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的朋友圈就被“研学”的字眼刷屏了,好多朋友都在发他们的孩子穿着校服,拿着行李箱的照片,还有些是已经研学回来的朋友发孩子在外研学时老师拍的照片。下面好多评论,有的说:一年一度的研学又开始了,我们做家长的又要破费了。有的说:让孩子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也好,免得一直困在这个小县城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本以为研学没有那么快轮到儿子的小学,因为昨天下午五点多去接儿子放学才看到好几辆大巴车载着我们县城重点高中的学生回来,轮的话也是轮到初中,没那么快到小学。没想到今天早上送儿子去上学,校门口就停了好几辆大巴车,没有细数,大概一看应该有七八辆大巴车,还有些学生没背书包,直接拉的行李箱和提着水桶来的。
儿子看到有些学生拉的行李箱和门口停着的大巴车,问这是怎么回事?告诉儿子应该是去隔壁市研学的,儿子虽不懂什么是研学,但看到这些学生不用背书包,眼神里充满着期待。老师也没有在家长群里发什么消息,以为只是高年级的学生去,儿子的班级不用去呢,没想到是自己想多了……
中午接儿子放学的时候,儿子坐在我的电动车后面叽叽喳喳地说:妈妈,我们今天早上上学时看到的那么多大巴车是来我们学校接六年级的同学出去研学的,难怪我早上走到学校的操场上还看到好多高年级的同学拿着行李箱和水桶呢。
老师说下个星期我们也要去研学,我也好想去啊,妈妈,研学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就像旅游一样出去玩呢?我跟儿子说:研学就是你们老师带你们同学一起去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地方,离开父母的怀抱,单独和老师同学一起生活三天,既培养你们的独立能力,也让你们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上个星期是高中的学生去的,我想着可能是每个学校都轮流去的吧,没想到这么快轮到你们小学了。这个研学应该是自愿的,你姐姐之前也去过,要交四百多块钱,包括来回的车费和三天的食宿,自带洗漱用品。你们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不去的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有老师管的?儿子说:老师还没有说,她只跟我们说我们班也要去研学,那研学的地方很好玩,可以看好看的风景,吃好吃的东西。要去的话要先交钱的,交多少现在没说,应该会发在家长群里。老师还说时间暂定在下个星期五,一共三天,去的同学下个星期五早上不用背书包,只用带自己用的东西直接来学校坐大巴车出发。
不去的同学就要在教室里打扫卫生,妈妈,我不想打扫卫生,我也想出去玩。你让我去吗?我跟儿子说:看你们班同学去的情况,如果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去,那你就报名去。如果只有几个人去,你也不要去。我怕你太小,照顾不好自己。
因为这不是在我们本市研学,而是去隔壁市,坐车都要坐好长时间,又要在那里住两个晚上,你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怕你不习惯,也怕有什么意外。儿子撅着嘴巴说:我能照顾好自己,我也不害怕到外面去,就想出去玩一玩,姐姐研学的时候你让她去,为什么现在不让我去呢?
我耐着性子跟儿子说:你姐姐研学的时候是她比你大,她读初中了,能够照顾好自己,你才读小学四年级,没有离开过妈妈,什么事都要妈妈操心,怕你自己不会照顾自己。儿子没吭声了,下午送儿子去上学,到了学校门口,儿子又问我:妈妈,如果老师问我的话,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
我跟儿子说:还是那句话,看你们班有多少同学去,大部分同学都去的话你也跟着去,只有几个人去的话,你就不去,在家里呆着。儿子听了我的话,悻悻地走进了学校,平时活蹦乱跳地步伐此刻变得非常沉重,走一步路脚要抬几秒钟,跟之前蹦蹦跳跳地样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得出来,儿子非常想去研学,想出去玩一下,只想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想我跟他交钱,让他出去玩几天。没想到我不是很赞成,他心里不舒服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出来。研学好像是前几年才兴起来的,之前都是在我们本县城春游或秋游,每个家长出几块钱,买点零食给小孩就行。现在好像是上面下的任务和指标一样,每个学校轮流来,表面是自愿的,实际上小孩子都想出去放松一下,根本不会考虑到家长的荷包。
三天四百多块钱,有几个小孩读书的话,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身边一些朋友也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她们有的让孩子去研学了,有的没让去,不让去的理由是孩子太多,要去都要去,有点入不敷出,而且这是自愿的,不去就在家里看电视写作业是一样的。让孩子去了的朋友发朋友圈说: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给了孩子成长锻炼的机会!现在老师还没在家长群里说这件事情,我心里也很纠结:到底让不让儿子去研学呢?研学对孩子到底有没有用?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