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工作六天,周末没事去海边钓钓鱼、发发呆,一个月轻松拿到2万元人民币。
一位河南大叔,在网络上晒出了自己在新西兰的打工日常,不少网友看到之后眼神之中透露着两个字“羡慕”,甚至不少的网友们询问大叔的联系方式。
他究竟是干什么的?又赚了多少钱呢?
刘大哥是河南信阳的一个普通农民,今年32岁。在家乡,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虽然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但总觉得生活缺少奔头。去年年底,他在朋友圈看到一则广告,说是去新西兰打工,月薪能拿到两万多。
这个数字对刘大哥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顿时勾起了他的兴趣。
为了凑齐中介费和机票钱,刘大哥和老婆商量后,决定把存了几年的10万块钱全部拿出来。
终于,在今年3月,刘大哥踏上了飞往新西兰的航班。坐在飞机上,他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马上就要开始新的人生,忐忑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不管怎样,拼一把!"刘大哥给自己打气。
到了新西兰,刘大哥被安排在一家果园工作。刚开始的几天,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果园里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完全不像他想象中的苦力活。
更让他惊喜的是,这里的时薪居然真的有83元人民币!
刘大哥干得很卖力,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虽然很累,但想到每周能拿到5000多块钱的工资,他就觉得再累也值得。
第一个月下来,刘大哥拿到了2万多块的工资,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
有了稳定的收入,刘大哥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他在离果园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小屋,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了自己的"家"。
周末的时候,他喜欢去附近的海边钓鱼,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
听到这里,是不是大家也对刘大哥的新生活感到羡慕,高工资,好环境,还有惬意的周末,这不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吗?
然而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实际上他的生活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
以至于当地人几乎没人愿意干,这才给了像刘先生这样的外国工人机会。
而且新西兰物价高得吓人,买菜、买日用品,甚至是理个发,价格都比国内贵好几倍。
房租更是贵得吓人,光这一项就得花掉工资的三分之一还多。
刘师傅原以为能攒不少钱,可实际下来,到月底也就能存个一万多人民币,跟当初中介画的大饼差远了。
更加艰难的是,虽然刘大哥来之前学了些英语,但实际交流起来还是很吃力。有时候跟老板沟通都得比手画脚的,更别说和本地人交朋友了。
另外,在新西兰生活还需要自己处理很多事情。比如租房子,得自己和房东谈,签合同时还要注意很多细节。
买车也是,不仅要考驾照,还得了解当地的交通规则。这些对于语言不太好的刘大哥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周末本想出去转转,可又怕走丢了问不清路,只能窝在房间里刷刷手机。好不容易认识几个本地华人,聚在一起也是抱怨居多,谁家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谁又被房东刁难了,听得刘师傅心里更加发慌。
其实刚开始,他来新西兰的时候,还没有语言要求,但是但现在,新西兰海外劳工政策要求务工者雅思成绩至少得 4 分,得有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
这可难住了不少想出国打工的人,要是语言不通,在新西兰生活和工作都寸步难行,更别提工作上的沟通协作了。
杨师傅就是个典型例子,满怀希望的去追求高薪工作,却因为语言问题出了麻烦。
杨师傅是衢州的一名木工,干这行已经30多年了。去年冬天,他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则广告,说新西兰缺木工,只要技术好,月薪3.5到4.5万不是问题。
对方工作人员告诉他,新西兰的工资确是很高,不过要去那里必须先交3.2万的中介费和签证费。
想着那里的工资比国内高的不是一星半点,杨师傅还是咬牙答应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师傅忙着准备各种材料。他还特意买了本英语入门书,想学几句,别到了那边连话都说不明白。
一个月后,好消息传来,签证下来了,杨师傅兴奋得睡不着觉,甚至已经计划好了到时候赚了钱要怎么花。
可就在他准备出发前,中介却突然说新西兰公司要面试。11月15日那天,杨师傅紧张地坐在电脑前,对面是个操着奇怪口音的黑人面试官。
"你的工作经验是什么?"面试官问。杨师傅懵了,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接下来的问题他更是一头雾水,只能不停地说"Sorry"。
面试结束后,杨师傅就知道,这次怕是黄了。果然,没几天中介就通知他没通过。杨师傅顿时蔫了,找中介要求退钱,对方却说签证费用已经产生,只能退一部分。
杨师傅不甘心,跑到中介公司讨说法。公司负责人王先生态度强硬:"您自己写的简历,问您都答不上来,这能怪谁?"最后勉强同意退1.8到1.9万。
这一折腾,杨师傅不仅没能出国,还白白损失了一万多块钱。他懊恼地想,这钱要是留着干点小生意,没准还能赚呢。
这次经历让杨师傅明白,出国务工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他决定以后还是脚踏实地在国内好好干,有机会再慢慢考虑国外的事。
确实如此,赚钱多又自由,哪里就有这么好的事呢!
对于那些想通过出国打工改变生活的人来说,不能只看到高薪,还要综合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可能面临的风险。
如果自身条件合适,能承受其中的辛苦和挑战,海外务工或许是一条改变命运的路;但如果盲目跟风,可能会陷入困境,让海外拼搏变成“镀泪”而非“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