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高质低名校游变校门合影“研学热”来了您懂得避里面的坑么

这个夏天很热,但是比天气更热的,应该是暑期的旅游。三年疫情已成为过去,很多的家长曾经给孩子的出行允诺,在疫情期间,当然大多无法兑现,而今年的暑期终于迎来了带孩子旅游的机会,于是亲子游、研学游的热度持续攀升。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火爆的研学背后却隐藏着重重“陷阱”——

这个夏天很热,但是比天气更热的,应该是暑期的旅游。

三年疫情已成为过去,很多的家长曾经给孩子的出行允诺,在疫情期间,当然大多无法兑现,而今年的暑期终于迎来了带孩子旅游的机会,于是亲子游、研学游的热度持续攀升。

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感受天文、地理、历史的奥秘;走进知名学府,接受知识的洗礼;深入户外营地,体验一场徒步探险之旅……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当下,集沉浸式探究、学习、体验于一体的研学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火爆的研学背后却隐藏着重重“陷阱”——

现象一:价高质低 研学成变相高价旅行

最近,家住丰台区的裴女士正在为刚上初一的女儿规划暑期出行,翻遍各大平台推荐的研学项目,也咨询了身边亲友,裴女士吐槽:“价格虚高,现在市面上的研学项目好像都不太值。”

裴女士随便点开家长群中一个“公益研学项目”的链接,广告中介绍:孩子们将去往河北省的一个村庄,在享受自然野趣的同时走访不同的家庭,参与农事活动,学习独立生活技能。然而,仔细研究行程安排就能发现,5天中只有一天半的活动与该主题相关,剩下的均以山野徒步、溯溪玩水、摸鱼捉虾、蔬果采摘等活动“充数”。

乡野童趣公益研学的行程安排,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主题相距甚远

顺着这条线索,记者在某知名旅行购票平台上,调查了北京近30家研学机构的50余个研学项目发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科技创新等成为研学的热门主题,项目大致分为城市单日游、跨省市短程游以及跨国长途游,价格也从几百、几千到上万不等。尤其是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国际研学项目“重出江湖”,价格更是最高开到了7.3万元的“天价”。

现象二:游而不学“名校游”多成“到此一游”

时值暑假,初一学生任清扬,刚从一个前往北京的研学团结束行程,回到安徽合肥的家中。她此次的研学历时五天花费了三千多元。除了放松休闲,家长还看重研学团能带孩子近距离接触清华北大等名校。据任清扬回忆,研学除了去故宫长城,还举办了与清北学子的交流会,但当时未能预约入校参观,成为了她行程中的小遗憾。

像任清扬这样研学之行带有遗憾的人,其实还有很多。更有家长表示,自己给孩子报了“清华北大”研学营,最后却变成了“有清华北大门口合影行程的旅行团”,价格虚高,不能接受。当问及为何收费如此之高时,两家研学旅行团均表示,能安排座谈、讲座或带教活动,但无法明确相关教师资质。

然而,就当小亮满怀期待地等待出发时,丁女士却被告知,因北大在该团期内尚未开放社会参观,整日行程替换成参观其他博物馆。“工作人员还说,考虑到孩子打卡名校的心愿,他们将安排大家前往清华或北大门口合影留念。”

丁女士无奈地表示,名校研学变成了校门合影,让家长很无奈。

现象三:“师质”难保障

那么,如此的“研学”,真的能为孩子带来学业或能力上的帮助吗?

记者联系到了一位曾利用学校实践周带队研学的初中教师,她告诉记者,学校组织的研学和旅行社组织的往往有所区别。

初中教师:在我的了解中,很多旅行社的研学,他在讲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他其实也是走马观花的,他是不是真的像我们历史课本或者我们的地理学科中,我们的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上来,来设计它的研学课程,其实是很多机构达不到的。

从研学的内容上来讲,旅行社设计的往往就是说,他们的路线设计很难符合我们各个学科//我们学校的老师在设计手册的时候,就会根据他们的景点来拓展我们的跨学科的学习//那滕王阁应该是江西,对于孩子来说是江西第一楼,为什么这个牌匾写的是西江第一楼,这种探究性的学习。

就在本周,国家博物馆出台新规,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以此抵制不合规的社会化讲解,避免向参观者提供错误信息。但对于大多数博物馆而言,专业讲解力量本就缺乏,湖北省博担心游客走马观花,调用了专职讲解、志愿讲解、持证导游三类人工讲解力量,参与到暑期保障。

作为“教育+旅行”的全新模式,研学游有热度,本是好事,但在“蜂拥而至”的追捧之下,不少乱象也随之暴露。

归根到底,研学游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旅游+”,而应该是“教育+”。正如字面意思所言,“研”与“学”理应置于“游”之前,其本质属性在于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是将教育和学习向生活、社会和自然等领域拓展,旨在让青少年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研有所得、学有所悟。

编辑:吕剑魁

责编:马迟

这个夏天很热,但是比天气更热的,应该是暑期的旅游。三年疫情已成为过去,很多的家长曾经给孩子的出行允诺,在疫情期间,当然大多无法兑现,而今年的暑期终于迎来了带孩子旅游的机会,于是亲子游、研学游的热度持续攀升。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火爆的研学背后却隐藏着重重“陷阱”——

这个夏天很热,但是比天气更热的,应该是暑期的旅游。

三年疫情已成为过去,很多的家长曾经给孩子的出行允诺,在疫情期间,当然大多无法兑现,而今年的暑期终于迎来了带孩子旅游的机会,于是亲子游、研学游的热度持续攀升。

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感受天文、地理、历史的奥秘;走进知名学府,接受知识的洗礼;深入户外营地,体验一场徒步探险之旅……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当下,集沉浸式探究、学习、体验于一体的研学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火爆的研学背后却隐藏着重重“陷阱”——

现象一:价高质低 研学成变相高价旅行

最近,家住丰台区的裴女士正在为刚上初一的女儿规划暑期出行,翻遍各大平台推荐的研学项目,也咨询了身边亲友,裴女士吐槽:“价格虚高,现在市面上的研学项目好像都不太值。”

裴女士随便点开家长群中一个“公益研学项目”的链接,广告中介绍:孩子们将去往河北省的一个村庄,在享受自然野趣的同时走访不同的家庭,参与农事活动,学习独立生活技能。然而,仔细研究行程安排就能发现,5天中只有一天半的活动与该主题相关,剩下的均以山野徒步、溯溪玩水、摸鱼捉虾、蔬果采摘等活动“充数”。

乡野童趣公益研学的行程安排,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主题相距甚远

顺着这条线索,记者在某知名旅行购票平台上,调查了北京近30家研学机构的50余个研学项目发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科技创新等成为研学的热门主题,项目大致分为城市单日游、跨省市短程游以及跨国长途游,价格也从几百、几千到上万不等。尤其是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国际研学项目“重出江湖”,价格更是最高开到了7.3万元的“天价”。

现象二:游而不学“名校游”多成“到此一游”

时值暑假,初一学生任清扬,刚从一个前往北京的研学团结束行程,回到安徽合肥的家中。她此次的研学历时五天花费了三千多元。除了放松休闲,家长还看重研学团能带孩子近距离接触清华北大等名校。据任清扬回忆,研学除了去故宫长城,还举办了与清北学子的交流会,但当时未能预约入校参观,成为了她行程中的小遗憾。

像任清扬这样研学之行带有遗憾的人,其实还有很多。更有家长表示,自己给孩子报了“清华北大”研学营,最后却变成了“有清华北大门口合影行程的旅行团”,价格虚高,不能接受。当问及为何收费如此之高时,两家研学旅行团均表示,能安排座谈、讲座或带教活动,但无法明确相关教师资质。

然而,就当小亮满怀期待地等待出发时,丁女士却被告知,因北大在该团期内尚未开放社会参观,整日行程替换成参观其他博物馆。“工作人员还说,考虑到孩子打卡名校的心愿,他们将安排大家前往清华或北大门口合影留念。”

丁女士无奈地表示,名校研学变成了校门合影,让家长很无奈。

现象三:“师质”难保障

那么,如此的“研学”,真的能为孩子带来学业或能力上的帮助吗?

记者联系到了一位曾利用学校实践周带队研学的初中教师,她告诉记者,学校组织的研学和旅行社组织的往往有所区别。

初中教师:在我的了解中,很多旅行社的研学,他在讲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他其实也是走马观花的,他是不是真的像我们历史课本或者我们的地理学科中,我们的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上来,来设计它的研学课程,其实是很多机构达不到的。

从研学的内容上来讲,旅行社设计的往往就是说,他们的路线设计很难符合我们各个学科//我们学校的老师在设计手册的时候,就会根据他们的景点来拓展我们的跨学科的学习//那滕王阁应该是江西,对于孩子来说是江西第一楼,为什么这个牌匾写的是西江第一楼,这种探究性的学习。

就在本周,国家博物馆出台新规,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以此抵制不合规的社会化讲解,避免向参观者提供错误信息。但对于大多数博物馆而言,专业讲解力量本就缺乏,湖北省博担心游客走马观花,调用了专职讲解、志愿讲解、持证导游三类人工讲解力量,参与到暑期保障。

作为“教育+旅行”的全新模式,研学游有热度,本是好事,但在“蜂拥而至”的追捧之下,不少乱象也随之暴露。

归根到底,研学游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旅游+”,而应该是“教育+”。正如字面意思所言,“研”与“学”理应置于“游”之前,其本质属性在于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是将教育和学习向生活、社会和自然等领域拓展,旨在让青少年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研有所得、学有所悟。

THE END
0.游学市场乱象:游而不学价格虚高运作缺乏监管海外游学,被吐槽最多的当属“游而不学”和“价格虚高”。 一些学员觉得是“光玩了,没学到什么”,有的学员认为自己只是在名校参观了一下,并没有感受到名校的内涵。专家表示,关于“只游不学”,理解不能偏颇,“游”和“学”的比例是难以界定的。名校游学、研学旅行、营地教育,由于形式不同,因此“游”和“学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lo1427819=/24594B89:44tj}rn
1.江苏省消保委调查研学旅行:质价不符游而不学成“通病”近一半(49%)的消费者反映研学机构存在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情况;45.3%的消费者认为存在收费明细不清的问题;也有消费者反映存在定价随意、缺乏统一标准,附加项目随意加价和二次收费等问题。 部分消费者认为研学服务质价不符,涉嫌虚假宣传。在参加过研学旅行的受访者中,43.6%的人表示住宿降级,与宣传不符;35%的人认为jvzq<84yyy4dg7hp1ete8nlf5yh‚o14284394341z32;83238`5A<67:750|mvon
2.山东省消协针对研学旅游发布提示避开“黑机构”拒绝“注水课”近年来,研学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但“研学变打卡游”“月入一万不够孩子研学7天”等话题也引发热议,暴露出研学旅游存在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缺研少学等问题。暑期临近,研学旅游市场再次迎来消费高峰。近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从5个方面为消费者支招,帮助消费者挑选优质研学产品,避免落入“伪研学”陷阱。 jvzquC41yy}/eqnpcvz43>3qti4dp8|flu532;:/91704>865:4ivvq
3.研学热亟需“祛虚火”研学旅游,本应是结合学习和实践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考察、探究和体验,达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然而,如今市场上的部分研学产品却偏离了这一初衷,出现了价格虚高、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等问题。 一些研学机构或旅行社借着“研学”的名义,将产品价格成倍上涨,甚至出现了天价研学产品,jvzquC41pg}t0qzdgkjbku~0pgz0oxgkng5da;<;62670qyon
4.光明日报整版关注:研学不应止于“到此一游”面对高价研学活动,许多家长的态度值得玩味:一边抱怨价格高涨,一边仍积极为孩子报名。这是为什么?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梁女士向记者透露:“我们家孩子班里有一大半同学都参加了暑期研学。自己家孩子要是不去,怕他在同学中没面子。所以当孩子提出要报名参加将近5000元的暑期研学营时,虽然我们觉得贵,但咬咬牙还是给孩子jvzquC41yy}/loickn/exr1pg}t1mjvckr/fxDkf?=87<7;
5.暑期亲子游,千万别上这些“研学”的当!不得不说,当下暑期研学市场乱象丛生,“定价虚高”“价高质低”“只游不学”“只学不研”“流于表面”等情况比比皆是。 “研学”产品乱象,谁的锅?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原因,那就是,市场合格或优质的研学产品太少,家长孩子的研学需求太旺,失衡了。 jvzquC41o0~jcxmwcunfpp3ep1hmqp4ehg7b5:62237gdm8
6.“研学热”背后:研学市场如何规范发展当前研学活动受热捧,红色研学、科技研学、乡村研学……研学主题更为丰富,研学范围更为广阔。然而,随着研学市场的日益扩大,也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的问题,一些地方已通过建立公开遴选机制着手规范。 各地“研学热”恢复明显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jvzquC41yy}/ezs0eqs/ew4o1ep0exsvgpz04975/2<02:4eqpzfp}d:;6::8@3jvo
7.5天收费5980?高价研学不“研”也不“学”?教育部集中整治“问题眼看着中小学生就要迎来暑假,很多家长也开始提前帮孩子规划假期,而主打沉浸式体验的研学游颇受追捧。不过,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流于形式等问题也频频引发吐槽。此前,就有家长曝光某学校组织的研学游,5天收费就高达5980元。还有些研学活动内容安排随意,路线设计不合理,只旅行不研学,学生花了钱和时间也没有真正学到jvzquC41hktbplj0uktb0ls14284/9;/4:5eg}fkn/on{‚{jrv893B>4;0j/j}rn
8.一周旅讯2023年第23期丨研学游价格虚高?庐山“大票套小票”?然而,研学游也存在着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流于形式等问题。据媒体报道,有的研学游价格不低,但却是“走马观花”;有的“游而不学、学而不研”,和一般旅游项目没区别;有的太过于商业化,失去了研学游应有的意义。以上种种,都给家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 有专家表示,要让研学游真正名副其实,应加快建立并完善相关评价标准,这将对市场主体起jvzquC41yy}/e}sgyu4dqv3ep1xnlyu1euovnsv1euovnsva3:57?>0jvsm
9.新闻多一度丨暑期研学热度不减,@家长避坑指南为你整理好了|国务院价格高?项目“水”?你会给孩子报名研学游吗? 近日,某教培圈“网红”也抢滩研学游赛道,推出这一“天价”研学团产品,引发了争议。之所以被称“天价”,是经媒体记者在某大型旅游平台查询,全程入住五星级酒店的苏州6日5晚自由行或私家团线路,售价为4800元至5100元,而该研学团收费高出76%以上,溢价不少。其内容则包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5/9
10.高中生与幼儿园学生拼团、“特种兵式”购物……暑假研学游回来的在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围绕研学游出现的价格虚高、游而不学、货不对板、减少行程等问题层出不穷。 千亿研学市场引数万企业入局 近年来,中国研学游行业需求旺盛,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21.9%。随着中国居民对研学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消费jvzq<84gfw4ze€g0eqs04976/2>03?4eqpzfp}d74:<:5?60jvs
11.消费观察|警惕虚假宣传!暑期研学火爆部分产品价格虚高暑期研学火爆 部分产品价格虚高 参观著名学府、零距离接触名师、沉浸式体验科技及文化、开阔孩子眼界与格局……暑期将至,研学旅游大热,如何让孩子游有所乐并有所获、让家长可负担并省心放心、让市场参与方合理获利并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方共同的期盼。然而,近日一则关于“大凉山支教研学7天收费上万元”的报道引发了社会jvzquC41ycv/ezwd0et0zlv1Pg}tFnycknEdnjxuKfC:6=+pgyyJfF6;79794
12.乱象与初心:当研学营走上岔路口这还只是明面上被看到的「症状」,此外,虚假宣传、游而不学、价格虚高、师资薄弱和安全隐患等一系列潜伏在后台暗处的问题,更揭露出研学营不合规经营的乱象。 据《红星新闻》报道,一名家长发现机构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私自更换孩子宿舍,且由于看护不周导致孩子在宿舍遭到霸凌。孩子行李箱无法打开,带队老师并未及时处jvzquC4158qs0lto1r535>7848654>6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