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去远方”开展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罗望萍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定位上,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为实践教育服务。近年来,我校依托“去远方”开展综合实践研学活动,推动实践教育健康发展。一、核心概念(一)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模块。严格意义的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二)“去远方”及其价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自古以来人们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读万卷书”乃言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它们是求知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从认识发生理论上看,一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另一个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到实践中运用,都是人類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去远方”研学旅行项目(以下简称“去远方”项目)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一个项目,旨在帮助孩子们走出校门,自主探索广阔未知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由研学课程和研学实践两部分构成。研学课程部分,孩子们将学习梦想课程“去远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定研学主题,制定旅行方案,掌握基本出行技能。研学实践部分,“去远方”项目资助优秀的旅行方案和团队,实现“去远方”的梦想,让孩子们在研学旅途中真实地了解城乡现状、文化历史,激发探索精神,加深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感,成为自信、独立自主、有担当的勇敢追梦人。二、依托“去远方”开展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的背景、目标(一)背景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这个根本任务面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就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从注重“育分”到注重“育人”,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到现在的素养立意,教育专家们一直积极强调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去远方”项目正是呼应了国家与社会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2019年,我校三支队伍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的赞助下走向远方,到广西、江西、湖南研学旅行,这让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去远方”。2020年,我校成功立项省级基础教育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去远方〉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也极大地促进了“去远方”研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也对“去远方”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二)目标1.依托“去远方”研学旅行,加深学生对旅行知识的了解,学会制定旅行方案。2.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3.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4.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三、“去远方”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的内容及其阶段划分为了让这项活动更好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我们把该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活动准备阶段:出行前,要对研学旅行有个详细规划,学生以5~6人为小组自由组队,合作完成了研学反思申请表,包括角色分工、确定研学主题、旅行景点、合理安排交通和食宿,制定文明出行公约,绘制海报,录制视频。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对旅行方案进行讨论,吸纳合理化意见,不断优化完善方案。这样就做到了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提交方案以后,真爱梦想基金会对我们的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学生就获得了出行的资格。(二)活动实施阶段:2021年9月,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到南昌、长沙研学,孩子们用实践来验证他们的研学方案。旅行中,孩子们体验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购买高铁票,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购买地铁票,一起利用百度地图寻找酒店……他们认真参观研学景点,记录研学点滴,用心记录研学感想。先后去到了万寿宫博物院、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江西省博物馆、橘子洲、李自健美术馆。通过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培养了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三)活动总结阶段:研学归来后,探究队成员用美篇、绘画的形式记录分享了他们此次研学,同时学生们写下了旅行感受、旅行收获,在本校召开了研学分享会,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第一次撰写了研学报告。(四)活动评价反思阶段:“去远方”研学活动不仅给老师和孩子们都带来了成长,同时也增进了家校之间、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有些家长将自己的感受发在了微信群:“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去祖国各地旅行,旅途中的娃因为没有好朋友同行显得格外沉默。这次研学南昌之行,从老师对方案制作的指导,到同学一起对行程方案的商量,我都没有参与过,确实挺惭愧。刚得到参与研学消息的孩子,还压抑着要往外迸发的惊喜,一再向我确认消息是否真实。那一幕至今不忘!两天的行程,有红色精神的瞻仰,有古色文化的探索,也有绿色环保的行动,真心为几个孩子点赞!真心谢谢老师的细心、用心,谢谢梦想基金的爱心,也谢谢接送家长的暖心。”老师这样写道:“作为老师,在此次旅行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成为这趟研学旅行的主人。我发现,在给予学生充分信任的情况下,他们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能量,不仅可以完成本次研学的任务,还能随机应变,解决问题。虽然本次研学旅行不够完美,没能成功进去湖南省博物馆参观,但也许不完美就是一种常态,提醒我们最好的研学旅行就是在路上!”四、“去远方”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的“产出”分析通过“去远方”研学活动,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历了制定活动计划—实施活动方案—展示活动成果—评价反思等环节,各种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不仅学会了查找资料、整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并且置身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提高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的能力,形成了团结合作、应对困难的品格,这些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生将受益终生。结束语:依托“去远方”,学生对旅行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目前学生自主设计了30份旅行方案,有7支队伍获得了出行的资格,由于疫情的原因,有的入围队伍还没有出行。有的队伍虽然没有获得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资助,但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积极开展当地研学。今后,学校将继续依托“去远方”开展综合实践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研学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本文系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去远方〉课程的实践研究》(编号为PXZH2020-210)研究成果。】(337200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小学)53FE68D1-B585-4AE3-BF06-B831F90F248A

罗望萍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定位上,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为实践教育服务。近年来,我校依托“去远方”开展综合实践研学活动,推动实践教育健康发展。

一、核心概念

(一)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模块。严格意义的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二)“去远方”及其价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自古以来人们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读万卷书”乃言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它们是求知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从认识发生理论上看,一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另一个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到实践中运用,都是人類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

“去远方”研学旅行项目(以下简称“去远方”项目)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一个项目,旨在帮助孩子们走出校门,自主探索广阔未知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由研学课程和研学实践两部分构成。研学课程部分,孩子们将学习梦想课程“去远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定研学主题,制定旅行方案,掌握基本出行技能。研学实践部分,“去远方”项目资助优秀的旅行方案和团队,实现“去远方”的梦想,让孩子们在研学旅途中真实地了解城乡现状、文化历史,激发探索精神,加深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感,成为自信、独立自主、有担当的勇敢追梦人。

二、依托“去远方”开展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的背景、目标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这个根本任务面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就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从注重“育分”到注重“育人”,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到现在的素养立意,教育专家们一直积极强调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去远方”项目正是呼应了国家与社会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2019年,我校三支队伍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的赞助下走向远方,到广西、江西、湖南研学旅行,这让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去远方”。2020年,我校成功立项省级基础教育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去远方〉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也极大地促进了“去远方”研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也对“去远方”活动有很大的兴趣。

(二)目标

1.依托“去远方”研学旅行,加深学生对旅行知识的了解,学会制定旅行方案。

2.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3.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去远方”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的内容及其阶段划分

为了让这项活动更好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我们把该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出行前,要对研学旅行有个详细规划,学生以5~6人为小组自由组队,合作完成了研学反思申请表,包括角色分工、确定研学主题、旅行景点、合理安排交通和食宿,制定文明出行公约,绘制海报,录制视频。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对旅行方案进行讨论,吸纳合理化意见,不断优化完善方案。这样就做到了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提交方案以后,真爱梦想基金会对我们的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学生就获得了出行的资格。

(二)活动实施阶段:2021年9月,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到南昌、长沙研学,孩子们用实践来验证他们的研学方案。旅行中,孩子们体验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购买高铁票,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购买地铁票,一起利用百度地图寻找酒店……他们认真参观研学景点,记录研学点滴,用心记录研学感想。先后去到了万寿宫博物院、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江西省博物馆、橘子洲、李自健美术馆。通过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培养了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四)活动评价反思阶段:“去远方”研学活动不仅给老师和孩子们都带来了成长,同时也增进了家校之间、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有些家长将自己的感受发在了微信群:“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去祖国各地旅行,旅途中的娃因为没有好朋友同行显得格外沉默。这次研学南昌之行,从老师对方案制作的指导,到同学一起对行程方案的商量,我都没有参与过,确实挺惭愧。刚得到参与研学消息的孩子,还压抑着要往外迸发的惊喜,一再向我确认消息是否真实。那一幕至今不忘!两天的行程,有红色精神的瞻仰,有古色文化的探索,也有绿色环保的行动,真心为几个孩子点赞!真心谢谢老师的细心、用心,谢谢梦想基金的爱心,也谢谢接送家长的暖心。”老师这样写道:“作为老师,在此次旅行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成为这趟研学旅行的主人。我发现,在给予学生充分信任的情况下,他们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能量,不仅可以完成本次研学的任务,还能随机应变,解决问题。虽然本次研学旅行不够完美,没能成功进去湖南省博物馆参观,但也许不完美就是一种常态,提醒我们最好的研学旅行就是在路上!”

四、“去远方”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的“产出”分析

通过“去远方”研学活动,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历了制定活动计划—实施活动方案—展示活动成果—评价反思等环节,各种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不仅学会了查找资料、整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并且置身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提高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的能力,形成了团结合作、应对困难的品格,这些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生将受益终生。

结束语:

依托“去远方”,学生对旅行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目前学生自主设计了30份旅行方案,有7支队伍获得了出行的资格,由于疫情的原因,有的入围队伍还没有出行。有的队伍虽然没有获得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资助,但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积极开展当地研学。今后,学校将继续依托“去远方”开展综合实践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研学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本文系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去远方〉课程的实践研究》(编号为PXZH2020-210)研究成果。】

(337200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小学)53FE68D1-B585-4AE3-BF06-B831F90F248A

THE END
0.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总结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对海南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次研学旅行,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让我更加热爱海南这片土地。jvzquC41yy}/onnrkct/ew47c3€irsw
1.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精华10篇]这次高中暑假的研学旅行,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它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不断追寻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深刻的自我。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篇2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期待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令人难忘的研学旅行。这次旅行jvzq<84yyy4vpsx0eqs0{xzygp5zcw}wgnvzrsizkteg}njwk>pyw3jvor
2.我们应该如何破解研学旅行面临的问题与困扰?有些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活动不够深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兴趣不高,走马观花,漫无目的,比较被动地走完行程,收获不大,活动效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活动也存在“只学不旅”的现象。一些学校担心旅行过程中缺少教育意义,过分强调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外出。出发前,各科教师充分挖掘本次活动与jvzq<84yyy4ngnykpijbnr3eqo5wkn|/69?/j}rn
3.研学实践活动总结12篇(全文)研学旅行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一、研学旅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实际 生活中发现问题,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课程,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正是在这些方面,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谋而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4;y8ls>90jvsm
4.审视研学旅行的“旅”与“学”(下篇)按照研学课程“三段式”结构,从行前学习、行中探究、行后总结三个阶段落实具体工作,行前课程侧重知识普及,行中课程侧重问题驱动和解决的实践性,行后课程强调反思与迭代。 行前,举办相关知识讲座,明确注意事项,做好安全预案;因材施教,安排不同的研学旅行任务、小课题研究任务及分工;进行研学前诊断。jvzq<84yyy4k{k3ep1xnvƒllud532;6251z32;62556`6@;2684ivvq
5.旅游的收获心得体会范文集合旅游的收获心得体会范文集合1 小学开展“了解历史,走近自然,探索科技,传承文明”研学旅行活动。一大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同学们一起乘车前往研学旅行目的地。 一下车,我们就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虽说我已经来过一次了,但第二次的感觉还是很新奇。这是一座唐风建筑群,里面陈列着陕西出土的珍贵文物,有商周时期的青jvzquC41yy}/{~|gpoo/exr1hctxgw4zkpjf1=5689<50qyon
6.活动感想研学旅行途中,我的收获是?活动感想 | 研学旅行途中,我的收获是? 人们总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如果要求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 那“研学旅行”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研学重在“学”而并非“游”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旅途中的研学,总是充满惊喜 古人云:知中有行,行中有知jvzq<84yyy4hzu~eu0ipo8|gpfg06B880jznn
7.旅游后的心得体会(通用28篇)深秋的清晨,有那么一点儿冻人。一出门,就与刺骨的寒风撞了个满怀。但这也阻挡不了我们内心对研学旅行的期盼。期待着旅游大巴快点到来! 随着朝阳的升起,大巴车也跟着到来。导游和教师组织大家有秩序的上了车,开启了这一天的旅程——参观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和历史悠久的“秦兵马俑博物馆”。 jvzq<84yyy4rwwqw0ipo8xjgpmiwx4;74:/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