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信息空间化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规划设计(下)

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采用一带、两区、十点的空间结构。  一带指沿武水河各学院办学纪念研学点带状分布;两区指坪石老街纪念园区、长尾洞坪石纪念园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十点包括铁岭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纪念地、三星坪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纪念地、塘口村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纪念地、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纪念地、管埠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纪念地、新村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系纪念地、车田坝国立中山大学军训及法学院纪念地、栗源堡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纪念地、清洞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前址纪念地、水牛湾中山大学附中纪念地。

规划整合基地周边地理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周边的交通资源,在研学基地办学点附近设置公交站,结合武水河沿线原码头规划水上交通流线,连通各个研学基地。整个规划的游线设计包括水上游线、陆上游线、古驿道游线、古道游线以及绿道游线、定向越野体育游线,结合现有交通、自然资源,以展陈参观、经典研读、艺术培训、实践体验等不同种类特色的研学课程为依托,串联起各个研学纪念地,情景重现当年师生学习的场景。

2.主要节点规划

坪石老街纪念园区呈现了抗战时期迁徙到粤北的华南教育机构办学分布状况,重点表现了国立中山大学在坪石地区的整体情况,并结合老旧建筑的活化利用,设置了以纪念为国立中山大图书馆的迁徙做出巨大贡献的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的定友图书馆;纪念提供了丰富业余生活,激发师生与民众抗战热情的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中师剧团的的中师剧场;纪念在抗战期间仍坚持进行学术考察和科学研究的农学院植物学家蒋英、在坪石地区进行工程实践的建筑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的虞炳烈、卫梓松等而设置大学工坊建筑组群;以及李约瑟与王亚南会谈“世纪难题”雕塑、研究院纪念廊、唤起老街建筑和街巷记忆的老街基址公园、纪念从坪石走出的近二十位学部委员和院士的院士园等景观要素。

三星坪工学院办学纪念研学点修缮当年师生们曾经借用上课的祠堂、工学院院长陈宗南租住的民居、工学院办公厅借用的民居等建筑,利用场地现状条件在武水河旁设置抗战教室搭建平台,研学学生可依据虞炳烈的教室图纸进行教室搭建研学活动,再现抗战教学场景。

长尾洞坪石纪念园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设置了抗战时期在此办学的培正培道联合中学校门纪念园、纪念与暨南大学相关的“坪石先生”“坪石学子”的暨南园、抗战时期迁徙到粤北办学的其它中学纪念园,以及纪念坪石大捷和红军迁徙的红色革命纪念园,并根据场地条件设置满足体育活动需要的体育公园、杜鹃花歌咏舞蹈公园等群众喜闻乐见公共设施。

铁岭文学院办学纪念研学点修缮学院向粤汉铁路租借的办公楼建筑,将武水河滨建筑后面的荒芜地块开辟为“诗站”,纪念文学院青年进步学生创办的《诗站》杂志,在景墙上雕刻朱谦之、许幸之、詹安泰、钟敬文、李笠等教授在坪石创作的诗词,以及时为地下党员的哲学系学生方健鹏(芜军)创作的诗词《杜鹃花》(该词后经著名作曲家,时为管埠中大师范学院教授的黄友棣谱曲,成为传唱大江南北的抗战歌曲),成为诗词文学爱好者的研学纪念园。

塘口村理学院办学纪念研学点修缮当年师生们曾经借用上课的庙宇祠堂,以及根据历史档案资料获得的理学院任国荣、卢鹤绂、吴尚时、邹仪新等知名教授租住民房门牌号码对应的各栋民居;依据虞炳烈设计图纸和李约瑟当年拍摄的邹仪新在塘口村理学院天文台工作的照片,发掘出珍贵的塘口天文台遗址并开辟为天文研学遗址公园。

武阳司法学院办学纪念研学点结合现有建筑条件,重点突出设置了《资本论》翻译者、对中国经济研究有重要影响力的王亚南著作纪念馆“野马轩”,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书舍,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设置读书小径;为保护炮楼残墙设计一座眺望平台;根据历史文献图纸档案部分恢复会堂和宿舍建筑以做研学课堂。

管埠河丰村师范学院办学纪念研学地修缮当年师生们曾经借用上课的祠堂;根据虞炳烈绘制的规划图纸,部分恢复会堂和教师宿舍,情景再现马思聪、王慕理伉俪连手练琴,教授们同舟共济,共度时艰;修整村庄旁的古道,研学者们也可再次行走在许幸之与马思聪黄昏对谈的“诗音漫步道”上。

灵石坝岭南大学农学院办学纪念研学点在保留现状场地为菜地的基础上,设置架空步道和沿路纪念亭廊,展示最早迁徙到坪石灵石坝办学的岭大农学院的历史,以及纪念为农学院迁徙而鞠躬尽瘁的古桂芬教授及其接任者李沛文教授。

对塘口村至新村古道进行整理修缮,根据历史照片确定新村山坡入口处的古亭遗址即为文献记载的“新村在望,壮士不留”的休息亭,参考照片修缮恢复其历史原貌,成为古道研学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相结合的重要景观节点。

图为依据历史照片修缮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新村不留亭。(来源左图来源1943届建筑工程系刘维屏旧照,右图来源作者拍摄制)

六、规划特色

1.历史文献严密考证与解读——“空间化”

研学基地力求以原真性、实用性原则呈现这段不应被遗忘的民族历史,工作团队以历史信息形象化、空间化的策略,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进行了整体概念性规划,并设计了散布在武水河边的各主要纪念园、纪念地的建筑及景观方案,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2.历史遗迹的发掘保护与利用——“活化”

所有节点均结合史实,采用边发掘边保护边活化利用的动态保护方式,随机应变进行研学游径设计及主要节点建筑与景观的细化设计,即结合新发现的历史信息进行现场调研,边发掘新的历史遗迹,边实行新的保护形式,边制定新的规划设计方案。灵活应对新发掘的历史信息,并因情况不同而随时调整实施方案,是尊重历史原真性,对历史遗迹活化利用的重要方式。

3.多方资源的融汇整合——“多道合一”

结合生态建设、历史游径、红色革命、华南研学等多方面资源,实现碧道、绿道、驿道、古道、红道、赛道、研学路径等多条线性元素联动整合,“多道合一”共同推进复合型文化研学旅游业。通过支持当地生态建设,加强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积极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发展多功能研学活动,各方资源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使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成为极具整体性,全面性的研学基地。

4.规划建设与研学活动齐头并进——“持续活力”

研学基地规划建设亟需注入带动旅游发展的“活力”,研学活动功能是“活力”的承载者。通过规划和建设,增加教学实践、文化体育等研学功能,将本项目打造成可供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可探式教学实践的研学基地,可举办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研讨会、学科史研究等专业研究活动,以及红色教育、历史科普等基础教育研学活动。各历史文化节点,依托于历史建筑,进行周边环境整理,结合室内外多样化陈列和展示手段进行氛围塑造,营造出可提供多样化研学活动功能的场所,包括展览,教学,会议,研讨,纪念仪式等。

七、建成成效

项目自建设以来受到广东省政府、广东各大高校、重点中学、高校校友、地方政府和民众以及媒体等各方各界关注,包括以新华社、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粤古驿道网站等为代表的各类媒体均有持续跟踪报道;以广东“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为支持主体,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单位举办的各类文化和研学活动不断在研学基地开展;不少大中院校以追溯校史为主题开展多次研学活动,如:“烽火中的课堂——坪石抗战教育主题研学”活动、韶关各县市的“千名学生参加研学首发团活动”等;自一期项目建成以来,许多学校的老校友也多次到坪石研学基地开展寻本溯源,回顾历史的游学;本项目也为广东其它地区的华南教育研学基地、研学点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逐渐在全省乃至全国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项目的建设改善了乡镇旧风貌,成为了粤北地区研学旅行的新亮点和传播抗战教育救国历史的主阵地之一,助力文旅体扶贫和乡村振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总体规划及坪石重点段建设规划”项目,获“2019年度中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国立中山大学坪石办学纪念园-定友图书馆”项目,获“2021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传统(岭南)建筑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新华网

[2] 梁山、李坚、张克谟:《中山大学校史(1924—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108页

[3] 南粤古驿道网站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就像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南粤古驿道由港口而内地,由内地而岭南,由岭南而海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彰显了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THE END
0.学院团队完成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之坪石新村规划方案设计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活化利用工作的一些思考》的工作部署与要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组织设计团队对韶关坪石新村展开研学基地的规划方案设计,近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坪石新村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前身——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系抗战时期的办学旧址,1940年由云南澄江迁徙至此。在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29:1485d5><7227/j}rn
1.研学基地课程建设范文意义和目标要求,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深入挖掘语文、数学、地理、信息技术、体音美及学科交叉知识的探究内容,深入开展社团活动、爱心活动、安全演练、校外义务劳动等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结合地域特色,以研学活动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精心打造了九条综合实践研学线路,真正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规划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8;89/j}rn
2.重磅!《2023青浦“挂图作战”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公布|徐泾|江南|进度节点:4月取得南段 (G50—S32 )规划设计方案批复; 年底取得供地批文和施工许可,具备开工条件 牵头单位:建管委 2021年11月,沈海高速(G15)嘉金段改建工程专项规划(公示文件)已经公示,另外,据“上海发布”报道,该项目将于一季度开工,计划于2027年12月完工。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2M:R3MI275;WW@X0jvsm
3.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通用12篇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 jvzquC41unyeup3zwgyiw7hqo1nbq€jp19?16<3jvor
4.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设计布局公司,研学教育基地一、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规划方案公司 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平面设计公司研学教育基地空间的合理布局设计方案务必尽量的宽阔,以防止参观考察总数较多时将会会产生的拥挤,重中之重展览品必须预埋很大的展现空间或四面顺畅的管理中心部位,更便捷观众们从不一样视角与方向参观考察。在很大空间或是较长展线的研学教育基地中jvzq<84yyy4t|ƒx5824dqv4ujqv07?=21pkxu6igvcom1wjyu/jfvjnn/4=3:;50jvsm
5.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案(通用13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案 1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6793>/j}rn
6.研学基地运营方案.pdf而研学基地则是指为了满足研 学旅行需求而建立的教育实践基地,通常包括文化、科技、艺术等多 个领域。 二、研学基地运营方案 1. 确定目标客群 首先需要确定研学基地的目标客群,例如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根据不同客群的需求和特点来设计相应的教育项 目和活动。 2. 设计教育项目 在确定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51674=4825;3695272663>7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