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中劳动研学走进冠县大杨庄七彩农场
7月的田野,郁郁葱葱。聊城一中的孩子们正在七彩农场参加劳动,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身上的衣衫被汗水打湿,但丝毫不影响同学们的热情,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本月初,聊城市“两河之约-青春研学季”正式启动,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通知》。聊城一中积极响应,组织千名学子走进冠县柳林镇大杨庄七彩农场进行劳动研学。
从教室到田野,七彩农场成为孩子假期里的“特殊学校”,有“劳动”,更有“教育”,从这里走出的每一名学生,脚上有泥,额头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跟随孩子们的脚步,一起寻找成长的答案……
夏耘仪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一天的劳动从一场别开生面的“夏耘仪式”开始——组建生产队,领取任务书,解读生产任务,领取劳动工具,明确劳动目标,从礼仪到农具,体验劳动的仪式感。
认识农具
从人类呱呱坠地起,便开始了与脚下这片土地和谐相处的旅程,在鲁西平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轮回中,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大地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今天,学生们走进田间,了解传统农具,体验传统农耕。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中,同学们认真聆听各种传统农具和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农耕实践
同学们都等不及了,撸起袖子,抡起胳膊,体验犁、耙、耧、砘、磨、碾等传统农具耕作,感受千百年来的耕作流程。
拔草大赛
“夏耘”是锄地拔草的意思,夏天各种杂草生长茂盛,需要拔除杂草粮食才能更好生长。走进拔草区,认识各种杂草,学习拔草的技巧,一场拔草大赛在同学们之间展开。
获奖团队的奖品——西瓜
粮票兑换
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研学流程的秩序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深度参与进来,研学过程设置了13项劳动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都可获得相应工分,根据工分兑换粮票,领到粮票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大锅做饭,同学们的热情被点燃。
大锅做饭
在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学会做饭是其中重要一项,研学中,动手做饭是很重要的环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刷锅、洗菜、切菜、生火,小组合作,大锅煮饭,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还原食物最淳的味道。这一餐,吃自己动手做的饭,格外有味道。
饺子宴
如果选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食物,那一定是饺子。中国人,把饺子揉进了生活、揉进了感情,甚至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在我们北方,把饺子当成一种团圆和祝福的象征,研学期间做饭,怎能少了饺子。一场饺子宴热闹开场,和面、调馅儿、擀皮,各种饺子轮番登场。
研学探究
对研学课题的探究,决定了研学的深度和广度。本次研学设置了明确的探究主题,并举行“聊城一中研学课题解析”培训会,学校老师对研学课题进行了详尽解读,对研学探究的路径、方法进行了培训。
三农讲堂
作为研学探究的第一步,组织同学们走进大杨庄乡村振兴大讲堂,观看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杨庄党支部书记杨本凯的纪录片,了解大杨庄发展历程,杨本凯书记结合自身实际,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的三农课堂和生涯规划课程,并现场与同学们互动,回答同学的提问。
“我发现大杨庄村已经建设得很好了,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您有什么打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
交流环节,同学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杨本凯书记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具体案例一一为同学们解答,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聊城一中七彩农场研学实践基地揭牌
聊城一中聘任杨本凯书记担任学校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师
社会调查
研学探究第二步,带着目标进行实地调查,同学们走进村民家中了解村民生活,走进制糖厂调研村企发展,走进大队部了解大杨庄发展历程、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事情,走进农业合作社了解现代农业发展。通过一看、二问、三走访、四研究,了解土地,了解农村,了解三农政策,体验农村生活及变迁,传承农耕文化,感受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给村民带来的改变,为研学课题搜集一手资料。
在大杨庄农业合作社,同学们围着杨书记问个不停
同学们走进制糖厂参观调研
同学们走进大队部参观调研
同学们走进农户家里感受现代农村生活
乡村设计
为了让研学探究更好的成果化,引导学生将研学探究做成一个作品,基地为本次研学量身打造了“大杨庄美丽乡村建设设计大赛”活动,这也是研学探究的第三步。七彩农场研学基地课程负责人周少波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设计大赛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同学们结合研学过程的所看、所学、所悟,为大杨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设计。
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一个学生会不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大家神情专注,互相合作,集思广益,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完成任务。
现场进行了路演,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评委现场点评。
研学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暑假期间,同学们将继续完善自己的方案,假期结束后,将进行正式评选,优秀的方案、意见和建议,下一步将在大杨庄美丽乡村建设和七彩农场研学中陆续落地,让研学的价值落地生根。
满载而归
课堂上,装着学生的梦想,而田野里,藏着孩子们成长的答案。
研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整个流程的一部分,通过一个一个的点,我们努力在最美的土地上,给孩子们搭建一个最美的课堂,赋予孩子一段与土地深度相处的时光,去感受土地的生命力,在劳作和创造中领悟:我们在土地上种下什么,它就会长出什么——我们在土地上埋下种子,它长出了餐桌上各种美味;我们在土地上播撒爱,田野上会长出最美的笑脸;我们在土地上播撒勇气,它长出了让我们跌倒可以再爬起来的动力;我们在土地上播撒希望,它也会在我们心里长出一个个梦想……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研学圆满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和目标,得到学生、老师及学校的高度评价。为了做好本次研学,学校老师提前到农场考察踩点,并与七彩农场进行多轮沟通,确定研学方案,完成课程开发,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为学校老师们专业和负责的精神点赞。研学过程,聊城一中学子的高素质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聊城一中学子的精神风貌。
本次研学,大杨庄部分村民也积极参与进来,成为学生们的“农民研学导师”,他们有一身的“本事”,各种农活手到擒来,各种农具到了他们手里,都变得特别“听话”,村民们尽职尽责,亲身示范,恨不能把自己一辈子的经验都传授给同学们,得到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七彩农场,除了有专业的研学导师团队,还有一支“农民研学导师”团队,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大手,他们对土地、对劳作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是最美的劳动者,也是最美的“劳动教育老师”,他们成为七彩农场劳动研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关于我们
七彩农场研学小镇位于“中国名镇·武训故里”——冠县柳林镇大杨庄村,是聊城东昌府区、冠县、临清三地的交接地段,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七彩农场占地800亩,计划投资2.5亿元,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基地内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室内、室外32处劳动实践场地,配备室内、露天两处大型餐厅,新建可容纳800人的大型会议室,并建设军事拓展、CS场地等设施,可同时容纳1000人进行研学活动。
基地聘请专业研学机构——山东行易知教育创新研究院,对基地研学活动和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执行。结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为基地开发出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课程60余项,充分挖掘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获得学校、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在实践中,研发出系列研学课程,并组建起专业研学团队。
七彩农场研学小镇发起人杨本凯书记
七彩农场研学小镇课程负责人周少波老师
七彩农场研学小镇执行负责人王德强老师
七彩农场研学小镇课程执行团队
2021年5月,冠县劳动教育启动仪式在七彩农场举行,基地被冠县教体局授予“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称号;2021年8月,基地入选第三批聊城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名单;2022年6月,基地从全市众多申报机构中脱颖而出,被市教体局推荐参选省级研学基地。
根据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通知》,我市研学已经全面展开,我们将为您提供从方案设计、课程研发、落地执行一站式服务。目前,基地暑期研学正在火热进行中,部分学校已经确定,欢迎学校、研学机构前来参观考察,洽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