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探析学年论文

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探析学年论文

一个学年结束,一篇论文走起。下面是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探析学年论文,欢迎参考借鉴。

摘要:

21世纪的中国,在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都飞速发展,而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柱产业。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的新鲜血液,具有好奇心强、求知心强敢于冒险等特点,大学生旅游市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2013年3月份对锦州市渤海大学、锦州市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渤海大学高职学院、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医学院等五所高校的74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卷从大学生旅游行为、旅游消费动机、旅游心理等方面来了解大学生旅游消费情况。收回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达到95.5%。同时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息检验,结果显示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关键词:

旅游消费;旅游发展;旅游市场

一、旅游消费态度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求新、求奇、求美的心理需求,他们并不甘于每天只在学校里“死读书、读死书”。根据调查显示,有83.6%的学生比较喜欢旅游,愿意旅游,而相反的只有9.33%的学生不喜欢旅游不想出去旅游。显示结果说明,大学生十分渴望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然而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大学生消费旅游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差异来制定不同的旅游方案以吸引大学生旅游。

二、旅游消费动机

大学生旅游动机多种多样,而且根据不同地区差异,各个高校的情况也会不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在所调查的锦州几所高校中,求新和好奇心理产生旅游行为占的比例最多,其次是探亲访友。相反,炫耀心理和解压心理占的比例较少。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消费心理偏好制定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旅游产品。

(一)求新心理

每个人都具有求新心理,尤其是21世纪的大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好奇心,对新鲜事物也想去尝试。离开自己一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看看当地的民俗风情,品尝在学校吃不到的小吃,欣赏从没见过的景点景区,这些新鲜的事物对大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具有求新心理的消费动机占总人数的28.3%。

(二)求知与好奇心理

大学生除了平时上课以外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通常是教室和寝室两点一线的状态,为了丰富业余生活和人生阅历以及增长见识和知识,“出去走一走”成为大学生心中的普遍愿望。通过外出旅游的方式获得很多课堂内学习不到的知识,也是大学生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可以探索其相应的丰富多彩的知识;参观历史遗迹可以了解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回顾令人难以忘怀的重大历史事件;参观动物园海洋馆可以体验神奇奥妙的动物世界……好奇心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之一,对其他城市的好奇心也驱使着大学生想走出“象牙塔”,成为旅游大军中的一员。求知与好奇心理是大多数大学生出行旅游的原因,根据数据显示占总人数的39.6%。

(三)从众心理

一般来说,从众心理指的是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者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离开家的避风港突然进入集体生活可能会很不习惯,所以在学校里大多都依赖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这时候会出现胆怯、孤独、害怕被孤立的心理,当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说要出去旅游,那么基于以上心理特征,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从众心理,即使不是特别想去,但是害怕不合群交不到朋友而随大众。从众心理也是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之一,但是所占比例不大,占总人数的8.3%。

(四)解压心理

大学生活虽然比初中和高中时候轻松多了,但是还是有一定压力,比如要考相关专业证书,英语四六级,期末考试,面临的实习压力、即将毕业的就业压力……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解压的渠道,我个人觉得旅游是大学生解压最合适的方式。既放松了心情,可以暂时把压力抛到脑后,欣赏中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又可以通过体验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而增长知识和见识;更可以避免有的学生通过玩网络游戏或者购物等其他消极方式解压。大学生解压心理的旅游消费动机占总人数的10.2%。

(五)探亲访友心理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们会更怀念初中和高中那时候纯真的友谊。考上大学以后同学都各奔东西,有的同学想延续与老同学和朋友的友谊,会利用节假日互访拜访。这也是旅游的动机之一,既节约了时间和金钱,增进了人际交往,也提高了安全保障。根据有效数据显示探亲访友心理动机占总人数的10.3%。

(六)炫耀心理

大学生处于十分重要的阶段,这时候的心理也是最难捉摸的。有的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出去旅游了,即使他不喜欢旅游或者并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用来旅游,但是为了虚荣心,为了旅游归来以后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经历,获得同学的羡慕,成为同学间的焦点,而不惜省下生活费、出去打工、借钱等达到旅游的目的。这样的旅游动机是不可取的。因此所占比例是最少的,只占总人数的3.3%。

三、旅游消费偏好

(一)旅游消费目的地偏好

大学生在选择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上也有较为明显的特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大学生旅游目的地一般以自然风光为多,占总数的56.4%,选择民族风情和历史遗迹的一共占24.3%,而选择都市旅游则占8.2%,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冒险和求新心理,所以现在在大学生中出现了探险旅游这样的“新潮”旅游形式,如漂流、攀岩、蹦极等。

(二)旅游消费出游方式偏好,

由于大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外地,所以大部分都会选择与同学或者朋友结伴而行,占总数的73%,与恋人出游的占8%,与亲人出游的占9.4%,有的学生为了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也会选择个人出游的方式,个人出游的占9.6%。大学生一般都选择跟随旅游社旅游,因为大学生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经济能力有限,旅行社费用比其他方式要便宜很多,而且比较安全和方便。而自己出去旅游既不安全又劳心费力。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如果是长途旅游,一般学生会选择火车,占总人数的47.4%,如果是短途旅游一般会坐汽车,占人数的40.3%,因为汽车和火车是最经济实惠的出游方式。除了极少数家庭条件十分富裕的同学会选择乘坐飞机出游以外,很少有同学会乘坐飞机旅游,占总人数的9.1%,其余的则是其他交通方式。   (三)旅游消费出游时间偏好

由于大学生平时上课,时间比较紧张。所以一般都会利用假期时间出去旅游。选择寒暑假出游的人比较多,因为寒暑假时间较长,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方式和类型出游,弹性比较大。也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十一黄金周出游。基于锦州当地独特的特点,有相当大一部分很多同学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到锦州本地或者周边旅游,例如锦州本地的笔架山风景区、锦州世界博览会,或者去周边景点比较多花费又不大的城市旅游,例如大连、葫芦岛等地方。

四、旅游消费发展前景

虽然大学生消费能力没有其他阶层消费能力强,消费水平也不高,但是大学生是一个庞大并且十分有发展前途的市场,因此大学生旅游消费给旅游业带来的作用必然是积极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外出旅游更是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启发的有效途径。他们通过旅游,可以了解世界、熟悉社会、增长知识和才干。有句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在中国古老的年代里就对“行万里路”十分重视。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不畏艰辛踏遍中国万里河山,写下了《徐霞客游记》,其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相应的记载,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著名的作家三毛也是一个例子,她走遍全中国,通过旅游找灵感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旅游对人类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人类也促进了旅游的发展。大学生更应该以徐霞客、三毛等这样为了追求自己一生的梦想而不畏艰苦的人学习 。然而现在旅游业却没有太重视大学生旅游这个潜在市场,觉得大学生旅游经济市场效益不高、风险高,而没有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去吸引大学生消费群体,所以导致大学生旅游市场依然处在一个无序、缺乏管理、没有特点的境况。 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具有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还有利于青少年整体知识水平的发展,提高了中国整体素质文化水平,增进中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游业应该重视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消费水平,开发出具有大学生特点的旅游产品。促使大学生旅游消费群体在各个方面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使其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力,杜文广.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J].商业研究,1997,( 3).

[2] 孙惠春.现代人旅游动机的心理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2).

[3]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 洪艳.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3).

THE END
0.从众还是认同:大学生旅游打卡行为和心理的调查研究12. 您觉得打卡行为是否体现了对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和种草 A. 是 B. 否 C. 没想那么多,来都来了 * 13. 您会因为打卡地点而影响您对旅行目的地的选择吗? A. 是 B. 否 * 14. 您觉得打卡会影响您的旅行体验感吗? A. 是 B. 否 * 15. 您认为打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旅行心理状态吗? A. 是 B. 否jvzquC41yy}/ys}0ep5wo8yJu{>XJ7furz
1.从众还是认同:关于大学生旅游打卡行为与心理的调查研究期刊随着旅游短视频的兴盛,旅游打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作为当代青年的优秀群体,研究大学生的旅游打卡行为与心理具有现实意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旅游打卡行为进行研究,并分析大学生在社交媒体发布旅游打卡信息的心理动因.研究得出结论:旅游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hnygz‚}d42862:52;
2.关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调研报告10篇(全文)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旅游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此次调查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情况,分析研究调查结果为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建议。 此次的调查对象有120人,其中男生占42%,其余58%是女生。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对旅游消费的看法和目的这次调查的学生中有38%认为旅游可有可无,也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o7gtmi;}0jvsm
3.宋书楠[1] 宋书楠,常改欣.符号学视角下的洪崖洞旅游吸引物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05):66-71. [2]宋书楠,敖思男.从众还是认同:关于大学生旅游打卡行为与心理的调查研究[J/OL].长江师范学院学报:1-11[2023-08-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95.z.20230329.1612.004.htmjvzquC41in~z0uspw0kew7hp1ktgq86252523980jvs
4.旅游者前往网红地“打卡”的动机与行为研究网红旅游地挖掘新优势、创新新产品以及让旅游者重游成为网红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研究中运用调查问卷法对旅游者前往网红地“打卡”动机和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旅游者前往网红地“打卡”具有自我呈现需求、从众、社会交往、购物、娱乐等五大动机和打造理想自我、增强网红地认知、寻求认可与共鸣、文旅消费等四大行为特征,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Argqg{nf?383;;=
5.从众心理如何操纵我们的旅行选择?打卡行为特征:标准化的旅游流程、模板化的拍照方式和对社交媒体认证的依赖。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引用阿希的从众实验说明群体压力对个人选择的影响,并结合社交货币理论和错失恐惧症分析了游客的三种心理动机:社交展示型、身份认同型和焦虑驱动型。文章指出从众打卡旅行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景点过度商业化、生jvzquC41f|~mz7jepw4ff~3ep1IO1b72475W5;4K32549
6.从心还是从众?——游客网红打卡地出游意愿形成机制研究第八届在出游过程中,大多数游客会跟随群体决策来降低知觉风险,这一特定环境中游客行为活动的形成与发生机制,即网红打卡地出游意愿的从众效应有待研究。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402份问卷调查样本,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从众心理作用下游客网红打卡地出游意愿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jvzquC41yy}/cltph0io1ltpha798;>21euov{ndwvopp87;0jznn
7.大学生旅游打卡行为与心理调查问卷您的每一次旅行都蕴含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次问卷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在旅行中的打卡习惯、背后的心理动机等。您的回答将对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我们承诺所有信息将仅用于学术研究,确保您的隐私得到严格保护,我们会采用匿名的形式填写问卷。 最后,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本次调查,愿您每次旅行都能收获jvzquC41yy}/ys}0ep5wo8VPX8=Dv7furz
8.青年旅游新趋向背后的心理特征《人民论坛》党刊推荐文库青年旅游新趋向背后的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2023年伊始,我国旅游行业中出现了一个爆红热词——“特种兵式旅行”,指以在校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为主的青年群体在周末或节假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金钱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品尝美味佳肴的旅游行为。他们一般在周五晚上或双休日清晨出发,打卡各大jvzq<84yyy4837hp1463585;44524:54734tj}rn
9.大学生旅游打卡行为与心理调查问卷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大学生旅游打卡行为与心理因素,我们设计了此调查问卷。特别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我们关于大学生旅游打卡行为与心理的调查问卷。您的回答仅被用作统计,我们向您保证调查内容将被严格保密。问卷所设选项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请您根据真实情况和想法作答,您所提供的宝贵jvzquC41yy}/ys}0ep5wo8UDPon7o7furz
10.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硕士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 2010年硕士论文 立即查看 > 相似文献 期刊硕士博士会议报纸 基于旅游动机特征分析的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对策研究——以辽宁省大学生为例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06期 从众还是认同:关于大学生旅游打卡行为与心理的调查研究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01期 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Fkuyft}fvkqt0C{ykenk0396324977A3pj0nuou
11.社交媒体时代的打卡式旅行理论核心提示:网红城市的打卡式旅行是地理位置社交化的产物,包含两个构面:一是人们按照媒介指引去往某个地理位置“打卡”,二是人们将“打卡”位置发布以作为社交的原料。在线打卡式旅行是社交媒体带来的诸多人类行为改变的一种。一旦旅行体验“在线化”,旅行就从一种私人的休闲活动变为面向他者的公共展示,人们的旅行体验jvzquC41yy}/tvqv0eun0ls1428519>3:1=24=>30unuou
12.大学生旅游打卡行为与心理调查问卷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这份问卷,自全国疫情趋势明朗以来,旅游成为大学生当前的热潮,同时“打卡式旅游”“特种兵式旅游”等词条冲上热搜。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是这种新型旅游方式的特点。为研究大学生旅游打卡的行为与心理,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回答无对错之jvzquC41yy}/ys}0ep5wo8jXfflm27fu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