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网上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内容,一些来自中国的打工人,在新西兰或者澳大利亚的农场做采摘工、开货车,每月就能轻松赚个几万块人民币。
看到这些报道后,肯定有不少生活困难的人看到希望,随后便开始寻找前往这两个国家务工的机会。
不少人正是因为相信这些内容,最终被一些黑中介给骗了钱财,不但没有获得心仪的工作,还让自己本来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人是真的去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打工,那么这些人来到这儿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
放弃保研去打工
在大学的校园里,她学习十分认真,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学校的保研名额,在之后的三年里,小李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着。
但在大三那年,小李突然又变得迷茫起来,身边有人劝她大学毕业后别读研了,出来考公找份稳定的工作,也有人支持她继续深造。
面对这些嘈杂的声音,小李在读研、考公和工作这些选择中不知所措,为了找到答案,她开始找一些年长、有学识的前辈们“取经”。
在交谈中,小李发现一个点,这些前辈们或多或少都会提到“出国”这件事。
他们认为年轻人应该走出去,看看国外同龄人们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或许从中小李能找到答案。
完成这一切后,小李和男友回到国内继续学习,她自己也来到国内一些公司开始实习。
等到大学毕业时,小李又一次迷茫了,因为她拿到了不少互联网大厂的offer,薪资待遇在国内也属于顶尖水平。
但她仔细一算发现,如果待在国内工作的话,她攒钱的速度其实和去新西兰打工是差不多的。
因为新西兰时薪要比国内的高,但消费也要高出一个档,到底是在国内工作还是选择出国,小李捉摸不定。
经过深思熟虑后,小李最终选择来到新西兰打工赚钱,然后再前往国外高校留学继续深造。
就这样,她和男友又一次登上了出国的飞机。
2019年11月底,她们乘坐的航班降落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并在半个月后在当地租好房子,并买了辆二手车,开始了他们在新西兰的打工生涯。
两年攒45万
小李来到新西兰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农场里采摘车厘子,整体而言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相较于坐办公室的话,肯定是要累一些的。
每天早上5点半,小李就必须起床,前往农场工作,虽然在别人看来,高材生去农场打工“没面子”,但小李却很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
新西兰的天气很好,在工作时,树上的车厘子也能任由她品尝,这样的生活小李很喜欢,也很满足。
每天到了下午1点,小李在农场的工作也就结束了,不用顶着下午火辣的太阳工作,这一点对任何一个女孩子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这要是在国内果园,显然是没法赚那么多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为疫情暴发,小李和男友在新西兰失业了,期间两人还因为对未来的规划存在分歧吵了几次。
虽然小李父母没让他们掏这笔钱,但小李心里对男友还是非常感激。
一直到2020年10月,小李才重新开始出来工作,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塑料盒加工厂,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负责整理机器生产出来的物品,工作时长要比在农场长得多。
每天12小时,每小时19.8纽币,每周最多能工作6天,一周小李就能收入约6000人民币。
若不是疫情原因的话,卡里的余额还能再涨一截。
最后,小李和男友决定,把这两年里攒下来的钱,用于留学深造上,继续在校园里提升自己。
小李在谈到这些经历时,直言不讳地表示,不后悔当时做出的选择。
看完小李的经历,或许有不少朋友已经按捺不住自己躁动的内心,产生了到新西兰去搏一搏的想法。
事实上,去新西兰打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是前往当地的打工度假签证就很难办,因为名额有限,很多人甚至都抢不到。
而且新西兰当地的物价很高,要是家底薄的人,或许去到那里后,还没等找到工作就撑不下去。
不仅如此,那边对于持打工度假签证的人参加工作有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从事的也只能是和小李那样,难度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还位于偏远的郊区。
前往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打工的人其实并不少,但真正能赚到钱并攒下钱来的,却是凤毛麟角。
结语
在国内有不少打着“劳务派遣”标签的公司,他们正是利用国内抱着外出打工赚大钱的心理,搞一些诈骗和贷款业务。
这些年来,类似的案例在国内已经发生过许多起,但总是有人会上当受骗,对于这样的人,即便是真的去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打工,大概率也做不到小李和她男友的那一步。
参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