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坪革命旧址群包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博生堡、公略亭、中央邮政局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等十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六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
叶坪革命旧址群包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博生堡、公略亭、中央邮政局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等十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六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对外贸易总局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对外贸易总局旧址
中央对外贸易总局, 1933年4月在井冈山成立,隶属中央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是根据地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部门,钱之光任局长(江阿明、刘炳奎先后任副局长),下设业务科、采办科、会计科、出纳科、保管科、管理科等机构,工作人员开始只有30多人,后来发展到80多人。中央对外贸易总局主要任务是管理苏区对外贸易事宜,设法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保证苏区境内的产品与境外的商品经常的交换,消灭农业生产品与工业生产品的剪刀差现象。对外贸易总局为加强对外贸易工作,相继在赣县江口、闽西汀州、会昌乱石圩、吉安值下等设立了对外贸易分局,并在重要出口地设立了10个采办处,形成了一个点多面广的对外贸易网络,这样,苏区的谷米、钨砂等产品运到白区,换回苏区军民急需的食盐、西药和布匹,保障了苏区军需民用物资的供应。1934年10月,对外贸易总局跟随中央机关离开井冈山。 2001年,国家经贸委拨款对旧址进行了维修,现该旧址为全国外经贸干部职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中央对外贸易总局, 1933年4月在井冈山成立,隶属中央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是根据地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部门,钱之光任局长(江阿明、刘炳奎先后任副局长),下设业务科、采办科、会计科、出纳科、保管科、管理科等机构,工作人员开始只有30多人,后来发展到80多人。中央对外贸易总局主要任务是管理苏区对外贸易事宜,设法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保证苏区境内的产品与境外的商品经常的交换,消灭农业生产品与工业生产品的剪刀差现象。对外贸易总局为加强对外贸易工作,相继在赣县江口、闽西汀州、会昌乱石圩、吉安值下等设立了对外贸易分局,并在重要出口地设立了10个采办处,形成了一个点多面广的对外贸易网络,这样,苏区的谷米、钨砂等产品运到白区,换回苏区军民急需的食盐、西药和布匹,保障了苏区军需民用物资的供应。1934年10月,对外贸易总局跟随中央机关离开井冈山。 2001年,国家经贸委拨款对旧址进行了维修,现该旧址为全国外经贸干部职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
国家政治保卫局成立于1931年11月,是全国苏维埃政府肃反保卫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主要职能,是执行侦查、镇压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反革命活动。它的内设机构有:侦察部部长由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兼任,后由张然和、钱兆凤和汪金祥接任;执行部部长李克农,后由李一氓接任;政治保卫大队,大队长吴烈、政委海景洲;秘书处(后称总务处)处长欧阳毅。1932年增设了红军工作部,部长李克农;白区工作部,部长张国俭。随着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成立,苏区的一些省、县也相继设立了分局,区一级设了政治保卫特派员。1933年4月,国家政治保卫局随临时中央政府机关由叶坪迁往沙洲坝,驻铜锣塘;1934年7月,迁驻云石山艾园岭下,1934年10月,随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
国家政治保卫局成立于1931年11月,是全国苏维埃政府肃反保卫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主要职能,是执行侦查、镇压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反革命活动。它的内设机构有:侦察部部长由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兼任,后由张然和、钱兆凤和汪金祥接任;执行部部长李克农,后由李一氓接任;政治保卫大队,大队长吴烈、政委海景洲;秘书处(后称总务处)处长欧阳毅。1932年增设了红军工作部,部长李克农;白区工作部,部长张国俭。随着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成立,苏区的一些省、县也相继设立了分局,区一级设了政治保卫特派员。1933年4月,国家政治保卫局随临时中央政府机关由叶坪迁往沙洲坝,驻铜锣塘;1934年7月,迁驻云石山艾园岭下,1934年10月,随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
该旧址于1999年秋公安部拨款修复,并对外开放,现为全国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该旧址于1999年秋公安部拨款修复,并对外开放,现为全国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931年底,在这谢氏祠厅中成立了中央邮政局。当时,只办理几件简单的邮政业务,专门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
1931年底,在这谢氏祠厅中成立了中央邮政局。当时,只办理几件简单的邮政业务,专门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邮政局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邮政局旧址
该旧址建于1766年,俗称“围院厅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旧址建于1766年,俗称“围院厅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印刷厂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印刷厂旧址
中央印刷厂于1931年11月在叶坪成立,厂长陈祥生,副厂长杨其鑫,共青团书记杨尚奎,工会主席曾庆锡,当时全厂有干部职工100多人。中央印刷厂下设材料科、总务处、铅印部、石印部、排字部、编辑部、刻字部、裁纸部、装订部、铸字部。当时厂里机器设备简陋,铅印部机器共有5部,其中有4部为旧机器,主要印刷《红色中华》、《斗争》、《苏区工人》等报刊和一些革命书籍及抗日传单等。石印部主要印刷纸币、米谷票、邮票以及重要的公文布告等。
中央印刷厂于1931年11月在叶坪成立,厂长陈祥生,副厂长杨其鑫,共青团书记杨尚奎,工会主席曾庆锡,当时全厂有干部职工100多人。中央印刷厂下设材料科、总务处、铅印部、石印部、排字部、编辑部、刻字部、裁纸部、装订部、铸字部。当时厂里机器设备简陋,铅印部机器共有5部,其中有4部为旧机器,主要印刷《红色中华》、《斗争》、《苏区工人》等报刊和一些革命书籍及抗日传单等。石印部主要印刷纸币、米谷票、邮票以及重要的公文布告等。
该旧址系谢氏民房。200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拨款进行了维修,并恢复了原状陈列。现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该旧址系谢氏民房。200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拨款进行了维修,并恢复了原状陈列。现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红军检阅台
红军检阅台
位于叶坪村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中,为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检阅红军而建。初为竹木结构的简易台。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时,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此检阅了红军队伍。此后,这里多次作为检阅红军的阅兵台。1933年,昨时中央政府决定改建检阅台,将竹木结构改为砖木结构,于当年8月1日动工,次年1月31日建成。
位于叶坪村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中,为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检阅红军而建。初为竹木结构的简易台。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时,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此检阅了红军队伍。此后,这里多次作为检阅红军的阅兵台。1933年,昨时中央政府决定改建检阅台,将竹木结构改为砖木结构,于当年8月1日动工,次年1月31日建成。
红军烈士纪念塔
红军烈士纪念塔
公略亭
公略亭
博生堡
博生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
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
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
#p#分页标题#e# 红军无线电总队是红军无线电通讯组织的领导机构,1931年9月随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从兴国迁驻这里。1931年9月,红军无线电总队迁驻井冈山,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期间,设立了专台为大会播发新闻。后来,在这个电台的基础上组成红色中华新闻台,行政上归中革军委无线电总队管辖,业务上归红中社领导。1933年4月,红军无线电总队随临时中央政府迁驻沙洲坝。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无线电总队是红军无线电通讯组织的领导机构,1931年9月随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从兴国迁驻这里。1931年9月,红军无线电总队迁驻井冈山,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期间,设立了专台为大会播发新闻。后来,在这个电台的基础上组成红色中华新闻台,行政上归中革军委无线电总队管辖,业务上归红中社领导。1933年4月,红军无线电总队随临时中央政府迁驻沙洲坝。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红色中华通讯社是我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机关,成立于“一苏大会”期间,是新华社的前身。红中社成立之初设红色中华新闻台,用无线电对外播发新闻。该房原是谢氏私宅,建于1924年,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此办公两年多,1933年4月随临时中央政府迁到沙洲坝。1995年命名为“新华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该旧址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中华通讯社是我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机关,成立于“一苏大会”期间,是新华社的前身。红中社成立之初设红色中华新闻台,用无线电对外播发新闻。该房原是谢氏私宅,建于1924年,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此办公两年多,1933年4月随临时中央政府迁到沙洲坝。1995年命名为“新华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该旧址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出版局旧址
中央出版局旧址
中央出版局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新闻出版发行事业的管理机构,1931年12月在此正式成立。中央出版局内设出版科、编审科、总发行部、财务室等机构,开始由朱荣生担任局长。1933年4月,中央出版局机关从这里迁到沙洲坝办公。该旧址于1991年修复开放,现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出版局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新闻出版发行事业的管理机构,1931年12月在此正式成立。中央出版局内设出版科、编审科、总发行部、财务室等机构,开始由朱荣生担任局长。1933年4月,中央出版局机关从这里迁到沙洲坝办公。该旧址于1991年修复开放,现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总苏区执行局旧址
全总苏区执行局旧址
全总苏区执行局是全国总工会在苏区的派驻机关,是苏区工人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1931年2月在江西吉安富田正式成立,7月经兴国迁到井冈山,驻在叶坪的谢氏私宅里。1933年4月,全总苏区执行局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枣子排,与从上海迁来的全国总工会合署办公。在这里居住的有全总苏区执行局主任梁广、陈寿昌、及其各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工作人员,为便于观众了解全总的历史,把在沙洲坝枣子排居住的刘少奇、陈云等领导人的房间及其机构在此陈列。全总苏区执行局旧址于2001年全国总工会拨款维修,并进行了复原陈列,现为全国工会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总苏区执行局是全国总工会在苏区的派驻机关,是苏区工人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1931年2月在江西吉安富田正式成立,7月经兴国迁到井冈山,驻在叶坪的谢氏私宅里。1933年4月,全总苏区执行局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枣子排,与从上海迁来的全国总工会合署办公。在这里居住的有全总苏区执行局主任梁广、陈寿昌、及其各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工作人员,为便于观众了解全总的历史,把在沙洲坝枣子排居住的刘少奇、陈云等领导人的房间及其机构在此陈列。全总苏区执行局旧址于2001年全国总工会拨款维修,并进行了复原陈列,现为全国工会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