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答记者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
教育部部署做好深化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
三部门部署科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 推动近视防控关口前移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举行
怀进鹏访问阿联酋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第二批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立项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十届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研究的通知
关于第一批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立项的通知
关于开展专业大模型(ICT/智能制造/数字文创)赋能AI+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无界•融生 | 这场盛会邀您共商学科跨界创新与未来教育新生态
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读本赠阅及欺凌防治教育活动”虚假信息的公告
2025年高校规划建设培训班(第三期)在合肥工业大学成功举行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典型案例⑦丨福建师范大学:统计提质,数智赋能,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九载接续筑根基 十年新程启未来——回顾九届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 启幕第十届盛会
中心党总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典型案例⑥丨云南省曲靖市教育体育局:铸牢教育事业统计质量之基,赋能区域教育改革发展
智慧学习工场
区域教育、 学校规划建设
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基地
教育规划与 战略研究
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中科曙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新型大学
高等学校 后勤改革
高校应用型课程研究与推广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计划
高水平人工智能建设项目
平台导入滇西大,打造发展新引擎
新试验:“大平台+”赋能滇西大
专家组进校助滇西大“变轨超车”
专家组进校指导兰州文理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
专家组进校助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特色转型
专家组进校助力钦州学院打造转型样板
产教融合专家组赴滇西大指导工作
“教育之弦”卓越创新伙伴成员名单更新
中心印发《“教育之弦”卓越创新伙伴管理办法(试行)》
主 任:孙明春
副主任:陈建荣
副主任:王长树
地址:北京海淀区上园村3号交大科技大厦15层
邮编:100044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的重要一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2023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步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教育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在中心领导班子和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近期,“教育之弦”将推出年度盘点系列报道,回望2023,开局202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总体要求,中心以“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目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广泛的实地调研工作,并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
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是学校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根据《方案》要求,中心立足主责主业,科学设计研学实践教育调研方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遴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深入一线开展调研。2023年,先后赴北京、上海、成都、惠州等地开展“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实地调研工作。实地考察了中小学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访谈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学校校长、研学基地(营地)管理者。期间,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专家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
调研发现,一是研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常规教育活动。学校将研学纳入到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发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是科学实践和动手实验课程。学校在研学实践教育中,有机整合当地自然、历史、人文景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二是因地制宜开展研学,突出当地特色。惠州市惠城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课程主要围绕客家文化开发,并设计了系列客家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传承和创新客家传统文化。三是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广东佛山市狮山镇联合吴汉小学在校内建设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积极与当地农业科技部门共建,农业科技部门选派技术员兼职劳动教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无土栽培、多肉养殖实践等活动。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劳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四是“馆校合作”开辟大思政新模式。钱学森图书馆采取“馆校合作”的形式,充分利用钱学森图书馆的场地、展品、专家、教学资料包等优势资源,引导学生通过馆内探索与实践,感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形成价值认同,并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树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理想。五、以一站式服务平台支持中小学研学。惠州市惠城区伟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依托运营公司,利用信息化优化实践活动管理,在研发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和工具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支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服务平台。
各地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普遍规范有序,但面对研学实践教育“全员参与、集体活动、走出校园、实践体验”的常态化实施要求,一线中小学校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面临着组织管理难度大、安全保障压力大、研学费用筹集难度大、教学安排难度大、教育实施难度大、家长不理解等切实问题。
2023年,中心组织研学实践教育领域高水平专家和中小学校,围绕研学和综合实践领域的堵点、淤点、难点问题,聚焦研学标准、规划、运营、评价等核心知识体系,突出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评价方向,形成从小初高劳动教育衔接、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信息化解决方案、档案履历建设、校内外衔接的评价方案等系列课题成果。
其中,《劳动教育一贯制课程整体规划》在全国第六届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介绍;研究成果《聚焦劳动素养,优化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刊发中心《教育规划与战略研究报告》,并获部领导批示;劳动教育评价信息化解决方案等已在广东佛山狮山镇、河源、梅州等地落地应用,并形成了一批实践案例。
为进一步服务研学实践教育规范发展需要,2023年3月中心设置营地标准、课程开发、师资培养、评价体系、安全管理等5个选题方向,新立项《校内外协同的小学研学实践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机制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安全管理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研究》《区域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评价(研学实践教育方向)研究》等9个课题。11月,中心召开课题中期推进会。通过课题研究,已初步形成系列课程建设方案,面向基地(营地)、学校、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安全管理规范等阶段性成果。
2024年,中心将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总体要求,以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规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研究与服务内容。全面系统总结国内国际已有的创新经验,同相关学校、地方政府、基地(营地)开展广泛的合作,汇聚来自于理论研究、行政管理和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特别是研学基地(营地)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围绕研学领域的重点要点问题进行探索和创新,积极服务社会实践大课堂,推进高质量研学基地建设,探索数字化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为构建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家校社协同的研学实践育人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