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Men-at-Arms(MAA)系列第333号:中世纪的俄罗斯军队(750-1500)-Medieval Russian Armies 750-1250。原作者David Nicolle,绘图Angus Mcbride。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罗斯前的时代,9世纪
斯堪的纳维亚的商人、冒险家和雇佣兵们东进甚至深入到后来成为俄罗斯领土的东部斯拉夫人的土地上,这一过程并没有因为穿越敌对地区而发生战斗。当地的斯拉夫部落至少勉强接受了他们。然而,当他们到达南部突厥可萨人的土地时,面对的是一个已建立国家的政权所管辖的领土,在这里可萨人驻军可能对这些新来的凶猛陌生人充满了怀疑。
A1:东斯拉夫部落战士
考古证据表明,在军事装备、马具和服装方面,早期斯拉夫人受到的来自草原的影响远大于来自西部欧洲的影响。这名战士的薄片护胸甲纯粹就是中亚风格的,而他的深襟外套看起来更像是突厥风格。例外的是,带有装饰的腰带应该是从一名芬兰-乌尔戈人敌手那里夺来的。(主要资料来源:斯拉夫人和东部芬兰人的坟墓发现,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苏兹达尔和弗拉基米尔历史博物馆藏。)
A2:斯堪的纳维亚商人-冒险家
9世纪初在俄罗斯土地上的斯堪的纳维亚移民的武器要么是斯堪的纳维亚制造的,要么是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本地制造品。到达俄罗斯的阿拉伯旅行者也对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绗缝服装和飘逸的斗篷做了描述,他们称其为“罗斯”。早期罗斯地区的非基督教信仰也体现在图中人物拿的匕首上——匕首柄上雕刻了奥丁的乌鸦纹饰。(主要资料来源:Gokstad号船葬上发现的盾牌,奥斯陆Oldsaksamling大学藏;斧头,9-10世纪,赫尔辛基国家博物馆藏;来自Lermond的头盔,10世纪,奥斯陆考古博物馆藏;匕首,9世纪,私人收藏。)
A3:东马扎尔骑兵
许多考古发掘都展现出可萨人和他们的马扎尔盟友先进的冶金技术,但这一点在俄罗斯以外并未得到广泛认知。除了头盔、套头锁子甲和薄片甲式胸甲之外,一些可萨人或马扎尔人军事精英还穿戴了护腿和护肩的板甲,它们反映了来自波斯和中东的影响。这名骑兵穿戴的这身先进的盔甲要过好几个世纪后才会再次在欧洲出现。(主要资料来源:头盔,9-10世纪,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铠甲、来自Cir-Jurt的弓箭装备和来自Borisov'skij的护臂甲,保存地点不详;来自Gendjik-Tuapse的护腿甲,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B:初期的罗斯,9世纪-10世纪
9到10世纪基辅罗斯的最初统治者都是非基督教教徒,他们试图利用现成的非基督教信仰将他们庞大领土上的各个民族融合一起形成统一的国家。但就像斯维亚托斯拉夫(10世纪中期的基辅大公,译者注)所尝试的那样,对强大而富有的基督教帝国拜占庭的攻击并不成功,这很可能导致他的后继者相信基督教的上帝比古老的非基督教诸神更为灵验。
B1:基辅的斯维亚托斯拉夫,971年
拜占庭纪实史家描述这位早期的罗斯统治者剃了头发并只留下耳后的一束长发;传闻说他身材中等、蒜头鼻、胡须稀疏、同时留着凌乱的小胡子。他和他的追随者都穿着白色外衣,当然他穿的更干净些。显然,斯维亚托斯拉夫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名草原可汗而非维京的冒险家或拜占庭皇帝式的人物。(主要资料来源:来自切尔尼戈夫的角雕酒杯,8-9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来自Blistova剑,9-10世纪,现存地点不详。)
B2:佩切涅格人酋长,10世纪至11世纪初
我们对佩切涅格人(9世纪开始出现在中亚草原上的一支突厥化游牧民族,译者注)军事装备的情况了解很少,也许他们与东方的游牧民族没有太大区别,只有一小部分精英保有大量的盔甲。作为精英阶层的这名战士头戴一顶可能源自中东的一体式铁盔,身穿蓄棉外衣,外套锁子甲头罩和胸甲。另外,他的武器和马具包含一些佩切涅格人独有的装饰元素。(主要资料来源:来自Nagyszentmiklos的金水壶,可萨-马扎尔人,10世纪,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来自库尔斯克地区的马刀,9-13世纪,莫斯科国家人类学博物馆藏;来自Gayevka的马笼头,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来自上柯林斯克的头盔,11世纪,顿河畔罗斯托夫历史博物馆藏。)
B3:非基督教罗斯时代的卫队武士,10世纪
斯堪的纳维亚化的罗斯人很渴望使用斯拉夫或突厥风格的草原服装、武器和盔甲。尽管如此,被称为Druzhinas的卫队成员仍然经历了一个过渡期,其间他们混搭使用北欧和草原地区的武器。比如这名武士的剑是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但青铜剑柄是当地制造的;而他的弓箭装备基本上是中亚风格的,但两件合体式头盔是罗马-拜占庭风格的。(主要资料来源:来自格涅兹多沃的头盔,10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来自Chernaja Mogila的铠甲,10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来自Foscevataja的剑,保存地点不明。)
C:基辅公国的武士,10世纪末-11世纪
中世纪俄罗斯的土地上还满是辽阔的森林,北部和东部尤其如此。在这些地区河流和湖泊是唯一真正有效的道路。不出所料的,罗斯人将斯堪的纳维亚祖先的造船遗产与东斯拉夫人、芬兰人和森林突厥人的河船建造技术结合在一起。一旦控制了主要的大河,罗斯人就成为了占据有半个欧洲大小地区的统治者。
C1:一支大公军队的指挥官,11世纪
随着罗斯公国皈依东正教,拜占庭的军事影响接踵而至。然而,草原文化,以及随后的西欧文化仍是主要的外部影响来源。图中这位高级指挥官仍然穿着东斯拉夫人风格的宽松裤子,戴着拥有装饰的草原风格的头盔,所拥有的武器包括一支突厥式马刀和一把伊朗式轻骑兵锤头棒。(主要资料来源:来自Tagantscha的锤头棒/权杖,10世纪,现存地点不明;来自Gnezdovo的头盔,10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来自Chernaja Mogila的锁子甲,10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C2:基辅公国的一支高等级卫队的成员,11世纪
拜占庭的影响在这名装备精良的年轻士兵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不过,他的形象复原是基于艺术品证据而非考古证据。他的头盔和剑的复原都是可靠的,但尚不清楚中世纪俄罗斯的这些高等级卫队的成员是具体何时开始采用这种风筝形状的盾牌的。他的胸甲上附加的仿古罗马风格硬化皮革护肩和裙摆条则可能只是一种艺术程式的表现方式。(主要资料来源:圣内斯特和迪米特里浮雕,11世纪,基辅Dimitrskaya原址保存;来自Kamenez-Podolsk的剑柄,11世纪初,保存地点不明;来自切尔尼戈夫的头盔,10世纪中叶,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C3:城市民兵,11世纪
大对数城市民兵的装备都很简陋,这名男子拥有一支带有装饰的斧头也只是证明他的富有而非代表他是好战的。民兵的主要作用是防御,虽然有海外经验的商人为他们充当向导。(主要资料来源:来自基辅的带有浮雕人像的盾牌,11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战斧,11-12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D:俄罗斯东部,11世纪-12世纪
冬天冰封的河流成为俄国商人和军队的天然公路。然而,人口稀少的东部地区仍是几个芬兰人部落的家园,其中一些部落在整个中世纪都在抵抗俄罗斯的扩张。
D1:摩尔多瓦武士,11世纪
严酷的寒冬逼着这个人将身体裹在一件厚外套里,同样被外套裹住的还有他的弓袋和箭壶,至于他的腿部则被具有隔热功能的加厚裤子包裹好。他的马刀的环形刀首在西北亚地区多处被发现。(主要资料来源:东部芬兰人的军刀和马具残片,谢多夫私人收藏。)
D2:波维尔(早期俄国贵族阶层,仅次于王公,译者注),11世纪-12世纪
即便罗斯公国拥有足够的财富,以及他们的Druzhinas卫队装备精良,但这些仍然无法使他们能轻易征服那些原始且分散居住的邻居们。那些领导远征的将领们可以因为搜刮到大量贡品而获得丰厚的回报,但远征前他们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名波雅尔拥有先进的薄片甲式胸甲和俄罗斯武士喜欢的短袖锁子甲。(主要资料来源:来自Lenkovtsi、Grodno和Belaya Vezha的马鞍残片,11-12世纪,现存地点不详;来自诺夫哥罗德的铠甲残片,11-12世纪,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博物馆藏;来自尼古拉耶夫卡的马笼头,11-12世纪,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查理曼大帝马刀”,11世纪,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D3:诺夫哥罗德民兵,11世纪-12世纪
在俄罗斯北部渍水土壤中保存的几件文物中包括了一张多件木构制成的大弓、一副滑雪板和一辆雪橇。这张弓表面覆盖着桦树皮,桦树皮材料同样也用于制造剑柄、鞋子、箭袋和书写用的“纸”。这个人的头盔来自立陶宛的一个遗址,但很可能是在俄罗斯北部制造的。(主要资料来源:雪橇,13-14世纪;来自诺夫哥罗德的剑,11-12世纪;来自诺夫哥罗德地区的弓,11-12世纪;上述文物均藏于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博物馆。)
E:俄罗斯南部,12世纪
俄罗斯南部以及基辅这座伟大城市都是庞大但日益分裂的罗斯王国的文化中心。包括拜占庭的辉煌文化、斯拉夫人和突厥人的武器与盔甲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古老传统在内的各种异域元素在这里充分融合。这幅我们想象性复原的插图中,呈现了一位波雅尔贵族的小儿子勇敢地向一位大公献上他的玩具剑并表示效忠的场景。
E1:基辅大公
拜占庭的影响在基辅的宫殿中显而易见,大公的仪式性服装都是对君士坦丁堡的帝国宫廷的模仿。即便如此,罗斯的大公们仍然被描绘成戴着毛皮帽子的形象,而这种帽子后来也成为罗斯社会崇高地位的标志。(主要资料来源:壁画,12世纪,基辅Kiriilovskaya修道院原址保。)
E2:大公的卫兵
考古成果显示,罗斯人实际使用的武器与盔甲和大多数拜占庭风格绘画中所显示的是不一样。同时,幸存下来的拜占庭武器和盔甲的证据也非常少,而君士坦丁堡的卫兵可能和这名罗斯卫兵的形象也很接近,所以这名卫兵的形象是依据了考古和绘画资料的混合体。(主要资料来源:壁画,1113年-1125年,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原址保存;壁画,12世纪中期,基辅Spaso Mirozhskaya修道院原址保存;来自Tagantscha的头盔,12世纪-13世纪初,二战时期损毁;来自Kitaev的“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大公之斧”和胸甲残片,12-13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E3和E4:贵族和儿童
俄罗斯女性的服装与拜占庭人的相似,同时与欧洲其他地区的也没有太大不同。在几乎所有的中世纪社会里,孩子们的服装都是长辈们所穿服装的缩小版,罗斯人自然也是如此。另外儿童手中的木制玩具剑的原型是在诺夫哥罗德中世纪遗址中发现的。(主要资料来源:《斯维亚托斯拉夫礼仪书》中的绘画《斯维亚托斯拉夫·雅罗斯拉夫大公和他的家人》,1073年,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玩具木剑,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博物馆藏。)
F:俄罗斯北部和东部,12世纪
当基辅罗斯在内战中变得四分五裂时,商业城邦诺夫哥罗德继续在遥远的北方建立着自己的“毛皮帝国”。在一望无际的不毛之地建立小型贸易前哨和行政据点是维持这样的“帝国”所必需的,即便他们面对的主要敌人是恶劣的气候而非在那里散居的土著。僧侣可能在维持交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能通过桦树皮文件而不是纸张来传递信息。
F1:俄罗斯僧侣
在离开东正教教堂的地方,蓄着长胡子的东正教僧侣们会穿着简单的黑色服装。图中这名僧侣携带着写在桦树皮卷上的政府文件,他的鞋子也是用桦树皮制作的。
F2:市长(posadnik)
到12世纪时,俄罗斯人的男性服装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并且与突厥-伊斯兰世界的服装有很多共同之处,而和拜占庭服装的区别在于它们更多地使用了毛皮材料。(主要资料来源:来自Chernavino的马笼头,11世纪-12世纪初,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来自Knezha Gora的马镫,12世纪-13世纪初,基辅历史博物馆藏;来自Zelenki的马鞍残片,12-13世纪,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12世纪的头盔护面和铁制狼牙棒棒头,12世纪-13世纪,保存地点不详。)
F3:军营士兵
因为这名士兵是罗斯北部的一个邦国雇佣的,所以他的武器和盔甲都与波兰或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使用的武器和盔甲类似,他的简单的两件合体式头盔与风筝形盾牌尤其如此。他的剑是邻近波罗的海民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匕首则是俄罗斯常见的类型。(主要资料来源:来自诺夫哥罗德的12世纪展示武士形象的木雕版和12-13世纪的皮剑鞘,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博物馆藏;镶嵌金属的物品,12世纪,普斯科夫历史博物馆藏;来自利沃尼亚的剑,11-12世纪,里加拉脱维亚国家博物馆藏。)
G:黑帽人(chernye klobuki),12世纪-13世纪初
中世纪的俄罗斯一直试图穿越森林和多树草原带向南方和东南方真正的草原地带扩张。不过,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突厥和后来的蒙古诸汗国的反抗,这些国家拥有能在开阔草原上能高效作战的军队,而俄罗斯人最宝贵的草原盟友则是Chernye klobuki,也就是所谓的“黑帽人”。
G1:俄罗斯贵族武士
黑帽人和罗斯统治阶层的关系密切,双方在军事装备上的相互影响可以从这名俄罗斯波雅尔所穿的短身锁子甲头罩和新式胸甲上得到体现。当然,他的头盔、武器和马具都是更为欧洲化的。(来自切尔尼戈夫的有镶嵌装饰的矛头,13世纪初,保存地点不详;来自Zaytsevskoye的薄片甲残片,12-13世纪,保存地点不详;来自Moscu的头盔,12-13世纪,布加勒斯特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来自Knezha Gora的马刺和马镫,12世纪-13世纪初,基辅历史博物馆藏。)
G2:黑帽人的高等级贵族
能将这位黑帽人领袖和俄罗斯波雅尔贵族相区分的主要特征是他的弓箭装备以及较轻质的铠甲。他使用鞭子而不是马刺驭马,同时采用较短的马镫,头盔则是亚洲式样的。
(主要资料来源:来自Voinesti的腰带,12-13世纪,布加勒斯特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来自布尔蒂的12世纪矛头以及来自科瓦利的12-13世纪铠甲,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来自巴比什的头盔,12世纪末-13世纪初,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来自Gayevka的马具,12-13世纪初,保存地点不详。)
G3:黑帽人旗手
在俄罗斯南部和东部以及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都发现了一些非常独特的盔体高大且有凹槽并附带铁制面具的头盔。这种风格的头盔的起源仍然有争议,尽管它后来与蒙古人和鞑靼人产生关联。作为一名旗手,在拥有华丽装饰的外衣之下,他可能还穿了一身薄片甲。至于带有圣乔治形象的旗帜则是以一幅俄罗斯圣象为依据绘制的。(主要资料来源:来自科瓦利的头盔、面具和马刀,12-13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来自Cingul Kurgan的带装饰织物的上衣,13世纪,基辅历史博物馆藏;瓦利头盔、面罩和军刀,12 -13世纪,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藏;矛刃和枪底轴,13世纪,苏兹达尔历史博物馆藏。)
H:面对蒙古人,13世纪初
13世纪的俄罗斯军队经验丰富,装备精良,同时借鉴了欧洲、突厥-草原游牧民族、拜占庭,甚至可能还有伊斯兰化波斯的军事传统。然而,当蒙古人突然出现时,俄罗斯人发现他们面临着全新挑战。这是更加团结、更有纪律、更为灵活且能做到自给自足的侵略者,而且借鉴了中国的先进军事技术。
H1:来自加利奇(Galich)的波雅尔
来自加利奇(以及部分的沃里尼亚)的军事精英与匈牙利人和波兰人的武装方式相似,这使他们比基辅或苏兹达尔的军队更具欧洲风格。不过,与德国、法国甚至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武士们相比,他们的基础铠甲仍然是老式的。巨大的加热弩箭刺穿了他的盾牌,这是蒙古人带来的诸多令人胆寒的军事技术之一。(主要来源:立陶宛大公道曼塔斯的剑和剑鞘,13世纪中叶,普斯科夫历史博物馆藏;嵌金青铜门,13世纪,苏兹达尔大教堂原址保存;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头盔,13世纪中叶,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军械库藏。)
H2:沃里尼亚民兵弩弓手
带檐高筒盔可能源自中国,这是蒙古人西征之前就传播过来的,但只有少量的文物实例保留下来,我们为这名来自西部罗斯的弩弓手配上了其中样式最简单的一个。弩弓手所穿的锁子甲里面是一件有鲜明俄罗斯风格的上衣,至于他的弩机和欧洲其他地方所使用的是相同的。(主要资料来源:来自西部俄罗斯的头盔,12-13世纪,基辅历史博物馆藏;来自俄罗斯的铅封印,13世纪中期,保存地点不详;来自诺夫哥罗德的弓弩装备,13世纪中期,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H3:立陶宛武士
作为非基督教教徒,立陶宛的武士阶层仍然会将自己的尸体与武器、盔甲和供奉用于来世的器皿一起埋葬,这些物品大部分是从东方或西方进口的,但最终将它们如何组合仍然显示出立陶宛人自己的特色。本图看不到的一点是,这名武士的小腿部分是使用绑腿包裹的。(主要资料来源:来自普鲁士的头盔和剑以及来自利沃尼亚的腰带,11-13世纪,谢多夫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