土保持研究所调研和指导工作。 杨稳新一行首先在校党委副书记徐养福,水保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冯浩,副所长王飞等陪同下看望慰问了山仑院士,并就陕西省水土保持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工作重点和要点进行了深入讨论。 jvzquC41pg}t0w|chw4ff~3ep1~oz€4ch79ch<;572:5:
3.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奋力谱写移民幸福生活新画卷——百色市右江区把水库移民发展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推进建设,加强部门联动,整合乡镇、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环保等部门各项资源,实施立面改造、景观打造、庭院经济示范带、完善农业设施等项目建设,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区。 楼房整齐划一,宽敞整洁的那烈移民村。jvzquC41yy}/k6~l0et08:<183=nd}|1odzxf}4do1>79=750unuou
4.云南省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搬迁安置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完成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7376人、移民投资89.54亿元,分别为年度工作目标的103.9%和111.9%,为绿色能源强省建设和“兴水润滇”工程实施提供服务保障。 jvzquC41yy}/eww0ep5zp8~cqyko1;546273;8y424:13;>a74<69=>25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