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探寻皮影非遗魅力,
融合学科启智传承
实验小学四年六班红色研学之旅
活动背景:非遗传承与学科融合的双重使命
皮影戏,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融合绘画、雕刻、表演、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为了让学生近距离领略皮影戏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同时将劳动教育与科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悟劳动价值,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并探索科学原理,教研中心党办相关人员带领着实验小学四年六班的全体师生满怀热情和期待地走进县博物馆。
研学准备:多学科联动的前期铺垫
活动开展前,劳动、科学、信息科技、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老师和教研员们设计了“预热课程”:首先由教研中心张卢玮老师介绍皮影戏的历史,流派及文化价值;接着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带领学生了解林西皮影的发展历史,并进行学科渗透。期间学生初步了解了皮影戏的叙事特点;观察了皮影人物的造型规律;知道了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的发展脉络,为实地研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带领学生了解林西皮影的发展历史,并进行学科渗透,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皮影艺人为什么能坚持数十年传承技艺?非遗保护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道法课“尊重劳动者”“文化传承责任”等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劳动老师带着孩子们了解皮影的制作流程:选材、绘图、雕刻、染色、组装……孩子们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在科学教研员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找出了影子形成需要的条件;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影子的大小?
信息科技老师通过播放动漫皮影戏《哪吒闹海》,让孩子们对比传统皮影戏与现代科技制作的皮影戏有哪些区别,并让孩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收获颇丰!
现场体验:沉浸式感受皮影魅力
学生根据前期皮影制作过程的学习,分组进行了头茬敷色,体会皮影艺人的技艺,体验皮影制作工艺。教师们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处理细节问题,并渗透“工匠精神”
制作完成后,学生们分组登台进行皮影表演,掌握皮影的操作技巧,传承人现场演绎的《西游记》经典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皮影戏“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独特魅力。当半透明的幕布后亮起暖光,传承人灵活操纵着“孙悟空、猪八戒”等做出舞棍、变身的动作时,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幕布上跃动的影子,不时发出惊叹。到孩子们自己操纵皮影环节时,更是陶醉其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时不时引来孩子们捧腹大笑!
学科融合:启智传承的多元实践
表演结束后,学科融合的设计贯穿始终,学生们带着对皮影艺术与各科融合后所积累的知识走进了科技馆,参观了一系列与影学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作品,并探索其中的科学奥秘!结合光学原理,学生能通过调整光源角度,观察影子的大小、清晰度的变化等。
活动总结:文化种子的生根发芽
此次研学活动,形式新颖,收获多多。这种“观察—实践—探究”的闭环学习,让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操作、可思考的活态文化,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非遗文化的震撼,更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皮影戏的制作与表演过程,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了其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思维。正如刘超老师在总结会上所说:“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看到皮影戏的'形’,更要读懂它的'魂’。当学科知识成为打开非遗之门的钥匙,文化传承便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