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泡馍,美食变“霉食”
广美小学六年级 孙腾
泡馍,是陕西的一道美食。为了宣传陕西的泡馍,电视台还专门拍了许多宣传片。在镜头下,这牛肉泡馍是大厨精心烹制的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而在现实中,这道牛肉泡馍对我来说却是“霉食”。
电视台拍的宣传片,大大提高了游客对泡馍的期望。镜头中,大厨烹制的泡馍有两大片牛肉,号称“双鱼浮顶”。据记者介绍,肉足足有一两重;馍也是由食客精心掰制成黄豆粒大小的不规则形状,馍筋而韧,吸满汤汁,口味浓郁。一缕粉丝覆盖于顶,整碗泡馍呈现“银网罩盖,双鱼浮顶,碗内无汤”的整体外形,入口时无汤汁的口感。宣传片中的泡馍是那么诱人,那么美味,总能让人产生饥饿之感。在看完宣传片后,我到西安也对泡馍充满期待,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去尝一尝。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那天,在永兴坊,看着端上来的泡馍,我不禁摇头——这泡馍只有一小片肉,不足我一口。一块块泡馍,方方正正,断面整齐,一看就不是掰的。而且与“黄豆大小”完全不沾边。这切的泡馍的大小几乎是黄豆的四倍。整碗泡馍的汤非常多,而且表面还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令人提不起食欲来。我甚至连一口都不想吃。
只是走了一天的路,肚子早已咕噜咕噜叫,我不得不夹起牛肉送进口中,但那味道感觉又不是牛肉,而是一种羊肉的腥膻味。尝了一口汤,这让我感觉我不是在喝汤,而是在喝油——那家餐厅里的油似乎是不要钱的,厨师们在做这道美食时估计是在拼命倒油。牛羊肉本身就脂肪丰富,这一下,完全是油上浇油。一口下去,满嘴跑油。我喝了几口汤,马上就必须嚼一口糖蒜来解腻,之后才吃几口泡馍。泡馍上沾满了油,表层吸满了汤汁变得十分绵软,又软又油像是在吃肥猪肉。馍粒表面非常油腻,而里面却硬邦邦,味道寡淡,令人想要干呕。粉丝很少,好不容易夹到一根,味道却和泡馍差不多,也是沾满了油,粉心也没有吸到汤汁,几乎无味。“银丝罩盖,双鱼浮顶,碗内无汤,入口无汁”的品相,无论那一条都没达到。甚至,整碗泡馍的调味粗糙,咸淡不均,非常符合“霉食”这个称号。
有的同学刚吃一口,就向老师抱怨泡馍难吃;有的吃过一口,就再也没动筷;有的刚吃一口,就无奈摇头……研学团全体成员,老师学生家长加起来五十多人,我估计最多只吃三碗。
我在想,那些美食宣传片里的泡馍应该都是大师掌勺的,而平民百姓做的泡馍,应该才是地地道道的味道,正正宗宗的当地特色食品。换种说法,其实我们吃的,才是正宗的泡馍,只不过我们对它的期望值太高了,才失望到底。
我又在想,无论是美食还是霉食,都要平静对待,就像生活一样,无论遇到惊喜或惊吓,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最好的。
小谢老师点评
如果按原定题目,那么应该“美食”“霉食”两部分篇幅大致相同,而且也要有对比的部分。但本文“美食”相比于“霉食”篇幅过短,也没有对比描写,更改题目更加适合。
“好吃”的西安泡馍
揭东区第四小学六年级 杨凯涵
在西安游玩的几天里,我们每天都会吃到令人大跌眼镜的“美食”,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食物,羊肉汤泡馍当属第一。它那“无比奇特”的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西安玩了一天,肚子饿的时候,大家听到王老师说晚餐是羊肉汤泡馍时都无比兴奋,早就听广告说西安有一句话叫 “到西安不吃羊肉汤泡馍,不算到西安”,这句话体现了牛肉汤泡馍在西安无比出名。我就在心里想:先前吃了那么多“美味”这次总算能吃点好的了。可谢老师给我们泼冷水,让我们不要对这些“美食”抱太大的希望。大家都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到了餐厅,看着贴在墙上的图片,口水流了一地。只见图上的泡馍,肉量多且肥瘦均匀,汤汁香浓醇厚,馍整齐地排列在碗里,色泽鲜艳,不愧为西安的一道传统美食。得知厨房的师傅已经帮我们切好馍后,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早就听说吃泡馍要先自己动手掰馍。原本还以为很难,这下倒好,省下了这番功夫。又回想起小谢老师说过的话,心想老师真是多心了,看这也难吃不到那里去啊!
等到羊肉汤泡馍一端上来,眼前的情景,真是震惊我一百年。再看同学们的表情,也好不到哪里去——个个眉头紧皱。眼前的泡馍和图上的泡馍可不止是“不一样”,简直是毫不相干!碗中的肉只有不到小拇指长、不过指甲盖粗;馍在碗中散乱地飘着;碗中的汤超过了半碗,和馍一样暗淡无光。
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尝了一口,结果立刻就后悔了。羊肉不仅小还有一股羊骚味;馍毫无味道,又太过松软;汤的汁太过油腻。我冲进卫生间,狂吐起来,差点把五脏六腑都给吐出来,也没摆脱那个恶心的味道。餐毕,我环视了一圈,只有小谢老师和一位同学靠着辣椒和糖蒜才勉强吃了一碗,其他人吃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回想起小谢老师在车上说过的话,不要对那些美食抱有太大的希望。真是应了那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话啊!
通过那次的“惨痛”的经历,我对我轻信那些广告和图片的行为十分后悔。鉴于此,给大家一句忠告: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别信广告,以防上当!
小谢老师点评
本文是习作中唯一一篇单独写“难吃”的,出彩之处在于用心理活动来表现“好吃”,虽未提到“好吃”,但也能够形成对比效果,不失为一个巧妙手法。
难吃的泡馍
广美小学六年级 林廷景
电视上,一碗带着光泽的羊肉泡馍在我眼中呈现。奶白色的汤,隔着电视屏幕,似乎能闻到它的香。一粒粒小巧玲珑的泡馍,看着十分诱人,确实令我垂涎三尺,嘴角泛酸。但是,当我来到西安,吃到真正的泡馍之后,才知道纪录片与现实的区别。
去了永兴坊,但小吃又不能完全吃饱,肚子还不停地咕咕叫。车上王老师讲述着泡馍的美味,回想着启程前看过的美食纪录片,我带着满心的期待感,前往餐厅。
我们刚入席坐定,服务员好像知道我们饥肠辘辘似的,马上上菜。可是,一碟碟菜登上餐桌,花花绿绿,却只是配菜。我心想着:这泡馍得多好吃,要这么多配菜!然而,老师却倒吸了一口凉气,说了一句:“这泡馍得多恐怖,要这么多配菜来调味。”事后想想,这大概就是思考的角度不同吧!
等待了许久,泡馍终于登场了。“怎……怎么长这样?”这是在这一餐饭里听到的最多的疑问。
这泡馍只有一小片肉,肉跟纸一样薄,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它吹跑似的;厚厚一层油浮于表面,好像油比肉还厚!我喝了一口汤,感觉不是在喝汤,而是在喝油。我又浅浅地尝了一口泡馍,口感油腻,感觉在吃肥猪肉,令人想干呕。泡馍在口中爆汁,油粘满了整个口腔。我没吃几口,就得匆匆忙忙嚼几口糖蒜来解油腻。看电视片,泡馍应该是“银丝罩盖,双鱼浮顶,碗内无汤,入口无汁”,而这馍一点也没有对上号,就连粉丝,都十分凌乱,在油中交错,看着都没胃口。
在这泡馍宴上还发生了一件趣事,有一桌人说这泡馍太淡了,却有一桌人说太咸了。看来,潮汕人想在西安吃上一顿合意的泡馍,也是一项艰苦挑战。晚饭过后,摸着扁扇的肚子,想着电视上的泡馍,不禁叹了一口气。
我在想:尽管泡馍不好吃,但既然出来研学,就要什么都研,什么都试,不然的话,这次行程岂不是平淡无味了?
小谢老师点评
本文稍显平淡,大白话过多。食物的“好吃”与“难吃”其实是对比出来的。写“好吃”还简单一些,直接描写色香味就可以了;描写“难吃”给人的震撼,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描写“好吃”后来对比产生落差,但本文对“好吃”的着墨仅有两句话,而且也没描写,仅是一笔带过纪录片内容,本身就是同样的描写对象,还分两处展开,因此对读者产生的冲击力远不如描写“好吃”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来得强。